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 第二章.ppt
《社会保障学 第二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学 第二章.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章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社会保障的萌芽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历史和理论背景 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发展与第一次世界经济大危机 社会保障制度的多样化发展与福利国家的兴起 当代世界主要的社会保障模式及其调整与改革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一、社会保障的萌芽,(一)中外早期社会保障思想 中国早期朴素的社会保障思想,如:“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孔子,礼记礼运篇)国外对社会保障的认识最早出现在古代的巴比伦,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 西方早期的社会保障思想与当时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密切相关,(二)中外早期社会保障
2、的实践与发展,在实践中,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表现为:从私人义务,到成员间的互助互济,再到民间和宗教的慈善事业,(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前身济贫法,1601年,英国济贫法,即旧“济贫法”。其基点是对无业游民实行政府救济和强迫劳动。1834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承认社会救济是公民应享有的合法权利,政府负有实施救济、保障公民生存的责任。,评价新旧济贫法,1、均实行强迫劳动与贫困救济相结合的原则,是宗教团体慈善救济的扩大化;2、是兼顾两大利益集团:有产者、雇主与贫民、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人之间的利益的一种制度;3、是一项“不够格”(Less eligibility)的原则;4、理论依据(马
3、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萨伊定理等)的局限性必然加速其崩溃。,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历史和理论背景,(一)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基本条件必要条件:社会化大生产充分条件:工人运动兴起,(二)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历史和理论背景,理论背景:以“福利国家论”为核心的新历史主义理论以“市场社会主义”为目标的费边主义,德国俾斯麦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德国于1883、1884、1889年分别通过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老年与残疾保险法。三个社会保险计划的意义:标志工人、雇主和国家共同参与的社会保障制度正式产生。,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发展与第一次世界经济大危机,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罗斯
4、福新政”:主要措施是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国家(除英国等少数国家)的社会保障立法,主要是解决工伤事故补偿、老年人年金、疾病保险等较为急迫的问题。在两次大战之间,欧洲国家社会保障立法的中心目标是解决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问题。,(一)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形成阶段的特征,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主要是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建立的,有很强的应急性质和“被迫上马、零敲碎打”的色彩。其特征:1、社会保障的立法和计划都带有试验性质 2、各项保障措施大多是分散且不成体系的3、体现了由“济贫法”转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过渡性4、处理社
5、会问题的责任逐渐从地方政府和私人机构集中于中央政府,(二)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形成与福利经济学和国家干预理论,阿赛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基本假定:基数效用论基本命题:(1)社会福利将随国民总收入的增加而增大;(2)社会福利由收入分配的均等化而增大 基本结论:(1)每一生产要素在各种用途中的边际社会纯产品都相等,是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的标准。因此,竞争可以使边际社会纯产品等于边际私人纯产品,从而使经济福利极大化;(2)货币边际效用也存在递减规律,高收入者的货币边际效用低于低收入者的货币边际效用。因此,若将货币收入从富人“转移”一些给穷人,就可以增加货币的总边际效用,从而使社会满足总量增加。,约梅凯恩斯的国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保障学 第二章 社会保障 第二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90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