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和剖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高线地形图和剖面.ppt(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等高线地形图和剖面图,地面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为相对高度,甲,乙,海平面,1000米,500米,1500米,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绝对高度,即海拔,一、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一.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1、绝对高度:即海拔,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指地面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例题1:上图中,A点的海拔是_,B点的海拔是_,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_,BC两点的相对高度是_,AC两点的相对高度是_.。,1500米,500米,1000米,1000米,2000米,二.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图:将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 影的方法(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的比
2、例尺缩绘到图纸上,这种图称为地形图。如图上只有地物,不表示地面起伏的图称为平面图。,地面上海拔相同的相邻各点的连线,二.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绘制原理,绘制原理: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垂直投影到一个标准面上,并按比例缩小画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读图观察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等高线绘法示意图,山,等高线的绘制,H,H,H,等高面,等高距,等高线,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0米。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等高线是封闭
3、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两条等高线决不能相交: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陡崖处,等高线可以重合。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状况: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密集表示坡陡。(只能用于判断同一幅等高线图),2.等高线的基本特性:,闯关题:,图中的等高距是 米,如果B是在等高线上,那B的海拔是 米。,100,400,N,M,如果M和N都在等高线上,M与N的相对高度是 米。,300-100=200,闯关题:地形坡度与等高线的关系,你替两人安排一下各自的登山路线,并且说说原因。,甲,乙,A,B,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陡坡,缓
4、坡,第三关闯关题:,甲,乙,甲乙哪条登山路线省力些?为什么?,甲省力。因为甲路线上的等高线稀疏,是缓坡。,山顶,鞍部,山脊,陡坡,看一看:说出地形名称,缓坡,山谷,山顶,山脊,山谷,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型,两个山顶之间,或一组山脊线和山谷线之间,陡崖,第四关:判读山地里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山坡上向上隆起的部位。等高线向低处弯曲。,山坡上向下凹的部位。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等高线重合。,学习区分山脊和山谷:,40,40,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山谷,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山坡上向上隆起的部位。等高线向
5、低处弯曲。,山坡上向下凹的部位。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等高线重合。,大家一起连连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中间低于两侧,两组表示山峰的等高线之间的区域,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处,认识常见等高线图的类型,闭合曲线,内高外低。,闭合曲线,外高内低,等高线凸向低处,中间高于两侧,鞍部,山地:,盆地:,山脊:,山谷:,常见等高线地形图,鞍部,鞍部,鞍部判读:A.两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B.鞍部是两脊线的最低处,是两谷线的最高处,A,B,D,两山顶之间呈马鞍形的部位,高,“8”字型,两个山顶之间,或一组山脊线和山谷线之间,山脊,山脊,山谷,
6、山谷,二、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的绘制,、地形图的解读,B、坡度的识别,、陡崖的高差,A、地形的识别,D、高度的判读,E、主要地形的判读,等高线绘法示意图,山,1.等高线的绘制,H,H,H,等高面,等高距,等高线,解读:图中地分别属于什么地形?,A、地形的识别,、地形图的解读,50,A,B,200,150,250,100,250,300,山顶,陡崖,山脊,50,200,150,250,100,250,300,山谷,山谷,50,200,150,250,100,250,300,鞍部,山脊,山谷,、地形图的解读,A、地形的识别,山脊中 两侧;山谷两侧 中。,、地形图的解读,、地形的识别,山脊与山谷的
7、区别,穿越法,100,300,200,300,200,山谷,山脊,100,山脊,山谷,、地形图的解读,、地形的识别,山脊与山谷的区别,流水法,山脊,山谷,试一试:下列哪些是山谷(),要领:等高线都;,山峰,盆地,、地形图的解读,、地形的识别,山峰中 外;盆地外 中。,闭合,要领3:鞍部呈 字型,陡崖等高线。,、地形图的解读,、地形的识别,8,重合,二、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的绘制,、地形图的解读,B、坡度的识别,、陡崖的高差,A、地形的识别,D、高度的判读,E、主要地形的判读,山,等高线稀疏,缓坡,等高线密集,陡坡,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B、坡度的识别,、地形图的解读,1、
8、明确坡度概念和数学表达形式,坡度 tg=H/L 垂直距离水平距离,难点探究,如何分析坡度大小与等高线疏密状况、等高距以及比例尺之间的关系?,等高线绘制,130,120,120,110,100,2、等高线地形图中推算坡度的计算公式,A,B,A,等高距,实地距离,等高线地形图,C,B,等高线的疏密,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若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根据等高距大小判断:若比例尺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根据比例尺大小判断: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坡度tg等高距比例尺图上
