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心理与儿童.ppt
《绘画心理与儿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绘画心理与儿童.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绘画心理与儿童发展,成长规律研究,全面认识人的发展,什么是人的发展发展:事物有规律的运动变化过程。人的发展是指个体的人从出生到生命终止这一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两个方面的积极变化和完善过程。身:机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素质的健康成长心:心理过程和道德情操,人的发展,身体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基础,心理发展反作用于身体,身心各方面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身体变化(生理的发展)理智变化(思维的发展)情感变化(自我的发展)意志变化(道德的发展),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特点的出现具有一定的顺序。,1 乳儿期:01 岁2 婴儿期:13 岁3 幼儿期:36、7岁4
2、童年期:6、711、12岁5 少年期:11、1214、15岁6 青年期:14、1525岁左右7 成年期:2565岁8 老年期:65岁以后,阶段性是指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人的身心特点具有独特的年龄特征。即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各年龄阶段所特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人的发展具有差异性,差异性主要指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在发展上存在个别差异,包括身体素质、智力水平、个性倾向、性别差异等很多方面。,人的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稳定性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阶段、年龄特征和变化速度等大体相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变性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人的发展在某些方面是可以发生变化
3、的。,人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不平衡性是指人的发展虽然是有顺序的,但其发展的速度是不平衡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在发展的同一方面上,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的速度不平衡;(身心都如此),2、在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显示出一定的关键期和最佳期。,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更具体的说是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2、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多种类、多层次的,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有机的综合;它们的作用不是单方面的、单向的
4、,而是多向的、相互的。,绘画画由心生,心智的感性纪录,情意的视觉表达。,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把所见、所闻、所想的全部用精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绘画成了幼儿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进行交流的手段与工具。儿童绘画有自己的内在逻辑和表达方式,画中蕴含着孩子们的思想与活动。,国外心理学家对儿童绘画的研究,19世纪初科学心理学被引入美术教育领域。19世纪末,德国、英国、法国和美国出现了儿童研究的热潮,研究成果相继问世,1887年意大利的里奇出版了儿童的美术;1885年法国的儿童心理学者贝雷出版了美术与诗,强调幼儿期美术活动的重要性;1895年英国心理学家沙利出版了幼儿期的研
5、究;法国学者柳克于1913年和1927年相继出版了某一个儿童的描绘与儿童的绘画两本儿童美术教育名著;1955年美国学者诺达费时20余年完成了对2万余张儿童绘画的分析,出版了儿童画的发展过程。,柏特1922年发表著作心理与学业测验,其中对儿童造型的发展做了有系统而合理的分类,分为7个时期:1、涂鸦期:25岁。始于无目的地乱画,止于有目的地乱画。线的时期:4岁。以线画圈当人体或头,以点作眼睛,以线作手或脚。2、叙述的象征期:56岁。用象征符号表现意念。3、叙述的写实期:78岁。只画自己所知的,不画所见的物象。4、视觉的写实期:910岁。要把所见的实物正确表现出来,希望表现立体。5、压抑时期:111
6、4岁。对所画不满而失去兴趣。6、艺术的复活期青年期。男的对技术的机械表现发生兴趣;女的对装饰表现发生兴趣。,美国罗恩菲德涂鸦期;前图式期;图式期;写实萌发期;伪自然主义期;青春期危机;青春期创造与心智的成长,国内研究儿童绘画发展分期的学者,1934年在教育丛刊第1卷1期上发表的儿童图画教育的研究一文中,将儿童绘画能力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错画期约2-5岁。这个时期的画,是粗杂的,是一种冲动的结果,表现的是儿童的愉快,在大人看来却是无目的的运动。这或许是想象某种形象而描画的,有时也可能是看见别人的画而模仿所作,或者全是无目的的运动。,美术教育家陈之佛,纲目期5至7岁。这个时期的画,略有形体的感觉,
7、所画的内容仍然粗杂而又是象征性的,不能考虑画面的整体,主要以联想和想象来进行表现。因此所画的内容虽有联系但不能整体地统一起来,也无远近、透视的关系。,美术教育家陈之佛,意象国画作者黄凡倚年龄7岁,自觉期比前更进一步,画面能成统一的状态,此为自觉期的早期。大约七岁半为开始,8、9岁至12、13岁为旺盛时期。初期所作的画还留着稚拙味及儿童的敏锐感觉,作品天真可爱,但逐渐会失去“艺术的错觉”而近似大人画,不过无大人作品的那种洗练。,美术教育家陈之佛,美感发达期随着知识的渐增而有了美的鉴赏力,观察也随之提高,具有了一定的绘画原则和初步审美能力,不仅注意了形似,而且注意了艺术的氛围。感发达期的儿童画,虽
8、在12、13岁的儿童中屡有见,但主要在15、16岁的儿童中居多。,美术教育家陈之佛,儿童心理之研究,根据对其长子陈一鸣的431张绘画作品的分析,将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涂鸦期涂鸦期分为波形图、乱丝图和圆形图三个阶段,波形图是一种从左到右的连续弧形线条,而且这些线条总是略微向上的;乱丝图是由于儿童无法表现不同方向的直线和曲线而画出的类似于乱丝似的涂鸦;圆形图是在儿童执笔作画有了相当经验以后出现的,儿童画圈的方向一般是顺时针的。,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象征期儿童的图画由圆形逐渐分化,所画的图画仅仅具有象征的意义。象征期可以分为普遍性的象征阶段、类别性的象征阶段和个别性的象征阶段。在普遍性的象征
9、阶段,儿童所画的图画具有普遍性的象征意味,如以一个圆代表所有的物体,既可以是水果或房子,也可以是人或其他任何的东西;在类别性盼象征阶段,儿童所画的图形开始代表某一类物体;在个别性的象征阶段,儿童的图画已能表现出某个东西的特征,让别人一看就能明白,而不需要解释。,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定型期这时期的儿童绘画,从简单到复杂,从正面到侧面,从呆板到有生气,有了性别和年龄的区别,出现了时间观念和空间概念,图画里开始表现出人的动作,图画中有了情节。,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写实期儿童这个时期的绘画基本上能反映客观的现实。随着儿童生活范围的扩大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儿童图画的内容较定型期丰富了许多。,儿童心理学家陈
10、鹤琴,1963年教育心理学家潘菽在其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将儿童绘画能力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涂鸦期大约在4岁以前。儿童的涂鸦主要是不受或少受视觉控制的肌肉动作。这一时期又可分为波形涂鸦(波形线)、圆形涂鸦(圆形线向顺时针方向转)、多形涂鸦(直角线、交叉线、圆螺旋线等)。象征期画的是想象的东西,对大小比例并不注意。起初是先画一物,看它像什么就称之为什么,逐渐发展到画想画的东西。这一时期较前一时期更为重要,因为开始产生了意义、象征。定型期多少与所描绘的客体有些相像,但还缺乏正确的写实性,需要在不断的练习中逐渐得到改进。写实期根据实物的特点进行绘画。,教育心理学家潘菽,丰子恺的儿童美术教育观立足于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绘画 心理 儿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93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