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细胞基本功能.ppt
《生理学细胞基本功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细胞基本功能.ppt(1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同学们好!,生理学(physiology),1.授课:孙碧英(207/老红楼).生理学学习内容 3.考试分数安排(平时成绩10%+期末考试90%)4.英文阅读要求(P6-;P15-;P18-;P23-;)(生理学英文单词掌握:网上-课程中心-医用生理学)5.学习生理学的方法,第一章 绪 论,Clinical sciences,Basic medical sciences,Medical sciences,生理学研究简史16世纪 Servetus提出左心和右心分离的观点1628年 Harvery动物心脏与血液运动的解剖学论文集;提出心脏作为泵的概念1926年 协和林可胜创建了中国生理学会;出版了
2、中国生理学杂志我国的生理学家有:蔡翘、张香桐等,生理学实验方法 急性实验(acute experiment)离体实验法(in vitro experiment)在体实验法(in vivo experiment)慢性实验(chronic experiment),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1细胞和分子水平 离体(in vitro)细胞、分子实验方法 2器官和系统水平 离体或在体组织、器官实验方法 3整体水平 在体(in vivo)实验,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 与稳态,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20%)血浆(plasma,5%)组织液(interstitial fluid,15%)
3、淋巴液:少量 胸膜腔、脑脊腔及关节腔内液体 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40%),体液,内环境,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组成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对物质的通透性各异血浆和组织液成分的区别主要在蛋白质含量不同细胞内、外液成分的区别主要在晶体物质含量不同所有体液的渗透压是相等的,内环境稳定内稳态(homeostasis),Claude Bernard于1859年提出“内环境恒定”的概念:“内环境恒定是机体自由和独立生存的首要条件”;“身体中所有的活命机制中,尽管种类不同,功能各异,但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使内环境保持恒定”。Cannon于20世纪初提出稳态(Homeos
4、tasis)的概念:“内环境的可变但又是相对稳定的状态”。,稳态的概念 内环境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稳态的含义 细胞外液的理、化因素在一定水平上是恒定的。这个恒定状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一个动态 平衡,在微小波动中保持相对恒定。稳态的意义 维持细胞、器官、系统乃至整体的正常功能及生 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实现 在整体是在神经体液机制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 统的协调活动及负反馈调节而实现的。,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机体细胞所处的环境,指细胞外液,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生理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体液调节(hu
5、moral regulation)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1.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概念: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 种调节方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reflex)结构基础:反射弧(reflex arc)反射的种类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特点:快速,精确,局限,Reflex arc:Receptor afferent nerve fiber reflex center efferent nerve fiber effector,2.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1)概念: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 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
6、一种调节方式(2)递送方式:(3)特点:缓慢,持 久,弥散 3.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体内的控制系统 非自动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 负反馈 正反馈 前馈控制系统,1、非自动控制系统-是开环系统(open-loop system),控制系统,受控系统,输出变量,例子:应激对血压的影响,2、反馈控制系统 是闭环系统(closed-loop system)(1)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概念:经过反馈调节,使受控部分的活动 朝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发生改变 负反馈的例子:负反馈的作用:维持稳态,(2)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概念:经过反馈调节
