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驾驶技术.ppt
《汽车安全驾驶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安全驾驶技术.ppt(1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全驾驶技术,目录,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第二章 车辆性能与行车安全第三章 驾驶基本技能概述第四章 交通事故的特点第五章 拖拉机田间作业安全驾驶拖拉机安全驾驶操作规程 拖拉机安全驾驶六忌驾驶员驾车路上严禁服用的药物山区公路安全驾驶技术汽车安全停车夜晚如何安全驾驶,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1.1 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驾驶员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1 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一、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概述把驾驶员的操作按心理活动来分析,1.1 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任何一个信息的处理都要依次经
2、过信息感知、分析判断、操作反应三个阶段。驾驶员首先感知外界信息,并据此产生自己的意志,再把自己的决定传给汽车,即完成各种操纵动作,使汽车产生各种相应的运动。每个阶段的失误,都将导致整个过程的迟缓甚至失败,从而发生事故,1.1 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1.1 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二、信息感知阶段驾驶员的信息感知主要靠视觉来完成对前后方道路情况的观察;听觉来感知风声、发动机声音等;身体触觉感知转向盘的大小及制动加速踏板的角度、车身的平衡等1、驾驶员信息感知特点:信息感知的预知性、信息感知的选择性、信息感知的强弱性、信息感知能力的有限性2、
3、驾驶员常见信息:先兆信息:指驾驶员行车过程中,信息到来之前具有某种征兆(如警告标志)突显信息:指车辆在运动过程中突然到来的信息。微弱信息:指由于刺激量过小,驾驶员不易察觉的信息潜伏信息:指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信息(车辆带病行驶;视野盲区)一般信息:除上述几种信息外,道路环境和车辆运行所提供的按一般规律所呈现的信息。,1.1 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三、分析判断阶段驾驶员感知外界信息后,将这些信息一方面通过预测体系进行过滤,另一方面通过动机、欲求、兴趣的动机体系进行过滤并处理,然后对两种体系做出的决定进行选择,实施行动。在此阶段,在如何对待汽车驾驶问题上
4、,可以把驾驶员分为重视安全的人和乐于冒险的人两类。对于重视安全的人来说,选择时会偏向预测体系,对于冒险的人来说往往乐于凭借欲求、兴趣来选择。四、操作反应阶段,1.1 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五、信息处理的速度反应时间,1.1 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当车辆行驶的前方突然出现障碍物时,驾驶员不可能立即行动,必须经过t1s后才意识到应进行紧急制动,开始抬起右脚,这段时间即反应时间。经过t1s后才开始踩着制动踏板,踩下制动踏板到制动器起作用又需经过时间t2s,这三段时间相加即为驾驶员反应动作时间。驾驶员的反应动作时间直接关系到汽车的行驶安全性。
5、其中,反应时间虽然不长,经测试,一般为0.66s,当车速为80km/h时,这段时间车辆将行驶14m,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为增加。,1.1 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1.1 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影响反应时间的驾驶员有关因素:(1)驾驶员的准备状态和适应水平。对道路环境刺激的反应,驾驶员预先有精神准备,可使反应时间缩短(道路上的预告信息)(2)练习因素。练习越多反应越快,但进步使逐渐减少的,最终达到反应时间不可减的最小限(3)年龄和性别的因素。30岁以前,反应随年龄的增加而缩短,30岁后随年龄增加稍有增加。同龄人,男性比女性反应要快(4)手
6、和脚差异的因素。一般手反应比脚反应快(5)情绪对反应的影响。当产生喜悦、惬意、舒畅等情感时,反应速度较快,大脑灵敏度较高,判断准确。(6)疲劳和单调对反应的影响。长时间开车,会导致感觉迟钝,反应时间延长,动作失误率高。长时间单调的刺激,会使驾驶员的反应迟缓。,1.1 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7)其他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车度对反应时间的影响。汽车速度越快,驾驶员的反应时间越长,据测试,当车速为40km/h时,反应时间为0.6s左右,当车速增加到80km/h时,反应时间增加到1.3s左右。酒精、药物与反应。经测试,当车速为40km/h时,未饮酒的驾驶员反应时间0.6s,饮
