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丙素天然药物化学.ppt
《苯丙素天然药物化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苯丙素天然药物化学.ppt(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苯丙素类,Phenylpropanoids,目的要求,1了解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熟悉苯丙酸类的结构特点及特性。2掌握香豆素的结构特点和分类情况,熟悉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3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学特性。4了解木脂素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及结构鉴定方法,第三章 苯丙素类,苯丙酸类,香豆素,木脂素,概 述,定义:一类含有一个或几个C6-C3单位的天然成分。,桂皮酸途径 cinnamic acid pathway,第一节 苯丙酸类,一、苯丙酸类化合物 其基本结构是酚羟基取代的芳香羧酸,其中不少属于具有C6-C3结构的苯丙酸类,简单概括为具有C6-C3结构的芳香羧酸。
2、,第一节 苯丙酸类,具有C6-C3结构的芳香羧酸,常与不同的醇、氨基酸、糖、有机酸结合成酯存在。,第一节 苯丙酸类,紫 苏,抗菌、利胆,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抗炎、抗氧化、抗菌,金银花,举例,桂 皮,八 角,小茴香,丁 香,举例,丹 参Salvia miltiorrhiza,丹参中的水溶性成分;耐缺氧、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抑制凝血和促进纤溶等作用,是丹参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成分;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二、苯丙素的提取 1.一般要经纤维素、硅胶、大孔树脂、聚酰胺树脂等反复层析才能纯化。,第一节 苯丙酸类,2、鉴别(1)1-2%的FeCl3甲醇溶液或铁氰化钾-三氯化铁试剂 检查
3、酚类、芳香氨类及还原性物质薄层色谱:喷洒剂:1%铁氰化钾水溶液、2%三氯化铁水溶液。临用前等体积混合。喷洒后处理:喷洒后酚性物质呈兰色斑点。再喷2N盐酸,能使颜色加深。,第一节 苯丙酸类,3、鉴别(2)紫外光下呈蓝色荧光,氨水处理后呈蓝色或绿色荧光。,第一节 苯丙酸类,3、鉴别(3)Pauly试剂:重氮化的磺酸胺。检查酚类、芳香氨类及能偶合的杂环化合物。喷洒剂:4.5克对氨基苯磺酸,加热溶于45毫升12N盐酸中,用水稀释至500毫升,取10毫升稀释液用冰冷却,加10毫升冷4.5%亚硝酸钠水溶液,0放置15分钟,用前加等体积1%碳酸钠水溶液。,第一节 苯丙酸类,3、鉴别(4)Gepfner试剂:
4、1%亚硝酸钠溶液与同体积10%醋酸混合,喷雾后在空气中干燥,再用0.5mol/l苛性碱甲醇液处理。,第一节 苯丙酸类,(5)Millon试剂:含有微量亚硝酸的HgNO3,第一节 苯丙酸类,三、苯丙素的波谱特征UV 中性溶液中,与其酯或苷的紫外光谱相似 加入醋酸钠后,紫移;加入乙醇钠红移。见表312.IR 33003500(OH)14401650(苯环),第一节 苯丙酸类,三、苯丙素的波谱特征 3.HNMR 6.0-7.5(J=6-8,d);6.0-7.5(J=6-8,s),6.27.8,16Hz,第二节 香豆素coumarin,第二节 香豆素,香豆素的结构类型,香豆素的化学性质,香豆素的分离方
5、法,香豆素波谱学特性,香豆素的生物活性,苯骈-吡喃酮,这个结构是 的异构体。,3,6,7,8,4,5,苯骈-吡喃酮,(Chromone),定义:香豆素是顺邻羟桂皮酸内酯,具芳香甜味。其结构母核为:,6,5,?,一.结构类型:,香豆素,一.结构类型:,根据香豆素的基本母核上的取代基不同,将其分四类:1.简单香豆素(simple coumarins):苯环上有取代基的香豆素类。,伞形花内酯 umbelliferon,以异戊烯基取代为例:(从生物合成途径来看),从上看出,C3、C6、C8位电负性较高,易于烷基化。(其中C3位烷基化不属于此类,而属于第四类型),7位 8位 6位 3位,一、香豆素的结构
