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灾害防治技术第二章火灾.ppt
《矿井灾害防治技术第二章火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灾害防治技术第二章火灾.ppt(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矿井火灾防治目 录,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理论概述第二节 开采技术预防自然发火第三节 通风措施防治自然发火第四节 介质法防灭自然发火第五节 矿井火灾处理 复 习 题 问 题 思 考,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理论概述主 要 内 容,一、矿井火灾发生的基本要素 二、矿井火灾的分类 三、煤炭自然发火 四、矿井火灾的危害五、火风压六、矿井火灾防治的技术途径,一、矿井火灾发生的基本要素,(1)可燃物。(2)助燃剂(O2)。(3)热源。火灾的3个要素必须同时存在,且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引起矿井火灾,缺少任何一个要素,矿井火灾就不可能发生。,二、矿井火灾的分类,(1)根据不同引火热源,矿井火灾可分为外因火灾和
2、内因火灾。(2)根据不同发火地点,矿井火灾分为井筒火灾、巷道火灾、采煤工作面火灾、煤柱火灾、采空区火灾和硐室火灾。(3)根据不同燃烧物,矿井火灾可分为机电设备火灾、火药燃烧火灾、油料火灾、坑木火灾、瓦斯燃烧火灾和煤炭自燃火灾。,三、煤炭自然发火,1.煤的氧化自燃过程 其过程如图2-1-1所示:1)潜伏期;2)自热期;3)自燃期。在矿井防灭火规范中规定出现下列现象之一,即为自然发火。,图2-1-1 煤自燃发展过程示意图,1)出现明火、火炭或烟雾等现象;2)由于煤炭自热而使煤体、围岩或空气温度升高至70 以上;3)由于煤炭自热而分解出CO、C2H4或其它指标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超过预报指标,并呈逐
3、渐上升趋势。2煤炭自燃的条件 从煤的氧化自燃过程可以看出,煤炭自燃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煤炭具有自燃的倾向性,并呈破碎状态堆积存在;2)连续的通风供氧维持煤的氧化过程不断地发展;3)煤氧化生成的热量能大量蓄积,难以及时散失。,3煤的自然发火期 煤炭自然发火是一渐变过程,要经过潜伏期、自热期和燃烧期三个阶段,因此,具有自燃倾向性的煤层被揭露后,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会自然发火。这一时间间隔叫做煤层的自然发火期,是煤层自燃危险在时间上的量度。自然发火期愈短的煤层,其自燃危险性愈大。,4影响煤炭自然发火的因素 煤炭自然发火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影响煤炭自然发火的因素较多,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
4、面:1)煤的自燃倾向性煤的自燃倾向性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煤的变质程度;煤的孔隙率和脆性;煤岩成分;煤的水分;煤中硫和其他矿物质;煤中的瓦斯含量。2)煤层的赋存地质条件 煤层越厚与倾角;地质构造;煤层埋藏深度;围岩的性质。,3)开拓系统4)采煤方法5)漏风条件(如图2-1-2),图2-1-2 采空区散热、自燃、窒息三带分布示意图,四、矿井火灾的危害,矿井火灾的发生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伤亡;(2)矿井生产接续紧张;(3)巨大的经济损失;(4)污染环境。,五、火风压,图2-1-3,1.火风压的计算方法 如图2-1-3 所示。2.火风压的特性 l)火风压产生于烟流流