7、酒后的驾驶员为1.8s.,1.2 驾驶员的注意与行车安全,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一、注意及种类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那些于自己有意义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二、怎样集中注意力三、怎样转意注意力四、怎样分配注意力五、怎样扩大注意力,1.2 驾驶员的注意与行车安全,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只有处于注意力范围内的信息,才能被感知,1.3 驾驶员的视觉与行车安全,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一、视力与视野视力:也叫视敏度,是指分辨小或者遥远的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根据人和目标所处状态可分为动视力和静视力,1.3 驾驶员的视觉与行车安全,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1、静
8、视力,1.3 驾驶员的视觉与行车安全,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2、动视力运动中的视力叫做动视力。车辆运动中,特别是在高速运行时,目标物在视网膜上停留的时间相对缩短,视力下降。一般动视力比静视力低1020,1.3 驾驶员的视觉与行车安全,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1.3 驾驶员的视觉与行车安全,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3、视野眼睛注视一个目标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1.3 驾驶员的视觉与行车安全,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1.3 驾驶员的视觉与行车安全,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汽车两侧视野盲区给驾驶员获取信息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往往在盲区内的物体不易发觉,很容易造成操作失误
9、而导致交通事故。,1.3 驾驶员的视觉与行车安全,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4、明暗适应与夜间视力(1)明暗适应暗适应:由明到暗明适应:由暗到明(2)夜间视力夜晚照度低而引起的视力下降叫做夜近视。对于驾驶员来说,一天中最危险的时刻是黄昏,此时,光线较暗,不开灯看不清楚,打开前照灯,其亮度与周围环境亮度相差不大,因而不易看清周围的车辆和行人,往往因观察失误发生交通事故。,1.3 驾驶员的视觉与行车安全,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二、色觉色觉是眼睛对颜色的感觉,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都是由不同颜色表示的。,1.4 酒后驾驶与行车安全,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一、饮酒对心理机能的影响1
10、、饮酒后思考能力下降2、饮酒后使感觉机能下降3、饮酒后驾驶员的注意力受到很大影响4、饮酒后驾驶员记忆力衰退5、饮酒后使人的情感、性格等方面发生暂时性改变,1.4 酒后驾驶与行车安全,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根据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交管部门对饮酒与醉酒的处罚是有区别的,但对饮酒与醉酒的认定标准却一直没有明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4年5月31日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国家标准(GB19522-2004),为交管部门依法认定酒后驾车这一交通违法行为提供了依据。驾驶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等于)20毫克/100毫升、小于80毫克/100毫升的行为属于饮酒驾车,含量
11、大于(等于)80毫克/100毫升的行为属于醉酒驾车;对有酒后驾车嫌疑的驾驶人,交警可使用呼气式酒精测敏仪对其进行检验,被检人在检验结果上签字,拒绝签字的,由两名值勤交警记录注明即为有效;驾驶人拒绝进行呼气酒精含量检验、或否认检验结果、或测试结果超过临界值的,以及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由交管部门或就近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抽取当事人静脉血液检验酒精含量;饮酒后驾车的,处暂扣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驾驶证,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车的,由交管部门约束至酒醒,处15日以下拘留和暂扣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驾驶证,并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饮酒后驾驶营运车的,处暂扣3个月驾驶证,并处5
