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灾害防治技术第四章水灾.ppt
《矿井灾害防治技术第四章水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灾害防治技术第四章水灾.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矿井水灾防治 目 录,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理论概述第二节 矿井防治水 第三节 矿井突水事故处理 复习题 问题思考,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理论概述主 要 内 容,一、矿井水灾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二、矿井充水程度指标三、矿井水灾发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四、矿井水灾的影响因素五、造成矿井水灾的主要原因,矿井水对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由于矿井水的存在,在采掘工作面可能出现淋水,使空气湿度明显增加,顶板破碎,对劳动条件及生产效率影响很大;(2)由于矿井水的存在,在生产中必须进行排水,水量越大,排水费用越高,势必增加煤炭生产成本;(3)矿井水对各种金属设备、钢轨和金属支架等,均有腐蚀作用,这
2、就缩短了生产设备的使用寿命;(4)当井下突然涌水或其水量超过矿井排水能力时,则会造成矿井水灾,给生产带来严重影响。,一、矿井水灾及其对生产的影响,二、矿井充水程度指标,生产矿井常用含水系数(KB)或矿井涌水量(Q)两个指标来表示矿井充水程度。1.含水系数 含水系数又称富水系数,它是指生产矿井在某时期排出水量Q(m3)与同一时期内煤炭产量P的比值,即矿井每采1t煤的同时,需从矿井内排出的水量。含水系数KB的计算公式为:KB=Q/P(4-1-1)根据含水系数的大小,将矿井充水程度划分为以下4 个等级:充水性弱的矿井:KB 10 m3t。,2.矿井涌水量 矿井涌水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流入矿井的水量,用符
3、号Q 表示,单位为m3d、m3h、m3min。根据涌水量大小,矿井可分为以下4个等级:涌水量小的矿井:Q 15 m3min。3.矿井突水点突水量等级划分 其等级标准是:小突水点涌水量:Q1m3min;中等突水点涌水量:1 m3min 30m3min。,三、矿井水灾发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图4-1-1 煤矿常见的水源,1.常见的矿井水源,(1)大气降水(图4-1-2),图4-1-2 自然界中水的循环,(2)地表水 地球表面江、湖、河、海、水池、水库等处的水均为地表水,它的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也有的来自地下水。煤矿在开采浅部煤层时,地表水经过有关通道会进入煤矿井下,形成水患,给生产和建设带来灾害。
4、(3)潜水 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隔水层以上的地下水(图4-1-3)称为潜水。,图5-1-3 潜水1潜水面;2潜水层;3第一隔水层;0-0基准面(测量高程水准面),(4)承压水 处于两个隔水层中间的地下水,称为承压水(或称自流水),如图4-1-4 所示。,图4-1-4 承压水1含水层;2隔水层;3地下水流向;4自流井;5喷泉;6断层;a补给区;b承压区(分布区);c排泄区;0-0基准面(测量水准面);H静止水位;P承压水头,(5)老空积水 已经采掘过的采空区和废弃的旧巷道或溶洞,由于长期停止排水而积存的地下水,称为老空积水。(6)断层水 处于断层带中的水,称为断层水。2.矿井水灾的通道 水源与煤
5、矿井下巷道等工作场所的通道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1)煤矿的井筒;(2)断层裂隙;(3)采后塌陷坑;(4)石灰岩溶洞陷落柱;(5)古井老塘及封堵不严的钻孔;,四、矿井水灾的影响因素,影响水源进入矿井井巷造成水灾的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一)自然因素 1.地形 盆形洼地,降水不易流走,大多渗入井下,补给地下水,容易成灾。2.围岩性质 围岩为松散的砂、砾层及裂隙、溶洞发育的硬质砂岩、灰岩等组成时,可赋存大量水,这种岩层属强含水层或强透水层,对矿井威胁大;围岩为孔隙小、裂隙不发育的粘土层、页岩、致密坚硬的砂岩等,则是弱含水层或称隔水层,对矿井威胁小。当粘土厚度达5米以上时,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几
6、乎不能透过。,3.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主要是褶曲和断层。4.充水岩层的出露条件和接受补给条件 充水岩层的出露条件直接影响矿区水量补给的大小。充水岩层的出露条件包括它的出露面积和出露的地形条件。(二)人为因素 1.顶板塌陷及裂隙 2.老空积水 3.未封闭或封闭不严的勘探钻孔,五、造成矿井水灾的主要原因,总结过去发生的矿井水灾,往往是安全思想不牢,思想麻痹,从而情况不明,措施不当所致。其主要原因可归结如下几个方面:(1)地面防洪、防水措施不当或管理不善,地表水大量灌入井下,造成水灾;(2)水文地质情况不清,井巷接近老空积水区、充水断层、陷落柱、强含水层以及打开隔离煤柱,未执行探放水制度,盲目施工,或
7、者虽然进行了探水,但措施不当;(3)井巷位置设计不当;(4)施工质量低劣,致使矿井井巷严重塌落、冒顶、跑砂,导致透水;(5)乱采乱掘,破坏防水煤岩柱造成突水;(6)测量错误,导致巷道穿透积水区;,(7)无防水闸门或虽有而管理、组织不当,造成透水时无作用而淹井;(8)排水设备能力不足或机电事故造成;(9)排水设施平时维护不当,如水仓不按时清挖,突水时煤、岩块堵塞水井,致使排水设备失去效用而淹井等。,第二节 矿 井 防 治 水主 要 内 容,一、地面水防治技术二、井下防治水技术,一、地面水防治技术,地面防水是指在地表修筑各种防排水工程,防止或减少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矿井。1.慎重选择井筒位置 2.
