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防火防爆.ppt
《电气防火防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防火防爆.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电气防火防爆,一 电气火灾与爆炸的原因,二 危险物质,三 危险环境,四 防爆电气设备和防爆电气线路,五 电气防爆技术,一 电气火灾与爆炸的直接原因,1、电气设备过热(电气火灾直接原因)主要由电流产生的热量造成的。,电气火灾的种类(原因,短路电流很大,使得温度急剧上升,达到可燃物的自燃点,从而导致火灾,选用线路或设备不合理或使用不合理造成过热,接头连接不紧密或松动,或采用铜铝接头导致接触电阻过大,造成过热,铁心绝缘损坏或承受长时间过电压,使涡流损耗和磁滞 损坏增加而发热,电气设备的散热和通风装置如果遭到破坏,就会造成设备过热,短路火灾,过负荷(过载)火灾,接触电阻过大火灾(接触不良),铁
2、心发热,散热不良,漏电火灾,2、电火花和电弧,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电弧是大量的电火花汇集而成的。它们是引起火灾和爆炸的危险因素。,电弧的特点:温度高:表明温度可达6000 光亮强:电弧发出的强光会伤害人的眼睛,电火花,工作火花,事故火花,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时或正常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火花。,线路或设备发生故障时出现的火花。,如开关或接触器开合时的火花电动机电刷与整流子或滑环接触时产生的火花等。,短路或接地时的火花;保险丝熔断时的火花;静电火花;过电压放电的火花等。,被电弧烧熔的开关,二 危险物质,危险物质:指在大气条件下,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的气体、蒸汽、薄雾、粉尘或纤维。,爆炸性混合物
3、:指一经点燃,即在充有混合物的范围内极为迅速地传播燃烧的混合物。,1、危险物质的性能参数,闪点:在规定条件下,易燃液体能释放出足够的蒸气并在液面上方与空气形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点火时能发生闪燃(一闪即灭)的最低温度。闪点越低越危险。燃点:物质在空气中点火时发生燃烧,移去火源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引燃温度: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不需外来火源即发生燃烧的最低温度。爆炸极限:通常指爆炸浓度极限,该极限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气体、蒸气、薄雾或粉尘、纤维与空气形成的能够被引燃并传播火焰的浓度范围。最小点燃电流比:在规定的条件下,气体、蒸气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点燃电流与甲烷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点燃电流
4、之比。,2、危险物质分组和分级,气体、蒸气危险物质按引燃温度分为T1、T2、T3、T4、T5、T6组;按最小点燃电流比和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分为A、B、C级。,爆炸性气体的分类、分级、分组,三 危险环境,1、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将此类危险环境分为,0级危险区域,1级危险区域,2级危险区域,指正常运行时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指正常运行时预计周期性出现或偶然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即使出现也只是短时间偶然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注意:爆炸危险区域的级别主要受释放特征和
5、通风条件的影响。良好的通风可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和等级。,2、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按爆炸性混合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将此类危险环境分为,10级危险区域,11级危险区域,指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时间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的区域。,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仅在不正常运行时短时间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的区域。,3、火灾危险环境,火灾危险环境分为21区(有可燃液体的危险环境)、22区(有可燃粉体或纤维的环境)和23区(有可燃固体存在的火灾危险环境)。,四 防爆电气设备和防爆电气线路,1、防爆电气设备,(1)隔爆型(d):具有能承受内部的爆炸性混合物爆炸而不致受到损坏,而且内部爆炸不致通过外
6、壳上任何结合面或结构孔洞引起外部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2)增安型(e):正常时不产生火花、电弧或高温的设备上采取措施以提高安全程度的电气设备。,(3)充油型(o):是将可能产生电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的带电零部件浸在绝缘油里,使之不能点燃油面上方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4)充砂型(q):是将细粒状物料充入设备外壳内,令壳内出现的电弧、火焰传播、壳壁温度或粒料表明温度不能点燃外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5)本质安全型(ia、ib):正常状态下和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火花或热效应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6)正压型(p):是向外壳内充入带正压的清洁空气、惰性气体或连续通入清洁空气以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气 防火 防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88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