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的机理与其在皮肤科应用.ppt
《穴位注射的机理与其在皮肤科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穴位注射的机理与其在皮肤科应用.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穴位注射的机理与其在皮肤科临床应用,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穴位注射疗法的定义 又称水针疗法,是在穴位或相应部位进行药物注射,将针刺、药理、穴位特性综合运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历史回顾,穴位注射大约产生于50年代,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腧穴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不同于西医的静脉和肌肉注射给药途径,而是通过中医的经穴体系注射给药,可使药物的作用明显增强,提示穴注的药效是针、药、穴三者的协调作用。由于它简单易行、见效迅速、有效率高,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等各种疾病中。,中医学经络的作用,1.联系内外,网络全身 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节、皮肉筋骨等器官和组织,虽
2、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互相联系,使全身内外、上下、前后、左右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相互联系、有机配合主要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作用来实现。经络系统以头身的四海为总纲,以十二经脉为主体,分散为三百六十五络遍布于全身,纵横交错、出表入里、通达上下,将人体各部位紧密地联系起来。,中医学经络的作用,2.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经络系统在正常情况下起着运行气血、协调全身阴阳的作用。灵枢本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脉运行血气首先依靠宗气,其次为出自“脐下、肾间”的原气。此外,营气运行于经脉之中,濡养全身,并变化为血液;卫气则散布到经脉之外,保卫全身,抵抗病邪的侵犯,并有调
3、节体温、管理汗液分泌、充实皮肤和温煦肌肉等功能。经脉运行气血,“内溉脏腑,外濡腠理”,不仅使体内的脏腑和体表的五官七窍、皮肉筋骨息息相通,而且,人体的内外、上下、左右、前后、脏腑、表里之间,由于经脉的联系得以保持相对的平衡,协调一致。,中医学经络的作用,3.抗御病邪,反应症候 一般来说,经络气血阻滞而不通畅,就会造成有关部位的疼痛或肿胀;气血郁积而化热,则出现红、肿、热、痛,这些都属经络的实证。如果气血运行不足,就会出现病变部位麻木不仁、肌肤萎软及功能减退等,这些都属经络的虚证。如果经络的阳气(包括卫气、原气)不足,就会出现局部发凉或全身怕冷等症状,此即“阳虚则寒”;经络的阴气(包括营气、血液
4、)不足而阳气亢盛,则会出现五心烦热(阴虚内热)或全身发热等症状,这就是“阴虚而阳盛,阳盛则热”。,中医学经络的作用,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经络系统在防治疾病时,起着传导感应、调整虚实的作用。针灸、按摩、气功等治疗方法就是通过体表的腧穴接受刺激,传导感应,激发经络运行气血、调整阴阳虚实的功能。运用针灸等治法要讲究“调气”,针刺中的“得气”现象和“行气”现象即是经络传导感应的表现。经络调整虚实的功能以它正常情况下协调阴阳的功能为基础,针灸等治法就是通过适当的穴位和运用适量的刺激方法激发经络本身的功能,能使“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经络的实质与原理,数十年来作了大量经络本质的研究工作,但
5、在经穴处至今没有明确找到能阐明经络本质的任何特异组织,这些研究工作概括起来主要有:用现代物理学技术“沿经络走向”从光学、热学(红外)电学(阻抗)、磁学、声学以及(同位素示踪)等方面探测经络和穴位的物理表征,这些研究结果都不同程度地证实了经络系统的存在,如电学特性检测显示经络循行线与经穴表面有别于周围表面组织,呈低阻抗特性;超声检测显示“超低频振动波”具有沿经络循行线传导的特性;热学检测显示针刺穴位(气)后红外热象图呈现沿经络线方向增温等,但均未能触及经络的本质!,经络的实质与原理,一般人均很自然地把经络与神经系统相关联,但在解剖学上未能得到充分支持。“循经感传”速度比神经传导要慢很多。长期在组
6、织解剖学层面上寻找经络物质基础的工作都以失败告终!许多学者转入到生化方面的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p物质,细胞外基质,钙离子富集等。有人试用细胞信号转导的理论揭析经络本质 提出了各种假说,经络的实质与原理,经络本质的研究是“中医理论现代化”的核心问题,大量临床实践表明:经络可能是存在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之外的一个完全独立的系统,它与上述系统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对经络本质的研究是我国有可能站在国际科学前沿的一项重大课题,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在经络本质的研究方面尽管做了大量工作,但无突破性进展,人类迄今对经络的认识还远远落后于临床实践。,穴位注射的基本机理,1.针刺作用:
7、改善循环,调节神经体液及免疫功能、具有明显镇痛效应。2.穴位作用,具有穴位本身的局部调节、全身调节和特异性作用。3.药理作用:具有该用药物本身的治疗作用,如抗生素的抗菌消炎、血管活性药物的舒张或收缩血管、神经营养药对神经损伤的营养修复作用等。,穴位注射的基本机理,1.针刺作用:针刺的治疗作用是复杂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镇痛、对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整和增强机体的防御免疫。(1)镇痛作用针刺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已为国内外医学界所公认。目前,医学界将镇痛方法分为3大类,即药物镇痛、脑内刺激镇痛和针刺镇痛。3类镇痛方法均可激活内源性镇痛物质。针刺镇痛则以其安全简便,不会破坏机体的组织,也不致引起机
8、体其他功能的紊乱而受到医学界的重视。针刺麻醉就是在针刺具有良好镇痛作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穴位注射的基本机理,1.针刺作用:(2)对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整 针刺能改善冠状动脉循环;针刺对血压的影响具有双向调整作用;针刺可使迷走神经的紧张度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从而解除支气管痉挛;针刺对胃的运动、胃液的分泌都有明显的调整作用,故可治疗多种胃部疾病;针刺对血液的各种有形成分、化学成分、血液酶系和各种电解质等,有使之趋向生理平衡的作用等等。,穴位注射的基本机理,1.针刺作用:(3)防御免疫作用 针刺通过调整机体各系统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既能治疗疾病,又可预防疾病。针刺抗炎退热作用明显,可治疗
9、多种急慢性炎症。针刺对发热者有明显的降温作用,这都是通过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实现的临床和实验观察。针刺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促进或调整作用。,穴位注射的基本机理,2.穴位作用:包括三个方面局部作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比如止痛作用,局部封闭作用等。全身作用: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协调脏腑功能。特异性作用:所谓经穴作用特异性是指穴位与非穴位、此穴与彼穴在功能作用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即穴位对其相关脏腑功能活动所具有的某种特殊影响。针灸形态学认为,穴位具有丰富的神经末稍、毛细血管及肥大细胞,是神经化学末稍或生物学的制动点。这一生理特征决定了经穴比非经穴能更充分地吸收注入的药物,从而发挥强大的作用。,穴位注
10、射药物作用的循经特性 经络系统在穴位注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等量药物注于不同经脉的腧穴,药效强度迥异,且与各穴部位的肌肉丰度、血管分布、外周神经的完整性并不相关。有人实验发现在足三里、内关、委中三穴中,增强胃肠运动的新斯的明、对腹腔刺激损害有镇痛作用的可乐定,以胃经足三里穴注射疗效最好证明足三里更适合治疗胃肠疾病;速尿针利尿排钠的作用,在膀胱经的委中穴的作用较脾经的三阴交、心包经的内关作用强大。每一经的穴位更适合治疗其对应脏腑的疾病,是有其临床与实验根据的。,穴位注射的基本机理,3.药理作用:具有该药物本身的治疗作用。活血祛瘀法的药理作用,经现代药理研究已基本证实的主要有:最
11、主要的作用是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如调整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等作用,从而改善了血液循环,尤其是解除了微循环的障碍,从而恢复或改善了病变组织、器官等的血液供应,使这些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得以恢复。几乎所有的活血祛瘀药都有这方面的作用。其他的作用如:镇痛,抗感染,抗炎,解热,抑制结缔组织的增生,促进增生性病变的软化和吸收,抑制体内变异细胞的生长,抑制变态反应,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穴位注射的基本机理,4.另外的作用:经络腧穴对穴注药物作用的放大性 经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体内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当药物注射于穴位时,影响它
12、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迭加的结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即穴位的作用较非穴位更强大、时间更持久、副作用更少。有临床与实验的证据,穴位注射不是单纯的穴位刺激或药理作用,或二者作用简单的迭加,而是通过机体的经络系统,把二者作用最大限度地作用在机体疾病上,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穴位注射给药的途径中,药物或生物制品的作用得到了几何式的放大。当药物的理化刺激作用于穴法,二者之间会发生复杂的变化,结果是导致整体效应,而穴位在药物的储存方面亦优于其它非经穴处。因此,我们找到了特异性的腧穴即是找到了一条特殊的给药通道,通过腧穴经络脏腑相关的特殊作用使得药
