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ppt
《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服务的价值理论第二节 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 第三节 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理论第四节 新经济增长理论与信息服务贸易,第一节 服务的价值理论 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问题 劳动价值论是论证商品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理论。它由配第和布阿吉尔贝尔始创,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加以发展,马克思在批判地吸收了前人的观点,科学地全面给予完成,成为最具影响力和科学性的价值理论。(一)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1、价值。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是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这一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价值是相对商品而言的。2.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
2、物品(商品)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3.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指某种商品和另一种商品互相交换时的量的比例关系。,4.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前提,价值是使用价值得以实现的保证。人们在交换过程中追求的是使用价值,所以使用价值是产生交换的前提,而商品的交换要有一个使各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比较的基础,即价值。(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不同的商品能够按一定的比例互相交换是由于它们都含有人类劳动的结晶,即“价值”;价值的大小制约着商品的交换比例。,(二)是什么创造了价值劳动价值论主张劳动创造价值,斯密奠
3、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他认为不仅劳动创造价值,而且其他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但马克思在吸收了斯密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更能揭示本质的结论,认为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可以概括为三点:1.价值是人的劳动创造的,物不创造价值.2.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3.在相同的劳动时间内,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简单劳动所创造价值的数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核是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那么是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价值呢?马克思认为是活劳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创造价值,物化劳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不创造价值;物质生产性劳动(创造物质
4、财富的劳动)创造价值,非物质生产性劳动不创造价值。,(三)是什么样的劳动才创造价值的争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价值论也在发展,并产生了围绕“是否只有物质生产劳动才创造价值的”的争论,形成了劳动价值论的窄、中、宽三派。1窄派劳动价值论的观点:认为只有“物质生产劳动”才创造价值。认为创造价值的劳动要有二个必要的条件,即:(1)创造出物质产品;(2)用于交换。2中派劳动价值论的观点:认为除了直接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创造价值外,间接生产物品或提供某种能量的服务行业,只要其劳动与某种物品或能量“挂钩”,其结果体现为某种物,都可以列入创造价值的行列。,3宽派劳动价值论的观点:宽派的劳动价值论认为:根据马克思劳
5、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价值本质上不是物品,而是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产品的一种社会关系;它不是以物质产品为承担者,而是以使用价值为承担者。由此可以认为,创造价值的劳动应具备的条件是:第一,创造出使用价值,不论其表现形式是实物形式还是非实物形式;第二,用于交换。,4.有的学者提出了有效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所谓有效劳动包括3层含义:(1)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经济或社会效益,即能直接或间接地增进自己或社会的福利。(2)符合社会正义,这是因为价值是与社会正义相联系的概念。(3)具有可交换性,即有效劳动是能够直接或间接获得经济回报(即劳动报酬)的劳动。,二、服务的劳动价值理论,(一)研究服务价值理论的基本
6、原则1.应以服务产品理论充实和重新构建服务贸易的理论。(1)克服思维定势,树立新的产品观。(2)树立包括有形产业和无形产业在内的新产业观。(3)克服凝固化态度,树立新的价值观。2.以非实物产品理论为基础建立服务产品“四环节”理论。,服务“四环节”理论对于发展服务业的意义,第一,服务“四环节”理论既是服务业概念的延伸,又是得以完整、科学地确立的根基。第二,通过树立“服务生产观”,使人们认识到服务业的发展并非是分配第一、第二产业创造的价值,而是为社会财富的增长作出了贡献。加快服务业的发展。第三、服务流通观的确立使人们认识到服务业流通问题的存在及其重要性。,第四,对服务分配理论的分析,有助于明确服务
7、分配方式的改革方向,正确解决服务业的分配水平问题。第五,对服务消费理论的探讨使人们明确服务消费的概念、属性和方式,认识服务业的服务消费对社会产生的协调、效益、闲暇、福利和稳定等功能,有利于从理论上掌握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大战略意义。另外,对服务消费结构的定性、定量分析和预测,对于以市场消费需求为导向发展我国的服务业、选择战略重点、确定发展力度,也有很大的实践意义。,(二)服务的使用价值属性满足需要、构成财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节约劳动时间并密切经济联系。1.服务产品使用价值的种类(形式)服务产品按其消费功能可分为两类:(1)服务型消费品。是满足消费者生活消费需要的服务产品。它又分为两种:一是