6、类型,一、香豆素的结构类型,如:属此类型的香豆素化合物,一、香豆素的结构类型,2.呋喃香豆素类(furocoumarins)(线型和角型),香豆素核上的异戊烯基常与邻位酚羟基(7-羟基)环合成呋喃或吡喃环,前者称为呋喃香豆素。,呋喃香豆素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一、香豆素的结构类型,3.吡喃香豆素类(pyranocoumarins)(线型和角型),香豆素C-6或C-8异戊烯基与邻酚羟基环合而成2,2-二甲基-吡喃环结构,形成吡喃香豆素。这一类天然产物并不多见。,吡喃香豆素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一、香豆素的结构类型,3.吡喃香豆素类(pyranocoumarins)(线型和角型),少数为 5,6-吡喃
7、骈香豆素,如:,一、香豆素的结构类型,4.其他香豆素类,指-吡喃酮环上有取代基的香豆素类。还包括二聚体和三聚体。C3、C4上常有取代基:苯基、羟基、异戊烯基等。,二、香豆素的化学性质,(一)碱水解反应(内酯性质),二、香豆素的化学性质,(一)碱水解反应(内酯性质),二、香豆素的化学性质,(一)碱水解反应(内酯性质)碱水解反应的易难:,二、香豆素的化学性质,(二)酸的反应 1.环合反应:指异戊烯基双键开裂并与邻酚羟基环合,形成环的大小决定于中间体阳碳离子的稳定性,二、香豆素的化学性质,(二)酸的反应 1.环合反应:,应用:环合试验可以决定酚羟基和异戊烯基间的相互位置注意:不宜使用浓酸,否则会发生
8、重排反应,二、香豆素的化学性质,(二)酸的反应 2.醚键开裂:,如:东茛菪内酯的烯醇醚,二、香豆素的化学性质,(二)酸的反应 3.双键加水反应 如:黄曲霉素,二、香豆素的化学性质,(三)呈色反应 1.异羟肟酸铁反应(识别内酯),二、香豆素的化学性质,(三)呈色反应 2.Gibb反应和Emerson反应,试剂:Gibb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 Emerson氨基安替匹林和铁氰化钾条件:有游离酚羟基,且其对位无取代者呈阳性,二、香豆素的化学性质,(三)呈色反应 2.Gibb反应和Emerson反应 Gibb反应:,(三)、显色反应,异羟肟(w)酸铁反应:,Gibbs反应:,蓝色,红色,Emer
9、son反应:,FeCl3反应:酚羟基可与FeCl3反应显绿色,羟基越多,颜色越深;,红色,(四).物理性质:1.性状:游离的香豆素多有完好的结晶形状,有一定的熔点,大多有香味。分子量小的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汽蒸出,具升华性。香豆素苷无挥发性,也不能升华。,2.溶解性:游离香豆素-不溶于冷水,溶于沸水,易溶于甲醇、乙醇、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香豆素苷-溶于水、甲醇、乙醇,难溶于氯仿、乙醚。根据香豆素的溶解性,在提取分离时可采用系统溶剂法。,3.荧光性质:香豆素母体本身即无取代的香豆素并无荧光,而-OH香豆素在紫外光下大多显出兰色荧光,在碱液中荧光增强。香豆素荧光的有无,与分子中取代基的种类和位置有
10、关,具体关系目前尚不清楚。,三.提取分离:1.系统溶剂提取法 石油醚、苯、乙醚、乙酸乙酯、丙酮和甲醇 2.水蒸汽蒸馏法 3.色谱法 4.碱溶酸沉法,1.系统溶剂法:,2、水蒸汽蒸馏法:,某些小分子的香豆素类具挥发性可用蒸馏法与不挥发性成分分离,常用于纯化过程。例如:橘子油橙皮油素的分离,层析法,3、色谱法,香豆素的混合物部分最后通过层析的方法才能得到单体。香豆素一般用硅胶吸附层析、氧化铝层析和聚酰胺层析。碱性氧化铝可能使香豆素发生降解,故很少用。对酚性香豆素强吸附。洗脱剂可用己烷-乙醚、己烷-乙酸乙酯和石油醚-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制备型HPLC,正相和反相色谱的区别,对极性较强的香豆素类采用
11、反相柱色谱(C18或C8)有较好的分离效果。,4、酸碱分离法:,此系经典方法。1.具酚羟基的香豆素类溶于碱液加酸后可析出。2.香豆素的内酯环性质,于碱液中皂化成盐而 加酸后恢复成内酯析出。,碱液加热开环时,要注意碱液的浓度和加热时间,否则将引起降解反应而使香豆素破坏,或者使香豆素开环而不能合环。对酸碱敏感的香豆素用此法可能得到次生产物。,秦皮为木犀科植物白蜡树 Fraxinus chinensis的干燥枝皮或干皮,主产于吉林、辽宁及河南等地。具有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止泻等功效,用于痢疾、泄泻、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等症。秦皮主要含七叶内酯、七叶苷、秦皮素(fraxetin)、秦皮苷(fraxi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苯丙素 天然 药物 化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97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