13、效得以几何式的放大。,常用穴位的临床研究,1.合谷:【取穴方法】拇、食两指张开,以另手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边缘上,拇指尖到达处;亦即第一、二掌骨结合部与虎口边缘联线之中点,稍偏食指处。【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第一骨间背侧肌、拇收肌。皮肤由桡神经支的指背侧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有桡神经浅支及其分支和背静脉网桡侧部。针经上述结构以后,再入第1骨间背侧肌,在手背静脉网和掌深动脉内侧达拇收肌。以上二肌由尺神经支配。,合谷,【功用】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主治病症】为头颈部外科手术针刺麻醉的主要穴位。止痛要穴 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头痛,咽炎,扁桃体炎治疗发热2.五官科系统疾病:鼻炎,
14、牙痛,耳聋,耳鸣、面瘫。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癔病,癫痫,精神病,中风偏瘫,小儿惊厥;4.运动系统疾病:腰扭伤,落枕,腕关节痛;5.妇产科系统疾病:痛经,闭经,催产;6.其它:呃逆。,合谷临床研究,1.有人将40例手部湿疹病人采用醋酸曲安奈德(5ml,50mg/支)加5%盐酸利多卡因行合谷穴封闭,治疗用量按每次侧醋酸曲安奈德2.5ml,盐酸利多卡因1ml,2周一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28例,单纯外用恩肤霜每日3次外用,2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24例,显效13例,有效3例;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2例,有效3例,无效22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2.15%,对照组总有
15、效率10.17%,两组有显著差异。合谷穴具有疏风解表的作用,可用来治风邪袭表的皮肤病证。有人治疗扁平疣,取病毒唑注射液2ml,在双侧合谷各注射1ml,10次为1疗程,与取冻干胸腺肽液10mg肌注,每天1次,15次为1疗程对比,疗效更显著。,曲池,【标准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取法】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前臂筋膜、桡侧腕长、短伸肌、肱桡肌、肱肌。皮肤由臂后神经分布。皮下筋膜内还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经过。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经前臂筋膜,深进桡侧腕长、短伸肌,由肱桡肌的后而进入该肌肉,穿过桡神经干可抵肱肌。以上诸肌除肱肌由肌皮神经支
16、配外,其他肌肉则由桡神经深支支配。,曲池,【功用】清热要穴,可清热祛风,调和营血,降逆活络。泻阳明热。【主治病症】1.运动系统疾病: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肩周炎,肘关节炎;2.呼吸系统疾病:流行性感冒,肺炎,扁桃体炎;3.五官科系统疾病:咽喉炎,牙痛,麦粒肿,甲状腺肿大;4.其它:乳腺炎,高血压,皮肤病,过敏性疾病。荨麻疹:曲池配风池、膈俞、三阴交、血海为主穴,3.内关,【标准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前臂骨间膜。皮肤由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双重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前臂深筋膜
17、,在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之间入指浅屈肌,在正中神经的尺进入指深屈肌,经前臂屈肌后间隙入旋前方肌,直抵前臂内间膜。以上诸肌除指深屈肌尺侧半由尺神经支配外,其它肌肉均正中神经的肌支支配。,内关,【功用】宁心安神,和胃和逆,理气镇痛。【主治病症】1循环系统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炎,心内、外膜炎,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血管闭阻性脉管炎,无脉症,高血压;2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痉挛,肠炎,痢疾,急性胆道疾患;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癔病,失眠,血管性头痛,多发性神经炎,脑血管病后遗症以及手术疼痛,膈肌痉挛,休克;4 其它:甲状腺机能亢进,哮喘,疟疾。5 为针麻、镇痛常用穴之一。实验研
18、究显示:内关穴可缓解冠脉微血管的痉挛、调整脑循环、促胃电规整、提高痛阈,并与额叶皮层参与VPL痛放电有关。,4.足三里,【取法】正坐屈膝位,于外膝眼(犊鼻)直下一夫(3寸),距离胫骨前嵴一横指处取穴。或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处是穴。【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长伸肌小腿骨间膜。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针经皮肤,皮下组织,进入胫骨前肌及其深面的长伸肌。支配胫骨前肌和长、趾长伸肌。,4.足三里,【功用】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特异性】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土;胃之下合穴。【主治病症】本穴应用广泛,为全身强壮要穴,亦为消化系统常用要
