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学品制备原理.ppt
《精细化学品制备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细化学品制备原理.ppt(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细化学品制备原理preparation principle of fine chemical,东华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DONGHUA UNIVERSITY硕士研究生课程Graduate course,主要参考书目,(1)精细化学品化学,闫鹏飞等,化学工业出版社,4(2)精细化学品化学,程铸生,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3)精细有机合成反应及工艺,蒋登高,化学工业出版社,(4)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张铸勇,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其它参考书目,(1)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唐培坤,化学工业出版社,(2
2、)精细化工产品合成原理,姚蒙正,中国石化出版社,(3)日用化学品制造原理与技术,颜红霞,化学工业出版社,(4)精细化学品的现代分离与分析,陈立功,化学工业出版社,(5)高等精细化学品化学,陈孔常,田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授课内容,第一讲精细化学品化学第二讲精细有机合成反应基本理论第三讲精细有机合成典型单元反应(自学)第四讲 科研实例,第一讲精细化学品第一章概述,、基本概念精细化工:精细化学品生产工业的简称精细化学品:(1)广义:精细化工产品(产量小,纯度高的化学品)(2)狭义:日本:有专门功能,研究、开发、制造及应用技术密集度高,配方技术能左右产品性能,附加值高,收益大,小批量,多品
3、种的商品称为精细化学品。,美国:又称为专用化学品,是以通用化学品(最基本的化工原料)为起始原料,合成工艺中步骤繁多,反应复杂,产量小而产值高,并具有特定的应用性能的产品。中国:凡能增进或赋予一种(类)产品以特定功能,或本身拥有特定功能的小批量,高纯度化学品。、精细化学品的分类:以产品本身具有的特定功能来分类,(1)日本:1984年分为35个类别:医药,兽药,农药,合成染料,涂料,有机颜料,油墨,黏合剂,催化剂,试剂,香料,表面活性剂,合成洗涤剂,化妆品,感光材料,橡胶助剂,增塑剂,稳定剂,塑料添加剂,石油添加剂,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纸浆及纸化学品,汽车化学品,芳香消臭剂,高分子凝聚剂,工业
4、杀菌防霉剂,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稀土金属化合物,电子材料,精细陶瓷,功能树脂,生命体化学品,化学-促进生命物质,漱洗卫生用品,1985年又新增16个品种:酶,火药与推进剂,非晶态合金,贮氢合金,无机纤维,碳黑,皮革用化学品,溶剂与中间体,纤维用化学品,混凝土添加剂,水处理剂,金属表面处理剂,保健食品,润滑剂,合成沸石,成像材料我国:1986年化学工业部将精细化工产品分为11个类别:农药,染料,涂料(包括油漆,油墨),颜料,试剂和高纯物,信息用化学品(感光材料,磁性材料),食品和饲料添加剂,黏合剂,催化剂和各种助剂,化学药品和日用化学品,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膜,偏光材料),部分参考书:将无机精细化
5、学品单独作为一类外,其余精细化学品分为18类:医药和兽药,农药,黏合剂,涂料,染料和颜料,表面活性剂和合成洗涤剂油墨,塑料、合成纤维和橡胶助剂,香料,感光材料,试剂和高纯物,食品和饲料,石油化学品,造纸用化学品,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妆品,催化剂,生化酶,无机精细化学品,(2)从生产角度将精细化学品划分为以下两类:(A)以分子水平合成,提纯为主,结合少量的复配增效技术得到的有特定功能的化学品,如农药,染料,颜料等(B)以配方技术为主要生产手段,配方技术能左右最终使用功能的化学品,如化妆品,洗涤剂,涂料,香料等,、发展趋势 高质量,高附加值,多品种,特殊功能,高新技术,结构优化、精细化工生产特点(1
6、)生产过程:化学合成,复配增效,剂型加工,商品化(2)特点:小批量,多品种,大量采用复配技术 综合生产流程和多功能生产装置 高技术密集型 商业性强 经济效益显著,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1、表面活性剂:将少量物质加到溶剂中即可大大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使体系的表面状态发生明显的变化2、特征、结构与性质(1)特征两亲性:亲水亲油性溶解性:溶于液相中的某一相界面吸附:达到平衡时,其在界面上的浓度要大于其作为溶质在溶液整体中的浓度,界面定向:在界面上定向排列成分子层形成胶束:当其在溶剂中的浓度达到一定时,会聚集形成胶束,此浓度的极限值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Critical Micelle Concent
7、ration)多功能性:其溶液通常具有多种复合的功能,如清洗,发泡,润湿,乳化,增溶,分散等,(2)结构及性质不对称结构:亲水亲油基团一般分处两端,使其一部分可溶于水而另一部分易自水中逃逸。疏水基团:脱离水包围的趋势,自身互相靠近并聚集,致使其在水溶液表面上吸附,并在溶液内部形成胶束。表面张力与lgC:作图可确定CMC杨氏润湿方程:Cos=(sg-sl)/lg随lg下降而上升,润湿能力增大,3、分类(1)按离子类型分类(A)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D)两性类表面活性剂使用:阴离子型、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不可同时混用,表面活性剂的主要亲水亲油基团,(2
