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七章利他行为.ppt
《社会心理学第七章利他行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第七章利他行为.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社会心理学导论,第七章,利 他 行 为,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内容提要,内容提要,社会期望行为,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助人行为(helping behavior)利他行为(altruism),三种社会期望行为的关系,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利他行为三者之间是一个包含的关系。,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美国心理学家威斯伯()社会行为的积极形式考察代表所有与攻击、欺骗、戕害等人类的否定性行为相对立的行为,如同情、分享、协助、慈善、捐款、救难、自我牺牲等。包括任何类型的帮助或想要助人的行为,而不管助人者的动机是什么。共同的特征
2、:有益于他人、群体乃至社会。,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社会心理学家巴塔尔(Bar-Tal,1976)利他主义行为不期待外来酬赏,帮助别人是惟一目的;助人行为(偿还行为)以利他为目的,但动机是出于一定的功利目的回报性行为:为了回报曾经得到过他人的好处而助人补偿性行为:补偿自己曾使他人蒙受损失而助人。利他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亲社会行为包括利他行为,但不等于就是利他行为。,利他行为(Altruism),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他人当作惟一的目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为。(可以有内在酬赏)四种特征:以帮助他人为目的;是完全出于自愿的行为;不应该带有外在酬赏的期望;利他者本身可能会有损失。助人者的
3、意图是判断利他的重要标准。,利他行为的三层次把人的利益都视为同等重要把利人放在利己之上牺牲自己以利他人,内容提要,为什么一个利他的人即使在无利可图或不期待任何回报的情况下,也会关心和帮助他人呢?会真正存在纯粹的利他主义吗?,进化理论:本能与基因,生物进化论达尔文(C.Darwin)的进化论:经过自然选择的过程,有利他天性的生物更有可能使它们的物种留存下来;社会生物学(Sociobiology)利他在遗传上具有高生存价值威尔逊(Wilson E.O.,1975):人的利他行为是由先天的基因遗传决定的,是本能行为。儿童实验利他是不是一种本能?,进化理论:本能与基因,亲缘选择假设自然选择偏好那些帮助
4、近亲的行为人们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孩子,还可以通过保全他们血亲的孩子来增加基因遗传的机会。越是确保近亲们的生存,他/她的基因在未来留传下去的可能性就越大。互惠利他假设社会生物学家特雷沃斯(R.Trivers,1971)利他行为动机是期望帮助他人后能增加他们将来帮助我们的可能性。自私不利生存,马丁尼莫拉,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进化理论:本能与基因,非互惠利他主
5、义的基础唐纳德坎贝尔(Donald Campbell,1975)人类社会形成的伦理和宗教规则,它们能阻止指向自私的生物性偏好。耶稣:“如果你只爱那些爱你的人,那么你有什么权力去要求任何信任呢?我告诉你,爱你的敌人吧。”,社会规范理论:责任、互惠与公平,影响亲社会行为的社会因素比生物学基础更重要亲社会行为对社会有益,成为社会习俗或规范的一部分。亲社会行为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将这种行为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模式后产生的。内化的过程遵守得到肯定、赞扬违背遭到社会排斥或其他惩罚。内化后的结果:内在酬赏:由于责任的实现而产生的满足感和精神愉悦,减少负罪感和内疚,社会规范理论:责任、互惠与公平,与亲社会行
6、为有关的特别重要的社会规范有社会责任规范、互惠规范和社会公平规范。社会责任规范(社会角色的作用)帮助需要或依赖我们的人互惠规范:我们应当帮助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社会公平规范:同等贡献同等报酬分配不均,就会有重新分配或再分配的压力,最后达到两者均等。,社会交换理论:成本与报酬,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基本假设:只有当报酬超过成本时,人们才会去助人。报酬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外部:金钱物品等,知识、友情等提升自我价值感内部:减轻内疚感,缓解消极情绪在社会交换过程中自我价值的实现,精神上、心理上的满足,其本身就是受益偿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社会交换论者吉尔德纳提出的互惠性规范,即交往双方互相帮助、互相受益。
7、,社会交换理论:成本与报酬,反思:如果人与人的交往只是成本收益的分析,那么我们似乎就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利他行为了“只有当我们不能解释别人做好事的原因时,我们才会因此而信任他们”斯金纳社会规范理论:个体的认知和主动社会交换理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学习理论:强化和观察学习,强化利他行为是通过强化(在赞扬和批评中)建立起来的。对儿童行为的奖励和惩罚规范和习俗的最好学习者具有生存优势,学会了这些规则,更容易适应社会。米尔斯等人(Mills&Grusec,1989)实验P178人格倾向的赞扬比一般性的赞扬更有效。你真是个爱帮助人的好孩子你愿意把筹码分给其他小朋友,这是非常好的帮助他人的行为,学习理论:强
8、化和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榜样的力量当个体仅仅是观察到他人表现出利他行为,即使没有物质奖励或表扬,他们也会在类似的情景中表现出利他行为。关于献血的研究(Rushton&Campbell,1977),决策理论,拉坦内和达利(Latane,Darler)利他行为的决定过程模式,决策理论,知觉到需要三种方式来知觉到有人需要帮助由被助者本人主动、直接地提出,如向人借钱;由助人者自己发现,如发现有人病倒在路边;由被助者做出被动的求助要求,如公路上的一个司机站在破了轮胎的汽车旁。第一种方式对助人者的知觉影响最鲜明,后两种则容易被人忽略。,决策理论,个体责任归属判断当人们明显感觉到他们存在个人责任时,他们显然更
9、可能提供帮助。影响责任知觉的另一个因素是能力。如果我们有能力提供有效的帮助,我们就会感到更多的责任。,决策理论,权衡损失和酬赏损失即采取一项利他行为所付出的代价,是指时间的损失与精力的消耗。酬赏即采取利他行为后所获得的内在酬赏,指的是诸如光荣感、自尊的提高、精神舒畅等个人主观感觉。格罗斯实验:助人行为会因代价的提高而减少人们若预期从利他的行为中获得较大的内在酬赏,会激励人们多做利他行为。同时考虑不助人时的损失与酬赏,决策理论,决定如何给予帮助在紧急情况下做出的急迫决定,要顶住巨大的压力,有时甚至会有个人危险。直接给予助人的干预并不总是很有效,有时可能会出错。人们不提供帮助的原因认识到帮助的需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心理学 第七 利他行为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90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