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汇及鲁西双氧水装置事故原因评析.ppt
《博汇及鲁西双氧水装置事故原因评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汇及鲁西双氧水装置事故原因评析.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博汇及鲁西双氧水装置事故原因评析,李 有 臣 高级工程师 13031725090济南石油化工设计院 书记兼副院长山东省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2,博汇及鲁西双氧水装置事故原因评析,评 析 要 点 前言:博汇及鲁西双氧水事故简介 一、两起双氧水事故的事故原因分析 1.技术层面的事故原因分析 2.操作层面的事故原因分析 二、双氧水生产的技术复杂性 1.双氧水生产的反应机理分析 2.双氧水生产的工艺过程分析 3.生产原辅材料的危险性分析 三、双氧水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 1.常规性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2.生产过程的安全操作要点,3,博汇及鲁西双氧水装置事故原因评析,前言:博汇及鲁西双氧水事故简介 1.
2、博汇“8.25”双氧水爆炸事故简介 2012年8月25日18时46分许,博汇集团山东国金化工厂4万吨/年双氧水生产装置在停车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7人受伤,伤亡损失惨重,社会影响较大。距爆炸事故80m范围内的所有玻璃全部震碎;距爆炸现场30m左右的氯气储罐管线断裂,造成氯气泄漏;爆炸物将500m以外的液氨球罐顶部阀门砸坏,罐内液氨全部泄漏,持续泄漏长达36小时左右。,4,博汇及鲁西双氧水装置事故原因评析,1.博汇“8.25”双氧水爆炸事故简介(续)山东国金化工厂位于淄博市桓台县经济开发区化学产业园,原为山东桓台博汇社会福利化工厂,始建于2000年9月,由山东博汇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管理
3、。事故发生时的主要产品生产能力为:液碱12万吨/年、液氯10万吨/年、双氧水4万吨/年。发生事故的双氧水生产装置由中国天辰化学工程公司设计,2006年5月份投入生产;2010年10月因市场原因停车;2012年8月16日恢复生产(已停产22个月);2012年8月25日发生爆炸事故(还没有试运行正常)。,5,博汇及鲁西双氧水装置事故原因评析,1.博汇“8.25”双氧水爆炸事故简介(续)-事故发生经过:山东国金化工厂4万吨/年双氧水装置2012年8月13日至14日重新调剂人员组织开车,8月16日零时复产投料。装置运行至8月25日15时10分左右循环工作液泵跳停,在开启备用泵运行5分钟后氧化液泵又发生
4、跳停,装置于15时18分紧急停车(注:距18时46分 发生爆炸接近3.5小时,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处理异常),车间通知电工检修线路、未发现异常。15时50分乙班人员接班后,因氮气中氧含量一直不合格无法再次开车。,6,博汇及鲁西双氧水装置事故原因评析,1.博汇“8.25”双氧水爆炸事故简介-事故发生经过(续):在装置停车时段内,DCS主操发现氧化塔压力由17时25 分的0.08MPa升至 18时24分的 0.2MPa,通过远程控制打开氧化塔尾气调节阀泄压,由于阀的开度过小,塔内压力升高速度短暂减缓后仍继续升高;18时39分塔内压力急剧升高,通过远控阀泄压已不起作用,18时46分压力升至测量传感器满量
5、程(0.6MPa)并继续升压;18时46分22秒发生了氧化塔爆炸,并相继引燃了氧化塔周边氢化塔、萃取塔等设备中的物料。21时41分,工作液配置釜发生二次爆炸。26日6时许,大火被扑灭。,7,博汇及鲁西双氧水装置事故原因评析,1.博汇双氧水爆炸事故简介现场照片,8,博汇及鲁西双氧水装置事故原因评析,1.博汇双氧水爆炸事故简介现场照片,9,博汇及鲁西双氧水装置事故原因评析,1.博汇双氧水爆炸事故简介现场照片,10,博汇及鲁西双氧水装置事故原因评析,1.博汇双氧水爆炸事故简介现场照片,11,博汇及鲁西双氧水装置事故原因评析,2.鲁西双氧水“7.27”火灾事故简介 2013年7月27日16时45分左右
6、,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8万吨/年双氧水生产装置的萃取塔发生火灾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万元。这起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网上传播、东方时空)。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原鲁西化肥厂(1976年建厂)逐步发展起来的国有大型化工企业,总部位于聊城高新技术开发区鲁西化工园区,总资产159亿元,职工11000余人。发生事故的18万吨/年双氧水生产装置由聊城市鲁西化工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鲁西工业装备有限公司安装,2013年6月5日取得试生产方案备案告知书,7月25日开始投料试生产。,12,博汇及鲁西双氧水装置事故原因评析,2.鲁西双氧水“7.27”火灾事故简介(续)-事故