19、穴。实验证明:针灸足三里可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包括凝集素、溶血素、中和抗体等,增加抗体形成细胞数,升高补体等。可广泛影响机体的淋巴细胞和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的功能,可以双向调节免疫能力。针刺足三里可以促进吞噬指数上升,增强免疫力,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灌流量,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全身机能状况。针刺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治疗胃肠道疾病,在临床上有较好的疗效而广为应用。针刺足三里能消除上腹胀满、嗳气、恶心、纳差、餐后不适等胃动力障碍的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动物实验的结果更加充分显示了针刺足三里对胃肠功能的良性调整作用。而胃肠有病变也往往在足三里穴区出现病理反应。,5.三阴交,【取法】正坐或仰卧位,在内踝高
20、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取穴。【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趾长屈肌(腱)、(踇)长屈肌(腱)。皮肤由隐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有隐神经和起于足背静脉网内侧的大隐静脉,神经和静脉并行。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小腿深筋膜以后,在小腿三头肌(腱)的前方,进入趾长屈肌(腱)和(踇)长屈肌(腱)。在趾长屈肌(腱)后方,有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经过。以上诸肌腱由胫神经支配。,三阴交,【功用】健脾胃,益肝肾,调经带。活血化瘀【特异性】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交会穴。针刺三阴交使家兔子宫运动的强度和频率都明显增强。针刺三阴交、合谷催产机理的过程中发现针刺上二穴可降低孕妇血液中孕酮,升高雌二醇含量。针刺三阴交对膀胱逼
21、尿肌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治疗痛经、遗尿要穴。,6.血海,【取法】正坐屈膝位,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内侧肌突起中点处取穴;或正坐屈膝,医生面对病人,用手掌按在病人膝盖骨上,掌心对准膝盖骨顶端,拇指向内侧,当拇指尖所到之处是穴。【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股四头肌内侧肌(股内侧肌)。皮肤由股前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膜内脂肪较厚,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行经。大腿前面阔筋膜内脂肪较厚,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行经。大腿前面阔筋膜内纤维组织较外侧薄弱。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大腿阔筋膜,进入股神经支配的股内侧肌。膝上内动脉起于动脉,在股骨内上髁上方紧贴骨内面深进,经半腱肌、半膜肌,大收肌腱与股骨骨面之间至膝关节前
22、面,参加膝关节网。,血海,【功用】调经统血,健脾化湿。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主治病症】1.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2.皮肤病: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3.其它:睾丸炎,贫血,下肢溃疡,膝关节炎。,常用注射液的研究,1.复方丹参注射液【药物组成】丹参、降香提取物。【有效成分】丹参酮、丹参素、原儿茶醛等。丹参中药功效: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肝脾肿大、心绞痛。降香功效:行气活血,止痛,止血,用于脘腹疼痛,肝郁胁痛,胸痹刺痛,跌扑损伤,外伤出血。,复方丹参注射液,【药理作用】(1)降
23、血浆粘度、减少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2)抑制凝血,促进纤溶(3)改善微循环:可促使发生障碍的微循环血流速度加快,毛细血管交叉网点数目增多,微血管内红细胞流速流态恢复正常,具有显著地改善微循环作用。解除微血管痉挛。(4)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流量:(5)防护心肌缺血缺氧和再灌输损伤。(6)抗菌消炎。(7)保肝作用:对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能促使坏死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抑制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复方丹参注射液,【主治】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炎、心肌梗塞、心衰、肺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脑血管疾病:脑动脉硬化症、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其他疾病:肝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穴位 注射 机理 与其 皮肤科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91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