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生产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牧业生产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畜牧业生产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第二章,一、畜牧业生产结构的概念及分类,二、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发展的基本现状,三、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四、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原则和重点,五、建立合理畜牧业生产结构的途径和措施,一、畜牧业生产结构的概念及分类,从广义上讲,畜牧业生产结构(production structure of animal husbandry)指畜牧业生产各要素的构成情况,包括畜牧业内部结构,也包括畜牧业外部结构(如畜牧业与种植业等其他生产部门的比例结构、饲草料结构、所制结构和经营结构等)和地区结构等。本章主要阐述畜牧业内部结构,即各种畜禽之间的比例和关系。,畜类结
2、构决定畜牧业面貌,大致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方向。,畜种结构是畜牧业生产结构的第二层次,也是决定畜产品结构的重要环节。,品种结构对产品率、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等有着重要影响。,畜群结构直接决定一个生产单位的畜产品产量及其对饲料、畜舍、劳力等方面的需要。,二、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发展的基本现状,逐步调整和建立合理的农牧业生产结构,提高畜牧业所占比重,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客观要求。畜牧业生产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影响人民生活,而且成为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所需役畜的绝对数将要大幅度下降,但作为商品畜禽
3、使用则应逐渐增加,特别是奶牛、肉牛的增长速度应当比别的牲畜增长更快。,品 种 结 构,使用优良畜禽品种是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低成本的重要基础。我国传统畜牧业的品种优点主要在于适应低水平的饲养条件,耐粗放管理,抗逆性强。与这些特点相联系的缺点则是个体畜禽的生产性能低,主要表现为生长期长,生长缓慢,耗料多。而在国外,畜牧业中的良种比例不断提高,有的已达100。,畜 群 结 构,评估畜群结构,主要是看母畜所占的比重高低。但不同的畜类,同一畜类不同的饲养目的,其对母畜所占比重的要求是有差别的。一般说,母畜多,繁殖快,淘汰更新周转也快,更能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三、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存在的
4、主要问题,畜 牧业生产结构高耗低效,资源利用效率低,严重制约了畜产品供给能力的增长,我国现有畜产品产量结构与饲料转化率呈“倒金字塔”形,即转化率高的产量低,转化率低的产最高,由此构成了我国畜牧业生产高牦低效的内耗结构,资源效率得不到充分发挥,畜产品供给也受到了严重的牵制,急待调整。,国家政策的影响:我同畜种结构中猪的比例过大,与我国历来重视生猪生产的政策有关。长期以来,政府一直将养猪放在畜牧业生产的首位,提倡、贯彻六畜猪为首的方针,不仅号召集体养猪,大办猪场,而凡提出“一人一猪、一亩一猪”的要求,并给养猪业不少优惠条件和政策,因而推动了生猪的快速发展,猪肉成了肉食品的代名词。猪的地位抬高,必然
5、导致草食畜禽类地位的下降。因此,在很长时问里,忽视了对草原、草山草坡的改良建没和合理利用,忽视了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草食畜发展缓慢,家禽生产更是无从淡起。,生产习惯的影响:我国广大农区(除牧区外)历来就有养猪的习惯,人们将养猪业作为农业的辅助产业来经营,利用零星劳动时间、残羹剩饭、农业副产品,甚至田边地角的野菜进行养猪生产。一方面,一些废弃物转化成了猪肉;另一方面,养猪作为大量积肥的有利方式,又为农业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有机肥料,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猪的比重过大,与我国饲料生产供应现状很不协调,猪的比重过大,与我国饲料生产供应现状很不协调,产品价格的影响:畜禽饲养者是利益盈亏的直接承担者,因而
6、在选择饲养牲畜种类时,除了考虑地理环境、生产习惯、消费水平等因素外,还要考虑畜禽饲养收益的大小。,地域环境的影响:我国按生产类型大致划分为农业区和牧业区。农业区包括地处气候比较温和的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西南区和气候比较寒冷的华北区、东北区。前者温暖湿润、无霜期长,适宜植物生长,这里既生产丰富的粮食,又有大量的可饲用植物,为发展养猪提供了优越的饲草饲料条件;后者虽然作物生长期较短,但土地广阔,也是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牧业区主要在我国西北部,虽然面积广阔,但气候恶劣,雨量稀少,生长期短,产草量低,因而载畜量不高。,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人民一直处于低消费水平状况,以粮食和素食为
