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和应急处置.ppt
《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和应急处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和应急处置.ppt(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和应急处置,实验室相关性感染Laboratoryassociatedinfections,实验室感染简史实验室感染,又称,实验室获得性感染Laboratoryacquiredinfections定义?,实验室感染简史,1886年 Koch报告第一例霍乱病的实验室感染:德国柏林的一名学生在处理霍乱弧菌培养物时被感染并发病,1893年 Reincke报告第一例实验室伤寒感染,1899年 Birt和Lamb报告第一例布氏杆菌引起的实验室获得性感染,1905年 Johnston报告第二例布氏菌实验室感染并作了评价,1931年 Findlay报告第一例实验室感染肝炎的病例,1932年
2、有报告实验室工作人员被恒河猴咬伤后患猿猴疱疹病毒性脑炎,这是该病毒感染人类的第一例,1943年 在巴西的黄热病实验室,两周内8名实验室人员发生了委内瑞拉马脑炎,1967年 在德国有26名实验室人员因接触黑尾长猴的血液和组织而感染一种病毒(马堡病毒),最终有9人死亡,实验室感染简史,1969年 尼日利亚北部一家医院3名护士感染砂粒病毒,其中2人死亡。这是该病毒感染人的首次报告,(1951、1965、1976)美国实验室相关感染调查,实验室感染简史,5000个实验室,累计感染总数:3921例与已知事故相关的20%,未确认的例数80%(气溶胶?),最常报告的感染:乙型肝炎、肺结核、伤寒、委内瑞拉马脑
3、炎、布鲁氏菌病,1999年 Walker等报告实验室人员感染率,19941995年为16.2人/10万年19881989年为82.7人/10万年,2003年后 新加坡、台湾和北京先后发生了实验室人员感染SARS-CoV的报告,2004年 中国CDC病毒所形态室SARS-CoV感染事件导致9人感染,其中1人死亡,747人被隔离,实验室感染简史,经血传播的病原体,HBV,7.8%的感染率(1.2亿),3000万的,慢性乙肝患者;,HCV,3.2%的感染率(3800万);,HIV,梅毒,寄生虫,细小病毒B19,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 TT病毒,关于飞行的海恩法则,一起重大的飞行安全事故背后有29个
4、事故征兆;,每个征兆背后有300个事故苗头;,每个苗头背后有1000个事故隐患;,几乎所有灾难是多个隐患的叠加,只有认真落实已有的,规则、规定,很多事故完全可以避免。,对所有他人都按传染源警惕(除已知者外),把要工作的各类设施设备都按污染物对待(除已知者外)每天先做清洁消毒再开展实验工作严格按操作规程工作,预防原则把所有未知病原都按HIV/HBV处理,最常见的感染方式与感染途径,穿白褂到处走,戴手套随意开手柄台面/器皿不清洁,动物感染时自己被感染(咬)不做善后工作,清洁区与污染区不分,粗心与意外-针刺、器皿破碎、离心、穿拖鞋,亲切握手-手口传播热烈交谈-空气传播,无知最危险,学会安全操作的基本
5、原理和技术在日常工作和紧急情况时,都能得到同事的信任让彼此的信任和尊重成为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核心价值理念,良好的生物安全行为是实验室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保护自己和同事、环境的安全是一线实验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强调个人责任对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只有每个相关人员都受过良好培训、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并且以自己和同事安全、社区安全和环境安全为己任,安全健康的实验室环境才会有最基本的保障。个人责任也包括当所要开展的工作涉及新的规程或新的病原体时,应预先做风险评估,评估这些活动的危险性。,实验室主任是实验室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实验室工作和环境的安全负责,负责制定全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
