《舞蹈编导》教案.docx
《《舞蹈编导》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舞蹈编导》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舞蹈编导教案舞蹈编导的基础理论教案(第一、二次课4学时)一、授课题目舞蹈编导的基础理论二、教学目标和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了解舞蹈编导的舞蹈语言、舞蹈形象的语言意义及重要课题,对舞蹈编导知识有全局意识。2、教学要求:打破学生对舞蹈编导的认知恐惧,了解编舞的重要组成及相应的技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舞蹈编导的舞蹈语言、舞蹈形象的语言意义及重要课题。2、教学难点:打破学生对舞蹈编导的认知恐惧。四、教学过程师生行礼问好(一)导入:(20分钟)舞蹈编导课程意义及课堂规则(二)舞蹈编导基础知识编舞就是将作品的设想通过舞蹈的手段,用动作进行创造、选择、改造和编织,使之成为舞蹈语言,把作品的
2、内涵外化为有形可见的舞蹈形象。而舞蹈语言的准确,舞蹈形象的生动精彩则是编导在编舞中极力追求的。1、舞蹈形象的语言意义(40分钟)舞蹈形象的语言意义是指这个作品自始至终一切有形可见、有声可闻的综合,也可以理解为作品的动作语言、动作形象的整体编织和创造,可以特指为编导为这一作品的特殊需要而设计、创造出来的特有的动作形象。2、舞蹈语言(30分钟)舞蹈语言是由若干动作编织连接而成的一种具有表情达意作用的特殊组合。舞蹈语言对作品内涵的外化是至关重要的。平庸、谬误的语言编织或是简单的堆砌动作都会使作品变得苍白,且有语无伦次之感。只有准确精彩的舞蹈语言才会被观众接受,使视觉的欣赏精彩纷呈。3、编舞的主要因素
3、(40分钟)(1)动作:在编舞的基本环节中,对动作的选择、改造以及对动作的重组和创造是十分重要的。在编导的观念中,任何占有一定时间和空间的动作都具有可变性,动作的规格规范因作品的需要由编导来设定。动作具有万变性,是由于它本身包含的动态、节律和力度元素可以被分解或任意改变其中的某些元素,使原始的动作改变重组为新的动作。(2)舞台调度:是舞者的移动路线和群体的画面调度。调度是指在编舞中充分合理地使用舞台空间,使舞蹈形象更加活跃、更具表现力。编舞练习是舞蹈编导进行艺术创作的基本功,它是进行艺术创造的基础,要想熟练地掌握,必须付出巨大精力。为此,在编舞练习中设定了即兴舞练习、动作课、捕捉和设计舞蹈形象
4、、舞蹈的句段练习、舞台调度的练习等等,这些都是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编舞的技术技法。4、学生分享对舞蹈编导的认知及自身的现状,教师予以引导(4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5分钟)1、舞蹈编导课程意义及课堂规则2、舞蹈形象的语言意义、舞蹈语言、编舞的主要内容3、分享对舞蹈编导的认知五、作业(5分钟)1、书写自我对舞蹈编导的再认知2、制作舞蹈编导课程的个人目标图片六、主要参考资料1、中国舞蹈编导教程,孙天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2、舞蹈知识手册,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出版。3、舞蹈编导教学参考资料,于平编著,北京舞蹈学院1998年版。4、舞蹈编
5、导原理与教学,纪广著,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年4月。七、课后记即兴舞训练(第三次课2学时)一、授课题目即兴舞训练二、教学目标和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即兴舞训练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自由舞蹈,激发身体由外向内的真实表达与释放,无时无地释放心灵、创造真实的身体艺术。2、教学要求:通过深度放松训练及身体感知训练使学生更好地释放自己的身体,内心放松激发身心投入创作的状态,触动创作的灵感。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根据自己的思维想象,初步分析音乐的格调风格,运用肢体的多方位表达进行舞动。2、教学难点:通过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肢体语言,表达内心情感,以自我独特的肢体方式进行呈现。四、教学过程师生行