7、主,肉、蛋、奶食品消费极少。而在肉、蛋、奶消费中,猪肉一直占居首位,畜产品种类单调,质量不高,难以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其消费行为也正由单一追求数量向数量、质量、品种并求的多元化方向转移。畜产品消费变化之一是长销不衰的猪肉,尤其肥肉现在常常滞销,而瘦肉成了人们追求的目标;变化之二是昔日被视为上品的禽肉,现在成了寻常人家的家常菜,由高档食品变成大众化食品;变化之三是长期作为幼儿、老人营养食品的牛奶,现在也成了普通食物,消费量猛增。变化之四是一些优质、高档特种经济畜禽,如香猪、山鸡、乌骨鸡、火鸡、野鸡等成了消费热点,生产供不应求。这些情况
8、说明,尽管生产决定消费,但更重要的是,生产应积极主动地适应消费、引导消费。,地区布局与资源分布不协调,资源利用不充分,产粮多的地方未能充分发挥粮多的优势,东北区是我国的粮仓,不仅人均粮食占有量最多,而且人均占有饲料粮也最多。特别是作为饲料能量之王的玉米,其产量是其他地区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但东北却未能利用粮食充足的优势发展畜牧业,玉米、大豆、饼粕等大量外运、出口。,牧草资源丰富的地区未能充分开发利用,我国南方气候温暖,雨量充足,生长期长,还有近4亿hm2左右的草山、草坡,牧草资源丰富,是发展草食畜禽的良好场所。但目前这些资源仍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南方的草食畜禽发展缓慢。,四、畜牧业生产结构调
9、整的指导思想、原则和重点,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坚持农牧结合、农牧并举的发展思路,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从我国畜牧业生产实际出发,以饲料、饲草生产为基础,以现代科技的推广应用为手段,改善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充分发挥资源、区域优势,在决不放松生猪生产、稳定生猪存栏、提高猪肉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努力扩大耗料少、转化率高的家禽和草食家畜饲养规模。逐步降低猪肉在肉类总产量中的比重,提高禽类及草食类畜产品的产量和比重。支持引导发展优质适销的特种经济畜禽,建立我国节粮高效的合理的畜牧业生产结构,全面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畜牧业的高产、优质、高效,
10、促进畜牧业在新时期的持续快速发展。,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原则,资源合理利用原则: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当的生产发展项目及生产规模,将各种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经济效益最佳原则:仔细算账,权衡利弊,讲求最什的经济效益,选择最优的方案。,满足消费需求原则:根据市场对各种畜产品的需求及其变化的要求,合理地安排各种畜产品的生产。,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原则,促进生态平衡原则: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之间,生物因素及其环境之间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节转化,能够保持相对的平衡。畜牧业生产是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进行的,必须利用和强化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活机能,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才能取得产品
11、。,因地制宜原则:生产结构的建立,主导部门的选择,主辅部门的结合,应有利于各地资源优势的发挥,有利于资源的相互利用,有利于市场的需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决不可取同一模式,搞一刀切。只有这样,建立的生产结构才具有合理性,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才能保持生态平衡。,1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稳定数量,提高质量,扩大加工,提高效益。,1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稳定数量,提高质量,扩大加工,提高效益。,2稳定发展禽蛋生产:控制发展规模,提高生产水平,逐步调减城郊饲养总量,扩大农村适度规模饲养,积极推动蛋品加工业发展,实现由规模扩张向提高效率转变,由城郊集中饲养向农村适度规模饲养的转变,由单一鲜蛋供应向鲜蛋与加工
12、蛋品结合的转变。,3加快发展牛、羊肉生产:继续加快两大肉牛带的发展,并在农牧结合地区建立第三条肉牛带。通过大力推进牧区架子牛易地育肥,发挥农区与牧区各自的优势。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并结合退耕还草、扶贫开发等工作的开展,因地制宜,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加快发展肉用山羊。,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重点,4加快发展优质禽肉生产:一是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特别是毁开发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二是生产和加工要进一步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高产业化水平;三是开拓同内、国外两个市场。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建立现代营销体系,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保持和拓宽国际市场,扩大出口。,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重点,6突出发展羊毛生产:发