8、)高分子表面活性剂(3)特种表面活性剂(A)有机氟表面活性剂:疏水基为全氟代的烷基(B)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疏水基为聚二甲基硅氧链(C)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天然(果胶酸钠,羧基淀粉,羧甲基纤维素CMC),合成(PVA,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D)有机硼表面活性剂(4)生物表面活性剂: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将某些物质转化为具表面活性剂特性的代谢物.如:海藻糖脂,磷脂类,鼠李糖,蛋白脂-多糖聚合物,4、相关物性(1)表面张力: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后,表面张力迅速下降,开始时表面张力随其浓度增加而急剧下降,以后则大体保持平衡。(2)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3)胶束:表面活性剂在
9、超过一定浓度范围后急速聚集,形成了所谓的胶束分子或离子集合体。(4)增溶:胶束内部与液状烃近似,如在CMC浓度以上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难溶于水的有机物质时可得到透明的水溶液,为增溶现象,是热力学稳定的各向同性溶液。,(5)亲水亲油平衡值HLB(HYDROPHILIC-LIPOPHILIC BALANCE)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部分有适当的平衡比例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形成相当结实的吸附膜与其亲水亲油部分的大小比例有关。若将HLB作为结构因子的总和来处理,把表面活性剂结构分解成一些基团,每一基团对HLB值均有确定的贡献:HLB=7+(亲水的基团数)-(亲油的基团数)其中亲水的基团数,亲油的基团数可查
10、相关手册对只有-(C2H4O)n-为亲水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LB=E/5(E为表面活性剂中C2H4O 质量百分数)阴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在140之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在10之间,5、表面活性剂的应用(1)润湿:固体表面和液体表面接触时,原来的固气界面消失,形成新的固液界面。()渗透作用:借助表面活性剂向物体内部进行渗透。()乳化作用:表面活性剂向油水界面吸附,疏水基一端溶入油中,亲水基一端留在水中,定向排列成一层保护层,降低了油水两相界面上的界面张力,降低了油在水中分散所需要的功,达到油与水乳化的目的。()增溶苯乳状液的稳定性显著低于苯增溶体系:乳化的苯蒸汽压与纯苯相同;增溶的
11、苯蒸汽显著低于纯苯;由化学势=+RTlnP,乳状液的化学势大于增溶溶液的化学势。,显效点(n):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在低温时只随温度的升高缓慢增加,温度升至某一值后,溶解度迅速增大,此点为-。该点的浓度为该温度下的CMC。浊点(Cloud Point):缓慢加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透明水溶液,当表面活性剂开始析出,溶液呈现浑浊时的温度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故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浊点以上不溶于水,而在浊点以下溶于水。(5)分散作用:使固体微粒均匀分散在另一液体内部。(6)起泡作用: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水基向着内部,疏水基向着外部(空气)排列,最后形成双分子膜结构。(7)洗涤作用:表面活性剂
12、降低表面张力而产生的润湿,渗透,乳化,分散,增溶等多种作用的综合结果。,6、表面活性剂派生的性质及应用(1)纤维的柔软整理剂(2)抗静电整理剂(A)摩擦带电(B)抗静电机理(3)杀菌剂(4)匀染剂(A)亲纤维匀染剂(B)亲染料匀染剂(5)防水整理剂(A)分类:不透气型,透气型(B)方法:吸附法,化学结合法,7、各种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概述7.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羧酸盐,硫酸酯盐,磺酸盐,磷酸酯盐(硫酸酯盐,磺酸盐为目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主要类别)羧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通式:RCOO-Na+(K+,NH4+)硬脂酸钠(十八酸钠)C17H35COONa:皂类洗涤剂制备方法(1)油脂水解皂化法(2)