5、过的有高差的倾斜或垂直巷道中;2)火风压的作用相当于在高温烟流流过的风路上安设了一系列辅助通风机;3)火风压的作用方向总是向上。,3.风流的紊乱形式 1)旁侧支路风流逆转,如图2-1-4所示;2)主干风路烟流逆退,如图2-1-5所示;,图2-1-4 旁侧支路风流逆转,图2-1-5 主干风路烟流逆退,3)火烟滚退,如图2-1-6所示。,图2-1-6 火烟滚退示意图,六、矿井火灾防治的技术途径,(一)外因火灾防治的技术途径 外因火灾是由外部火源引起的火灾。预防外因火灾发生的技术途径有两个方面:一是防止火灾产生;二是防止已发生的火灾事故扩大,以尽量减少火灾损失。,1预防外因火灾产生的措施1)防止失控
6、的高温热源产生和存在;2)尽量不用或少用可燃材料,不得不用时应与潜在热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3)防止产生机电火灾;4)防止摩擦引燃:防止胶带摩擦起火,胶带输送机应具有可靠的防打滑、防跑偏、超负荷保护和轴承温升控制等综合保护系统;防止摩擦引燃瓦斯。5)防止高温热源和火花与可燃物相互作用。,2预防外因火灾蔓延的措施其措施有:在适当的位置建造防火门,防止火灾事故扩大。每个矿井地面和井下都必须设立消防材料库。每一矿井必须在地面设置消防水池,在井下设置消防管路系统。主要通风机必须具有反风系统或设备,并保持其状态良好。(二)自然发火防治的技术途径,第二节 开采技术预防自然发火主 要 内 容,一、井下易于自
7、燃的区域二、预防自然发火的开拓开采技术措施,一、井下易于自燃的区域,采空区;煤柱;巷道顶煤;断层和地质构造附近。,二、开拓开采技术预防自然发火的措施,从防止矿井自然发火的角度出发,开拓开采技术总的要求是:提高回采率,减少丢煤,即减少或消除自燃的物质基础;限制或阻止空气流入和渗透至疏松煤体,消除自燃的供氧条件;将流向可燃物质的漏风,在数量上限制在不燃风量之下,在时间上限制在自然发火期以内。为满足上述要求,通常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图2-2-1 上下区段分采同掘l工作面运输巷;3 联络巷2 下区段工作面回风巷;,1.合理确定开拓方式 1)尽可能采用岩石巷道;2)分层巷道垂直重叠布置;3)分采分掘布
8、置区段巷道,如图2-2-2;,图2-2-2 上下区段分采分掘1工作面运输巷掘进头;2下区段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头,4)推广无煤柱开采技术。在确定开拓方式和采区巷道布置时,还要考虑通有利于通风系统防火及均压防灭火等有关通风系统管理的要求。2.选择合理的采煤方法 1)长壁式采煤方法的巷道布置简单,采出率高,有较大的防火安全性,特别是综合机械化的长壁工作面,回采速度快、生产集中、单产高,在相同产量的条件下煤壁暴露的时间短、面积小,对于防止自然发火非常有利。,2)在合理的采煤方法中也应包括合理的顶板管理方法;3)选择先进的回采工艺和合理的工艺参数,以便尽可能提高回采率,加快回采进度;4)合理确定近距离相邻
9、煤层(下煤层顶板冒落高度大于层间距)和厚煤层分层同采时两工作面之间的错距,防止上、下采空区之间连通;5)选择合理的开采顺序。,第三节 通风措施防治自然发火主 要 内 容,一、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二、增阻减少漏风防灭火三、均压减少漏风防灭火,一、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1)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见图2-3-1),图2-3-1 通风的系统选择(a)前进式;(b)后退式,2)实行分区通风 3)选择合理的采区和工作面通风系统 若采空区漏风较为严重工作面,工作面较短时可采用后退式U型通风系统(图2-3-2),工作面较长时可采用后退式W型通风系统(图2-3-3)。,二、增阻减少漏风防灭火,图2-3-4,1.合理确
10、定通风构筑物的位置例如,图2-3-4的巷道AB间煤柱内有裂隙ced,构成漏风通路。,2.堵漏措施 1)沿空巷道挂帘布;2)利用飞灰充填带隔绝采空区;3)利用水砂充填带隔绝采空区;4)喷涂空气泡沫防止漏风;5)凝胶堵塞漏风。,(1)风窗上风侧风流压能增加,下风侧风流压能降低;A 点风流压能增加,B 点风流压能降低,其增加和降低的幅度取决于风窗的阻力和该分支在网路中所处的地位;(2)因风量减小,风窗前后风路上的压力坡度线变缓。,图2-3-5 调节风窗调压的原理,(一)不同调压设施局部调压的原理1.调节风窗调压的原理如图2-3-5(a)所示,对比两者可见:,三、均压减少漏风防灭火,2.风机调压的原理
