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学第四章-本量利分析.ppt
《管理会计学第四章-本量利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会计学第四章-本量利分析.ppt(1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本量利分析,某企业女工杨兰花因厂里改制等原因于今年初待岗在家,为了维持生计,她准备就近开办一家小型冰棍零售点。为此她展开了市场调查,发现三种冰棍较受市场欢迎,其中“红豆”进价0.3元/支,售价0.5元/支;“鲜果时光”进价0.7元/支,售价1元/支;“随便”进价1元/支,售价1.5元/支。这三种冰棍零售额比例依次为1:3:2;开店需投资冰柜一台,市价1000元,申办执照费500元,租用一间6平方米普通街面房,每月租金250元(含电费在内),店面装修需200元,每月需交纳税费100元。如果她同时经营这三种冰棍。请思考:,(1)一年必须完成多少零售额才能收回本钱?(2)该女工一年生活费需4
2、000元,抚养子女费需承担6000元,则一年必须完成多少零售额才能满足生活开支总需求?(3)经市场预测,该店冰棍零售额一年可达到50000元,试判定该女工今年的经营安全程度?,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盈亏平衡点分析第二节 有关因素变动对盈亏平衡点及实现目 标利润影响的分析第三节 本量利关系中的敏感性分析第四节 本量利分析的扩展,第一节 盈亏平衡点分析,本量利分析概述盈亏平衡点计算模型盈亏平衡图,一、本量利分析概述,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涵义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本量利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和关系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内容,(一)本量分析的基本涵义,本量利分析(简称为CVP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利润关系分析的简称,也称
3、为CVP分析(Cost Volume Profit Analysis),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计算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短期经营决策方法。,本量利分析建立数学化的模型和图式,揭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量、销售单价和利润之间的关系,为企业进行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提供有效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本量利分析中的量,是销售数量。在销售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这个量就是销售收入。本量利分析的核心是分析收入与成本的对比关系(产量变化:会影响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注意:,(二)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成本性态分析假设 相关范围假设销售收入与销售量呈完全线性假设固定成本保持不变假设产销平衡和品种结构稳定
4、假设,在本量利分析中,为了分析的简便,经常简化一些基本概念的含义。因此,我们需要了解相关概念在本量利分析中的含义及其基本关系。包括:,(三)本量利分析中的基本关系,(三)本量利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关系,本量利分析所考虑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固定成本(用a表示)单位变动成本(用b表示)产量或销售量(用x表示)单价(用p表示)销售收入(用px表示)息税前利润(用T表示)等,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概念:,单位贡献毛益贡献毛益总额变动成本率贡献毛益率,单位贡献毛益(cm),单位贡献毛益是指产品的销售单价减去单位变动成本后的差额,代表新增销售一个产品给企业增加的“贡献”大小。,单位贡献毛益=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5、贡献毛益总额/销售量=销售单价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率(cmr),贡献毛益率是指贡献毛益的相对数形式,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所产生的贡献毛益数额。,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单位贡献毛益/单价=1变动成本率,贡献毛益率反映产品为企业做出贡献的能力。,贡献毛益总额(Tcm),贡献毛益总额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变动成本总额之间的差额。,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位贡献毛益销售量=销售收入贡献毛益率=固定成本息税前利润,可见,企业通过产品销售所获得贡献毛益有两个用途,弥补固定成本和形成利润。,变动成本率(bR),变动成本率是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6、=单位变动成本/单价=1-贡献毛益率,可见,变动成本率表明了企业销售收入中用于弥补变动成本的比率高低。变动成本率高的企业获利能力较弱。和它相对应的指标是贡献毛益率。,【例】相关指标的计算,大众制衣公司生产的T恤衫,单价p为10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b为65元/件,固定成本a为60000元。今年预计销售量为2000件。要求:(1)计算单位贡献毛益、贡献毛益总额、贡献毛益率。(2)计算营业利润。(3)计算变动成本率。(4)验证贡献边际率与变动成本率的关系。,(1)全部贡献边际指标如下:单位贡献毛益(cm)100-6535(元/件)贡献毛益总额(Tcm)35200070000(元)贡献毛益率(cmR
