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预算管理体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预算管理体制.ppt(1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国家预算第二节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第四节 中国分税制改革,第十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第一节 国家预算,一、国家预算及其类别二、国家预算级次及预算管理权限三、国家预算原则,一、国家预算及其类别(一)国家预算的含义 国家预算是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国家预算是国家财政的核心.(二)国家预算的类别和名称,1.以国家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 算。单式预算是将全部的财政收入与支出汇集编入单一的总预算内,而不去区分各项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其优点是整体性强,简便易行。缺点是没有把全部的财政
2、收入按经济性质分列和汇集平衡,不便于经济分析和有选择地进行宏观经济控制。复式预算是将全部的财政收入与支出按经济性质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或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从而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典型例子是把国家预算分成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两个部分。其中经常预算主要以税收为收入来源,以行政事业项目为支出对象;资本预算主要以国债为收入来源,用于经济建设支出及宏观调控。复式预算区分了各项收入和支出的经济性质和用途,便于经济分析和科学的宏观决策与控制。其次,把预算分成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两个部分,两个部分以各自来源应付各自的支出,各自平衡,这就打破了预算的完整性原则和传统的收支平衡观念。再次,由于把国债收入作为资本预
3、算的正常收入项目,这就使得资本预算总是平衡的,只有经常预算的收支才可能有差额。现在已停编复式预算,2。以预算内容上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是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零基预算是指财政收支计划的确定,只以社会经济的预算发展为依据,不考虑以前的财政收支状况。零基预算事实上还未成为确定的编制国家预算的一般方法,通常只用于具体收支项目预算上我国的国家预算过去一直是单式预算,1991年开始试行复式预算,从1994年起,我国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预算均采用复式预算形式进行编制。我国目前的复式预算制度将国家预算分为
4、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在编制上主要仍采取增量预算,同时在具体收支项目计划和核算上也采用类似零基预算的方法。,二、国家预算级次及预算管理权限 1。级次: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预 算(五级财政)2。预算管理权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对预算、决算的审批权;对预算、决算方面不适当的决定的撤消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权;对本级预算调整方案的审查批准权;审查和批准本级政府决算;撤消本级政府和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关于预算、决算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和决议。,各级政府的职权:确定预算管理体制具体办法;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向本级人代会做关于本级总预算草案的报告;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
5、决定本级政府预备费动用;编制本级预算调整方案;监督本级各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关于预算方面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各级财政部门具体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决算草案;具体组织和负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提出本级预备费动用方案;具体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财政部门报告本级预算执行情况。,三、国家预算原则1、公开性2、可靠性3、完整性4、统一性5、年度性,第二节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一、我国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有关预算草案编制时限的规定不科学,影响了编制质量。2.采用“基数加增长”即增量预算的方法来编制预算。3按
6、经济性质编制预算,不利于支出的控制。一是预算职能被部门肢解。最突出的是基本建设预算和科技部门的预算以及行政经费预算。各部门的基本建设预算由发改委负责,科研经费预算由科技部负责,行政单位的工资和经费预算由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预算职能被肢解,财政对部门预算的控制十分困难。其结果是,财政部很难说清楚一个部门一年到底花了多少钱。二是由于按资金性质编制预算和进行资金管理,一个部门可以同时向财政部的几个司局要钱,经常出现重复支出的现象。4分预算内、外编制预算,使预算失去完整性。,二、推进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 1、加强和改善预算编制工作 2、细化预算和提前编制预算 3、加强对超收收入使用的监督
7、4、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的资金调剂 5、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三、编制部门预算(一)编制部门预算的背景和意义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向人代会提交的预算是收入按类别,支出按功能的汇总预算。缺陷表现为:第一,部门没有一本完整的预算。第二,预算编制粗糙,第三,预算资金分配权分散。第四,预算约束软化(二)部门预算的内容 部门预算是以部门为依托,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将预算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部门。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和本部门机关经费预算组成。,四、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一)政府采购制度的含义(二)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1、政府采购法的宗旨和原则2、政府采购当事人3、政府采购