12、00元罚款;醉酒后驾驶营运车的,由交管部门约束至酒醒,处15日以下拘留和暂扣6个月驾驶证,并处2000元罚款。一年内有前两种醉酒后驾车的行为,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得驾驶营运车。,1.4 酒后驾驶与行车安全,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二、饮酒对驾驶行为的影响,1.4 酒后驾驶与行车安全,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1.5 驾驶疲劳与行车安全,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一、疲劳及其原因,1.5 驾驶疲劳与行车安全,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疲劳驾驶的主要原因:驾驶员生活方面的原因:睡眠时间少于78h、就寝过晚、睡眠环境嘈杂、家庭不和、家务过多、社交太广等驾驶作业中的
13、原因:车内环境不好、车外环境:行车时间在午后、傍晚、凌晨、深夜,以及气候、道路条件(连续弯道、坡度大)等、长距离长时间运输等驾驶员素质的影响:身体条件、经验、年龄条件等,1.5 驾驶疲劳与行车安全,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1.5 驾驶疲劳与行车安全,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二、疲劳对行车安全的影响1、疲劳后驾驶员的简单反应时间增加2、疲劳后复杂反应时间增加3、疲劳后驾驶员的感知能力明显下降4、疲劳后驾驶员的判断失误和驾驶错误增加,1.5 驾驶疲劳与行车安全,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三、如何防止因疲劳造成的事故1、行车前保证充分休息2、行车中要劳逸结合,科学行车3、根据疲劳程度
14、,采取不同的措施4、要创造良好的车内环境,1.6 驾驶适宜性,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1.6 驾驶适宜性,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1.6 驾驶适宜性,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1.6 驾驶适宜性,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1.6 驾驶适宜性,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1.6 驾驶适宜性,第一章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由此可见,驾驶员群体中,确实存在驾驶适宜性问题,如果在事故发生前就对此做出诊断,便可提前采取防范措施,从而减少相当一部分交通事故。例如在选拔新驾驶员时,注意淘汰掉那些驾驶适宜性差的人,对于在职驾驶员,如果驾驶适宜性较差,可及时给予劝告,提醒注意或为其改换工作
15、。这不但对社会有益,对其本人也是有好处的。,目录,第二章 车辆性能与行车安全,2.1 动力性与安全,第二章 车辆性能与行车安全,汽车的动力性能:指汽车所具有的加速、上坡、最大速度等性能。汽车的动力性越好,速度就越高,所能克服的行驶阻力也就越大。共包括三个方面的特性:一、汽车的最高车速:汽车的最高速度是指节流阀全开、满载的情况下,在表面平整坚实的水平路面上作稳定行驶时的最大速度。每一排挡都有各自的最高速度二、汽车的加速时间:加速时间越短,动力性越好三、最大爬坡度:汽车的爬坡能力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等速行驶时,克服了其它行驶阻力后所能爬上的最大纵坡度。在每一排挡下,汽车的爬坡能力都不相同。一般来说
16、,排挡越低,爬坡能力越强。,2.2 汽车的制动性能与安全,第二章 车辆性能与行车安全,汽车的制动性:是指汽车行驶中强制降低车速以至停车,或在下坡时能保持一定速度稳定行驶的能力。汽车的制动性直接关系到汽车的行驶安全,一些重大交通事故往往与制动距离太长有关。所以,具有良好的制动性能,是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2.2 汽车的制动性能与安全,第二章 车辆性能与行车安全,一、路面制动力与附着力,2.2 汽车的制动性能与安全,第二章 车辆性能与行车安全,2.2 汽车的制动性能与安全,第二章 车辆性能与行车安全,二、制动过程,2.2 汽车的制动性能与安全,第二章 车辆性能与行车安全,2.2 汽车的制动性能
17、与安全,第二章 车辆性能与行车安全,2.2 汽车的制动性能与安全,第二章 车辆性能与行车安全,2.2 汽车的制动性能与安全,第二章 车辆性能与行车安全,三、汽车制动距离与制动非安全区,危险信息出现,2.2 汽车的制动性能与安全,第二章 车辆性能与行车安全,四、制动非安全区的影响因素1、驾驶员的反应时间2、制动系迟滞与制动力增长时间3、附着力和最大制动器制动力4、制动时的车速,2.5 操纵稳定性与安全,第二章 车辆性能与行车安全,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汽车的行驶安全,已成为衡量现代汽车的主要性能之一。汽车操纵稳定性包含两个方面操纵性和稳定性。操纵性是指汽车及时准确地执行驾驶者指令的能力,反映
18、了汽车与驾驶者配合的程度;稳定性是指汽车受到外界扰动后,维持或迅速恢复原运动状态的能力,反映了汽车运行状况的稳定程度。操纵性与稳定性有密切关系,操纵性不良往往会导致汽车侧滑、甩尾甚至翻车,稳定性不好常会造成汽车失控,因此,人们常将操纵性与稳定性联系在一起,称为汽车操纵稳定性。,2.5 操纵稳定性与安全,第二章 车辆性能与行车安全,影响汽车行驶稳定性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1.汽车本身的结构参数。2.驾驶员的因素。如驾驶员开车时的思想集中状况、反应快慢、技术熟练程度、动作灵活程度等因素对驾驶员能否作出准确判断、及时采取措施使汽车趋与稳定有直接关系。3.道路与环境等外部因素。,2.5 操纵稳定性与