7、)35/100=70000/20000035%(2)利润200035-6000010000(元)(3)变动成本率(bR)65/10065%(4)贡献边际率与变动成本率的关系验证:贡献边际率+变动成本率35%+65%1,总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贡献毛益=总收入-变动成本利润=总收入总成本,2.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关系:,2.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关系:,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 利润=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利润=销售量单位贡献毛益-固定成本利润=贡献毛益总额-固定成本利润=销售收入贡献毛益率-固定成本利润=销售收入(1-变动成本率)-固定成本,(四)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内容,盈亏平衡
8、计算分析(保本计算)实现目标利润的计算(保利计算)敏感性分析,二、盈亏平衡点计算模型,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概念盈亏平衡点的计算模型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评价指标,(一)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概念,盈亏平衡分析就是研究当企业恰好处于盈亏平衡状态时本量利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盈亏平衡点(BEP)是指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即使企业处于不亏不盈状态的业务量的总称。此时,企业销售所带来的贡献毛益总额,刚好等于固定成本总额。也就是说,企业总的销售收入刚好等于成本总额,因此,此时利润为零。盈亏平衡点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盈亏平衡点销售量,简称保本量,一是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简称保本额。,收支相等、损益平衡、不盈不亏、利
9、润为零,如果假定产品的销售单价、品种结构、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为已知的情况下,销售收入的大小和利润的多少显然是紧密相关的:只有销售水平超过盈亏平衡点,企业才能够盈利。本量利分析正是在基于上述假定的情况下,着重研究销售量(额)与利润的关系。盈亏平衡点的计算也因此成为本量利分析的重要内容。,(二)盈亏平衡点的计算模型,单一品种下盈亏平衡点的确定多品种条件下盈亏平衡点的确定,1.盈亏平衡点计算的基本模型(单一品种下盈亏平衡点的确定方法),利润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令利润=0 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0,这就是盈亏平衡点分析的基本模型,例:假设企业只生产甲产品,单价p为
10、2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b为10元/件,固定成本a为20000元。要求:按基本模型计算该企业的盈亏平衡点指标。解答:甲产品的单位贡献毛益=20-10=10(元)甲产品的贡献毛益率=10/20=50%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20000/(20-10)2 000(件)盈亏平衡点销售额=20000/50%=40000(元),盈亏平衡的相对指标:盈亏平衡点作业率,盈亏平衡点作业率又叫“危险率”,是指盈亏平衡点业务量占现有或预计销售业务量的百分比,该指标是一个反指标,越小说明越安全。换句话说,一个大部分销售都用来弥补成本的企业是很难盈利的。,2.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评价指标,盈亏平衡点销售量提供的贡献毛益全部被
11、固定成本抵消,只有超过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提供的贡献毛益才形成企业的利润。实务中,常用企业现有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的大小表明企业经营的安全性,称为安全边际。,安全边际指标的表现形式,表现形式:安全边际销售量,简称安全边际量 安全边际销售额,简称安全边际额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计算公式,显然,上述指标的数值越大,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越小,企业就越安全。,安全边际量=现有销售量-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安全边际额=现有销售额-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额)/现有(预计)销售量(额),安全边际率的经验数据,实践中,人们发现安全边际率可以衡量不同企业的风险大小,其经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2、。,例:已知:某企业只生产A产品,单价p为2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b为10元/件,固定成本a为20 000元。今年销售量为4000件。要求:(1)计算该企业的安全边际指标。(2)计算该企业的保本作业率。(3)验证安全边际率与保本作业率的关系。(4)评价该企业的经营安全程度。,(1)安全边际指标的计算如下:盈亏平衡点销售量=20000/(20-10)=2 000(件)盈亏平衡点销售额=200020=16 000(元)安全边际量4000-20002 000(件)安全边际额400020-200020=80 000-40 00040 000(万元)安全边际率2000/4000 40000/800005