8、方式4、政府采购程序和政府采购合同5、政府采购的对外开放要循序渐进6、财政部门在政府采购中的职责,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国库分散支付制度将预算确定的各部门年度支出总额按期(中央部门按季、地方部门按月)拨付到各部门在商业银行开立的账户内由其使用。这种分散支付制度有很多弊端。(1)各部门多头开列账户。各商业银行为了承揽储蓄往往置有关规定于不顾,推动多头重复开列账户,致使政府财政资金分散,脱离了预算统一管理,从而使预算执行中的监督得不到落实,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并滋生腐败。(2)预算信息管理落后。由于大量资金分散于各商业银行,政府的预算管理部门无法及时了解资金使用效率和运转情况,不利于政府对形势做出正
9、确判断。(3)大量资金沉淀。因为各单位资金使用时间规模不一,有一个逐渐使用的过程,而政府预算部门又是按期拨付的,势必造成一方面政府财政为如期拨付资金而不得不发行公债或向银行借款,另一方面又有大量政府财政资金沉淀于各商业银行的局面。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国于2001年在一些地区进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试点。,五、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一)我国过去国库支付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本内容1.改革现行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2.改进资金管理方式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国外经验,应当建立单一账户和分类账户相结合的账户体系,实现集中资金、集中核算、集中支付。我国目前应在坚持资金使
10、用权和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各预算单位原来的一切账户,由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在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将所有政府财政资金都存放于该账户,并在预算单位需要实际支付时,将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拨付供应商。在此之前,资金应该始终存放于国库单一账户中。与此对应的是建立国库分类账册管理体系,即在国库单一账户下为每个预算单位都设立支出总账和分类账,记录它们各自的预算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政府的财政预算部门每年给预算单位下达预算指标,并审批预算单位提出的用款申请,委托支付中心办理具体的支付手续。3.规范资金运行程序资金管理方式的变革要求资金支付程序也随之进行改革。按照政府财政资金的用途和性质,可将支出
11、分为大宗购买支出、工资性支出和其他支出三大类,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支付。,(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与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的关系。1国库集中支付以建立和完善部门预算为先决条件2国库集中支付与政府采购制度相互配合3国库集中支付以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核心内容,六、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一)什么是“收支两条线”管理(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进展及其进一步完善,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一、预算管理体制及其类型 二、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三、财政分权理论,一、预算管理体制及其类型(一)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含义: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一国财政体系中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其核心问题是各级政府预
12、算收支范围及管理职权的划分和相互间的制衡关系。内容:1.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的规定。2.国家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 3.预算收支范围的划分。4.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二)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建国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行统收统支体制 于1953-1978年20多年时间内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改革开放后,于1980年开始改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二、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一)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 分级财政体制即有一级政府就有一级财政,以便使每一级政府都具备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的权力,为顺利履行各自的政府职能创造条件。1。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政
