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 第一章.ppt
《社会保障学 第一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学 第一章.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1章 社会保障体系,本章主要内容社会保障的特征和理念基础社会保障制度结构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与区别社会保障的制度主体社会保障水平及其适度性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社会保障在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定位与功能社会保障法制化建设,2,一、社会保障的特征和理念基础,(一)社会保障的内涵和外延社会保障指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的保护社会成员基本生活安全项目的总和。它是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和社会稳定,依据保护与激励相统一的原则,对公民在年老、疾病、遭遇灾害而面临生活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由政府和社会依法给予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3,社会保障概念内涵的四个要点,它
2、的宗旨是通过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保持社会稳定;它是一种以社会共同责任为本位,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分担保障责任的社会机制和经济机制它主要以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形式为公民提供各类保障它是现代国家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4,社会保障的外延界定,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5,(二)社会保障的制度特征,国家主导性法制性社会性(对象、责任和义务、管理)福利性人道性,6,(三)社会保障的理念基础,以个人自立为基点,承认帮助个人抵御在市场经济中可能遇到的生活和劳动风险既是社会和政府的义务与责任,也是个人的权利。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是自助者公助。,7,二、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一)社会保障制度结构的总
3、体框架1952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第102号)中规定的九类社会保障:医疗照顾(Medical Care)疾病给付(Sickness Benefit)失业给付(Unemployment Benefit);老年给付(Oldage Benefit)职业伤害给付(Employment Injury Benefit)多子女家庭给付(Family Benefit)生育给付(Maternity Benefit)残废给付(Invalidity Benefit)遗属给付(Surviviors Benefit),8,国际劳工组织在19521982年期间正式采纳的关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规范化范
4、畴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国家财政收入资助的福利补贴、家庭补助,以及储蓄基金,还有为雇主规定的补充条款和围绕社会保障而发展的各种补充方案。,9,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四组成大部分:,社会救助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保障社会成员的生存需要社会保险基本保障,保障劳动者因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后仍能维持基本生活社会福利增进城乡全体居民生活福利的高层次社会保障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保障为社会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军人及其眷属的基本生活。四个组成部分互相衔接、互相补充,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安全网络。,10,(二)社会保障项目的构成,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失去劳动岗位的人提供的收入保险计划,是
5、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和发展重点。社会保险项目主要有:养老保险、残废保险、死亡及遗属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疾病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的存在基础:是劳动者的风险来源:生命周期和经济周期社会保险所实现的收入再分配是水平式的再分配,带有自助、互助和他助的性质。,11,社会救助:解决社会保险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社会问题的一种保障形式。其对象是不能正常参加劳动的群体其待遇标准低于社会保险其主旨是反贫困,12,社会福利:在保障生存的基础上,免费或低费提供某种生活用品或劳务,给人以实惠和方便,以提高生活水准,改善生活质量。其由四个部分组成:公共福利事业、局部性或选择性的福利措施、员工福利、特殊社会福利
6、。,13,社会优抚: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社会上的特殊公民为保卫国家安全而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军属、烈属、残废军人退伍官兵及其家属所给予的优待和抚恤。旨在有利于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三)社会保险类项目和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转移支付类项目的联系与区别,15,三、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与区别,(一)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相同点都是一种风险防范与风险转移机制;在保障对象和性质上是一致的;从功能上看,两者都是社会风险化解机制;都具有互助互济、分担风险、保障人民生活安定,维持经济繁荣的作用;运作机理类同,如“大数法则“,16,(二)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17,(三)政府在社会保险方面具有的潜
7、在优势,政府有权征税以实现对社会性风险的保险政府能够使几代人共担风险政府可以对社会保障支出进行指数化调整政府可以制定和调整精算原则和财务机制,18,四、社会保障的制度主体,社会保障制度主体的三个大类:国家(通过社会保障职能机构)、用人单位和社会成员个人,每一大类按层次递进原则又可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子类。客观上存在着各级政府、各个用人单位、社会成员个人等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矛盾。不同利益主体为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而不懈地努力,这要求在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上要保持动力结构与激励结构(相对称)、信息结构与决策结构相对称。,19,(一)国家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中具有第一责任人
8、的地位,其原因:一是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中扮演着执行主体的角色二是政府对社会保障财务负有最后的(并非完全的)责任政府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方主体,是指中央决策机构和承担调控和管理职能的政府机构,20,从理论上说,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合理目标:以促进经济发展、协调社会各阶层和社会各方面的利益矛盾、保持社会安定等但是,政府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自觉地做到这一点。,21,国家在财政支出方面的责任包括:,一是提供“兜底”的责任,扮演“最后出台”的角色二是让税、让利等优惠政策三是消化制度转轨或政策变更的成本四是中央政府有责任为地方政府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五是承担公务员及其他公职人员的社会保险费用六是
9、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的转移支付项目的资金来源,22,(二)用人单位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用人单位主体主要是指各类企事业组织用人单位在社会保障中的义务: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障费为本单位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障的参保手续代为扣缴劳动者个人应缴纳部分(由于社会保障费用的缴纳实行“源泉扣缴”的原则),23,用人单位也拥有以下权利:,要求社会保障机构提供社会保障政策咨询;就与本单位有关的社会保障争议提出诉讼或仲裁;监督社会保障机构及工作人员的工作,24,(二)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劳动者个人是提供劳动并获取保障的主体社会成员个人在社会保障中的义务:缴纳社会保障
10、费参与社会劳动或为社会做出贡献(先天残障者除外),25,社会成员个人在社会保障中的权利:,在丧失劳动能力,或遭受到自然灾害及丧失劳动机会、失去生活来源时,享有按照法律规定向社会保障机构申请领取社会救助、享受社会保险及其他待遇的权利;享有要求提供社会保障政策咨询及其他服务事项的权利;享有就与本人有关的社会保障争议提出仲裁或者提出诉讼的权利;享有监督社会保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关工作状况和行为的权利;,26,五、社会保障水平及其适度性,社会保障水平:它是一个动态的相对概念它所反映的社会保障程度的“高”与“低”是以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为参照系的它经常以某一国家某一时期社会保障支出占该国GDP的百分比来衡量
11、,27,(一)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内涵,社会保障水平是一个质与量相统一的概念。适度社会保障水平主要通过社会保障给付标准的社会适当性来体现。社会适当性可以表述为社会保障是依据某一生活标准为某一类别的受保人提供有关津贴的。“社会适当”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表现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都有很大的差异。,28,(二)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约束条件,一是社会保障需求水平包括: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人口总量与构成;社会保障项目的多少及其待遇标准的高低。二是社会保障供给水平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收入与储蓄水平、财政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收益率、社会保障管理机构行政和业务支出等,29,社会保障水平“适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保障学 第一章 社会保障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90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