13、展羊毛生产的重点是提高绵羊个体产毛量和羊毛品质。在细羊毛集中产区,要确定重点区域,大力发展优质细羊毛,实现优质细羊毛的规模生产。全面推行机械剪毛、羊毛除边、分级整理、机械打包、客观检验等规范化的管理模式,确保羊毛质量达到毛纺工业卜的要求。推行羊毛拍卖和工牧直交,减少中间环节,实现优毛优价。,5 突出发展奶类生产:第一要加强奶业基地建设,增加良种奶牛数量,提高整体产奶水平;第二要发展奶业产业化,加快乳品加工业的调整,开发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优质奶制品,增加液态奶生产;第三是突出奶类消费宣传,引导城乡居增加奶产品消费,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有条件的地力要积极推行学生加餐奶。,1继续深化畜牧业经济体
14、制改革,促进畜牧业的全面发展,五、建立合理畜牧业生产结构的途径和措施,在提倡家庭饲养畜禽的同时,应采取相应的政策,重点扶持畜禽专业户、重点户发展商品生产。要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力、闲散资金、农作物副产品和其他资源,并调拨部分粮食作为饲料,稳定和提高生猪生产,大力发展养禽生产。要鼓励千家万户利用山地资源,发展牛、羊、兔等草食动物生产。与此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国有和集体经济组织的畜禽业,尤其做好对适度规模畜禽场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工作。国有企业应以良种繁育为主,适当生产商品畜禽。只有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因地制宜全面地发展畜牧业。,2调整种植业结构,建立“粮食作物一经济作物一饲料作物”三元种植业结构体系
15、,改革现有耕作制度,在不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前提下,实行饲料的间种、混种、套种、复种和轮种;将一些不易栽种农作物的耕地调整为饲料、饲草地,种植产量高、质量好的饲料、牧草。实施三元种植业结构的最终目标是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耕地,在单位耕地面积上获得较高的营养物质产出量,通过饲养业转化为人类食品,提高单位耕地面积对人的营养贡献力,以满足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要。,3坚持走以节粮高效型畜牧业生产结构的道路,明确畜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方针和措施,在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饲料报酬高的家禽和奶业生产。要坚持提高城市、发展农区、改造牧区畜牧业的分类指导思想。在大中城市郊区以提高集约化生产程度为重点发展适
16、度规模的养鸡场、奶牛场及各类畜禽商品生产基地,稳定大中城市畜产品供应。农区是畜产品主产区,要发挥农牧结合的优势,在稳定发展生猪中产的同时,大力发展节粮型高效率的禽肉、禽蛋和牛奶生产。牧区要坚持以牧为主、草业先行、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在立足休养生息、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力争有较大发展。,4开发利用草场资源,建立人工草地,大力发展草食动物的生产,开发利用天然草地的关键在于加强管理,彻底扭转多年来对草原掠夺式经营和对草原建设投资严重不足的局面,要特别强调适度放牧,改土种草,建立人工草地,发展草食动物。草山草坡的开发利用,要根据各地的自然地理条件、草地植被及草山类型,全面策划,合理布局,栽种或
17、补播适于当地生长的优良草种,采取封育、施肥、灌溉等措施保护草场。我国著明科学家钱学森曾指出,农业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分为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5类。他把草业作为农业型产业革命的组成部分,把草业作为一项产业提了出来,其含意深远。发展草业,改变饲料构成,提高草食动物的生产比重,不仅是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的关键,而且也是建立新的农业生产结构的重要环节,对畜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5加强畜牧业生产布局,有计划、有重点地建设一批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布局是指畜牧业生产的地域分布,亦称畜牧业生产配置。合理地进行畜牧业生产的地域分工,就是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和经济特点,布局不同适应性的畜禽进行专业化生产
18、,以形成各具特色的畜牧业产区。在产区内重点发展某些畜禽,生产某几种产品,并实现地区专业化。现阶段,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有重点地建设一批良种商品畜禽生产基地,既是为将来实现畜牧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打基础,又是调整当前畜牧业生产结构的一个重要步骤。,6积极发展家禽生产,在稳定禽蛋生产的基础上,大力提高禽肉在肉类中的比重,家禽个体小,成熟早,生长快,繁殖力强,饲料转化率高,生产周期短,资金周转快。因此,养禽业是一个高效率、低消耗的生产部门,是畜牧业中的“优势行业”,也是我国养殖业中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一个部门,其中肉鸡生产业更是被人们誉为“速效型畜牧业”。养禽业在我国广大农村和牧区都有分布,几