7、,使受控部分的活动 朝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发生改变 例子:血液凝固,分娩,排尿、排便反射 动作电位0期去极时钠离子的内流作用:使系统处于再生状态,3、前馈控制系统前馈(feed forward)的过程前馈的例子 中枢对肌肉收缩活动的控制 进食前,唾液的分泌 起跑前,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前馈的生理意义 避免负反馈调节的波动性和反应的滞后性,更好地保持稳态,控制系统,受控系统,输出变量,监测装置,反馈信息,例子:中枢对肌肉收缩活动的控制 恒温动物体温的维持,人体如何保持体温的恒定?,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1665年,Hooke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的薄片是由许多类似蜂巢的小室组成(细胞壁),这些
8、小室用拉丁文命名为cellar,后来用英文的cell 表示细胞 1838年,德国学者Schleiden和Schwann创立了细胞学说被恩格斯誉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925年,生物学大师Wilson提出:“一切生命的关键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与细胞膜结构有关的作用:屏障作用跨膜物质转运功能跨膜信息传导功能生物电的产生,1959年,Robertson在电镜下观察到膜的结构类似三明治,是由 暗明暗 三层结构组成,每层厚2.5nm 各种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
9、成 1972年,Singer提出了膜的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一、细胞膜的结构概述,液态镶嵌模型:脂质(lipid)双分子层:双嗜性分子细胞膜蛋白质(protein)的种类及作用 螺旋或球形结构 如:载体,通道,离子泵,转运体,受体,酶,抗体等 细胞膜糖类:糖脂或糖蛋白,单纯扩散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 被动转运 经载体易化扩散:载体 经通道易化扩散:通道 主动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离子泵 继发性主动转运:转运体 出胞和入胞,物质的跨膜转运,二、物质的跨膜转运,1.单纯扩散(simple diffution)概念对
10、象:脂溶性的非极 性分子(CO2和O2等)特点:顺浓度梯度,水通过渗透或水通道扩散,大多数物质的跨膜转运需要某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二)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概念: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解度甚小的物质,在膜蛋白质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跨膜移动的过程 分类: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经通道的易化扩散,1.经载体易化扩散 概念:在载体蛋白的帮助下,水溶性的小分 子物质顺浓度梯度的扩散对象: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 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特点:需依靠载体的“帮助”顺浓度梯度,转运速度快,不需另外消耗能量 结构特异性(载体蛋白结合位点与被转运物质 的结合有特
11、异性)饱和性(载体和载体结合位点是有限的)竞争性抑制,经载体易化扩散,2、经通道的易化扩散:概念:各种带电离子经离子通道(ion channel)顺电-化学梯度跨膜扩散的过程 特点:需依靠通道蛋白 顺电-化学梯度,转运速度极快,不另外消耗能量,通道具二大特性:对离子的选择通透性 如:Na+通道,K+通道,Ca2+通道,阳离子通道等 门控特性:通道内有一或两个闸门样的结构,控制通道的开放或关闭 具关闭(close),激活(activation),失活 inactivation)三种状态,通道的三种类型 化学门控通道:通道的开闭受某些化学物质控制,也称配体门控通道,通道本身也被称为受体,如N2型A
12、Ch受体阳离子通道。(细胞外配体门控通道、细胞内配体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通道的开闭受膜两侧的电位差控制。如K+通道,Na+通道,Ca2+通道等 机械门控通道:由牵张刺激引起通道的关闭,如耳蜗听毛细胞膜上,图2-1 不同门控机制的离子通道A:电压门控通道;B:化学门控通道;C:机械门控通道,钠通道亚单位的分子结构示意图A:推衍的亚单位二级结构,I,II,III,IV 代表 4 个同源结构域,圆圈中的字母 M、F、I 是氨基酸的一字符号;B:显示由 4 个同源结构域形成分子的孔道;C:失活机制的示意图,载体转运:载体 化学门控通道通道转运:通道 电压门控通道 机械门控通道,易化扩散,3原发性主
13、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概念:指离子泵利用细胞分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 浓度梯度或(和)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对象:带电的离子特点:逆电-化学梯度,消耗ATP钠-钾泵(sodium-potassium pump)也称Na+-K+-ATP酶(Na+-K+-ATPase)为生电性转运:1 ATP:3 Na+:2 K+钠泵的特异性抑制剂:哇巴因,钠泵活动的重要生理意义:建立一个跨膜浓度势能贮备(维持细胞内高K+和细胞外高Na+的不均衡分布)是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维持胞浆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 胞内高K+为许多生化反应所必须由于生电性转运,可影响静