6、礼问好(一)导入:(5分钟)1、概念即兴舞是舞蹈者在无条件准备的情况下,用舞蹈动作直接在现场反应所听到的音乐,迅速勾勒出所捕捉到的音乐形象和意境。因为是无准备起舞。即兴舞的训练有助于提高编导对音乐的敏感度,提高编导创作思维上的应变能力;有助于培养编导的创作欲望和激情,启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因此,作为培养编导的手段之一,即兴舞的训练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打破创造的神秘感,同时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编舞方法。(二)新授1、热身练习(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做热身练习,活动身体各个关节。2、深度放松(30分钟)(1)播放音乐缓慢的音乐Thetruththatyouleave,教师引导学生,跟随音乐以最舒
7、适,最放松的方式从站立到坐姿到躺,学生轻轻的闭眼,教师用语言引导学生感受身体的各个器官,从头顶尖到脚趾,再从脚趾到头顶尖。解放学生的身体。(2)分享感受:四人一小组相互分享感受。3、身体感知训练(20分钟)(1)身体部位方位训练方法(闭上眼睛):移动重心、慢走、加快、快走。身体的流动(闭眼教师引导):头、肩、腰、胯、膝盖、腿、脚、手臂。4、教学方法:(20分钟)(1)节奏练习的训练方法节奏脚点练习训练方法:学生围成圆圈,教师击鼓,学生用脚踩鼓点体现节奏。上身或肩膀体现节奏练习训练方法:学生面对镜子站立,随教师的鼓声用上身或肩膀体现节奏。教师指定脚或身体某一部位的节奏练习训练方法:学生面对镜子站
8、立,教师指定身体某一部位体现节奏。身体各部分同时体现节奏的练习训练方法:学生面向镜子站立,学生跟着老师的鼓声,身体多个部位体现节奏。斜线递进节奏综合练习训练方法:学生在斜线中用身体部位体现节奏,教师在练习中做提示。钢琴和鼓混合节奏练习训练方法:教师击鼓,钢琴老师伴奏,学生任意选用身体两个部位来表现琴声和鼓声。捕捉生活事物节奏练习训练方法:学生自行选择生活中有个性节奏的事物来做表演。备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任选2-3种训练方法进行练习。(3)制定新学期关键词和新计划(5分钟)准备编舞专用本子和笔进行记录。书写关键词和新学期目标,做到月月记,周周记,日日记。学生分享自己的关键词和本学期课程
9、目标,老师进行引导。(4)分组用数数字的方法来进行分组,每组8-10人全员组委制,分工明确。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4分钟)1、深度放松训练2、身体感知训练3、即兴舞的概念及训练方法五、作业(1分钟)以个人为单位,确定一个主题,创编八个造型。(要求运用身体各部位进行表达,动作新颖)六、主要参考资料1、中国舞蹈编导教程,孙天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2、舞蹈知识手册,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出版。3、舞蹈编导教学参考资料,于平编著,北京舞蹈学院1998年版。4、舞蹈编导原理与教学,纪广著,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年4月。七、课后记动作元素一一造型训练教
10、案(第四、五次课4学时)一、授课题目动作元素一一造型训练二、教学目标和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造型训练使学生不受主题、意义等限制的自由舞蹈,培养肢体动作的敏捷性、灵活性、多变性。2、教学要求:了解舞蹈造型的多样性,掌握肢体在舞蹈动作中多方位认知,注重和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并转换成自身独特的造型。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造型训练,使学生了解肢体的不同部位,运用舞蹈空间可在多个方位进行表现。2、教学难点:学生造型练习时,引导学生打破固有思维,寻找身体各部位之间关系,建立肢体结构的创新思维意识。四、教学过程(一)师生行礼问好(二)新授I、舞蹈造型:以舞蹈美的准则创造的人体动作姿态。是舞蹈艺术
11、重要的表现手段。舞蹈动作姿态、组合和技巧都是通过舞蹈造型进行艺术表现。可分三类:静态造型、动态的舞蹈造型、技巧性的舞蹈造型。2、造型练习训练方法(一)造型训练训练方法:播放有起伏的舒缓音乐BarbieTingsh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身体不同部位做出造型,注意动作快速完成,干脆。移动造型训练训练方法:播放节奏感较强烈的音乐Echo,教师引导学生8个方位随意移动后迅速根据运动方向做出造型。空间造型训练训练方法:播放节奏感较强烈的音乐Echo,教师引导学生在三个空间内做出即兴造型,注意空间的应用。(2)训练方法(二)各组学生围圈,每人做一个造型,和周围人有肢体上的连接,8个造型一组,之后每组说出感受,老