11、,图2-3-6 风机调压的原理,3.风窗风机联合调压的原理 1)风窗风机增压调节。所谓增压调节是指使两调压装置中间的风路上风流的压能增加。为此,风机安装在风窗的上风侧。图2-3-7(a)、(b)分别表示风量不变和风量减少时压力分布变化特点。2)风窗风机联合降压调节。做降压调节时,风窗安装在上风侧,风机安装在下风侧。调压前后压能变化规律可根据上图分析做类似分析。,图2-3-7 风窗一风机联合增压调节,(二)均压防灭火的方法1.开区均压1)并联漏风的开区均压 如图2-3-8。,图2-3-8 采空区并联漏风,(1)当自燃高温火点处于如图2-1-2所示的自燃带中后部(靠近窒息带)时,则可用降低漏风压差
12、(工作面通风阻力)的方法,减小漏风带宽度,使窒息带覆盖高温点。其措施有:在工作面进风或回风中安设调节风窗,或稍稍启开与工作面并联风路中的风门d。在工作面下端设风障或挂风帘(如图2-3-9)。这种方法对于减少采空区的瓦斯涌出也是有利的。,图2-3-9 工作面下端挂设风帘后三带分布,(2)高温点位于自燃带的前部(靠近散热带附近)时,采用减小风量的方法不能使其被窒息带覆盖时,一般也可采用在工作面下端挂风帘的方法来减小火源所在区域内的漏风,同时加快工作面的推进速度,使窒息带快速覆盖高温点。(3)如果高温点位置不好判断时,可以在工作面进风或回风中安设调节风窗,或稍稍启开与工作面并联风路中的风门。,2)角
13、联漏风的调压 采空区内除存在并联漏风外,还有部分漏风与其他风巷或工作面发生联系,这种漏风叫角联漏风。如图2-3-10(a)所示。,图2-3-10 采空区角联漏风,3)复杂漏风,图2-3-10 采空区复杂漏风,图2-3-10为从不明区域漏入,消除这类漏风,抑制采空区遗煤自燃,通常的做法是在回风巷安设调节风门,提高工作面空气的绝对压力,为了不减少工作面的供风量,可在工作面进风巷安设风机。,图2-3-11 调压风窗对火区影响示意图,2.闭区均压 1)风门、风窗调节法 如图2-3-11,在并联网路中一个分支有火区存在,可以在如图2-3-11a 所示的1-2 分支上或如图2-3-11b 所示的3-4 分
14、支上安设调压风窗来减少火区两侧的压差。,2)风筒风机调节法 如图2-3-12所示,图2-3-12 风筒风机调节法示意图,3)调压气室均压(1)连通管调压气室(图2-3-13),图2-3-13 连通管调压气室示意图1 一调压管;2 一辅助密闭;3 一密闭;4 一压差计,(2)风机调压气室(图2-3-14),图2-3-14 风机调压气室示意图1 一风机;2 一气室密闭;3 一永久密闭;4 一压差计,第四节 介质法防灭自然发火主 要 内 容,一、灌浆防灭火二、凝胶防灭火三、阻化剂防灭火四、惰气防灭火五、泡沫防灭火,一、灌浆防灭火,灌浆就是把粘土、粉碎的页岩、电厂飞灰等固体材料与水混合、搅拌,配制成一
15、定浓度的浆液,借助输浆管路注入或喷洒在采空区内,达到防火和灭火的目的。(一)灌浆防灭火的机理(1)泥浆中的沉淀物将碎煤包裹起来,隔绝或减小煤与空气的接触和反应面;(2)浆水浸润煤体,增加煤的外在水分,吸热冷却煤岩,减缓其氧化进程;(3)沉淀物充填于浮煤和冒落的岩石缝隙之间,堵塞漏风通道,减少漏风。灌浆防火的实质是抑制煤在低温时的氧化速度,延长自然发火期。,(二)灌浆系统 灌浆系统由制浆设备、输浆管道和灌浆钻孔三部分组成。1浆液的制备1)浆材的选取浆材必须满足下述基本要求:(1)不含或少含可燃和自燃物质;(2)不含催化物质;(3)粒度一般不大于2 mm,而且细小颗粒应占大部分,粒度小于1 mm
16、的细小颗粒所占比例要达到75;(4)易于加水制成泥浆,易于脱水,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5)收缩量尽可能小,含砂量也不超过30。2)浆液的制备工艺泥浆的制备由搅拌机完成,按搅拌机的运动方式可分为固定式和行走式两种。,2浆液的输送1)输浆压力与输浆倍线。输送浆液的压力有两种,一是利用浆液自重及浆液在地面入口与井下出口之间高差形成的静压力进行输送,叫静压输送;当静压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加压输送。前者使用较多。输浆倍线表示输浆管路阻力与压力之间关系,用N 表示。,式中,L浆液自地面管路的入口至灌浆区管路的出口管线总长度,m;H浆液入出口之间的高差,m;h泥浆泵的压力,m。倍线一般控制在38 之间,
