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动力学与热工基础.ppt
《空气动力学与热工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动力学与热工基础.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角翼的空气动力特性,介绍三角翼的亚音速跨音速和超音速空气动力特性,三角翼的亚音速空气动力特性,三角翼的亚音速、跨音速超音速空气动力特性对比,2/58,23 三角翼的空气动力特性,三角翼飞机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三角翼,顾名思义,其平面形状呈三角形,也可以说是后缘平直的后掠翼。三角翼的展弦比()与前缘后掠角()之间,有下式关系:比如,则=2.31;则 后掠角大于60,展弦比小于2.31,前缘尖锐或比较尖锐的三角翼,称为细长三角翼或小展弦比三角翼。三角翼和后掠翼一样,以其大后掠角,而具有良好的超音速气动特性。而且机翼刚度比后掠翼更强,适用于超音速飞行。但亚音速飞行,由于展弦比小,其气动特性较
2、差。,一、三角翼的亚音速空气动力特性 细长三角翼在小迎角(比如)下,或前缘比较圆钝的三角翼在小迎角下,一部分 空气从下表面绕过前缘(或是侧缘)而迅速分离。这种分离,并不象低速飞机那样,招致升力下降、阻力增大,而是部分弥补了三角翼亚音速气动特性的不足。气流从后掠角很大的前缘分离,随即卷起涡面形成螺旋形稳定的脱体涡,向后流去,如图3230所示。脱体涡是从前缘发出的,所以也称前缘涡。脱体涡接着重新附着于上表面,产生向外的侧向流动,并在接近机翼后缘的地方脱离机翼,形成尾涡,沿下洗流方向流去。,上表面流谱如图3230所示,在小迎角下,气流仅在一部分前缘产生分离,O点为涡面从前缘开始分离的点,OA为脱体涡
3、重新附着于上表面的迹线,OB为脱体涡从上表面重新分离的迹线。这样,在上表面,有两种气流。在脱体涡附着线OA内侧,是附着流,气流基本上平行于远前方来流方向。在附着线OA外侧,OB线内侧这一区域,是脱体涡流,气流向外偏斜,强烈加速。随着迎角增大,分离点逐渐向前移动;脱体涡增强,附着线OA也跟着迅速向内侧移动。OB线也同时向内侧移动,但移动较慢。即是说,气流分离加剧,形成更为强烈的脱体涡。待迎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整个上表面基本上处于脱体涡控制之下。图3231画出了后掠角为55的三角翼(厚弦比6)上表面在不同迎角下的脱体涡范围。前缘尖锐的薄翼面,脱体涡一开始就从整个前缘拖出。前缘比较圆钝,脱体涡先从翼尖
4、附近开始,然后随着迎角增大而逐渐内移,如图3232所示。后掠翼在迎角增大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脱体涡和脱体涡前缘分离点内移的现象。图3233指出了脱体涡.激波、激波失速分离边界随M数、迎角以及展弦比而变化的大体轮廓。,后掠翼或一般的三角翼,在气流尚未分离的引角下,升力系数随迎角的增大而直线增长,升力系数与迎角表现为线性变化关系。例如歼7飞机就是这样,参见图3115所示。而细长三角翼具有不寻常的升力特性,其不同点为:升力系数曲线的斜率比大展弦比机翼小得多;其随迎角的变化呈现非线性,升力系数的增长比迎角更快一些,如图3234所示。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升力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翼面的附着流(整个下表面和部
5、分上表面)所产生的升力,叫做“位流升力”,其变化与迎角成线性关系。另一部分是上表面脱体涡所产生的升力,叫“涡升力”,其变化与迎角成非线性关系。,脱体涡具有增大上表面吸力,使升力增大的作用。因为脱体涡从前缘连续产生,形成稳定的低压区,上表面正处于脱体涡低压之下,所以吸力很大。迎角大,低压区吸力也大,所以升力增大更多。图3235是一个展弦比为1的三角翼,在20迎角下的各个横断面上压强分布图。它说明了上表面在脱体涡所复盖的区域,吸力很大。据理论分析结果:细长三角翼的升力系数()与迎角()之间的关系,如下式所示:在很小的迎角下,上式可写成,式中第一项是位流升力,第二项是涡升力;与 均为常值,其大小取决
6、于展弦比。图3236表明了按上式计算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当迎角增大到一定程度,脱体涡在机翼上表面后缘发生破碎,变得不规则,这会使流谱发生变化。迎角进步增大,破碎点向前移动,能量进一步耗散,涡升力减小。再后,出现失速,升力相应下降。临界迎角可高达。三角翼虽然有这样大的临界迎角,但起飞、着陆,还很难得到充分利用。因为起飞、着陆,增大迎角或迎角过大,势必影响飞行员的视界,还会造成机身尾部擦地。例如歼7飞机起飞的着陆迎角,不超过,远远小于临界迎角。为此,有的超音速飞机将机头向下折转,改善视界。同时,加高起落架,防止机尾擦地。,二、三角翼的跨、超音速空气动力特性 空气以超音速流过三角翼的流动情形和三
7、角翼在超音速气流中的压强分布如何,要看是亚音速前缘,还是超音速前缘而定。(一)三角翼在亚音速前缘情况下的压强分布 在亚音速前绦情况下,三角翼的前缘处于自翼根前缘开始的马赫锥之内,如:图32 37所示流向切面 的空气,还未接触前缘的时候,就已经受到机翼中段前缘OA段各点的扰动影响,因而沿途压强是逐渐发生变化的,不致产生激彼。只在机身头部和机身、机翼结合部位的转角处才产生激波。,所以,三角翼在亚音速前缘情况下的压强分布,与亚音速气流情况下的压强分布大体类似。对于前缘圆钝的翼面来说,也是上表面前缘附近吸力很高,而沿翼弦往后吸力逐渐降低。图3238给出了薄平板三角翼亚音速前缘情况下的上下表面压强差分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空气动力学 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91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