8、河流改道 3.铺整河底 4.填堵通道 5.挖沟排(截)洪 6.排除积水 7.加强雨季前的防汛工作,二、井下防治水技术,(一)做好矿井水文观测与水文地质工作 水文地质工作是各项防治水工作的基础和依据。1.做好水文观测工作(1)收集地面气象、降水量与河流水文资料(流速、流量、水位、枯水期、洪水期);查明地表水体的分布、水量和补给、排泄条件;查明洪水泛滥对矿区、工业广场及居民点的影响程度。(2)通过探水钻孔和水文地质观测孔、观测各种水源的水压、水位和水量的变化规律,分析水质等。(3)观测矿井涌水量及季节性变化规律等。,2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 查明矿井水源和可能涌水的通道,为防治水提供依据。为此必须:
9、(1)掌握冲击层的厚度和组成,各分层的透水、含水性;(2)掌握断层和裂隙的位置,错动距离,延伸长度,破碎带范围及其含水和导水性能;(3)掌握含水层与隔水层数量、位置、厚度、岩性,各含水层的涌水量、水压、渗透性、补给排泄条件及其到开采矿层的距离,勘探钻孔的填实状况及其透水性能;(4)调查老窑和现采小窑的开采范围、采空区的积水及分布状况,观测因回采而造成的塌陷带、裂隙带、沉降带的高度及采动对涌水量的影响;(5)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绘制和标注井巷出水点的位置及水量,老窑积水范围、标高和积水量,水淹区域及探水线的位置。,(二)井下探水 井下探放水是防止水害的重要手段之一,“有疑必探,先探后掘”是防止井下
10、水害的基本原则。当采掘工作面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探水,确认无突水危险后,才能前进:接近水淹井巷、老空、老窑或小窑时;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陷落柱时;接近可能出水钻孔和各类防水煤柱时;接近可能与地表水体相通的断裂破碎带或裂隙发育带时;上层采空区积水,在两层间垂直距离小于采高40倍或巷高10倍的下层采掘工作面以及采掘工作面有明显出水征兆时;接近有水或稀泥的灌浆区时;接近其它可能出水地区时。,1探水起点的确定 为了保证采掘工作和人身安全,防止误穿积水区,在距积水区一定距离划定一条线作为探水的起点,此线即为探水线,如 4-2-1所示。,图 4-2-1 积水线、探水线和警戒线,积水线:即积水区范围线
11、。在此线上应标注水位标高、积水量等实际资料。警戒线:积水线外推60m 计为警戒线,一般用红色表示。探水线:应根据积水区的位置、范围、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及其资料的可靠程度确定。对探水线有如下规定:对本矿井采掘工作造成的老空、老巷、硐室等积水区,如果边界确定,水文地质条件清楚,探水线至积水区边界的最小距离在煤层中不得少于30m,在岩层中不得少于20m;对本矿井的积水区,虽有图纸资料,但不能确定积水区边界位置时,探水线至推断积水区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60m;,对有图纸资料的小窑,探水线至积水区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60m;掘进巷道附近有断层或陷落柱时,探水线至最大摆动范围预计煤柱线时的最小距离不得
12、小于60m;石门揭开含水层前,探水线至含水层最小距离不得小于20m。,2探水钻孔的布置方式 探水钻孔布置原则是它既要保证安全生产,又要确保不遗漏积水区,还要求探水工程量最小。1)探水钻孔的主要参数确定 探水钻孔的主要参数有超前距、帮距、密度和允许掘进距离。,(1)超前距(图4-2-2),图 4-2-2 探水钻孔的主要参数示意图,(2)允许掘进距离 经探水证实无水害威胁,可安全掘进的长度称允许掘进距离。(3)帮距 为使巷道两帮与可能存在的水体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即呈扇形布置的最外侧探水孔所控制的范围与巷道帮的距离。(4)钻孔密度(孔间距)它指允许掘进距离终点横剖面上,探水钻孔之间的间距。2)
