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产力与世界经济.ppt
《社会生产力与世界经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生产力与世界经济.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社会生产力与世界经济 第一节 社会生产力与世界经济 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社会生产力与世界经济运 行的周期性波动,第一节 社会生产力与世界经济 的形成与发展第一次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萌芽第二次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的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一、第一次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萌芽(一)15世纪末16世纪初 18世纪中后期标志事件:“地理大发现”海外贸易 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区域性的国际商品市场 早期资本主义国际专业化分工萌芽,18世纪60年代,中世纪西欧各国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欧洲各个地区之间的商品贸易和东西方的商品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并形成了几个地区性
2、的贸易中心:地中海贸易区、北海和菠萝的海贸易区、汉萨同盟、罗斯贸易区和不列颠贸易区,初步形成了遍及欧洲的贸易网络。,汉萨同盟:波罗的海和北海的沿岸城市发起组成的一个自由而松散的商业联盟,在欧洲地区性贸易发展的同时,东方亚洲国家的对外贸易也迅速发展,形成了东亚贸易区、东南亚贸易区和南亚贸易区等几个比较重要的贸易中心。随着这几个贸易区的形成,联系地区间贸易的商业通道也逐渐固定下来,这些地区性商业通道与东西方的商路相连接,将东西方贸易的范围扩展到更关阔的地带。在欧洲地区性贸易和亚洲地区性贸易发展的背景下,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交往也随之更加频繁。,15世纪郑和下西洋及东方亚洲国家对外贸易发展,1492年哥
3、伦布与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签定的五条协议内容:任命哥伦布为他所发现或取得的所有岛屿和大陆的元帅,他和他的继承人永远享有相应的一切权利和特权任命哥伦布为这些岛屿和大陆的总督和省长哥伦布保有这些领地所出产、交换而得和开采出来的一切黄金和其他财物的十分之一,完全免税;凡涉及到这些财物或出产品的任何诉讼,掌握审判权哥伦布有权向开到这些“新领地”去联系经商的任何船只投资八分之一,取得利润的八分之一。哥伦布自己也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在
4、海外探险中发现美洲大陆以及开辟通往东方新航路的过程。1519年,由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开辟环球的商业通道,扩大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了作为整体的世界经济萌芽。,左图为 1545年制作的画有麦哲伦探险航线的地图。,(二)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第一次科技革命标志:英国产业革命(蒸汽机),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2、以轻工业为主导;3、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产业革命中的机器:蒸汽机车和
5、纺纱机,英国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扩张,世界经济萌芽: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机器工业的出现使得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 改变,最终促使国际分工体系形成。-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世界市场迅速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 1、机器大工业成为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工具 2、机器大工业使世界市场的范围不断扩大 3、机器大工业使世界市场的内容不断丰富,二、第二次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的形成标志事件: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开始电力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新通讯手段: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 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
6、家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在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展、生产关系日益国际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和国际投资的扩大,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以及帝国主义之间在经济上日益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到了20世纪初期,已经形成了资本主义体系的世界经济。,第二次科技革命引起的生产关系变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对殖民地的激烈争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标志:,1)贸易组织形式的正规化、大型化、专业化2)单一世界货币黄金的出现3)世界经济危机的周期出现4)交通工具的变革5)参与国家的
7、增多总之,国际分工体系的深化;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经济生活的国际化趋势;在世界货币的基础上形成国际货币体系。,三、第三次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20世纪四五十年代,1、从演变的过程来看,第三次科技革命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变革:,1945 1955,以原子能的释放与和平利用为标志,人类开始利用核能的新时代;,从演变的过程来看,第三次科技革命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变革:,1955 1965,以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标志,人类开始向外层空间进军;,从演变的过程来看,第三次科技革命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变革:,1965 1
8、975,以DNA重组实验的成功为标志,人类进入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人类基因图谱,从演变的过程来看,第三次科技革命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变革:,1975 1985,以微处理器的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为标志,揭开了扩大人脑智慧的新篇章;1985 1995,以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信息产业化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革命的新纪元。,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不是个别科学理论和生产技术上的突破,而是几乎在各门科学和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汇合为一个统一的科技革命过程科技革命带来了劳动自身性质以及人和机器相互关系的变化,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科学技术进步是生产力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9、资本追逐利润的竞争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国家对科学研究的干预、调节和控制,为科技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军备竞赛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力科技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国际协作与科技情报交流。,4、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影响,(1)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2)科技革命促进各国经济更加国际化(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的软化,(1)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蒸汽机从研制到18世纪定型投产用了84年电动机为65年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内就投入应用: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出雷达用了10年,原子能的利用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从发现到应用不足2年
10、。,(2)科技革命促进各国经济更加国际化,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的日益紧密;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往往组成跨国公司。在原料最便宜的地方采购原料,到劳动力价格最低的地方加工产品,然后再销往全球其他地区。,(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软化,产业结构软化: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和资源投入相对减少,脑力劳动和科学技术的投入相对增大;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日益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取代。,产业结构是指劳动力、资金、技术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在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定比例关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生产力 世界经济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90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