17、过大时,应加压;过小时,容易发生裂管跑浆事故,可在适当的位置安装闸阀进行增阻。,2)灌浆管道的选择。当管道中浆液恰好处于无沉积的悬浮状态时的流速称为临界流速(Vc),也叫不淤流速。在这个流速下输送浆液,既能保证不淤积、不堵管,而且消耗的能量又最小。因此,临界流速是一重要参数。与临界流速对应的管径叫临界管径dc,两者的关系为:,(2-4-3),(3)灌浆钻孔,(三)灌浆防火方法 按与回采的关系分,预防性灌浆有:采前预灌、随采随灌、采后封闭灌浆等三种。,1.采前预灌 所谓采前预灌是指在工作面回采前对其上部的采空区进行灌浆。,2.随采随灌 1)钻孔灌浆 如图2-4-2所示。,图2-4-2 钻孔灌浆示
18、意图1底板消火道;2回风道;3钻孔;4工作面进风巷,2)小巷钻孔灌浆(图2-4-3),图2-4-3 小巷道钻孔灌浆示意图1底板消火道;2钻窝巷道;3钻孔;4回风道;5工作面进风巷,3)埋管灌浆 放顶前沿回风巷道在采空区预先铺好灌浆管,放顶后立即进行灌浆。随着工作面的推进,按放顶步距用回柱绞车逐渐向外牵引灌浆管,牵引一定距离灌一次浆。4)洒浆 是从灌浆管接出一段胶管,沿工作面方向向采空区均匀地洒浆。,5)综采工作面插管灌浆(图2-4-4),图2-4-4 综放面插管灌浆,3.采后灌浆(四)预防性灌浆注意事项 有的矿井在灌浆区采掘时曾发生过溃浆事故,造成严重损失。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发生,灌浆时应注意下
19、列事项:(1)经常观察水情;(2)灌浆后应再灌几分钟清水,清洗管道,以免泥浆在管道内沉淀;(3)在灌浆区下部巷道中必须设置滤浆密闭,将灌浆区和工作区隔开,而且要求滤浆密闭有一定的强度,防止崩浆事故发生;(4)在煤层浅部灌浆时,要及时填塞地表塌陷坑及钻孔,防止地表水流入井下。(5)在灌浆区下部进行采掘前,必须对灌浆区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有积水,必须打钻放水后,才能进行采掘工作。,二、凝胶防灭火,凝胶防灭火技术是20 世纪90 年代在我国广泛应用的新型防灭火技术。多用于井下局部煤体高温或发火的防灭火处理,由于其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防灭火效果较好,在有自燃危险煤层的矿区得到广泛的应用。(一)凝胶防灭火
20、的作用机理,(1)吸热降温作用;(2)堵漏风作用;(3)保水作用:凝胶的含水量大于90%,硅酸所形成的立体网状结构能有效地阻止水的流失。在井下潮湿封闭条件下,凝胶一个月的体积收缩率小于20%,一定时期内能有效地起着堵漏风作用;(4)阻化作用凝胶无论其原料还是最终产物都对煤体具有阻化作用,尤其是成胶后能覆盖于煤体表面,阻止其氧化;(5)成胶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压注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二)凝胶防灭火工艺 1双箱双泵工艺(图2-4-5),图2-4-5 凝胶防灭火双箱双泵工艺原理示意图,2双箱单泵工艺(图2-4-6),图2-4-6 凝胶防灭火双箱单泵工艺原理示意图,凝胶注浆设备目前已经有系列产
21、品出现(图2-4-7)。,图2-4-7 井下轻便型移动式注胶工艺流程,(三)凝胶配方存在的问题和改进 1.配方存在的问题 凝胶防灭火技术已在我国煤矿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1)胶形成过程中释放出氨气,污染井下空气,危害工人健康;(2)胶的强度较低,而且呈刚性,一旦被破坏就不能恢复,因此在压注完成后,遇矿压会压裂,影响堵漏风效果;(3)凝胶成本一般都在60元m3 以上,高于黄泥灌浆、水砂充填等的成本,不适合大面积充填防灭火使用。2.改进型配方 针对传统凝胶存在的诸如胶形成过程中释放出氨气、胶的强度较低且呈刚性、凝胶成本较高等问题,近年来改进型配方主要有以下几种:,三、阻化剂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井 灾害 防治 技术 第二 火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89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