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ppt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林孟戈,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本章学习过程中请你思考:,1、肝细胞损伤时,蛋白质、糖、脂类发生哪些 代谢性变化?2、如何鉴别诊断三种类型的黄疸?3、肝胆疾病的临床酶学检测项目主要有哪些?4、反映肝脏储备功能的试验有哪些?各有何特 点?5、如何评价肝功能检验结果?,第一节 概 述,肝脏的解剖结构特点,双重血液供应门静脉和肝动脉,两条输出通道肝静脉和胆道系统,肝细胞结构特点,细胞表面有大量的微绒毛,细胞膜具有较高的通透性,细胞内线粒体丰富,细胞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等,肝细胞含有繁多的酶系,“物质代谢中枢”,一、肝脏的主要生物化学功能,(一)合成与分泌(
2、二)加工与储存(三)生物转化(四)激素灭活,二、肝胆疾病的主要代谢紊乱,(一)蛋白质代谢异常,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氨升高,血尿素降低 血浆氨基酸比例失调,(二)糖代谢异常,丙酮酸含量升高血糖平衡紊乱 血清半乳糖浓度增高,(三)脂质代谢异常,1脂质的消化吸收异常2脂质分解、合成和改造的异常,(四)胆红素代谢异常,1胆红素的来源与生成,衰老红细胞破坏、降解无效红细胞生成其他含血红素辅基的蛋白质分解,2肝对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及排泄3胆红素的肠肝循环,黄疸的定义与分类,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34.2umolL(2.OmglOOml)时,可出现巩膜、粘膜及皮肤的黄染,称为黄疸。,黄疸按病因可分为溶血性、肝细
3、胞性和梗阻性黄疸;按病变部位可分为肝前性、肝性和肝后性黄疸;按血中升高的胆红素的类型分为高未结合胆红素性黄疸及高结合胆红素性黄疸两类。,黄疸的成因与发生机制,1胆红素形成过多,2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3胆红素在肝外的排泄障碍,4新生儿生理性黄疸,4胆红素代谢异常和黄疸,(五)胆汁酸代谢及其异常,主要有:胆酸(cholic acid,CA)、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CDCA)、脱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DCA)和少量石胆酸(1ithocholic acid,LCA),胆汁酸(bile acids)是胆汁中存在的一类24碳胆烷酸的羟基衍生物,
4、属内源性有机阴离子。分子内部既含有亲水基团,又含有疏水基团,其立体构型具有亲水和疏水两个侧面,因而使胆汁酸表现出很强的界面活性。,1胆汁酸的代谢,胆汁酸代谢,胆 汁 酸 的 肠 肝 循 环,2胆汁酸的代谢异常,(1)肝胆疾病胆汁酸的代谢异常,1)急性肝炎 2)慢性肝炎 3)肝硬化 4)胆汁淤积,(2)肠道疾病中的胆汁酸代谢异常(3)高脂血症时的胆汁酸代谢异常(4)遗传性缺陷所致的胆汁酸代谢异常,1)特发性新生儿肝炎2)脑腱性黄瘤病 3)Zellweger脑肝肾综合征,第二节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测指标,一、血白蛋白二、血 氨 三、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及非结合胆红素,【临床意义】,1判断有无
5、黄疸、黄疸程度及演变过程2根据黄疸程度推断黄疸病 3根据胆红素升高程度判断黄疸类型 4根据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协助鉴别黄疸类,黄疸的实验室检查,比较血、尿、粪中胆红素及其代谢产物异常改变,可对溶血性、肝细胞性和梗阻性黄疸三种类型加以鉴别诊断,对于引起高结合胆红素血症的肝细胞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可联合应用反映胆道梗阻及肝细胞损伤的其他有关肝功能检验指标进一步加以鉴别,四、血清总胆汁酸及结合胆酸,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一个敏感指标,它不仅用于临床诊断,而且还能反映病情和估计疾病预后。CA/CDCA比值可作为胆道梗阻性病变和肝实质细胞性病变的鉴别指标。比值 1,见于胆道梗阻性病变;