12、师点评;老师指定身体部位,学生做造型进行连接,8个造型一组,每组学生说出感受,老师点评;斜线连接,每组学生站成一大斜排,在斜排的基础上进行连接,8个造型一组,每组成员分享感受,老师点评;移动连接,学生在进行肢体连接的基础上要进行位置的变换,包括空间和方位的变换,每组成员分享感受,然后每组学生都展示一次,其余的小组在旁边观察,再次分享感受,老师我点评总结。(3)书写小课本:每个小组进行记录,训练其总结及反思能力。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造型训练2、造型训练方法五、作业1、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确定舞蹈主题。2、创编八个主题动作并进行连接。六、主要参考资料1、中国舞蹈编导教程,孙天路主编,高等教
13、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2、舞蹈知识手册,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出版。3、舞蹈编导教学参考资料,于平编著,北京舞蹈学院1998年版。4、舞蹈编导原理与教学,纪广著,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年4月。七、课后记主题动作一一分解变化教案(第六、七次课4学时)一、授课题目主题动作一一分解变化二、教学目标和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了解舞蹈语言对主题动作进行分解变化,开拓新的动作,使舞蹈中的动作形成一个有主题的丰富体,形成自我舞蹈的个性。2、教学要求:掌握主题动作的多种分解方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舞蹈语言。2、教学难点:掌握主题动作的各种分解方法。四、教学
14、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新授1、舞蹈语言(1)概念舞蹈语言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或多个舞蹈动作与呼吸、力度、音乐旋律、节奏、道具、服饰等因素结合,经过编创者精心地组织结构,使其成为能够表达一定思想、情感、意图的特殊的肢体语言和表现形式。它具有情绪、情节表意功能,能够较为明显地展示创作者的创作风格特点,并具备相应的体裁特征。(2)舞蹈语言的表达作用正如音乐的乐句、乐段一样,舞蹈语言也是通过动作动机的变化、发展、组织结构形成舞蹈的句子、段落,以此来展示某种特定的风格魅力或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情绪;再者,可以表现某种特定的情节理念。我们把单个动作比作语言单音节、单词,把舞句、舞段形容为单音
15、节、单词连接形成的语言句子、段落。我们正是依靠这些舞蹈句子、段落来阐述创作者的一切意图;正是依靠这些舞蹈句子、段落与欣赏者进行无声的交流。如果舞蹈动作、句、段形成的舞蹈语言编排得准确、独特、精彩,就能提高作品质量,达到与欣赏者之间的心灵沟通。反之则不然。(3)舞蹈语言的创作特点创作的舞蹈语言能够准确、生动、独特,通过舞蹈语言的创作呈现,能够表现出创作者自身的创作素质、爱好、情趣、材料积累以及性格状况等。在进行单一动作元素的分析、分解、变化、发展之后,我们实际上就已经开始了“语言”设计。将我们所学到的技法反复地、多样地、多向地组合运用,并逐渐加进其他因素,要求尽可能地准确。适当地连接动作是保证舞
16、蹈语言质量的手段之一。(4)舞蹈语言在编创中的地位语言的组织、编创是重要的、实用的阶段,是编创者素质、风格、情趣得以全面发展的阶段,是编导学生步人成熟的必经阶段。2、主题动作分解变化(1)概念所谓“分解变化”,是指在编舞的技法中寻求一种方法,将已经确定的主题动作(或者叫种子动作、核心动作、动机)进行发展变化,开拓新的动法,使“这一个”舞蹈中的动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组织“这一个”剧目所需要的动作语言,形成“这一个”的个性。舞蹈是既占有空间又占有时间的艺术,有“可视的音乐”、“活动的雕塑”之称。而作为舞蹈的基本单位一一动作,也是既占有空间、具有可视性,又占有时间、具有节律的。(2)训练方法单一元
17、素变化及多元素变化(一)a、以一个动作为核心进行三个舞姿变化,两个节律变化,一个力度的变化。b、以一个动作为核心动作,进行舞姿、节律、力度之中一个以上的元素同时综合变化。至少做五个。C、设计一个任意的动作,进行三个舞姿变化,三个节律变化,五个综合变化(包括力度的变化)。动作的对比及动作的连接(二)a、用主题动作进行组合,指定音乐。先用23个动作组成第一个八拍,按规定的舞台调度及要求进行柔化、快化、加花、三个高度、空间、技巧等变化,所有的变化不能离开起始八拍的动作,形成舞段。b、指定音乐二三首,自选两个有对比的核心动作,根据乐曲进行变化,注意动作的对比以及连接,组成舞段。动作元素的综合练习(三)
18、a、创作八拍的舞蹈原型动作,其中要求包含着方向、空间、节奏的处理,并且安插36个舞蹈动作,然后对其进行力度的变化,要求与原型拉开距离。b、创作八拍的舞蹈原型动作,其中要求包含着方向、空间、节奏的处理,并且安插36个舞蹈动作,然后对其进行幅度的变化,要求与原型拉开距离。c、创作八拍的舞蹈原型动作,其中要求包含着方向、空间、节奏的处理,并且安插36个舞蹈动作,然后对其进行速度的变化,要求与原型拉开距离。d、创作八拍的舞蹈原型动作,其中要求包含着方向、空间、节奏的处理,并且安插36个舞蹈动作,然后对其进行切割的的变化,要求与原型拉开距离。e、创作八拍的舞蹈原型动作,其中要求包含着方向、空间、节奏的处