19、安全,第二章 车辆性能与行车安全,一、横向稳定性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会产生离心力,其作用点在汽车重心,其方向水平背离圆心。汽车离心力的大小与行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而与平曲线半径成反比。在平曲线上行驶的汽车,离心力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很大,它可使汽车向外侧滑移或倾覆。为了减少离心力的作用,保证汽车在平曲线上稳定行驶,必须使平曲线上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呈单向横坡形式,称为横向超高。,2.5 操纵稳定性与安全,第二章 车辆性能与行车安全,二、纵向稳定性在运输中装载过高时,由于重心高度h的增大,有可能破坏纵向稳定性条件,所以,应对汽车装载高度有所限制。,目录,第三章 驾驶基本技能概述,3.1 汽车道路
20、运行特点,第三章 驾驶基本技能概述,一、载荷多变二、道路多变三、情况多变(信息多变)四、气候多变,3.2 汽车驾驶技术特点,第三章 驾驶基本技能概述,驾驶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是由数项专业技能所构成。主要分为:操作技术和支持技术一、操作技术1、机件操作技能 2、机件组合技能3、情况观察技能4、情况判断技能5、要素综合技能二、支持技术1、理论基础2、维护知识3、法规知识4、勤务知识5、安全知识,3.3 汽车驾驶操作技术,第三章 驾驶基本技能概述,一、汽车拖拉机驾驶操作特点:1、驾驶操作的运动性2、各机件工作的平行性3、动作完成的交叉性4、精力分配的多向性5、确保安全的精确性6、驾驶技能的系统性,
21、3.3 汽车驾驶操作技术,第三章 驾驶基本技能概述,二、驾驶动作的分析:驾驶动作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加速、减速及制动来控制车辆的纵向运送;另一类是通过转向来控制车辆横向运动,其中包括用手控制转向盘、变速杆及有关按钮开关;用脚控制加速、减速、制动等活动。每一个技能动作,都是根据对环境信息的感知所做出的反应,是开始于感知而终止于动作反应的过程。驾驶操作是在大脑中枢根据机体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的信号对动作加以控制与调节之下完成的。驾驶动作的速度因人而异,同一个人根据动作的肢体、目的和形式(加速、减速)也有所不同。在驾驶操作中动作的柔和性非常重要,速度不发生急剧变化的动作认为其柔和性强,其效果是准
22、确性高。而粗糙的动作,常常是不准确的,这与驾驶操作技能的水平有很大联系,3.3 汽车驾驶操作技术,第三章 驾驶基本技能概述,三、驾驶操作技能的形成:技能必须要经过一定的练习。其形成基本经过三个阶段:1、掌握局部驾驶动作阶段对于初学驾驶的人员其注意范围狭小,只能集中于个别动作,不能控制动作的细节,动作时常发生错误2、动作交替阶段驾驶员已经逐渐掌握了起步、换档、加速等局部动作,并开始将这些动作联系起来,但各个动作结合不紧密,在转换动作时,常出现短暂的停顿。3、动作的协调和完善阶段有关动作联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巩固下来。各个动作相互协调,能依照准确的顺序依连锁反应方式实现。在执行动作时,意识的参与减
23、少到最低程度,进一步扩大了注意的范围,并能根据道路环境的具体变化而迅速准确进行操作。这个阶段实现了驾驶操作的“自动化”。,3.3 汽车驾驶操作技术,第三章 驾驶基本技能概述,三、驾驶操作技能的形成:注意:通过训练形成的驾驶汽车的动作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顺利地应付各种紧急局面地。在我国目前地驾驶训练方式与方法下,未能对驾驶员应付危险情况进行系统训练,这是很不足的。对于各种紧急情况下的操作,必须练成独特的反应和操作,这是驾驶员高超的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家指出,如果驾驶员在训练期间没有获得这样的操作训练,将在以后的驾驶活动中,被迫在各种实际的紧急场合下获得它,这样的训练对驾驶员和其他交通参
24、与者来说常常要付出很高的代价。,3.4 驾驶操作的标准,第三章 驾驶基本技能概述,一、驾驶操作的要求 标准的驾驶操作动作要求在整体上要求要保证三个统一:1、规范动作与灵活运用统一 2、观察思维与操作动作统一 3、客观情况与技术技能统一,3.4 驾驶操作的标准,第三章 驾驶基本技能概述,二、驾驶操作标准(一)规范化1、坐姿正确:2、操作正确:3、系统训练:(1)机件操作训练(2)机件配合训练(3)动作编组训练(4)技术性能训练(5)交通情况的处理训练(6)综合技能的应用训练,3.4 驾驶操作的标准,第三章 驾驶基本技能概述,(二)条件化 要求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要建立起强烈的“条件意识”,用条件
25、去确定动作,用动作去实现条件,这是衡量驾驶动作是否合理准确的重要标准之一。,3.4 驾驶操作的标准,第三章 驾驶基本技能概述,(三)程序化把信息处理过程具体化:1、观察(包括看、听、嗅、触)2、分析判断3、确定解决方法4、选择操作动作5、具体操作实施,3.4 驾驶操作的标准,第三章 驾驶基本技能概述,(四)组合化(协调化)做好思维与机件操作之间的协调组合,3.4 驾驶操作的标准,第三章 驾驶基本技能概述,(五)节约化1、动能节约2、负荷节约3、发动机转速节约4、制动节约5、方向节约6、时间节约7、釉料节约8、材料节约,目录,第四章 交通事故的特点,第四章 交通事故的特点,一、城市交通事故的特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汽车 安全 驾驶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86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