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王睿.ppt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王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王睿.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王 睿 解放军总医院,1、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现状2、ADR定义与概况3、抗菌药物ADR,主要内容,抗生素发展的黄金期上世纪最重要的医学贡献很多制药公司投资研发抗生素11 种类抗生素270 种抗生素在临床应用,20世纪,医院内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及经费,调查范围 患者使用频率(%)占药品总经费比例(%)WHO 30 15-30 国内 40-80 25-45 我院 40-70 30,抗菌药物应用混乱和滥用现象十分严重,引起医学界,社会和政府关注和不安;耐药导致病死率增加和医疗资源浪费;抗菌药物研发步伐减慢。,常见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分布比例,医药导报.2002,21:100,
2、常见的引起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分布,抗感染药物所致药源性危害,青霉素G-过敏性休克;氨基糖苷类耳毒性、肾毒性;四环素小黄牙;酮康唑急性肝坏死;氯霉素再生障碍性贫血,灰婴综合征;替马沙星综合征(DIC、溶贫、低血糖、肝肾功能障碍);曲伐沙星急性肝坏死;格帕沙星Q-T间期延长。,药源性危害(Drug misadventure)(简称药害)是指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和不合理用药所致药物毒副反应。常见的抗菌药物ADR:,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对ADR的定义 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任何有害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该
3、反应排除有意或以外的过量用药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中国ADR监测中心定义 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ADR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继发反应、过敏反应、特异性遗传素质、二重感染、药物依赖性、致畸作用、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等。排除有意的或意外的过量误用、药物滥用、不按规定方法使用药品等情况引起的责任性或刑事性事件。,ADR 定义,A 类药物不良反应:又称为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反应为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常和剂量有关,可以预测,发生率高而死亡率低。如苯二氮卓类引起的瞌睡,抗血凝药所致出血等。副作用、毒性反应、过度作用属A类反应,首剂效应、撤药反应、继发反应后
4、遗效应由于与药理作用有关联也属A类反应范畴B 类药物不良反应:又称为剂量不相关的不良反应。难预测,发生率低,占药物不良的20%25%,死亡率高。如氟烷引致的恶性高热,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药物变态反应和特异质反应属B类反应。,按ADR与药理作用关联分类,(1)副作用(side effect)(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3)过度作用(excessive effect):(4)首剂效应又称首剂综合征(syndrome of first dose)(5)继发反应(secondary effect)(6)后遗效应(after effect)(7)撤药反应(withdrawal r
5、esponse)(8)依赖症(dependence)(9)药物变态反应(drug allergy)(10)特异质反应(idiomporacy)(11)三致作用:系指畸、致癌、致突变,按ADR作用性质分类,上市5年一切新药的ADR;上市5年的严重/不寻常ADR(致死、致 残、致癌、致畸、致敏、致生命危险);药物相互作用(DI);孕妇/哺育期用药;精神依赖性ADR及撤药反应。另外新增加的3点是:某种已知ADR发生率上升;用药差错(Medication error,ME)尤 其是剂量过大的AE;药品缺乏疗效或观察到该药存在缺陷的疑点。,哪些情况要报告?,变态反应 1、过敏性休克及皮疹:较为常见,主要
6、机制是半抗原与蛋白结合成复合抗原,再由IgE介导产生过敏性休克、血管神经性水肿与荨麻疹等。2、药物热:一般发生在用药后125天(大多为715天),为弛张热或稽留热,需要与原发感染的发热相鉴别。,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内酰胺类抗生素ADR,1、神经、精神系统反应:近年来由于青霉素类用量加大,常可见中枢症状,引起肌肉阵挛、抽搐、昏迷等称为“青霉素脑病”;鞘内或脑室内注入青霉素类,引发脑膜刺激症或神经根刺激症(颈项强直、头痛、呕吐、感觉过敏、背及下肢痛),大剂量可致高热、惊厥、昏迷、尿潴留、呼吸和循环衰竭;有的可致新生儿颅内压升高;应用普鲁卡因青霉素可引发精神症状,如幻视、幻听、定向力丧失、猜疑
7、、狂躁或忧郁等。,-内酰胺类抗生素ADR,2、低钾血症 大剂量青霉素G钠盐的应用可致大量钠盐进入循环,连续应用几日可引起低钾血症,致精神不振、乏力、腹胀、心悸等,也可无症状,心电图检查可见有关异常,尚有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血气分析异常及代谢性碱中毒等。3、肾损害 以头孢噻啶最明显,亦偶见于甲氧西林及其它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合用其它肾毒性药品可使其肾毒性增加。4、造成胆汁代谢紊乱,肝功损害 一过性血清转氨酶升高、黄疸及出血。,-内酰胺类抗生素ADR,-内酰胺类抗生素ADR,5、二重感染:口腔感染 肠炎或肛周炎 伪膜性肠炎 菌群交替性肠炎 肺炎(如真菌性肺炎)尿路感染 败血症 二重感染的特点:隐
8、蔽性、复杂性、麻痹性、误导性、难治性。,6、血液系统 偶可引起溶血性贫血、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头孢孟多、头孢哌酮及拉氧头孢引发的出血反应也屡见报道。7、戒酒硫样反应 有数例报道头孢哌酮致戒酒硫样反应。因该类药物可抑制人体内乙醛脱氢酶,使乙醇中间代谢物乙醛不能继续氧化而在体内积聚。,-内酰胺类抗生素ADR,1、肾毒性:主要是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影响其功能,甚至导致细胞死亡。主要表现为蛋白尿,管型、红细胞的出现,尿量亦可受影响,重者导致氮质血症。新生儿、早产儿及老年人危险最大。2、营养不良综合症:长期口服某些氨基糖甙类抗菌药物可致维生素B6等营养缺乏,引发相关症状。,氨基糖甙类ADR,3、神经
9、系统:(1)耳毒性:第八对脑神经损害,听力障碍:内耳浓度过高,影响能量代谢,与 钠-钾转运,损害毛细胞。柯蒂氏器 受损,早期为可逆性,毛细胞消失后 不能复生,则为永久性损害。前庭功能损害:周围迷路感觉上皮损害,表现为 耳鸣、眩晕、平稳失调等。,氨基糖甙类ADR,(2)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由于该类药物可与钙离子竞争结合乙酰胆碱,影响神经末梢运动终板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尤其是在原有肾功不全、低钙血症、重症肌无力者容易发生,临床表现为肌无力、血压下降、呼吸衰竭等。发生几率依次为新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及妥布霉素。(3)周围神经炎:表现为口唇及手足麻木,可能与药物所含杂质或药物引起维生素B缺乏有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菌 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 用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85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