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加工工程导电高分子材料.ppt
《聚合物加工工程导电高分子材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合物加工工程导电高分子材料.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导电高分子材料,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物理学家Heeger,美国化学家MacDiarmid,日本化学家Shirakawa,世界上第一种导电聚合物:掺杂聚乙炔,1977年,美国化学家MacDiarmid,物理学家Heeger和日本化学家Shirakawa首次发现掺杂碘的聚乙炔具有金属的特性。并因此获得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使用ZigglerNatta催化剂AlEt3/Ti(OBu)4,Ti的浓度为3mmol/L,Al/Ti约为34。催化剂溶于甲苯中,冷却到-78度,通入乙炔,可在溶液表面生成顺式的聚乙炔薄膜。掺杂后电导率达到105S/cm量级,导电聚合物是由具有共轭键的聚合物经过化学或
2、电化学的掺杂而形成的,导电聚合物除了具有高分子聚合物的一般的结构特点外还含有一价的对阴离子(P型掺杂)或对阳离子(N型掺杂)导电聚合物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是其电导率可以在绝缘体半导体金属态(10-9到105s/cm)较宽的范围里变化。这是目前其他材料所无法比拟的,导电高分子的主要类型:,除了最早的聚乙炔(PA)外,主要有聚吡咯(PPY)、聚噻吩(PTH)、聚对苯乙烯(PPV)、聚苯胺(PANI)以及他们的衍生物其中聚苯胺结构多样、掺杂机制独特、稳定性高技术应用前景广泛,在目前的研究中备受重视其中聚乙炔的所能达到的电导率在已发现的导电聚合物中是最高的,达到了105S/cm量级,接近Pt和Fe的室
3、温电导率,什么是导电高分子的掺杂呢?,纯净的导电聚合物本身并不导电,必须经过掺杂才具备导电性 掺杂是将部分电子从聚合物分子链中迁移出来从而使得电导率由绝缘体级别跃迁至导体级别的一种处理过程导电聚合物的掺杂与无机半导体的掺杂完全不同,导电高分子的掺杂与无机半导体的掺杂的对比,目前掺杂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氧化还原掺杂:可通过化学或电化学手段来实现。化学掺杂会受到磁场的影响 遗憾的是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外加磁场对聚合物的室温电导率有明显的影响质子酸掺杂:一般通过化学反应来完成,近年发现也可通过光诱导施放质子的方法来完成 还有掺杂脱掺杂再掺杂的反复处理方法,这种掺杂方法可以得到比一般方法更高的电导率和聚
4、合物稳定性,聚合物的掺杂过程直接影响导电聚合物导电能力,掺杂方法和条件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导电聚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能,导电高分子的导电机理,载流子是由孤立子、极化子、双极化子等自由基离子构成的 极化子和孤立子的存在和跃迁使高分子链具有了导电性,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高导电性导电聚合物高强度导电高分子可溶性导电高分子分子导电自掺杂或不掺杂导电聚合物、复合型聚合物、光电磁多功能聚合物等,高导电性导电聚合物,目前为止发现的导电高分子仍属于半导体的范畴,而未能到到真正的金属态具有低能带能隙的导电高分子是实现“合成金属”的重要途径在1984年Wudl等合成了聚苯并噻吩,其能带能隙只有1eV 杂环芳香族高分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聚合物 加工 工程 导电 高分子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95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