13、府职责范围。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自求平衡。2。在收入划分上实行分税制,分税、分管和分征相结合 3。预算调节制度一般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二)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1、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支出:公共品的层次性收入:税种的覆盖范围和调节功能2、集权与分权关系,三、财政分权理论,1.财政分权的理论依据 2.政府间的支出划分 3.政府间的收入安排 4.政府间转移支付,1.财政分权的理论依据,1.1 蒂伯特模型 蒂伯特(Tiebout,1956)提出了一个关于地方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的理论模型。用脚投票假定居民具有迁移的完全自由,那么在竞争性的地方辖区之间,居民
14、出于最大化自身效用的动机,会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所征收的税收之间的最佳组合,选择他们最喜欢的社区,并接受和维护该辖区地方政府的管理。,蒂伯特模型有一系列严格的假设前提有足够多的可供选择的辖区。人们可以自由流动,每个人都能够无代价地迁移到一个最能满足其偏好的辖区。人员的流动性不受任何就业机会的约束或限制。人们完全了解各辖区之间公共产品和税收的差别。公共产品或税收在各辖区间不存在任何外部效应。各辖区都以最低的平均生产成本提供公共产品。,在现实生活中,蒂伯特模型所依赖的各种假设条件是很难成立的。蒂伯特模型一般被人们视为关于地方公共产品的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但是蒂伯特模型的理论意义
15、是巨大的。它为人们对地方公共产品的偏好显示提供了一种“用脚投票”的准市场办法。在竞争性辖区之间,人员的流动性有助于促进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提高。,1.2 财政分权的优势与不足,财政分权的优势它能够使公共产品的供给更好满足地方居民的偏好。财政分权有利于促进政府间的竞争。财政分权有利于推动公共服务的创新。,财政分权的不足辖区间外溢一个辖区所从事的活动可以影响到另一个辖区居民的效用水平,称为辖区间外溢。辖区间效益外溢辖区间成本外溢 规模经济低效的税制,2.政府间的支出划分,2.1 政府间财政职能的分工 2.2 政府间支出责任的分工,2.1 政府间财政职能的分工,效率职能的分工公平职能的分工稳定职能
16、的分工,效率职能的分工应当以地方为主,中央为辅。各种公共产品有不同的受益范围。中央政府不能包揽所有的不同范围和层次的公共产品的供应,相反,应当按照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并考虑相应的效益外溢问题,来确定各级政府的职能分工。中央政府统一提供公共产品的效率损失,公平职能的分工应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居民之间的收入再分配地方政府对居民之间的收入再分配缺乏影响力,居民之间收入分配的协调需要由中央政府来负责。辖区之间的收入再分配协调辖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需要由中央政府负责。,稳定职能的分工应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地方政府难以担当稳定经济重任的原因地方缺乏可供操作的货币政策工具。地方辖区间经济的开放性,限制了
17、财政政策的有效性。,2.2 政府间支出责任分工,中央和地方政府间支出责任分工的基本框架全国居民享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应完全由中央政府来提供。地方政府应提供适合本地居民享用的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对具有跨地区外溢性的公共项目和工程,主要由地方政府之间协调解决,但中央政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参与。调节地区间和居民间收入分配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央政府的职责,如和社会保障制度有关的职责,应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标准的社会保障制度。,表10-1 中央和地方支出责任的划分,3.政府间收入安排,政府收入安排应考虑的因素如果所涉税种针对的是稳定经济的目的或各种再分配目标,且该税种也适合被用作这些目的或目标,则应该作为中央
18、税。分配给地方政府的税种的税基流动性不应过大。税基在各地区分配极为不均的税种应该由中央政府保留。地方税的纳税义务应该简单明了。,政府收入安排应考虑的因素(续)地方税不具备转嫁给非当地居民的可能性。地方税应当能够帮助地方政府筹集足够的收入,以避免出现严重的纵向财政不平衡。分配给地方政府的税种应便于管理。基于受益原则的税种和使用费项目可以被充分安排给各级政府,尤其适于安排给地方政府。,政府间的收入划分,关税应作为中央税。所得税应作为中央税。流转税在单一环节征收的流转税,可以由任一级政府征收;而多环节的流转税,应作为中央税。,自然资源税地区间分布不均匀的资源,由中央课征;地区间分布均匀的资源,可以作
19、为地方税。财富税适合于由中央集中课征。有害产品税适合于由各级政府来征收。使用费和规费适合于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地方政府征收。,若干国家中央与地方之间税种的划分,表10-2 若干国家中央与地方之间税种的划分,表10-2若干国家转移支付前后中央与地方之间收支分配格局(),4.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概念和形式,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概念指发生在各级政府之间资金的无偿转移。实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实现公共资金的公平分配。保持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必要的控制能力。解决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外溢问题 促进落后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自上而下的纵向转移,即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
20、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二是地区间的横向转移,即由富裕地区将其部分富余财力直接转移给贫困地区,实行地区间互助;三是纵向转移与横向转移相结合。目前世界上主要国家 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大都实行以纵向转移为主的模式,只有少数国家(如德国)地区间的横向转移占有重要地位。,4.1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类型,无条件补助(unconditional grant)指对补助金的用途不作限定,由受补助者自主决定和支配,这种无限制的总额补助有时被称为收入分享(revenue sharing)或一般性补助(general grant)。有条件补助(conditional grant)指附带条件的补助,受补助者必须按指