13、探水孔布置方式(1)扇形布置 巷道处于三面受水威胁的地段,要进行搜索性探放老空积水,其探水钻孔多按扇形布置,如图4-2-3所示。,图 4-2-3 扇形探水钻孔,(2)半扇形布置 对于积水区肯定是在巷道一侧的探水地区,其探水钻孔可按半扇形布置,如图 4-2-4所示。,图 4-2-4 半扇形探水钻孔,3探水与掘进之间的配合 井下受水威胁的地段,探水必须与巷道掘进施工管理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主要配合方式有:,1)双巷配合掘进交叉探水(图 4-2-5),(2)双巷掘进单巷超前探水,图 4-2-5 上山巷道探水掘进施工方式,(3)平巷与上山配合探水(图 4-2-6),图 4-2-6 平巷与
14、上山互相配合探水,(4)隔离式探水(图4-3-7),图 4-2-7 利用石门探水和墙外探水a 一石门探水 b 一墙外探水,4探水钻孔的安全装置(图 4-2-8),图 4-2-8 放水钻孔孔口安全装置1 钻杆 2 150 钻孔 3 水泥 4 筋条 5 89 钢管 6 水压表 7 水阀门,5探放水作业安全要点 井下探放水作业直接与水害作斗争,不仅关系到探放水人员的安全,也关系到探放水地段甚至全矿的安危。为此,要按照 规程 的有关规定,在安钻探水前后,严格遵守下列事项:(1)加强钻孔附近的巷道支架,背好顶帮,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的立柱和拦板,并清理巷道浮煤,挖好排水沟;(2)在打钻地点或其附近安设专
15、用电话;(3)确定主要探水钻孔的位置时,应由测量和负责探水人员亲临现场;(4)打钻探水时,要时刻观察钻孔情况,发现煤层疏松,钻杆推进突然感到轻松,或顺着钻杆有水流出来(超过供水量),都要特别注意;(5)钻眼内水压过大时,应采用反压和防喷装置的方法钻进,必要时还应在岩石坚固地点砌筑防水墙,然后方可打开钻眼放水。,(三)疏放排水 根据不同类型的水源,可采取不同的疏放水方法与措施。1疏放含水层水 1)地面打钻抽水 在地面打钻利用潜水泵或深井泵抽排,以降低地下水位。它适合于埋藏较浅、渗透性良好的含水层。抽水钻孔可采取环状孔群和排状孔群两种布置方式。,(1)环状孔群(图 4-2-9),图 4-2-9 环
16、状孔群1疏水前水位 2疏水后水位,图 4-2-10 排状孔群,(2)排状孔群(图4-2-10),2)巷道疏水,图 4-2-11 巷道疏水,(1)疏放顶板含水层 如果煤层直接顶板为水量和水压不大的含水层,常把采区巷道或回采工作面的准备巷道提前开拓出来疏水(图 4-2-11)。,在利用采准巷道疏放顶板水时,应注意以下两点:,A采准巷道提前掘进的时间,应根据疏放的水量和速度而定,超前的时间过长会影响采掘计划平衡,造成巷道长期闲置,有时会增加巷道维护工作量;如果超前时间太短又会影响疏放地下水的效果;B当疏放强含水层的顶板水时,应视水量的大小,要考虑是否要扩大水仓容量和增加排水设备。,(2)疏放底板含水
17、层 当煤层的直接底板是强充水含水层时,可考虑将巷道布置在底板中,利用巷道直接疏放底板水,如图4-2-12所示。,图 4-2-12 底板含水层中的疏放水巷道1 一灰岩原始水位,2 一疏放水巷道,3 一石灰岩含水层,4 一石门,3)井下钻孔疏水(1)疏放煤层顶板水 在煤层上部含水层的水量与水压较大时,为了避免回采后顶板突水,其方式有如下3种:,图 4-2-13 丛状布置钻孔,A在巷道中每隔一定距离向顶板打一定数量钻孔,使顶板水逐渐泄入巷道,通过排水沟向外排出;B在巷道中群孔放水,如图 4-2-13所示;,C立式泄放孔(图 4-2-14),图 4-2-14 打入式过滤管1 一导水管 2 一真空装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井 灾害 防治 技术 第四 水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89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