7、发生经过:该双氧水装置于7月23日工作液进系统循环,7月25日引氢气进系统,正式投料试生产;27日12时05分,萃取塔开始分出双氧水,浓度为27%。27日16时45分左右,中控室操作人员通过远程视频监控发现萃取塔、萃余分离器位置有浓烟冒出。随后操作人员离开中控室前往现场,发现萃余分离器部位起火,火势随萃余液(油质可燃物)的泄露增大,并伴有爆鸣声;立即通知中控室其他操作人员进行一键安全停车,同时启动装置切断氢气并充氮保护。企业和当地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扑救火灾,27日20时左右火势得到有效控制,28日3时36分火灾被全部扑灭。“清净下水”全部封堵在厂区内并导入环境安全应急池,经环保部门对大气和周
8、边水体检测,未发现有毒有害物质和水体污染。,13,博汇及鲁西双氧水装置事故原因评析,2.鲁西双氧水火灾事故简介现场照片,14,博汇及鲁西双氧水装置事故原因评析,2.鲁西双氧水火灾事故简介现场照片,15,博汇及鲁西双氧水装置事故原因评析,2.鲁西双氧水火灾事故简介现场照片,16,博汇及鲁西双氧水装置事故原因评析,2.鲁西双氧火灾产事故简介现场照片,17,博汇及鲁西双氧水装置事故原因评析,2.鲁西双氧水火灾事故简介现场照片,18,博汇及鲁西双氧水装置事故原因评析,2.鲁西双氧水火灾事故简介现场照片,19,博汇及鲁西双氧水装置事故原因评析,一、两起双氧水事故的原因分析 相同点:(1)都是双氧水分解造
9、成的。博汇事故是双氧水急剧分解造成的氧化塔物理爆炸事故,鲁西事故是由于双氧水分解较快造成管道内介质流速过快产生静电引起的设备内化学爆炸和燃烧事故。(2)都发生在装置的试运行阶段。一个是长期停车恢复运行,一个是新建装置开始试运行。不同点:(1)一个造成了人员伤亡,一个没造成人员伤亡。(2)一个是物理爆炸事故,一个是化学爆炸和燃烧事故。(3)一个是在事故(或异常)发生时没有采取有效的防范(或控制)措施,一个是在事故(或异常)发生时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或控制)措施。,20,博汇及鲁西双氧水装置事故原因评析,1.技术层面的事故原因分析(1)系统内杂质的存在是造成双氧水分解加速的原因。1)博汇未对生产系统
10、中可能产生钯催化剂和氧化铝粉末杂质的因素进行彻底排除,造成开车以后系统内杂质较多。2)鲁西通过查找原始记录、询问操作人员,发现开车过程中氢化液过滤器、工作液过滤器因阻力大频繁清洗,说明系统清洁度较差,酸洗钝化不彻底或系统内有积留杂质的死角。(2)三个基本条件的具备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1)爆炸物。工作液的闪点为42左右,其蒸汽属于火灾爆炸性物质,且爆炸下限较低(0.8%-7%)容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2)助燃物。(见下页)3)点火源。(见下页),21,博汇及鲁西双氧水装置事故原因评析,(2)三个基本条件的具备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续)。2)助燃物。双氧水的大量分解可提供足够的氧气。另外,放空
11、管设置不合理产生的“烟囱效应”,萃取塔溢流管设计不合理造成的“虹吸现象”,都存在负压抽吸进入空气的可能。3)点火源。萃取塔与萃余液分离罐高达6.8米的位差,造成工作液的流速在岀液管道内大大加快,易产生静电;萃取塔溢流管设计不合理造成萃取塔塔顶液位不稳定,特别是在双氧水分解较活跃的状况下,萃取塔萃余液出口管内介质为气液非均相混合物,管内介质流速快而紊乱,易产生静电;萃取塔、萃余分离器、高位集液槽、工作液计量槽的气液相管路法兰(4个螺栓以上)未进行静电跨接等原因,造成静电积聚。,22,博汇及鲁西双氧水装置事故原因评析,2.操作层面的事故原因分析(1)对双氧水装置的危险特性认识不足。1)对双氧水装置
12、的工艺技术了解不深,对开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性情况分析不透。2)对行业发生的事故案例了解不全面、学习不透彻、分析不深入,没有认真汲取各类事故教训、研究制定相关完备的预防措施。(2)没有抓住项目开车的关键点和重点注意事项。1)对影响装置试生产安全的酸洗钝化关键环节管控不到位,对双氧水原始开车过程设备、管路杂质积聚和双氧水分解活跃的认识不足,酸洗不彻底,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2)没有针对可能出现的系统杂质含量高情况,制订和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如:及早加大萃取塔内双氧水的放出量,降低金属等杂质的含量,控制双氧水分解的速率等。,23,博汇及鲁西双氧水装置事故原因评析,2.操作层面的事故原因分析(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双氧水 装置 事故 原因 评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94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