9、距离(等高线疏密),友情提示:“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越陡”,只适用于 同一幅图中,四图的等高距都是50米,注意观察各图比例尺,坡度最大的是(),ABCD,二、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的绘制,、地形图的解读,B、坡度的识别,、陡崖的高差,A、地形的识别,D、高度的判读,E、主要地形的判读,图中崖顶、崖底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地形图的解读,、陡崖的高差,如右图:顶部:底部:崖高:,200 400,500 A600,200 B 300,陡崖高差的计算公式:,(n-1)d h(n+1)d,n表示重合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D,解:(1)250mH顶300m 故是D,A,(2)50mH底100m故
10、选A,(1)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A、59m,B、99m,C、199m,D、259m,(2)断崖底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A、51m,B、50m,C、151m,D、150m,(3)根据崖顶和崖底海拔高度算出断 崖的相对高度(),A、150m,B、250m,C、251m,D、149m,陡崖的相对高度公式:(n-1)d H(n+1)d,(3)150m H顶-H底250 故选A,A,据等高线重叠的状况,判断陡崖底部和顶部海拔高度,并估算断崖的相对高度,特殊方法:利用高的更高,低的更低原则,二、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的绘制,、地形图的解读,B、坡度的识别,、陡崖的高差,A、地形的识别,D、高度
11、的判读,E、主要地形的判读,(1)海拔: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等高线地形图上海拔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上相对高度的判读:,:若、两地都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就是两地的海拔差,:若点在等高线上,点不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点的海拔点海拔估计值,D、高度的判读,总结归类,:两地都不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h:(n-1)d h(n+1)d 其中n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D:陡崖的相对高度h:(n-1)d h(n+1)d其中n为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E:陡崖顶处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围:AHA+d(A为重合等高线海拔
12、最大的),F:陡崖底处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围:B-dHB(B为重合等高线海拔最小的),例题:,若a=100m,,b=200m,,c=300m,求的相对高度;甲和乙的相对高度,同理:100H甲200,200H乙300,解:读图可知H=100m,H=300m故H-H=300-100=200m,200-200H乙-H甲300-100 故0mH乙-H甲200m,C,1)、求P点海拔,O点海拔,B、49H50,C、59H60,D、60H61,2)、O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为()m,例题: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A、40H41,(810mP820m),(860mO870m),D,解:(1)25
13、0mH顶300m 故是D,A,(2)50mH底100m故选A,(1)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A、59m,B、99m,C、199m,D、259m,(2)断崖底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A、51m,B、50m,C、151m,D、150m,(3)根据崖顶和崖底海拔高度算出断 崖的相对高度(),A、150m,B、250m,C、251m,D、149m,陡崖的相对高度公式:(n-1)d H(n+1)d,(3)150m H顶-H底250 故选A,A,据等高线重叠的状况,判断陡崖底部和顶部海拔高度,并估算断崖的相对高度,特殊方法:利用高的更高,低的更低原则,(1)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
14、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低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2)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值线中的较高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高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洼地,山丘,0mH100m,300mH400m,特殊情况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读图回答131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AP为山坡上的洼地 BQ为山坡上的洼地CP为山坡上的小丘 DQ为山坡上的小丘2若b的海拔高度为200米,a的海拔高度为300米,则P、Q处的海拔高度为()A200P300 B300P400C100Q200 D200Q3003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b,则P、Q处的地形可能(
15、)A同为洼地B同为小丘C同为缓坡D一处为洼地,一处为小丘,bc,bc,ab,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180米 B220米 C320米 D300米 图中等高线a和等高线内b的数值可能分别是(等高距为200m)A100、10 B100、500 C500、250 D500、350,B,C,A,B,A,B,、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判读:(即山坡上的小丘和洼地),A点的海拔:,B点的海拔:,A,B,规律:大于大值,小于小值,400 A500,200 A 300,同一幅图上,相邻两等值线之间的差值为零(即相等,如在鞍部)或差一个等高距,局部小范围闭合
16、等值线判读:相邻两条等高线(ab)之间,有闭合的等高线,若闭合等高线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大值;若闭合等高线的数值等于其中较小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值小于较小值大于大的,小于小的,1、有关M、N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M为山坡上的洼地 N为山坡上的洼地M为山坡上的小丘 N为山坡上的小丘,2、若b海拔高度为200m,a海拔高度为300m,则M、N处的海拔高度为()200M300 300M400 100N200 200N300A、B、C、D、,读下面的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 b,回答1-3题:,C,C,经典体验一,A、B、C、D、,【解题】由于ab,故M处的闭合等值线为大,