19、理,并且安插36个舞蹈动作,然后对其进行动作顺序的变化,要求与原型拉开距离。小结动作变化的方法特别是在有特殊风格的剧目创作时经常使用。我们要相信动作是可分可变的并学会变化的方法,以便在必要时灵活运用。任何动作都是为内涵服务的。动作变化的技法只是从外在的动作形态、范律上进行研究,最终演变出的一个家族的各种动作怎么用,要服从于“这一个”剧目的人、境、情,服从音乐的情调及发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舞蹈语言的表达作用、特点、地位2、主题动作分解变化的训练方法五、作业对4个八拍的主题动作进行分解变化。六、主要参考资料1、中国舞蹈编导教程,孙天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2、舞蹈知识
20、手册,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出版。3、舞蹈编导教学参考资料,于平编著,北京舞蹈学院1998年版。4、舞蹈编导原理与教学,纪广著,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年4月。七、课后记舞句训练教案(第八次课2学时)一、授课题目舞句训练二、教学目标和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舞蹈造句训练使学生能有效地运用前阶段的动作分析、变化与发展的知识技能来延伸扩展编创舞蹈句子。锻炼学生寻找舞蹈主题动作,确立舞蹈风格、形象与情感内涵的重要训练过程,为舞蹈作品确定基本的情调,丰富的动作语汇,触动自我的同时力求吸引观者。2、教学要求:造句鲜明、清晰与音乐的乐句和谐融合后形成舞句,注重“动作元素分解、变化
21、技术训练”的延伸与扩展,为下一步完整舞蹈作品的编排提供了技术结构的基本单位。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在理解音乐乐段的前提下熟练运用主题动作及辅助性连接性动作的技能。2、教学难点:通过若干舞句的组织来形成有较长时值、具有主题动作合理连接动作。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5分钟)1、师生问好2、回课(1)学生分享本周的突破点(2)教师向每个小组的成员提问,激起学生思考,并明确自身的优势及不足(3)教师指导作品的方向;排练过程中出现问题如何解决;如何加强情绪的表达;加强团队建设,明确排练效果,注重点滴的积累。(二)新授(45分钟)1、概念:舞句是指在舞蹈总体构思中具有结构性质的基本单
22、位,包括形象、神态、呼吸、情感内容。舞句通常作为舞蹈的第一句,具有主题动作的意义,而主题动作能够起到变化、发展和再现的作用。舞蹈的造句练习是编舞基础训练中语言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2、舞句形成的因素:(1)有相对完整与独立的形式,也就是说,舞句与舞句之间并不是混沌一片,而是在观众的视觉中可以相对独立的片断;(2)有较强的射意性,就是将一定的创作意图、一定的情感倾向“投射”给观众;(3)在不附加其他手段的前提下唤起观赏者的视觉“回应”及心理联想。舞句没有规定的长度,但一般来说,不超过8小节(2/4、3/4)若音乐是4/4或6/8则是4小节。动机之间的连接动作应具有流动性,舞句也可由一个原型动机加上
23、它的变化动机组成。因此舞句具有表现力,在狭义上,可涉及人物本身的律动;在广义上,又可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大自然的美,表现一种情感。舞句是对内部情感进行外化和表现,将发现的主题表现出来,并用主题动作传达给观众。3、教学方法:舞句的训练方法根据音乐短句,从音乐出发,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展开想象,找到主题,选择运用各种动作发展变化的方法,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起承转合,注意点线面的连接,点是元素、线是流动性、面是完整性,把主题呈现出来。(1)创作八拍原型舞蹈动作的基础上,对其加以节奏和速度上的变化,与原型拉开距离。(2)创作八拍原型舞蹈动作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力度上的变化,与原型拉开距离。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舞蹈编导 舞蹈 编导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98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