13、硬脂酸直接中和法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LAS:C12H25C6H4SO3Na起泡及去污能力强制备方法:三氧化硫磺化法琥珀酸磺酸盐(丁二酸酯磺酸盐),乳化,润湿及渗透能力强AESM或AESS:脂肪醇聚环氧乙烷醚琥珀酸单酯磺酸钠典型产品为:月桂醇聚环氧乙烷AEO-3醚琥珀酸单酯磺酸钠C12H25O(CH2CH2O)3OCCH2CH(SO3Na)COONa AESM的合成:酯化和磺化二(2-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快速渗透剂OT)制备:酯化和磺化硫酸酯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月桂醇聚环氧乙烷酸钠(十二醇聚环氧乙烷醚硫酸钠)AES:C12H25O(CH2CH2O)3OSO3Na润湿,
14、乳化,增溶,去污,钙皂分散性较好制备:三氧化硫法,氯磺酸法,氨基磺化法,磷酸酯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EPS:十二烷基聚环氧乙烷醚磷酸酯钠盐(月桂醇聚环氧乙烷醚磷酸钠)包括:单烷基醚磷酸酯钠盐:乳化,洗涤,起泡,抗静电性好;双烷基醚磷酸酯钠盐:平滑,集束性好,水溶性,起泡性,洗涤性相对较差;制备(1)五氧化二磷法(2)三氯氧磷法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1)表面活性剂在环境因素作用下结构发生变化,从对环境有害的分子转化成对环境无害的小分子.,(2)LA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S(烷基磺酸钠),AES(十二醇聚环氧乙烷醚硫酸钠),AOS(-烯基磺酸盐)中,AS最易生物降解.降解速度随磺酸基和
15、烷基链末端距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烷基链长在C6-C12间最易降解.当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烷基链带有支链,且长度愈接近主链愈难降解.7.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含氮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主要分为胺盐及季铵盐胺盐:为弱碱性;对pH较为敏感;酸性条件下形成可溶于水的胺盐;碱性条件下游离出胺(常指伯,仲,叔胺的盐),季铵盐:为强碱;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能溶解,并解离为正电荷的脂肪链阳离子。广泛用作纺织品的防水剂,柔软剂,抗静电剂,染料固色剂脂肪胺盐-制备乙醇胺盐-制备聚乙烯多胺盐-制备季铵盐胺盐遇碱会生成不溶于水的胺,季铵盐与碱作用能生成一个溶于水的季铵碱与季铵盐的混合物。具有一个长链烷基的季铵盐在水中的溶解度
16、与长链烷基的碳链长度有关,C8-C14易溶于水,C16-C18难溶于水。,常规季铵盐(1)制备叔胺与烷基化剂反应(2)季铵化反应的影响因素胺类碱性增大,亲核性增大,易于季铵化反应空间效应增大,不易于季铵化反应烷基化剂中卤素键能增大,反应性下降烷基化速度:IBrClF烷基化剂中烷基的影响:CH3-CH3CH2-(CH3)2CH-(CH3)3C-极性溶剂促进季铵化,非极性溶剂对反应影响较小。,杂环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咪唑啉型吗啉型7.3 两性表面活性剂 同一分子中既含有阴离子亲水基又含有阳离子亲水基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羧酸型甜菜碱季铵盐型阳离子和羧酸型阴离子组成(1)N-烷基取代的羧酸型甜菜碱-制
17、备(2)N-酰氨基取代的羧酸型甜菜碱-制备(3)N-长碳链基硫代羧酸型甜菜碱-制备,硫酸酯甜菜碱-制备磺酸甜菜碱-制备7.3.2 氨基羧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羧酸型-氨基丙酸型-制备烷基甘氨酸型-制备氨基磺酸型-制备7.3.3 咪唑啉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羧酸型咪唑啉-制备咪唑啉硫酸酯-制备,7.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性质与分类在水溶液中不电离,也不易受pH的影响,不易受强电解质无机盐的影响,与其他类型表面活性剂相溶性好主要包括聚氧乙烯型和多元醇脂肪酸酯型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随烷基链增长,疏水性增大;聚氧乙烯单元数增大,水溶性增大.溶于水时,水分子以氢键与聚氧乙烯醚的氧原子连结,水分子中的氢原子连到
18、醚键氧原子的”自由电子对”上,溶解是通过与1:(4-6)个水分子水合而完成的.醚的氧原子只有在聚氧乙烯链呈”之”字排列时,才可能结合4-6个水分子.,脂肪醇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制备聚氧乙烯烷基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制备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制备(1)脂肪酸与环氧乙烷酯化(2)脂肪酸与聚乙二醇酯化7.4.3 脂肪酸多元醇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Span)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Tween):由Span分子中残余的羟基与氧化乙烯缩合而成。,烷基糖苷(APG-Alkyl polyglucoside)APG(葡萄糖和脂肪醇合成的烷基糖苷)的亲水性来自糖上的多个