19、乎家家户户都可养禽。养鸡业的潜力还很大,还有充分发展的余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此外,我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和气候条件,水禽饲养历史悠久,有比较完善的传统生产条件和先进技术,目前饲养量居世界首位,今后仍应充分利用各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禽生产。,7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提高畜禽饲料转化和产出能力,不断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加速良种畜禽纯繁和杂交改良,逐步提高良种畜禽比例,不断提高畜禽的生产效率和繁殖效率。设法解决良种推广手段落后问题,减少种公畜外引量大、耗费资金大、适应性差、饲料要求高、利用年限短、易传染(引入)疾病等弊端,集中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种畜场、种禽场的建设
20、,加强良种繁育,充分发挥种畜场的示范作用,帮助广大农村搞好家畜改良工作。,8建立与畜禽结构调整相适应的投资政策、财政政策和价格政策体系,今后要逐年将国家用于畜牧业的投资和饲料粮,重点投放到禽肉、蛋和奶业生产,并在贷款上给予优惠政策。随着国家财力的改善和好转,要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并集中使用到关系全局和能够发挥长远效益的重点建设上,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引导畜产品的消费结构与畜禽生产结构的调整相适应,从而达到刺激禽肉、蛋、奶的需求增长和促进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目的。,畜牧业生产合理布局,畜 牧 业 区 划,因地制宜,加快畜牧业区域经济发展,畜牧业生产合理布局,畜牧业生产合理布局的意义,1
21、合理利用各地区自然经济资源,规划各地区畜牧业生产的发展的方向。2为确定国家投资的分配比例提供客观依据,充分发挥各地区生产分工的优越性,改进和密切地区间的分工和协作关系。3正确地指导各地区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及其产业化,进而促进以各种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工业、轻纺工业、以及商业、交通运输业的合理布局。4各地区,尤其是边远地区和比较落后的地区,实现机械化和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畜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畜牧业生产布局的原则,1充分合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 2充分考虑各地区社会经济条件 3畜牧业生产的布局必须与工业 生产布局相适应 4地区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 5把国家利益和地区利益正确地 结合
22、起来,畜 牧 业 区 划,概念:畜牧业区划(regional programming of animal husbandry):按照畜牧业生产地区分布的客观规律,调查研究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畜牧业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分布的特征,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性和区域内的相似性,把全国、一个省、一个地区或一个县(旗)划分为若干个各具不同生产特点的畜牧业区。在一个畜牧业内部,还可以根据相互间的差异,进一步分成若干个较小的畜牧业区。,意义:畜牧业区划是实行畜牧业合理布局,建立畜牧业生产合理结构的科学依据;是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实现畜牧业生产专业化的基础工作;也是因地制宜地组织畜牧业生
23、产,实行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通过畜牧业区划,不仅可以更好地揭示畜牧业生产的地区特点,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人们主动地去利用和改造各种畜牧业资源,进一步发挥优势,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畜牧业区划的概念和意义,畜牧业区划的依据,1饲料资源:饲料是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畜、禽的消化生理特点不同,利用饲料的能力也不同。由于饲料种类、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地区差异,形成畜禽种类、数量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忽视不同地区饲料种类、产量的差异,凭主观确定饲养畜禽的种类和规模,是行不通的。,2自然环境:畜、禽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受光、温、水、气、土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各种畜、禽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形成、发展,都有它适应的