14、息电位的数值是其他许多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其它主动转运形式:,钙泵(Ca2+-Mg2+依赖式ATP酶)分布在骨骼肌和心肌细胞的肌浆网上H+-K+泵(H+-K+依赖式ATP酶)分布在胃粘膜壁细胞表面,4、继发性主动转运(或称联合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概念: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间接利用ATP)的主动转运过程 转运的对象: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的离子 转运蛋白或转运体 特点:逆电-化学梯度,利用贮备势能 同时转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Na+葡萄糖 Na+氨基酸 紧密连接,K+K+,钠泵 钠泵,Na+Na+,载体 载
15、体,葡萄糖 氨基酸,继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经载体易化扩散,(三)出胞(exocytosis)与入胞(endocytosis)1.出胞对象:(递质,激素,外分泌腺)Ca2+的作用,2.入胞(endocytosis):(1)入胞的过程:吞噬(phagocytosis)吞饮(pinocytosis)液相入胞 受体介导入胞,概念:通过被转运物与膜受体的特异性结合,选择性地促进其进入细胞的一种入胞方式 对象:血浆低密度脂蛋白颗粒 结合铁离子的运铁蛋白 等结合维生素B12的特殊运输蛋白多种生长调节因子,胰岛素等一部分多肽类激素抗体和某些细菌毒素及病毒,(2)受体介导式入胞,图2-4 受体介导的入
16、胞示意图,单纯扩散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 被动转运 经载体易化扩散:载体 经通道易化扩散:通道 主动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离子泵 继发性主动转运:转运体 出胞和入胞,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了解)跨膜信号转导的路径: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Major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一、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第一信使(化学因子)受体蛋白质G-蛋白效应器酶(腺苷酸环化酶,磷脂酶C,,鸟苷酸环化酶,磷酸二酯酶 等)第二信使(cAMP,IP3、DG,cGMP,Ca2+),G蛋白耦联受体,(
17、一)构成 G 蛋白耦联受体跨膜信号转导的主要信号蛋白:,(二)主要的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转导途径:1.受体-G蛋白-AC(腺苷酸环化酶)途径 2.受体-G蛋白-PLC(磷脂酶C)途径,cAMP信号通路,第二信使,第一信使,(PKA),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甘油(DG)信号通路,激素、递质(第一信使),激活磷脂酶C(PLC),PIP2,(第二信使)IP3 和 DG,内质网释放Ca2+,激活兴奋性G蛋白(a与、亚单位分离),细胞内生物效应,结合GPCR,激 活蛋白激酶C(PKC),二、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1.化学门控通道或配体(ligand)2.电压门控通道 3.机械门控通道(mecha
18、nically-gated channel),电压门控钠通道分子结构示意图,三、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1.酪氨酸激酶受体和酪氨酸激酶结合型受体(细胞外信号分子主要为各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等)2.鸟苷酸环化酶受体(重要的配体有心房钠尿肽、一氧化氮等),酪氨酸激酶结构示意图,配体结合部位,ATP酶,底物结合部位,电鱼伤人和临床检测,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胃肠电图视网膜电图,许多细胞生物电总和,单细胞细胞生物,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Cm:膜电容;Rm:膜电阻;R i:纵向电阻,Cm:膜电容;Rm:膜电阻;R i:纵向电阻Gm:膜电导Vm:膜电位,膜的被动电学特性和电紧张电位,细胞跨膜电位的三种形
19、式:静息电位局部电位动作电位,一、细胞的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一)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概念: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 两侧的电位差特点:跨膜电位 直流电位 内负外正,(二)产生机制 K+平衡电位(EK)1902年,Berstein提出:-细胞内外的K+不均衡分布-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当K+净外流为零时(由于电化学驱动力抵消),就形成K+的平衡电位,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主要离子分布 及膜对离子通透性,Permeability of different ions through resting membrane 通透性:K+Cl-Na+A-,K+i=K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学 细胞 基本功能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87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