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供给和需求原理.ppt
《经济学供给和需求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供给和需求原理.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经济学导论 之供给需求原理,2,第二章 供给需求理论,市场机制,二,一,四,供给需求法则,市场无处不在,市场均衡,三,3,现代社会,市场的概念被广泛地使用着。但究竟什么是市场,实际上每个人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这并不奇怪,因为市场概念本身有多重含义,人们在不同的含义下使用着这个概念,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多方位的分析,来全面地解释市场这一重要的经济概念。,4,一、什么是市场?,传统意义上的市场:,市 场 就 是 买 卖 东 西 的 地 方。,对于买主来说,只要能够买到东西的地方就是市场。,对于卖主来说,市场就是他们卖东西的地方。,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市场是商品交易的场所。,5,这个场所可
2、以是:,集市,庙会,店铺,商场,股票交易所,贸易洽谈会,买卖的东西丰富多彩:,有形的实物,无形的信息,劳务,买卖的方式多种多样:,零星的,大宗的,现货交易,期货交易,商 品,6,随着商品交易的进一步发展,市场冲破了“特定场所”的限制。可以在任何的地方进行交易:,比如:在农村的瓜菜地里,在工厂的供销科里,在一家饭馆的餐桌边,在茶馆,在网络上,电话里就谈妥了一笔生意。,但无论怎样的突破,它最终反映的是买卖方的“交易关系”。市场上的商品交易活动反映的正是交易双方之间的经济关系。,简而言之,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现代意义上的市场:,7,市场对于某种特定的商品来说,一方面:市场是商品行销的区域,比
3、如乡村市场、城镇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等。,由于销售面越广,销售量越大,生产者的利益越多,所以生产者总是希望把他的产品行销从地区扩大到全国,从国内扩大到世界,这种行销区域的扩大表示着市场的扩大。,另一方面:“市场是某种商品消费者的集合”,但市场的扩大并非只是或等同于销售面的分布空间的扩大。假如某种商品,其行销的区域没有扩大、甚至缩小亦无妨,但如果它得到了更多的消费者的青睐,销售量也照样可以扩大。,8,经营学的市场概念:市场是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更进一步,虽然各个区域的各类消费者对某种商品产生了需要,但他也并不一定会去购买这种商品,我们知道,需要与需求不同,需要是一种欲望,人
4、人都会产生,而需求则是需要再加上经济实力。作为一个商品生产者,他所直接关心的当然是需求,在生产者的脑子里,市场就是谁有钱并来买他的产品。,9,推而广之,在市场经济社会,其实所有通过供给与需求来反映的分工协作关系都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演员,观众,作者,读者,医生,病人,司机,乘客,店主,顾客,理发师傅,想要理发的人,政府官员,他们应当为之服务的人民,广义地说,都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市场是一切之于供给的需求,10,学习市场的意义:,每个人一方面是作为消费者出现,同时也是作为生产者出现的,要增加购买力,就要增加自己的生产力。市场是如此紧密地把自供给与需求、把生产者与消费者、把社会上各行各业的
5、相互关系结合在一起了。所以,在市场以及以市场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中,每一个人作为生产者都要在他自己的行业兢兢业业,为社会上所有的其他人服务,谦恭地把他人奉为上帝,而在他自己行业以外的整个社会生活领域,他作为消费者时就像上帝一样接受他人把自己奉为上帝。正是市场的这种作用,才使现代社会产生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人际关系准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现代社会的精神文明。,11,二、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一)商品市场市场体系的基础,主要是指消费资料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它是通过各种实物形态的产品来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1、消费品市场(生活资料市场),(1)含义:,(2)种类:,日用消费品一般是指日常生活必
6、需的、消费者经常购买 的、价格较低的商品。,有哪些?,如:各种食品、家用炊具、日用杂货等,12,选购消费品是指那些价格较高、使用时间较长、经过 挑选和比较后才购买的消费品。,如:服装、家具等。,特殊消费品是指那些价格高、使用时间长的高档商品。,如:小汽车、家用大电器等。,(3)特点:,广泛性,多样性,时代性,层次性,交易批量小、频率高,交易的商品是最终产品,13,2、生产资料市场,(1)含义:是指为了满足社会再生产过程对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消费而设置的市场。,(2)特点:,交易的是中间产品;商品的价值高、技术性强;需求关系比较稳定且批量大;各市场的分布和规模结构差异很大。,14,(
7、二)金融市场市场体系的核心,1、含义:,资金融通的市场。,金融市场是市场体系的大动脉,是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5,直接融资市场,发行股票,发行公司债券,股票和债券有何区别?,间接融资市场:,以银行为中介,吸收社会存款,再贷给公司、企业。,2、金融市场的构成,16,(三)劳动力市场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含义:是指进行劳动力买卖和交换的场所。,2、类型:,(1)劳务市场:是一种服务型的劳动力市场,肩负着向企业、家庭、个人以及全社会提供各种劳务的任务,也包括国际间的劳务交流等。,(2)职业市场:是一种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的场所。,(
8、3)人才市场:是指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实现流动的场所。,17,第二章 供给需求理论,市场无处不在,供给需求法则,市场机制,一,三,二,四,市场均衡,18,供给需求法则的经济学地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说过:学习经济学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你只要掌握两件事,一个叫供给,一个叫需求。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有效地配置资源,如何发挥资源的最大优势。而市场价格引导着资源配置的方向。在供给和需求的互相平衡下,市场会达到一个均衡状态。市场的均衡即商品均衡价格的形成是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供给和需求的分析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19,20,21,22,23
9、,24,25,本节学习框架,B一、由来 B二、定义 B三、需求价格弹性及应用(含案例分析)B四、需求法则现实的悖论(特例介绍),供给法则,A一、由来 A二、定义 A三、供给价格弹性及应用(含案例分析)A四、供给法则现实的悖论(特例介绍),需求法则,供给需求法则总结,26,本节学习目的:,1、了解供给法则和需求法则的由来;2、掌握供给法则和需求法则的定义、基本内容;3、掌握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公式、基本类型,并尽可能地应用该理论解释身边的现象。4、了解供给法则和需求法则的缺陷,可以明确认识现实中的特例现象。,27,A一、供给法则的由来:,1、当我们去买东西的时候,最关心的是什么?价