21、定的条件使用补助金,比如专门用于教育、道路建设、环境保护等特定项目,因此又称为专项补助。,配套补助(matching grant)受补助者不仅需要按指定用途使用资金,而且需要提供一定数额或比例的配套资金。封顶的配套补助:规定了受补助政府可以得到的补助款的最高限额。不封顶的配套补助:不作规定。非配套补助(non-matching grant)由补助者提供一笔固定资金,并规定用于指定的项目。,图10-1 政府间补助的类型,4.2 政府间补助的经济效应,政府间补助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前者是受补助的政府在接受补助款之后,可支配收入增加,从而放松课税的努力,结果私人部门的消费增加。后者是指受补助的政府在
22、接受补助款之后,提供公共产品的实际成本下降,从而倾向于进一步扩大公共产品的消费。,无条件补助无条件补助只产生极强的收入效应。公共消费和私人消费的数量都增加了。图10-2,图10-2 无条件补助的经济效应,有条件的非配套补助 辖区往往会使用一些非配套补助金来减少其本身的税收。图10-3,图10-3 有条件的非配套补助的经济效应,有条件的不封顶配套补助 旨在刺激公共消费的部分补助有可能被用以获得税收上的减免。图10-4,图10-4有条件的不封顶配套补助的经济效应,有条件的封顶配套补助辖区在用完补助金之后,就失去了对增加公共消费支出的激励。假如辖区对G的意愿消费所对应的低于限额,进行封顶就起不了什么
23、作用。图10-5,图10-5 有条件的配套补助的经济效应,一般性转移支付(一般均衡补助)数额的确定是以各地方政府的标准财政收支的差额为根据的。,标准财政收入=地方税基标准税率标准财政支出一般要等于地方政府提供所承担的教育、社会治安、交通等各项公共服务的标准财政支出之和。单项标准财政支出的计算公式为:某项公共服务的 该项公共服务 调整 该项公共服务 标准财政支出=的单位成本 系数 单位数量,均衡拨款额=标准财政支出额-标准财政收入额调整系数,第四节 中国分税制改革,一、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二、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分税制的转移支付制度四、分税制的运行情况及其进一步完善,一、分税制改革的指导
24、思想 94年之前的承包制 1、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促进 国家财政收入合理增长,逐步提高中央 财政收入的比重。2、合理调节地区之间财力分配。3、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 则。4、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二、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一)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二)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三)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四)原体制的处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比重,表10-3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比重(),三、分税制的转移支付制度四、分税制的运行情况及其及进一步的完善(一)运行情况良好1.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趋向规范2.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3.“两
25、个比重”逐步上升,中央财力有所加强4.调动了地方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促进了地方收入的快速增长,保证了全国财政收入的稳定快速增长(二)分税制有待完善的问题,分税制有待完善的问题 1、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 算主体的支出职责 2、逐步调整和规范收入划分 3、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 重点 4、推进省(区)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第11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65,本章提要 第一节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第二节 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第三节 财政政策的基本问题 第四节 财政政策效应 第五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第六节 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66,第一节 财政平衡与
26、财政赤字,一、如何理解财政平衡二、财政赤字(或结余)的计算口径和分类,67,一、如何理解财政平衡 并非绝对的财政平衡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局部平衡与全局平衡中央预算平衡和地方预算平衡预算赤字、决算赤字和赤字政策 真实平衡与虚假平衡,68,二、财政赤字(或结余)的计算口径和分类(一)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二)财政赤字的分类:结构性赤字、周期性赤字(三)我国经济中的财政赤字,69,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 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硬赤字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经常支出(含债务利息支出)=软赤字,70,财政赤字的分类:结构性赤字、周期性赤字周期性赤字是由于经济周期的波动而自动的产生和增
27、减的,是被动的消极的。结构性赤字是指发生在以给定的充分就业水平条件下的赤字,是由政府的财政政策主动决定的。,71,我国经济中的财政赤字:1、我国财政赤字的性质2、财政赤字的国际比较,72,我 国 财 政 赤 字 情 况,表11-1 我 国 财 政 赤 字 情 况,73,若干国家财政赤字情况,表11-2 若干国家财政赤字情况,74,第二节 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一、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二、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75,一、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 运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分析简单的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和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C+S+T+MC+I+G+X(1)等式左端为总