6、反之,见于肝实质细胞性病变。,五、血清酶类,(一)血清转氨酶及其同工酶,AST有两种同工酶:ASTs和ASTm,分别存在于可溶性的细胞质和线粒体。细胞轻度损伤时ASTs显著升高;而严重损伤时,血清中则出现大量ASTm。,【检测方法】,【临床意义】,急性肝损害时,ALT AST,慢性肝炎特别是肝硬化时,AST ALT。DeRitis比值,即AST/ALT之比,对于急、慢性肝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判断肝炎的转归也特别有价值。正常约为1.15,急性肝炎时DeRitis比值 3。,(二)血清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是反映肝外胆道梗阻、肝内占位性病变和佝偻病的重要指标。同工酶可分为3大类,即胎盘ALP、肠
7、ALP和肝骨肾ALP同工酶,在病理时还可能出现“高分子”ALP,以及一些与肿瘤有关的变异ALP。,【临床意义】,(三)血清-谷氨酰基转肽酶及其同工酶,-GT是肝胆疾病检出阳性率最高的酶,主要用于胆汁淤积及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GT同工酶分为-GT1、-GT2、-GT3和-GT4四种。正常人只见-GT2和-GT3。重症肝胆疾病和肝癌时常有-GT1出现,酒精性肝坏死和胆总管结石时常有-GT2增加。-GT4与胆红素增高密切相关。,【临床意义】,(四)血清5-核苷酸酶,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胆结石、胆囊炎等活性增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2.是诊断肝肿瘤及消化道肿瘤的非
8、常灵敏的酶学指标。3.能协助判断ALP升高是肝胆系统疾病还是骨骼系统疾病。4有助于鉴别诊断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临床意义】,(五)-L-岩藻糖苷酶,1.AFU是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志物,其活性动态曲线对判断肝癌的治疗效果、估计预后和预测复发有极重要的意义,甚至优于AFP。2用于岩藻糖苷蓄积病的诊断。,【临床意义】,(六)单胺氧化酶,(七)脯氨酰羟化酶,肝纤维化的指标,六、胶原及其片段,肝脏内存在的胶原主要为I、V和型等,其中含量最多的是I、型,I型之比约为1。,(一)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1诊断肝硬化2鉴别慢性持续性肝炎与慢性活动性肝炎 3用药监护及预后判断4肺纤维化、骨髓纤维化及某些恶性
9、肿瘤也增高,(二)型胶原及其片段(7S片段和NC片段),1早期诊断肝硬化2用药疗效及预后判断,七、靛氰绿滞留率试验,ICG试验主要显示肝细胞对色素的排泄功能。,1诊断肝硬化2急慢性肝炎诊断 3先天性ICG排泄异常症和Rotor综合征的诊断4判断肝癌患者有无肝硬化存在,【临床意义】,八、利多卡因试验,血清中利多卡因肝内代谢产物单乙基甘氨酰二甲苯(MEGX)浓度不受肾功能损害的影响,能够正确反映正常肝细胞储备功能及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害。,1利多卡因试验对肝脏贮备功能的评价2用于预测移植肝的存活期,【临床意义】,第三节 肝胆疾病主要生物化学检测指标的临床应用,一、急性肝损伤,1血清酶,急性病毒性肝炎
10、ALT、AST均显著升高,AST/ALT 1。急性肝炎时如果AST持续在高水平,提示有转为慢性肝炎的可能。重症肝炎时则是ASTm大量出现于血清中。ALP显著升高多提示肝外梗阻性黄疸,2胆红素,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3血白蛋白,变化不大,4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时间长短与肝损害程度呈正相关,是急性肝损伤预后最重要的预测指标。,二、慢性肝损伤,1血清酶检测,慢性病毒性肝炎 AST/ALT 1,慢性肝病有活动性病变时,诱导微粒体酶-GT合成增加。重症肝炎晚期或肝硬化时,-GT合成减少,2胆红素,重型肝炎患者可出现ALT快速下降,黄疸进行性加深,胆红素不断升高的“胆酶分离”现象。,3蛋白质,白蛋白明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肝胆 疾病 生物化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95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