10、格!当我们去找工作的时候,最关心的是什么?工资待遇!虽然回答是就最直接利益角度考虑(符合经济学经济人假设前提),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价格历来是备受关注的对象。2、?价格为什么如此重要。马克思说: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有交换的愿望,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给我我所要的吧,你也会得到你所要的。3、?价格如何形成。两种东西按照什么比例交换,交换的依据就是价格,价格是相对的,绝对的价格没有意义,如果一瓶绿茶价格是100元,不必害怕,因为一瓶雪碧的价格是300元。,经济学家对供给价格理论的研究是从价格开始的。,28,A一、供给法则的由来:,4、?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什么?经济学家最初的探讨是从劳动开始的,
11、威廉配第、大卫李嘉图,都秉承这种观念;后来,写了著名的人口原理的大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将资本因素加进来,认为资本和劳动共同决定价值,进而影响价格;再后来,著名经济学家萨伊将土地因素加进来,认为劳动、资本、土地共同创造价值,决定价格。,劳动、资本、土地都是供给要素,至此供给和价格之间建立起了初步的关系。,29,A二、定义,供给法则的定义,进一步的阐述,供给量和供给的变动,30,供给法则也被称为供给定理。反映商品本身价格和商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对于正常商品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存在着同方向的变动关系,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增加,相反,价格下降时供给量减少。
12、供给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关系的理论。,供给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关系的理论。,误区一:供给法则讲的是供给因素和商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错误原因:影响供给量的因素很多,除了价格,还有外部环境(主要是生产技术水平和政府的税收政策)。而供给理论假设商品本身价格以外影响因素不变或变动一致。误区二:供给法则是价格和商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错误原因:价格因素包含4种:分别是商品自身价格、相关商品(替代品、互补品)价格、生产要素价格和生产者预期价格。而供给法则仅就商品本身价格这一因素进行研究。,供给法则的定义,31,供给法则的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价
13、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通俗地讲,一般说来,市场价格越高,卖方愿意为市场提供较多的产品数量:即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供给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这就是供给法则。反映在图形上,二者的关系是一条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即供给曲线。,进一步的阐述,32,供给量和供给的变动,以供给价格为纵轴,供给数量为横轴,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翘起的曲线。如同汉字笔划中的一撇。影响供给的也不止价格一个因素,如技术进步、生产力提高、成本下降、或投入要素价格提高等都会影响供给,这时的影响是使供给曲线向左或向右移动。供给增加时,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反之
14、向左移动。,所以,供给曲线的形状是由商品本身价格决定的,而供给曲线的位置却是由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因素来决定的。,33,A三、供给价格弹性及应用(含案例分析),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应用,案例分析,34,供给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供给量变化率对商品自身价格变化率反应程度的一种度量,等于供给变化率除以价格变化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价格发生变化,产品的供给的变化程度。,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35,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36,目前,当全
15、球铜期、现货价格长期处于历史波动区间的上轨运行并不断地创出历史新高时,铜供给的价格弹性由小趋向于充分放大逐渐转化为一个波动较为稳定的小区间,并受采、选、冶产能条件限制,它由相对衡定的小区间值域范围趋向于一个极小的稳定值。价格每上涨1%,供给的增量只能靠新增采、选、冶产能来提供,供给弹性对价格上涨的抑制作用逐渐失去效力。同时,生产能力增加和供给增长的时间周期滞后性又加剧和扩大了这种无效性程度。,案例分析,正如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尽管产品的价格斐然,但是产量并不高,原因就在于技术、科研资金等瓶颈的存在,限制了供给价格弹性。至于以后随着资金的不断投入和技术的共享,供给价格弹性变大也是有可能的
16、。,37,A四、供给法则现实的悖论(特例介绍),劳动力供给的特例电脑等信息产品供给的特例 土地、文物、艺术品供给的特例,38,劳动力供给的特例,劳动作为一种商品,其价格就是工资,一般来说,工资越高,越能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劳动的供给。即劳动的价格上升,劳动的供给增加。但随着工资的上升,人们的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反而会减少劳动的供给,表现出与供给定理的不符。原因在于提供劳动获取工资是以牺牲闲暇为代价的,随着收入增加,人们对闲暇的需求也增加。增加闲暇必定减少劳动时间,这就是工资增加引起的收入效应,收入效应使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减少。这种特例也可以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解释:当工资水平低时,人们为生存而
17、奋斗,愿意多付出劳动,追求高工资。随着工资的增加,人们满足了第一层次的需要(基本生理需要),摆脱了生存压力,当工资收入上升到一定程度时,需求层次上升到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以完成自我实现),这时随着工资收入的提高,会有一部分人逐步放弃原来的工作,去追求新的事业,出现劳动价格上升而劳动供给减少的与供给定理不符的现象。,39,电脑等信息产品供给的特例,20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的价格按运算次数、速度和储存能力折算,每台为100万美元。尽管价格如此昂贵,供给量却极少。如今同样能力的个人电脑已降至1000美元左右,价格只是当初价格的千分之一,但供给量却增加了不止1万倍。这种现象显然违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学 供给 需求 原理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93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