28、供给,等式右端为总需求。其中,C消费;I投资;S储蓄;G政府支出;T政府收入(主要是税收);X出口;M进口。,76,财政收支的变动会影响社会总供求的对比状况。税收乘数的公式为:Kt=-b/1-b推导过程:Y=C+G+I c=c+by y=Y-TY=c+b(Y-T)+G+I(1-b)Y=c-bT+G+I Y=c-bT+G+I/1-b Y/T=-b/1-b其中:Kt为税收乘数,b为边际消费倾向。消耗性支出乘数为:Y/G=1/1-b,77,转移性支出乘数为:b/1-b消耗性支出乘数与税收乘数的关系。假设消耗性支出与税收平衡,即G=T(T为政府收入变量),这样也会增加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增量为
29、支出数。转移性支出乘数与税收乘数的关系。假设转移性支出与税收平衡,即R=T,这样不会扩张或收缩国内生产总值量。,78,当C+I+G+XC+S+T+M时,政府通过财政收支调节有三种途径:(1)可直接削减政府支出;(2)增加税收的办法;(3)双管齐下。如果出现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情况,则财政收支调节采取与上述相反的措施:(1)扩大财政支出;(2)削减税收;(3)双管齐下。,79,二、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一)财政赤字的不同融资机制(二)不同融资机制的不同经济效应,80,不同融资机制的不同经济效应 1、债务化融资对经济的影响 2、货币化融资对经济的影响,81,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
30、经济效应,Y1,IS1,Y,Y4,Y3,Y2,4,3,2,1,I1,I3,I2,I,IS2,LM1,LM2,图11-1 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O,82,三、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所谓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是指由于赤字增加了政府支出而挤出了民间支出的现象。1、完全“排挤”效应 2、不完全“排挤”效应 3、无“排挤”效应,83,第三节 财政政策的基本问题,一、财政政策的含义 二、财政政策的类型 三、财政政策的目标四、财政政策的工具,84,一、财政政策的含义,财政政策的定义指一国政府为达到既定目标而对财政收支所做出的决策。财政政策的分类微观财政政策解决的是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问题
31、。宏观财政政策各种财政措施通过对一些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如就业水平、物价总水平、国民收入和国际收支等的影响,达到稳定经济的政策目标。,85,二、财政政策的类型,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社会总需求过程中发挥作用方式的不同分类自动稳定器指财政的某些制度性安排能够自动促进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如累进个人所得税、失业救济金、福利计划、社会救助支出等。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指政府根据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现实情况,灵活改变税收和财政支出,以达到实现总供求、熨平经济波动的目标。,86,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功能的主要表现税收的自动稳定功能累进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制 转移支付制度的自动稳定功能政府的转移支付水平一般与社会成员的收入呈
32、逆相关。,87,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汲水政策(pump priming policy)指的是在经济萧条时增加一定数额的公共投资,促使经济自动恢复活力。补偿政策(compensatory policy)指的是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方向出发,调节景气变动幅度的财政政策,以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88,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分类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89,扩张性财政政策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来增加和刺激总需求,促使总供求平衡的财政政策。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通过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社会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可以达到增加和刺激总需求的效果。扩张性财政政
33、策经常导致财政赤字。,90,紧缩性财政政策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促使总供求平衡的财政政策。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通过增税和减少财政支出规模,减少社会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可以达到减少和抑制总需求的效果。紧缩性财政政策一般会导致财政结余。,91,中性财政政策指通过财政收支的大体平衡,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的政策。其政策功能在于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同步增长,以维持社会总供求对比的既定格局;政策的实施则表现为财政收支在数量上基本一致。中性财政政策的特点在于对总供求产生不具倾向性的调节作用。,92,三、财政政策的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93,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并不意味
34、着没有失业现象,而是把失业率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失业的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自然失业,94,物价稳定就是将价格总水平的变动控制在一定的幅度内,既要防止通货膨胀的非均衡性给经济生活带来不良的影响,又要避免通货紧缩给经济带来的严重挫伤,降低经济效率。,95,经济增长指的是一国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准确地说,指人均实际产量的增加,一般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表示。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劳动、物质资本、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96,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财政的税收、公债、补贴等手段的运用。,97,四种目标之间既有相互统一的一面,又有