19、羧基与水形成的氢键,与醇醚不同,它不存在”浊点”。糖酯:葡萄糖、蔗糖等均具有多个羟基可与脂肪酸酯化得到糖酯,可用于低泡沫洗涤剂及食品和医药的乳化剂。8 洗涤剂的组分:表面活性剂,助洗剂,和添加剂。9.应用与展望洗涤(纺织行业)、其他应用可覆盖所有精细化工领域安全,温和,易生物降解(来自天然,性能优良,低毒,低刺激性),具有特殊作用,第三章 药物与中间体,1、概述1.1药物: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能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1.2药物的基本知识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1.2.2 受体理论从分子水平阐
20、明病理生理过程的现象,解释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药物分子结构和效应之间关系的一种基本理论.,受体:与配体或药物结合的位点,主要是细胞膜或细胞内的大分子化合物.受点:某个部分的立体构象具有高度选择性,能准确识别并特异结合某些立体特异性体,这种特定结合部位为-.配体与受体的结合为化学性的,即要求两者的构象互补,还需要两者间有相互吸引力,包括分子间力,离子键,氢键,共价键.1.2.3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化转换(代谢)及排泄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3 药物结构与药理活性 非特异性药物:主要与药物的理化性质如溶
21、解度,解离度,表面张力有关,与药物的化学结构关系不大.1.3.2 特异性药物:即结构特异性药物,药物的生理活性与其化学结构密切相关.1.3.3 药效团:为特征化的三维结构要素的组合.一类具有相同药理作用的类似物;另一类为化学结构完全不同,但以相同的机理与同一受体键合,产生同样的药理作用.,2.心血管药物 作用于心脏或血管系统,改进心脏的功能,调节血液的总输出量,或改变循环系统各部分的血液分配.2.1 强心苷类治疗心衰的重要药物2.2 有机硝酸酯血管扩张剂,治疗心绞痛2.3 苯系衍生物抗心率失常药物,治疗心动过速的心率失常普鲁卡因胺美西津2.4苯氧乙酸类降血脂,抗动脉粥状硬化药物,2.5其它杂环
22、类胍类肼类3.抗肿瘤药物及中间体3.1 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中间体3.1.1 嘌呤拮抗物中间体 抑制DNA合成所需物质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存和复制所需的代谢途径.巯嘌呤(治疗白血病)磺巯嘌呤钠(治疗急性白血病),3.1.2 嘧啶拮抗物中间体(治疗实体肿瘤)氟尿嘧啶,抗肿瘤效果最好3.1.3 叶酸拮抗物中间体(缓解急性白血病)甲氨蝶呤3.2 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中间体烷化剂(生物烷化剂,最早使用的抗肿瘤药物)氮芥剂(-氯乙胺类化合物的总称)亚乙基亚胺类亚硝基脲类(-氯乙基亚硝基脲结构,广谱抗肿瘤活性)洛莫司汀(治疗各种脑瘤),3.2.2 与DNA共价结合的金属化合物(抗肿瘤)顺铂4.抗生素
23、类药物用中间体 抗生素:某些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或用化学方法合成的相同结构或结构修饰物,是在低浓度下对各种病原性微生物或肿瘤细胞有选择性杀灭抑制作用的药物.杀菌作用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4.1-内酰胺类4.1.1 青霉素:天然存在的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4.1.2 头孢菌素类(先锋霉素)如 头孢拉定4.2 四环素类(放线菌产生的一类口服广谱抗生素)基本结构:十二氢化并四苯4.3 氯霉素及其衍生物(毒性大,临床应用受到限制)5.解热镇痛类药物中间体5.1 水杨酸类解热镇痛类药物5.1.1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24、5.1.2 二氟尼柳5.2 苯胺类药用中间体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第四章染料,、概述()染料:能使其它物质获得鲜明而牢固色泽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染料应用:染色:染料由外部进入到底物内部,使底物获得色泽。着色:在物体形成固体之前,将染料分散于组成物中,成型后得到有颜色的物体。涂色:借助涂料,使染料附着于物体表面,使物体表面着色。,(3)染料的命名:冠称:染料的应用类别和性质色称:染料的基本颜色词尾:染料的性能,色光,用途(A)色光的表示:B(蓝),G(黄),R(红)(B)色的品质表示:F(亮),D(暗),T(深)(C)性质和用途表示:C-耐氯或棉用,Conc-浓,Gr-粒状,I-还原染料坚牢
25、度,K-冷染(我国为热染型),L-耐光牢度或匀染性好,Liq-液状,M-双活性基,N-新型或标准,P-适用于印花,Pdr-粉状,Pst-浆状,X-高浓度(我国为冷染),同一分类的染料为了进一步加以区分,还需在词尾把表示染料类型的项加在其他字母之前,之间用破折号分开;例如:活性 嫩绿 KN B 冠称 色称 新型 色光为兰色 高温型,(4)染料分类()按分子结构分:偶氮染料(单偶氮,双偶氮,多偶氮),-N=N-蒽醌染料,(蒽醌结构或多环酮)硝基及亚硝基类,靛族染料,硫化染料,芳甲烷类染料,菁系染料,酞菁染料,杂环类染料,()按染料的应用分类:酸性染料,中性染料,直接染料,还原染料,分散染料,硫化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细 化学品 制备 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92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