8、满足精神需要的服务消费品,如教育,娱乐、艺术、科学服务;二是满足物质需要的服务消费品,如医疗卫生、商品服务、保险、体育服务等。,(2)服务型生产资料。是满足人们生产消费的服务产品。它又可分为:智力服务性生产资料,即满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智力需要的服务产品,如科研、信息、维修服务等。非智力服务性生产资料,即满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除智力以外所需要的服务产品。如运输、仓储、金融保险、房地产等。,2.服务产品使用价值的特征(1)非实物特征。它是一种在活动形态上提供的、不能脱离服务生产者单独存在的、不采取实物形式的使用价值。具有生产、交换和消费的同时性,不可存储性、不可运输、必然是劳动的产物的特性。,(2)
9、服务产品使用价值具有消费替代性、消费互补性与消费引致性。消费的替代性。是指不同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消费功能,可以在生产或生活消费中互相替代的性质。一些实物产品与服务可以互相替代。如技术、维修等服务产品的增加,可以减少货物产品的消费;而货物质量的提高可以减少维修、运输等服务的消费。,消费的互补性。是指不同产品由于使用价值的功能不同但有联系,在消费中可以相互补充的一种性质。实物产品与服务产品具有互补性。物质产品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享受,服务产品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他们共同丰富人们的生活。消费的引致性。是指某种产品的使用价值与其它产品的使用价值存在因果链的关系,只要消费这种产品,就会引起其它
10、产品的消费。某些实物产品与服务产品之间存在消费的引致性。如对实物产品消费的增加会增加运输、保险、金融、通信等服务消费的增加;而对服务消费的增加也会实物产品的消费。如运输的增长增加了对汽车、飞机等运输工具的需求;通讯服务的增长增加了对计算机、程控电话设备、通信卫星的需求。(3)服务产品使用价值具有非转移性。(4)服务产品使用价值再生产的被制约性。,(三)服务的价值属性1.服务产品的价值构成与价值量的决定服务产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非实物使用价值上的、得到社会表现的一定量的抽象劳动。服务价值产生的原因在于它的服务劳动的凝结性、社会性和抽象等同性。(1)服务产品的价值构成 服务产品的价值构成可包括如下三
11、个方面:一是不变资本;二是可变资本;三是剩余价值。,(2)服务产品价值量的决定(1)重复生产型服务产品的价值量的决定。如运输、保险、医疗、教育等服务是不断重复生产的,这种服务产品具有可重复性、不可扩散性和独享性。生产这种服务产品有各不相同的个别劳动时间。一是由于劳动者的主观条件的区别;二是由于劳动的客观条件的区别。因此,此类服务产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产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创新生产型服务产品价值量的决定。如科学发明、设计、文艺创造等服务产品独创性(创新性)、扩散性和共享性。因此,此类服务产品的价值量是由最先生产出这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创新生产型服务产品是创造性劳动的产
12、物,并且它的价值量需要通过市场交换来确定,需要通过对服务产品输入方经济效益的预期来衡量。要考虑利用相关的其他人(包括前人与当代人)的创造性劳动成果的因素。,2.服务的价格创新型服务的价格具有垄断性,如专利、版权、商标、技术标准等,在市场交换中是按垄断价格来出售的,垄断价格并不遵循等价交换的一般规律以价值为基础,而是由消费者的购买欲和支付能力决定的。重复型服务的价格一般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三、服务的效用价值论(一)效用价值论 效用价值论是以物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人对物品的主观心理评价解释价值及其形成过程的经济理论。该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决定于“边际效用”。效用是人的劳动所创造的福利。财
13、富是已积累起来的效用,它可以储存起来以供将来之用,其期限可以超过所有者或受益人的寿命。效用只有当生产者或所有者在市场上作交易时,才能变成价值,而无效用只有对那些必须让渡福利以作为获取价值的条件的人,才能变成成本。效用的表现形式,边际效用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后完成于19世纪70年代,创始人主要有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奥地利经济学家门格尔和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边际效用价值论者认为: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价值起源于效用,又以物品的稀缺性为前提,效用和稀缺性是价值得以出现的充分条件。因为只有在物品相对于人的欲望来说稀缺的时候,才构成人的福利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从而引起人
14、的评价即价值。,(二)服务的效用价值理论 基本观点:(eight)1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只有从创造效用的角度。才能把服务的劳动成果列入社会财富之内,才能把服务经济归入国民经济的大系统之中。2 服务的效用价值论认为:服务的生产活动与商品的生产活动一样,都可以为人类创造财富,带来福利和效用。如果服务能用价格表示出来在市场上出售,便产生了价值。,3服务产生的总效用与其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十分确定的。总效用可以看作是市场价值与有效的外部经济的组合,亦即已支付和未支付的效用。4.决定服务的市场价值有许多因素,这些因素在服务中的构成相对的不同,导致服务的要素密集度的不同,从而产生不同要素密集度的服务,不同
15、要素密集度的服务其市场价值是不同的。,5从供给特点看:服务的生产一般是个性化的生产,很少有服务生产可以标准化,因此,服务生产一般难以获得内部规模经济的好处。6服务的质量存在差异,大多数服务是非耐用性服务,有少数服务具有耐用性。,7服务公共产品虽然没有或有很少的市场价值,但它却创造了直接的效用与“外部性”效用,“外部性”效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效用。8服务的效用价值由要素价值和功能效用(价值)组成。要素有有形与无形之分,有形要素可以精确确定,无形要素(如人力资本)不容易精确确定,但却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功能效用有中间性的(如教育服务、科技服务的功能效用)与最终性的(如娱乐、人寿保险服务的功能效用)之