35、相互冲突的一面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矛盾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宏观经济政策的各项目标之间的协调,98,四、财政政策的工具,税收财政支出公债财政预算,99,税收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自动稳定机制相机抉择调节收入分配关系,100,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财政投资支出财政消费支出转移性支出社会救助与保险支出财政补贴支出:消费性补贴和生产性补贴,101,公债当经济萧条时,政府可以通过以下的国债政策来扩大总需求增加短期国债的发行来提高社会资金的流动。通过向银行发行国债,促使银行扩大信贷规模。调低国债的发行利率,带动金融市场利率水平的下降。政府大量买进
36、债券,刺激国债价格上升。当经济过热时,可以采取相反的措施加以调节。,102,财政预算财政预算是一国政府编制的每一财政年度内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安排和使用计划,它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赤字预算体现的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盈余预算体现的是紧缩性财政政策平衡预算体现的是中性财政政策,103,第四节 财政政策效应,一、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 二、财政政策的稳定效应,104,一、财政政策乘数,财政政策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105,二、财政政策的稳定效应,通货膨胀缺口和通货紧缩缺口一个单纯由家庭和厂商组成的两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的均衡(图11-2)通货紧缩缺口(图11-3)整个社会
37、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低于潜在的产出水平,即有效需求不足。通货膨胀缺口(图11-4)整个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高于潜在的产出水平,即需求过旺。,106,图11-2 国民收入的均衡,107,图11-3 通货紧缩缺口,充分就业国民收入,均衡时的国民收入,AB表示通货紧缩缺口,108,图11-4 通货膨胀缺口,CD表示通货膨胀缺口,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109,消除通货紧缩缺口可以通过减少政府税收或增加财政支出等方法来刺激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使总需求线将向上平移。(图11-5)消除通货膨胀缺口 可以通过增加政府税收或减少财政支出等方法来刺激总需求,控制通货膨胀。使总需求线将向下平移。
38、(图11-6),110,图11-5 运用财政政策消除通货紧缩缺口,消除通货紧缩缺口的政策措施使总需求曲线上移,111,图11-6 运用财政政策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消除通货膨胀缺口的政策措施使总需求曲线下移,112,第五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依据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方式,113,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依据,货币政策 指政府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再通过投资乘数影响产出的政策。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具优势,互有特点,因此二者的协调配合有助于实现多元政策目标。,11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差异要求二者之间的协调配合 扩张性财
39、政政策在促进产出与就业的同时,可能发生挤出效应,从而排挤了私人部门的投资。扩张性货币政策却能够通过降低利率,促进产出与就业的增加,因而有利于鼓励私人部门投资的增长。,11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调节范围差异要求二者之间的协调配合财政政策侧重于调整社会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直接作用于公平问题。货币政策侧重于调节货币这一资源在社会各领域中效率的发挥,直接作用于效率问题。,116,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用效果的差异要求二者的协调配合在经济萧条、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使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无法起到刺激经济回升的作用。货币市场还可能落入流动性陷阱。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完全失效,只能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启
40、动投资需求。反之,经济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的时候,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有效。,117,政策调节的侧重点差异 一般地,货币政策侧重于对总量的调节,而财政政策则侧重于对结构的调节。,118,政策调整时滞差异 货币政策的调整时滞比较短。财政政策的调整时滞长。,119,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方式,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搭配,即“双松”政策组合。在社会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这种政策组合可以起到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增加就业的作用。但是,往往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搭配,即“双紧”政策组合。这种政策组合通常可以有效地制止和压缩需求膨胀和通货膨胀,但同时
