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矫正术设计的思考.ppt
《斜视矫正术设计的思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斜视矫正术设计的思考.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斜视矫正术设计的思考,赵 堪 兴,手术目标,恢复双眼视觉 美容,术前检查,感觉功能运动功能,术前检查,感觉功能:视力屈光双眼视觉状态网膜对应融合范围立体视觉有无抑制,术前检查,运动功能:斜视角测定两眼分别注视、检查裸眼戴镜、远近单眼运动双眼运动牵拉试验有无眼震有无分离运动,术前检查,术者对从病人获取的以上资料认真分析,不仅要有彻底的了解,而且要有充分的理解。,术前检查,结合自己的相关知识和临床经验做出合乎逻辑的诊断,提出恰当的治疗方案: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何时手术?手术眼?手术肌肉?术式?手术量?,一、手术起点,水平斜视15,垂直斜视10为手术起点垂直斜视10,下斜视亢进明显,也可以行下斜肌减
2、弱术。下斜肌减弱术的效果与下斜肌亢进的程度密切相关旋转偏斜超过10o,提示存在旋转斜视。常见外旋斜视,可以考虑上斜肌Harada-Ito手术,二、再次手术,影响眼位稳定的因素:术后组织水肿、局部疼痛、有弱视、没有融合能力等等。再次手术不仅是为解决欠矫或过矫问题,还可能是垂直斜视与水平斜视需分期手术,或为了避免眼前节缺血需分期手术。,二、再次手术,对于术后继发性斜视的再次手术:内斜矫正术后继发外斜视,看近看远,内转有一定程度限制,应首选内直肌复位若外斜视看远看近,则应首选外直肌后徙,二、再次手术,外斜视术后继发性内斜视看远看近,且外转有某种程度限制,应首选外直肌复位看近看远,则应选择内直肌后徙术
3、继发性斜视,远近斜视角相同者,均首选原后徙的直肌复位术,二、再次手术,再次手术的时机欠矫过矫,三、对称手术,选择对称性手术的情况:分开过强型和基本型的间歇性外斜视,斜视角40高AC/A比率内斜视,斜视角不超过40超过40,而小于60者适于单眼一退一截手术;超过60者需做三条肌肉。此时,则无法安排对称性手术,三、对称手术,有些病人,术前存在非共同性,安排对称性手术,意味着术后继续保留非共同性。而此类病人,可以通过非对称性手术,使术后达到或接近对称,眼球运动协调。例如:术前检查:左转15O 正前方 右转15O-20-30-45 可行非对称手术,达到对称之目的单眼视力差者,更提倡只在患眼手术,四、超
4、常量手术,直肌常规后徙手术量最大为: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均是5毫米,外直肌为7毫米。超过了即为超常量手术“功能性赤道”,选择超常量后徙术,内直肌:von Noorden 先天性内斜 内直肌后徙8毫米,选择超常量后徙术,下直肌:一般情况,下直肌后徙不超过5毫米,选择超常量后徙术,上直肌对DVD病人,后徙起点应为7毫米,甚至达12-14毫米。但是对一般垂直斜视,上直肌不宜选超常量后徙。否则在双眼共同运动时,上直肌方向会出现运动落后,选择超常量后徙术,外直肌把外直肌后徙常规从5毫米改为7毫米,减少了内直肌的截除量,增加了外斜视矫正术一次成功率,术后外观也好。超常量后徙对40的间歇性外斜视,特别是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斜视 矫正 设计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91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