16、分。服务的功能从本质上看与其它产品是互补的。,第二节 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一、贸易的函数与几何解释(一)贸易的函数解释设:Y=F(x1,x2),Y为货物或服务的产出,x1、x2代表投入,其中有一项为服务,则:1、如果Y为A国销售的C国汽车,x2汽车经销商经销汽车,x1为C国汽车,则为货物商品贸易;2、如果Y为理发服务,x1为理发师傅,x2为理发店,则为服务贸易;3、如果Y为电视机,X1为技术或管理服务(有买卖行为),x2为电视机厂,则有技术贸易或服务贸易。,(二)商品贸易与要素贸易的几何解释在贸易的一般均衡模型中,将要素增长前的生产点与要素偏向性增长后的生产点连接起来的那条线就是罗伯津斯基线
17、。,雷布津斯基定理,假定商品的价格不变,如果一种生产要素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这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产量增加,同时另一种商品的产量则减少。,生产点A,生产点B,X,Y,雷布津斯基线,(二)商品贸易与要素贸易的几何解释1、纯商品贸易(生产曲线图),A,B,a,b,P,P,C,D,E,e,c,d,F,f,O,Y,X,国际价格线,H国交换生产要素后的生产可能性曲线,H国交换生产要素前的生产可能性曲线,F国交换生产要素后的PPF,F国交换生产要素前的PPF,F国劳动要素减少后的PPF,2、纯要素贸易(要素图),O1,O2,K,L,K,L,Ky,Kx,Kx,Ky,Lh,Lf,Kf,Kh,w/r,k,k,E,
18、S,L,C,A,B,e,二、比较优势理论(一)比较优势的一般原理1、比较优势(成本、利益)假定A、B两个国家生产X、Y两种产品,A 生产X、Y的成本都低于,但X比Y低的更多,则A在X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同理,生产X、Y的成本都高于A,但Y与X相比高的少些,则B在 Y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按照比较优势(成本、利益)参与国际分工、进行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仍然有利。分工原则: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李嘉图指出了优势的存在,并将其归结为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或技术的不同。劳动生产率的差别或技术差别是各国生产同一种产品时存在价格差别的基本原因,这种价格差别及其生产者对较高价格的追求是国际贸易的动力;每个国家专
19、门生产自己有优势的产品并根据自己对产品的需要进行交换是国际分工的结构;各国经过国际贸易都能够获得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则是国际贸易的结果。,2、比较优势的测定(1)相对劳动量比较法:即将本国生产某种单位产品所费劳动量进行比较,将本国劳动量除以外国同种产品的劳动量,得比较成本,将不同产品的比较成本加以比较,比较成本低的产品即是具有优势的产品。(2)相对劳动生产率法(3)机会成本法:各自计算两国两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然后将两国同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加以比较,选机会成本小的。(4)相对价格法:,(二)服务贸易与比较优势一般原理的关系1.比较优势一般原理对服务贸易具有指导性。服务劳动生产率不同,导致服务价格产生
20、差异。与商品贸易同理,一国出口生产效率较高的服务;进口其生产率相对较低的服务。2.比较优势一般原理对服务贸易指导具有一定的缺陷.原因:(1)各国对服务贸易领域存在各种形式的干预,与李嘉图理论假设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不符。(2)李嘉图理论分析的是货物商品贸易,但许多服务贸易与外国直接投资密切相关。(3)在确定比较服务优势时,对服务生产率的计量很困难.对服务的产出计量很困难。,三、要素禀赋论(一)要素禀赋理论的一般原理狭义: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是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生产要素的丰缺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的理论。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2.价格
21、的绝对差来自成本的绝对差;3.各国商品成本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4.各国商品成本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5.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广义:除狭义的含义外,还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即赫俄萨定理 主要内容:商品的国际贸易,即商品在国家间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生产要素的流动,拉平各国间的要素价格,弥补国际间要素流动性的不足,减少国际间各种生产要素分布不均所造成的要素价格差异。即:国际贸易不仅会使各国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均等化 俄林认为要素价格均等会使一种趋势。萨缪尔森发展了这个理论,认为国际要素价格均等化不
22、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二)要素禀赋论一般原理对服务贸易的指导性在不考虑技术因素的条件下,服务的成本取决于生产所需要素的密集程度和要素的价格。(三)要素禀赋论对服务要素比较优势指导的局限性.1.服务要素比较优势具有移动性与短暂性。2.由于知识、技术在服务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强,技术已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一个内生变量。3许多服务是作为中间投入出现在贸易与非贸易品的生产过程中;专业服务服务是不同质的。4.服务贸易的发生往往与要素的移动同时进行。5H-O模型主要从供给角度分析国际贸易,而国际服务贸易更依赖于需求因素。因为服务的生产与消费一般是同时进行的,不能包装与运输。,第四节 国际贸易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服务 贸易 基本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86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