17、N处的闭合等值线为小,按照“大的更大,小的更小”的理解:1、M处中间高四周低,故为小丘,N处中间低,四周高,故为洼地。选C。2、同样的理解得到300M400、100N200,故选C。,【解题】3、如果两闭合等值线同为a或同为b,意即同时符合“大的更大”或同时符合“小的更小”,故同为小丘或同为洼地。选 A,3、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b,则M、N处的地形可能()同为洼地 同为小丘 同为缓坡 一处为小丘,一处为洼地,A、B、C、D、,A,例题1:(2007年高考题)M、N、P、Q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A.M,N B.M,P C.M,QD.P,Q,400,200mQ300m400m
18、P500m,M的高度有两种可能M500mM400m,400/500,500mN600m,经典体验二,两条等值线之间出现小范围闭合等值线,闭合区域的数值按“大于大值”或“小于小值”的规律判读,如下图。,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拓展,二、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的绘制,、地形图的解读,B、坡度的识别,、陡崖的高差,A、地形的识别,D、高度的判读,E、主要地形的判读,等高线图中5种地形的判断,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丘陵:海拔200米以上,小于500米,等高线弯曲,但比较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小于100米。山地:地形组成与丘陵相似,但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一般大于100米,等高线密
19、集、弯曲。高原:海拔高度大(大于1000米),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较密集,而内部明显稀疏。盆地: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高。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低。,判断图中地形类型的名称:分层设色地形图,1.高原 2.山地 3.丘陵 4.盆地 5.平原,通过地面不同的颜色来判断地面的高低。一般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判别高度和气温,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别某地的绝地高度和相对高度,从而计算某地的气温。,2、判别地势,可根据海拔来判断,海拔高则地势高。有的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也叫降坡线)表示,它总是指向
20、海拔较低的方向。,读图1:A点海拔 米,B点的海拔 米 A、E两点的相对高度 米C、D两点的相对高度:米,判读地势高低及各地的海拔、相对高度,300,200HB 300,100,200 H 400,两地相对高度取值范围:公式:(n-1)d H(n+1)d(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米,H为两地相对高度),判读地势高低及各地的海拔、相对高度和气温,当F地气温为10时,根据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递减率,E地气温约。,8.8,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在等高线图上画着的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直线”,叫做示坡线,它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故又叫做降坡线,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坡度向外侧降低内
21、高外低,坡度向内侧降低内低外高,A,A,山地,盆地,山顶(火山口),山麓,山坡,3、判别河流的流向、分布和类别,(1)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判别地势特点,进而判断河流的流 向(从地势高的流向地势低的地方),(2)判别内(外)流河。等高线外高内低,河流为内流河,反之为外流河。,(3)另外,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的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流域内降水量(内流区域的融冰或融雪量)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击扇。,下列四图中
22、,表示河流流向正确的是(),思考?,(1)河流流向,(2)桥梁走向,(3)桥梁长度,(4)假如某考察队在甲地测得气温为15,那么 乙地的气温约为(),(5)画出乙山的山脊线,并判断走向。,西北 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东南,4、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水文特征。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水流缓,利于航运;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落差大,水流急,多水能。,河流流向和流速,例:下图三条等高线,高度值abc,则4条虚线所在地可能有河流经过的是 河流流向是流速较快的是,由北向南,同图比较:,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相同:,等高线密坡度大等高线疏坡度小,比例尺、等高线疏密相同:,等高距大坡度大 等高距小坡度小,异图比
23、较:(图幅相同),比例尺大坡度大 比例尺小坡度小,5、判别坡度,坡度tg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等高线疏密),6、判别相对高度(AF六种情况),:若、两地都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就是两地的海拔差,:若点在等高线上,点不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点的海拔点海拔估计值,:两地都不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h:(n-1)d h(n+1)d 其中n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D:陡崖的相对高度h:(n-1)d h(n+1)d其中n为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E:陡崖顶处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围:AHA+d(A为重合等高线海拔最大的),F:陡崖底处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围:B-dHB(B为重合等