6、度并监督落实。所有工作人员都应无条件遵守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气溶胶(aerosols),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粒径一般为 0.001100m)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生物安全柜 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BSC,具备气流控制及高效空气过滤装置的操作柜,可有效降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溶胶对操作者和环境的危害。,一级生物安全柜气流组织,19,二级生物安全柜气流组织,三级生物安全柜气流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laboratory biosafety,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条件和状态不低于容许水平,可避免实验室人员、来访人员、社区及环境受到
7、不可接受的损害,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等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的要求,个体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防止人员个体受到生物性、化学性或物理性等危险因子伤害的器材和用品。,包括手套和眼、面、足及呼吸防护装置,一、个人防护二、生物安全实验室规范操作三、HIV实验室的十条安全操作和防护措施四、实验室安全事故处理,个休防护装备的必要性:感染性材料或其它有害因子在实验室操作时难免发生沾染或溢洒,发生身体暴露任何物理防护设备的保护功能都有一定限度,都不是绝对的。譬如标准的二级生物安全柜也可能有少量气溶胶粒子扩散到室内,所以在围场操作时还要进行个体防护。实验室生物安
8、全防护是一项受制于多环节多因素的系统工程,在长期运转中难免有意外发生,此时个体防护就是保障安全的关键。,一、个人防护,各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个体防护要求,BSL-1:工作服、手套,工作服不穿离实验区,出实验室前洗手。BSL-2:背开式防护服、手套、帽子、口罩、必要时面部保护装置BSL-3:两层防护服、两层手套、帽子、专业防护口罩、必要时防护镜和呼吸保护装置。可再次使用的工作服要先去除污染再清洗。BSL-4:进入BSL-4实验室时要更换全套服装,工作后脱下所有防护服,出口淋浴后离开。不同类型的BSL-4实验室中,个体防护装备有所不同:在生物安全柜型BSL-4 实验室,个体防护装备同BSL3,在防护
9、服型实验室中,使用正压防护服。混合型实验室同时使用三级生物安全柜和正压一体式防护服。,眼睛防护装备安全眼镜和护目镜在所有可能发生眼睛损伤(生物、物理和化学因素)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工作时,必须采取眼睛防护措施。此要求不仅适用于在实验室中长时间工作的人员,也适用于进入实验室进行仪器设备维修保养的工作人员。所有的眼睛防护装备技术质量要求应该符合有关质量标准的规定。,眼睛防护装备安全眼镜和护目镜当在进行有可能发生化学和生物污染物质溅出的实验时,必须佩戴护目镜。护目镜应戴在常规视力矫正眼镜或隐形眼镜的外面来对飞溅和撞击提供保护。当进行更为危险的操作时,如进行有潜在爆炸的反应和使用或混合强腐蚀性和强酸溶液
10、时,必须佩戴面罩或同时佩戴面罩和护目镜或安全眼镜。,配戴隐形眼镜的人员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工作时要使用护目镜。原因如下:如果腐蚀性液体溅至眼睛,本能反射会使眼睑夹紧关闭而使取出隐形眼镜更为困难。实验室中某些水汽能透过隐形眼镜,而引起对眼睛的广泛的刺激(这种情况下要使用特殊的护目镜加以保护)。镜片能阻碍眼泪洗去刺激物。,安全眼镜能够保护工作人员避免受到大部分实验室操作所带来的损害,但是对某些特殊的操作如腐蚀性液体喷溅出或细小颗粒飞溅出时,佩戴安全眼镜显然是不够安全的。又如在用铬酸类溶液洗涤玻璃器皿,或使用玻璃器皿进行极具爆破或破损危害(例如在压力或温度突然增加或降低的情况下)的实验室操作时。在这些
11、情况下,有必要保护整个面部和喉部,应该配戴面罩。安全眼镜、护目镜或面罩使用后未经去除污染,不得带离实验区。,洗眼装置BSL-2和BSL-3实验室应配备紧急洗眼装置或淋浴设施。洗眼装置应安装在室内明显和易取的地方,并保持洗眼管道的通畅,便于工作人员紧急时使用。工作人员应掌握其操作方法。如果发生感染性物质或腐蚀性物质溅至工作人员眼睛时,工作人员应该(或在同事的帮助下)使用就近的洗眼装置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表面至少15-30分钟。注意:速度是决定性的。,淋浴和应急消毒喷淋装置BSL-2实验室在必要时应设应急喷淋装置;BSL-3实验室应在清洁区设淋浴装置,必要时在半污染区设应急消毒喷淋装置。这些装置应保