41、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性作用。,120,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搭配,即“一松一紧”政策组合。这种政策组合既可以使经济保持适度增长,同时实现对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又可以尽可能避免通货膨胀。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搭配,即“一紧一松”政策组合。这种政策组合既可控制需求、又可保持适度经济增长的作用。但两者也有个松紧搭配适度的问题.,121,第六节 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一、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提出二、积极财政政策政策操作的成功经 验三、从积极财政政策到稳健的财政政策,122,一、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 国际:国内:,123,二、积极财政政策的措施和成就(一)积极财政政策的
42、主要措施(二)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成就,124,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1、增发国债2、调整支出结构,加大科教兴国和文科卫投入3、调整税收政策4、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5、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实行向农村倾斜政策,125,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成就:1、加大基本建设支出,推动经济增长2、加快基础实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3、加大技术革新力度,推动产业升级4、增大教育和科研投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5、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增加就业6、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126,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政策操作的成功经验刺激需求和改善供给相结合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相
43、结合刺激需求与调整分配政策结合没有奉行凯恩斯主义的实行扩张政策必须减税的教条充分运用财政补贴和财政贴息手段松中有紧的财政政策与紧中有松的货币政策相配合准确判断国内外经济形势,127,三、从积极财政政策到稳健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的提出:有关财政政策转向的最早官方提法,来自财政部部长金人庆.2004年5月27日在上海的全球扶贫大会闭幕式记者招待会上透露,中国将由实行积极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转向实行“中性”财政政策,以降低通货膨胀风险。,128,在各界对中性财政政策争论不休之际,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指出,业界关于“中性财政政策”的提法并不准确。他认为,中性财政政策可以有两种理解,政府没有财政赤字或者
44、财政赤字保持不变,都可以叫做中性财政政策,所以,用“稳健的财政政策”更加准确。,129,在2004年12月3日至5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确定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是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在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时,要充分体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要不断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130,很多学者和官员都认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实质上就是中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是相对于扩
45、张型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而言的,它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有松有紧、松紧适度,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财政的收支活动不会产生明显的扩张效应或紧缩效应。一般地讲,如果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平衡时,国家可以通过中性的财政政策来继续保持这种平衡。,131,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内容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132,内容表现,长期建设国债将在保持一定规模的前提下,酌情调减其绝对数量。同时,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对原来已经形成的长期建设项目将继续投入资金来完成续建和收尾,严格控制新开工建设项目,坚决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超前建设,提高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益。,133,不断改进、完善税制与税收征管,使得税收政策的调整和长期建设国债的相关政策调整相互呼应、协同配合。,134,在调减总量扩张力度的同时,要把握好区别对待,即有保有控。所谓保是指政府资金使用的重点将集中于国家发展规划确立的战略发展目标和农林水、生态保护与国土整治、西部开发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点项目,以及与公共卫生体系、教育、科技进步、社会保障关系密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条件建设;所谓控是指政府首要考虑的应是市场不能有效提供的公共产品(公益品)与公共服务,政府资金将退出一般竞争性、营利性的投资项目,同时力争为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提供政策平台和制度平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96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