24、环境。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我国各区自然环境差异很大,由于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形成畜、禽种类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忽视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引种工作就会受挫折。因此,畜牧业区划必须注意自然环境因素。,3饲养技术:饲养技术指畜牧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饲料采集、贮藏、调制,畜禽的挑选(鉴别)、饲喂、配种、接产和调教等一系列的技术工作。饲养技术既包括生产实践经验中积累起来的传统技术,也包括科学实验成果汇集起来的现代科学技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和一定的饲料条件下,好的饲养技术可以弥补饲料条件的不足。忽视现实存在的饲养技术的地区差异,就会使现代科学饲养技术的推广工作和引种改良工作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对建立不同
25、地区畜牧生产技术体系不利。,4社会需要:社会需要是畜牧业生产的前提,对畜牧业要求是多方面的,包括居民改善生活的需要,工业生产原料的需要,农业生产动力、肥料的需要等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考虑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多样性、多层次的需要。忽视社会需要多样性和畜牧业商品生产地区性之间的协调,就可能导致畜产品质量的下降、畜产品生产过剩或紧缺。只有把社会需要同畜牧业生产协调起来,才能使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畜牧业综合分区的方法,2、指标法:对生产水平、商品率等指标进行计算、分析,结合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畜牧业生产结构筛选、分区、划片,使之能反映区域特征的主导自然因素和生产主要特征。3、类型法:对类型
26、特征相似的畜牧区,分别划类、归类,重新组合,划分出不同规模的类型区。4、重叠法:又叫套图法。先编制各种单因子分布图(降雨量、人口密度、草地、林地、各种畜禽等分布图)、多因子分布图(土地利用结构图、种植业结构图、畜牧业结构图等)、区划图(自然区划图、草地区划图、饲料区划图等),然后将上述若干张图重叠在一起,根据图的重叠程度,确定区界,划分出区域。5、聚类法:可用Q型群聚类或模糊聚类。对能反映区域特征的生产、商品率等指标,用Q型群聚类法进行定量分析聚类,划分出区域;或对能反映区域特征的、不能量化的现象,人为地评价量化,用模糊聚类进行定性分析聚类,划分出区域。,1、经验法:根据对畜牧业资源进行详细的
27、、全面的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主要凭经验进行对比、分析,划分成不同畜牧业区。这种方法以历史经验为背景,以畜牧业生产现状为主要依据进行划分。,我国畜牧业的综合分区,青藏高原区,自然条件严酷、寒漠,自然灾害频繁。天然草场广阔,类型多样,地区间载畜量不平衡。经济技术基础薄弱,生产资金不足。牦牛是本地区特有的家畜,应予以合理开发。除局部地区外,因自然条件太严酷,须将保护天然草原的工作抓紧、做好,否则畜牧业不仅不能发展,并且难于维持。发展的畜种,应以适应当地条件的牦牛、藏羊等为主。加强疾病防治、检疫工作,稳步推广牧业机械,建设畜产品的加工、贮藏、运销体系。,蒙新高原区,自然条件差,冬季干燥、寒冷而漫长
28、,夏季炎热而短促,春秋气温升降剧烈。天然草地面积大、草质好,发展畜牧业基础条件良好。发展畜牧业有迫切的社会需要。骆驼是本区特有的家畜,占全国同类家畜的95以上。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又无灌溉条件,土层浅且沙质重,耕翻天然草原容易沙化,必须注意合理利用和保天然植被,严禁超载放牧。局部地区宜农、宜林,要重视农、林、牧结合,推广草田轮作。,要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绵羊、黄牛、骆驼等草食性家畜。冬季有保暖畜舍和补饲草料条件的可以发展细毛羊等改良畜种,夏季草场好的可以发展肥羔生产。,黄土高原区,植被稀疏,荒山秃岭随处可见,降雨集中在7、8、9三个月,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每年流人黄河的泥沙量达16亿t之多)
29、。人均耕地(015hm2)和草地(026 hm2)面积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发展畜牧业有广阔的前景。地域类型多样(河、川、上、平原、塬地、半荒漠),气候温和,有利于各种家畜的生长、发育、繁殖。黄土高原区发展农业必须种草植树,保持水土,这样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要在提高植被覆盖率的前提下,在提高农业作物单产的同时,25%以上的坡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25o以下的缓坡地实行粮草轮作。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因地制宜地安排畜牧生产力布局。发展畜牧业要以草食性家畜为主增加母畜比例。,西南山地区,气候垂直分布变化明显,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适于发展立体型畜牧业。草资源丰富,牧草繁茂,产草量高,但利
30、用率低。发展畜牧业要根据气候的垂直变异和地形造成的小气候进行布局:丘陵平坝区应以猪、禽和水牛为主;低山区以黄牛和山羊为主;中山区以山羊为主;亚高山、高山区以绵羊为主。适当饲养马及牦牛。要重视农、林、牧结合,尤其是林、牧结合,合理利用草山草坡。,东 北 区,土地肥沃,水草丰茂。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天然草地产量高、质量好,建立人工草地的条件也较好。历史上是放牧畜牧业比发达的地区。经过长期移民开垦,平原已大部变成农田。今后还将继续开垦,耕地面积将继续扩大,放牧畜牧业将更进一步同农业结合。奶牛业发达,要重点发展。养猪业的发展要同农业生产相适应。保护和利用经济动物资源。,黄 淮 海 区,平原为主,地势平