13、0%,(2)盈亏平衡点作业率2000/400050%(3)安全边际率+盈亏平衡点作业率50%+50%1(4)因为安全边际率为50%,所以可以断定该企业很安全。,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利润=安全边际额贡献毛益率,利润=安全边际量单位贡献毛益,利润的另外一种表述:,利润是安全边际带来的贡献毛益,3.多品种盈亏平衡点计算模型,多品种生产的企业盈亏平衡分析的假设前提:品种结构不变常见的分析方法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模型联合单位模型。,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模型,用金额表达的盈亏平衡点计算模型为: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固定成本综合贡献毛益率 该模型的关键,在于计算各产品的综合贡献毛益率。综合贡献毛益率是以
14、各产品销售比重为权数对其个别贡献毛益率的加权平均。,其计算步骤如下:计算各种产品的销售比重,某产品销售比重该产品的销售额销售收入总额,计算各种产品的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某产品销售比重该产品贡献毛益率),计算企业综合的盈亏平衡点,综合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计算各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某产品盈亏平衡点综合盈亏平衡点该产品销售比重,注意:加权平均法的使用前提:品种结构不变,科龙电器厂多种产品的本量利分析 资料:科龙电器厂现主要生产甲、乙、丙三种电器系列产品,2009年全厂固定成本总额为2400元。其他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项 目 产品甲 产品乙 产品丙销售量(件)40
15、64 80单位售价(元)200 250 100单位变动成本(元)172 220 90单位贡献边际(元)28 30 10 要求:用加权贡献边际率法计算该公司的保本点和各产品的保本量。,(1)计算各种产品的销售额甲=20040=8000元乙=25064=16000元丙=10080=8000元销售收入总额=8000+16000+8000=32000甲产品的销售比重=8000/32000=25%乙产品的销售比重=16000/32000=50%丙产品的销售比重=8000/32000=25%,(2)计算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甲贡献毛益率=(200-172)/200=14%乙贡献毛益率=(250-220)/2
16、50=12%丙贡献毛益率=(100-90)/100=10%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14%25%+12%50%+10%25%=12%(3)计算综合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 综合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2400/12%=20000元,(4)计算各种产品的盈亏平衡点 甲销售额=2000025%=5000元 甲销售量=5000/200=25件 乙销售额=2000050%=10000元 乙销售量=10000/250=40件 丙销售额=2000025%=5000元 丙销售量=5000/100=50件,所谓联合单位是指由各产品按其销售比重形成的组合。具体是指在事先掌握多品种之间客观存在的相对稳定的产销实物量比例的基础上,
17、确定每一联合单位的单价和单位变动成本,进行多品种条件下本量利分析的一种方法。,联合单位模型,确定用销售量表示的销售组合,计算联合单位的贡献毛益,联合单位的贡献毛益(每联合单位包含某产品数量该产品单位贡献毛益),计算盈亏平衡点联合单位数,盈亏平衡点联合单位数固定成本联合单位的贡献毛益,计算各种产品在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某产品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盈亏平衡点联合单位数联合单位包含该产品数量,例:假设销售两种产品A和B,销售组合比例为5:8,A产品的P为12元,b为6元,B产品的P为5元,b为3元,固定成本总额为57500元,用联合单位法计算各产品的盈亏平衡点。(1)1联合单位的贡献毛益=5(12-6)
18、+8(5-3)=46元(2)盈亏平衡点的联合单位数=57500/46=1250(3)各产品的盈亏平衡点 A产品销售量=1250 5=6250 B产品销售量=1250 8=10000,4.实现目标利润的模型,实现税前目标利润的模型实现税后目标利润模型,盈亏平衡点计算模型只能表明企业避免亏损的最低销售量,而无法显示企业实现目标利润所需要的销售水平。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来说,他们更为关注的是目标利润下的销售水平。,4.实现目标利润的模型,因为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显然决不能只注意保本点的销售量,何况他们的报酬还要取决于企业的业绩水平。因此,为了便于分析和规划目标利润,就有必要建立实现目标利润的模型。它