24、高线海拔最小的),6、判别相对高度(AF六种情况),、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别地表形态。,()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山地或丘陵。,()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为盆地。,()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为山脊,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脊线,也叫分水线。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为山谷,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集水线。,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弯曲,成反字行。,()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型的低地部位,为鞍部。,()两组山脊等高线中间是一道比较狭窄而低平的河谷或谷地,表示为峡谷。,、一些特殊等高线图的识
25、别,9、判别两点间可否通视,可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判断。方法一: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上疏下密为凸形坡,不可通视.方法二:由观察点向目标点划直线,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尤其是山脊和山顶)所切断,表示通视良好,否则就不能通视.,10、判别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的高度。,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则判别规律为“低于低值,高与高值”,能“通视”的两点之间是不能有障碍的,即两点之间的空间连线必须高于两点之间所有等高线的高度值。但仅看两地的高差不能确定视野情况,因为两地之间可能有山脊存在,一般情况下,凸坡不能通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凹坡等高线下部稀疏,上部密集;而凸坡则下密上疏。如图:,地形剖面图
26、的应用通视问题,100,200,300,400,500,600,0,100,200,300,400,500,600,700,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形坡,在地形剖面图上的差别如图所示:,在凸坡的A点上不能观测到B点,因视线会被凸坡阻挡。如图:,而在凹坡上的A点则能观测到B点。如图:,解决问题,2、应用,(1)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观察点的通视情况。,A: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形坡,可通视.,B:等高线”下密上疏”,为凸形坡,不可通视.,(2)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修建大堤、建设铁路和公路等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工程量的依据。,解决问题,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选“点”:要根据要求考虑的位置,海拔及其周
27、围 的环境。()水库的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 处(工程量较小、投资小、安全系数高)()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面较开阔 的地方。()疗养地: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港口码头的位置:选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 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 塞。,2.选“线”:主要有交通线(公路、铁路)引水线、输油管道等 交通线路的基本要求:一般情况下,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线路平稳,距离较短,弯道较少的线路为好。一般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绕行,必要时才可以通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减少通过河流,少建桥梁;避免通过断崖、沼泽、沙漠等。选择引水线路时,不仅考虑距
28、离的远近,还应当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自流这一关键 选择输油管线,既考虑线路尽可能短,还要考虑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例:某一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欲在此地区修建大坝,请在较为理想的地区用红色“=”在图上标出(2)假如在甲村和乙村间修建一条公路,经过A处、还是B处施工较为容易?,为什么?。,公路、铁路线建设一般沿等高线走,可以减少施工难度,可减少修路的工程量,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不易造成水土流失,EF间修建公路:,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要求:,图中地形名称A_ B_,山顶,山脊,C,图中C处与D处相比,降水较多的是_。,若想在图示区域中建一座水库,请用“”在图中标出合适
29、的坝址;大坝高度(坝顶海拔)理论上最大高度为_;,100米,3.选“面”:选择修建水库: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在不考虑地质条件下,一般选择有较大集水区的盆地(洼地)地区,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坝址应建在盆地或洼地的最窄处,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确保大坝安全。开辟梯田,应选择在坡度平缓、有灌溉水源及其附近修建水库后,不能被淹没的地区居民区选址一般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知识初探,如何绘制出地形剖面图?,1、地形剖面图的作用,能更直观地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200m,-100m,0m,100m,200m,300m,300m,200m,100m,0m,-100m,-200m,等高线,等深线,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300m,-300m,步骤1:定剖线,步骤2:定比例,水平比例尺与地形图比例尺一致,垂直比例尺需要扩大,一般比水平比例尺扩大520倍。,步骤3:定基点,步骤:画垂线,步骤5:画曲线,解决问题,某公安局获悉,一伙犯罪分子将驾车经村越境潜逃。侦察员小王奉命前往村附近的小山上蹲点守候,只有、三处适合隐蔽。请读图,你认为何处可以直接监视过往车辆的动向?,情景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91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