31、坦,土层深厚。饲料、饲草种类多,来源广,但利用率低。黄淮海区气候属南北过渡地带,我国的畜禽种几乎都能适应,是小尾寒羊产区。畜产品商品率高。今后将建成粮、棉基地,农、牧结合发展畜牧业大有可为。要发挥农、牧结合的优势,同时充分利用牧草资源。耕地中旱地多,农民有养猪积肥的习惯,在保证养猪稳步增产的同时,积极发展羊、牛、兔。,东 南 区,丘陵起伏,河流湖泊极多,形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粮食单产高。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丰富,适应性强,有不少经济价值高的地方优良品种。经济条件好,实力雄厚,有利于实施现代化畜牧业生产。交通发达,对外通商港口多,畜产品出口潜力大。水产丰富,是畜
32、牧业发达地区,水牛、猪和水禽占全国首位。农家肥料来源主要靠养猪。畜牧业还要以养猪为主,但不能单纯追求数量,要更多注意质量。丘陵山地所占比例大,天然草地资源有潜力,要加强林牧结合,发展养牛。还要充分利用水面发展水禽生产。,因地制宜,加快畜牧业区域经济发展,牧区畜牧业,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继续改革生产力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改革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尽快地不失时机地革除现行体制中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种种弊端。必须坚持“以牧为主”的方向,其他部门和产业的发展都必须围绕畜牧业生产来安排,为发展畜牧业服务,不能片面地强调各业的发展而背离发展畜牧业的方向。草业是牧区畜牧业的基础,为保证畜牧业的更
33、好发展,必须“草业先行”。应根据牧区当地的资源条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全面发展,逐步克服单一经营畜牧业的脆弱性,改变靠天养畜的局面。为了克服牧区单一经营畜牧业的脆弱性,必须相应地发展农、林业和各种畜产品加工业,实行“引种入牧”和适当发展第二、三产业。,要高度重视和抓好牧区的饲料、饲草基地建设。牧区发展农业,主要是种植饲料、饲草,要有计划地建立和发展牧区的饲草、饲料基地。选择水、温条件好,土层厚,较肥沃,背风,坡度小,有利于实行机械耕作,种植后不至于造成水土流失、沙化的地方建立饲草料生产基地。并在饲草料基地大力营造防护林和进行水利建设,保证饲料生产稳定高产。在牧区要根据当地资源、技术条件和社
34、会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为畜牧业生产服务和以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小型工业,不断创造条件。扩大经营范围,逐步发展成为牧工商联合企业。牧民也可以进行以家庭经营的各种畜产品加工、运销及其他活动,并逐步开展专门经营的专业户。,农区畜牧业,农区要使畜牧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首先必须加强教育,提高农民对发展畜牧业的认识水平,逐步解决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重农轻牧的思想。其次,要在技术、资金、市场、加工等各方面紧密配合,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诸如畜产品的购销制度、价格、物资供应、畜产品加工,将一部分役用畜变为乳用、肉用或乳肉兼用型品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逐步加以解决。,半农半牧区,兼有农区和牧区的
35、某些特点:既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又有发展农业生产的一般条件。既有相当数量的草原,又有相当数量的耕地。不仅饲养牛羊等牲畜,还饲养一定数量的猪、禽。在收入上种植业与畜牧业都占有相当的比重。多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的地区。,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要严格贯彻“保护草场,禁止开荒”的政策。畜牧业生产也要注意进行内涵性的扩大再生产,提高草地产草量。农业和畜牧业要密切配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对该地区的各族人民要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的思想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解决农业与牧业、耕地与草场的矛盾,改善和促进汉族与少数民族人民之间的关系。,城市郊区畜牧业,在城市郊区(包括大型工矿区周围)发展畜牧业的主要目的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新鲜的肉、乳、蛋等各种畜产品,同时也考虑充分合理利用工业副产品作为饲料,增加产出。因此,这类地区一般应以养奶牛、鸡、猪为主。继续大力发展城郊奶牛业、养鸡业和养猪业等。城市比农村有较先进的科学技术,还有发展畜牧业所需要的各种机械设备,为城郊饲养业的工厂化、机械化生产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当然,在城市还要尽快发展饲料加工工业,从数量和质量上保证养殖业的饲料供应。同时,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经营管理、畜产品价格、畜禽防疫、食品安全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城郊畜牧业在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88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