12、持管道的通畅。必须告知工作人员应急消毒喷淋装置的摆放位置并培训其操作方法。在使用中可用大量冷水淋洗污染的部位,至少需20分钟。如果为化学品溅出污染,需用大量急水冲洗。,头面部防护装备口罩外科口罩可以保护部分面部免受生物危害物质如血液、体液、分泌液以及排泄物等喷溅物的污染。外科口罩单独使用不能为工作人员提供呼吸保护。,防护面罩由防碎塑料制成,保护工作人员免受脸部碰撞或切割伤、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物或其它感染性物质或化学物质的飞溅或滴液接触至脸部,或污染眼睛、鼻子以及口。,防护帽由无纺布制成的一次性简易防护帽可以保护工作人员避免化学和生物危害物质飞溅至头部(头发)所造成的污染。,手部防护装备手
13、套的选择根据不同用途选择合适的手套。生物安全实验室最常用的是乳胶手套,对乳胶手套过敏者可使用聚氯乙烯和聚腈类手套。橡胶或塑料手套不能接触高温物体。使用耐热材料(皮制品)制成的手套可供接触高温物体时使用。处理极冷物体如液氮或干冰时要用特殊的绝缘耐冷手套。在进行尸体解剖等可能接触利器时,应戴不锈钢网手套以防切割损伤,但不能防止针刺损伤。,手套的检查在使用手套前应该检查手套是否褪色、穿孔或有裂缝。手套的使用一般情况下,佩戴一副手套即可,操作高致病性或潜在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时应戴两副手套。在操作过程中,外层手套被污染时应立即用消毒剂喷洒手套,脱下后丢在生物安全柜内的高压袋中,并立即戴上新手套继续实验。
14、手套戴好后应覆盖实验服袖口。,避免手套的“触摸污染”戴手套的手避免触摸鼻子、面部和避免触摸或调整其它个体防护装备以及触摸不必要的物体一表面(如灯开关、门把手等;)戴手套过程的注意要点在实验室中要一直保持戴手套状态;选择正确类型和尺寸的手套;手套戴好后要覆盖实验服袖口;戴手套的手要远离面部。,脱手套过程的注意要点脱手套时注意不要污染手部。手套脱下后内面向外。脱第二只手套时,手指插入第二只手套腕部内面,使手套脱下后内面向外,扔进高压袋中。,身体防护装备实验服隔离衣正压防护服围裙套袖,足部防护装备鞋鞋套,用过的个人防护用品的处理凡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使用过的个人防护装备均应视为被污染过。一次性用品可高压
15、灭菌后作为医疗废物统一处理。可重复使用的防护服帽子等高压灭菌后再洗涤处理,重复使用。其它根据物品性质选择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二、生物安全实验室规范操作,在实验室工作需穿实验服、戴合适的手套,避免皮肤裸露-手套拉到袖口以盖住腕部(遇有手部皮肤有开放性伤口及其他不适于工作的情况,应暂停工作;皮肤的微小伤口、擦伤、皲裂等,应用防水敷料严密覆盖),使用机械移液装置,生物安全1级(BSL-1),避免产生溅出气溶胶,减少气溶胶,禁止:吹出移液器中最后一滴液体吹打混匀,生物安全1级(BSL-1),防护设备,个人保护装置 面罩 眼罩,洗手,生物安全1级(BSL-1),处理感染性物质以及动物,离开实验室前洗手
16、,生物安全2级(BSL-2),特殊的规程,防范针头和利器的伤害;使用利器收集器;不要打碎注射器、弯曲注射针头、用后装上 针头套、重复使用针管或针头。,生物安全2级(BSL-2),特殊的规程,防范针头和利器的伤害;不要把针头或利器放在垃圾袋中;,生物安全2级(BSL-2),特殊的规程,防范针头和利器的伤害;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破碎的玻璃器皿;,生物安全2级(BSL-2),特殊的规程,防范针头和利器的伤害;使用塑料器皿,生物性废弃物,处置方法,防刺穿、防泄漏、密封的容器避免装载过满处置正确,生物性废弃物,处置方法,不要把实验废物放到办公区的废物内 把利器放入专用容器内;废弃物离开实验室前 要对其外表进
17、行消毒;做上标记;贴封条,并保持到高 压灭菌结束;安全的运送到高压灭 菌处。,生物性废弃物,消毒的目的,通过去除或减少生物有害因子,来保证转送的物件或材料的安全性。,化学法高效的消毒剂,足够的作用时间;物理法干烤、压力蒸汽;焚烧;其它方法,如破碎+化学;,消毒的方法,常用的去除污染程序洗手既保护操作者,又防止危险物通过污染手而带出实验室。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手套可能会有不易觉察的破损,脱手套时也可能污染到手。从实验室出来时,要在出口处摘下手套并洗手。,固体废弃物BSL-2及以上的实验室产生的不回收的固体废弃物(放射性除外)要先高压灭菌后再焚烧处理,BSL-1实验室的废弃物可直接送出焚烧。,液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艾滋病 职业 暴露 预防 应急 处置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96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