19、是在本量利分析模型模型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包括实现税前目标利润模型和实现税后目标利润模型。,实现税前目标利润模型,本量利分析模型为:,利润=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目标利润目标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实现税前目标利润的销售量=(目标利润+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实现税前目标利润的销售额=(目标利润+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实现税后目标利润的模型,税前利润=税后利润/(1-所得税税率),由于所得税是企业的一项费用,所以,税后利润才反映企业真正的收益水平。,例:某企业只生产A产品,单价p为2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b为12元/件,固定成本a为64000元。今年销售量为1
20、0000件。,假设今年的目标利润为30 000元,价格和成本水平同上年完全相同。要求:计算该年的有关指标。解答:目标销售量=(30000+64 000)/8=11 750(件)目标销售额=(30000+64 000)/40%=235 000(元),假定该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40%,计划利润30 000元为税后利润。,则有关指标的计算为:目标销售量=30 000/(1-40%)+64 000/8=14 250(件)目标销售额=30 000/(1-40%)+64 000/40%=285 000(元),三、盈亏平衡图(本量利关系图),将本量利分析用图形的方式形象地表现出来,就是盈亏平衡图。三种形式:基
21、本式盈亏平衡图 贡献毛益式盈亏平衡图 利润业务量式(量利式)盈亏平衡图,(一)基本式盈亏平衡图,1绘制一个坐标,横轴代表销售量,纵轴代表成本和销售收入。2选择一个销量,在图上标出该销售量下的销售收入,通过原点和该点,即可画出总收入线。3在纵轴上标出固定成本,通过它画一条平行于横轴直线,即固定成本线。,4计算并在坐标图中标出选择销售量下的总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总额),通过该点和固定成本与纵轴的交点,即可画出总成本线。5总收入线和总成本线的交点即是盈亏平衡点。,0,业务量,金额,固定成本线,总成本线,总收入线,B,X2,X1,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利润区,亏损区,基本式盈亏平衡图的含义,(1)盈亏
22、平衡点不变,销量越大,企业的利润越高(或亏损越少);反之,则企业的利润越少(或亏损越多)。(2)销量不变,盈亏平衡点越低,企业的利润越高(或亏损越少);反之,则企业利润越少(或亏损越多)。(3)在总成本即定的条件下,单价越高,盈亏平衡点越低;反之,盈亏平衡点越高。,(4)在销售收入即定的条件下,盈亏平衡点的高低取决于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多少。固定成本越高,盈亏平衡点就越高;反之,盈亏平衡点越低。单位变动成本越高,总成本线的斜率越大,盈亏平衡点越高;反之,盈亏平衡点越低。(5)盈亏平衡点的左侧,总成本线高于销售收入线,企业处于亏损区;盈亏平衡点的右侧,销售收入线高于总成本线,企业处于盈利区。
23、,(二)贡献毛益式盈亏平衡图,贡献毛益式盈亏平衡图和基本式盈亏平衡图实质上是相同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贡献毛益式盈亏平衡图更突出贡献毛益的作用,强调两种不同性态的成本对企业利润的不同影响。特点:绘制后显示,固定成本在变动成本之上,可以较为清晰地反映贡献毛益的形成过程。,0,业务量(件),金额,总成本线,总收入线,B,X2,X1,变动成本线,固定成本,F,V,亏损区,盈利区,盈亏临界点,P,Tcm,贡献毛益式和基本式盈亏平衡图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是在固定成本线之上绘制变动成本线,以便于显示总成本的构成:不变的固定成本和随销售量成比例变动的变动成本;前者则是在变动成本线之上绘制与其平行的总成本线,
24、中间的差距即为固定成本。这样更清晰的反映了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产品销售所带来的贡献毛益只有在弥补固定成本后才能成为利润。,(三)量利式盈亏平衡图,量利式盈亏平衡图是一种简化的盈亏平衡图,也常常被称为利润图,因为纵坐标的销售收入和成本因素均被省略,目的是帮助管理人员更清晰了解销量和利润的依存关系。,0,业务量(件),金额,B,F,x1,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线,利润线,亏损区,盈利区,安全边际,边际贡献区,利润,边际贡献,x2,盈亏临界点,利润或亏损,量利式盈亏平衡图中的基本规律:(1)当销量为时,企业的亏损额等于固定成本;(2)当产品的销售价格及成本水平不变时,销量越大,利润就越多,或亏损越少;反
25、之,销量越小,利润也越少,或亏损越多。,下列关于安全边际和边际贡献的表达中,不正确的是()。A.边际贡献的大小,与固定成本多少无关 B.边际贡献率反映产品给企业做出贡献的能力 C.提高边际贡献率可以提高利润 D.降低安全边际率或提高边际贡献率,可以提高销售利润率,D,练习,单一产品的固定成本增加,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一定()。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一定,A,根据本量利分析原理,只能提高安全边际而不会降低盈亏临界点的措施()。A.提高单价 B.增加产量 C.降低单位变动成本 D.压缩固定成本,B,某企业单位变动成本为6 元,产品单价10 元,计划销售600 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 会计学 第四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91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