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简述.ppt
《常见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简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简述.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常见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南通市卫生监督所张佩武2011-4-12,一、职业性有害因素概念,什么叫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什么叫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一、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按来源分为三大类:(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包括粉尘;化学因素,如、各种毒物;物理因素,如高温、噪声、振动、高频、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放射线等;某些生物性致病因素。(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如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精神或视力过度紧张等(3)不良的一般卫生条件。如厂房矮小狭窄,采
2、光照明不足,通风不良,烈日下室外作业等。,二、常见的有害因素及危害,(一)粉尘类 1、矽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矽肺 2、煤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煤工尘肺 3、石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肺 4、水泥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水泥尘肺 5、电焊烟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焊工尘肺 6、铸造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铸工尘肺,二、常见的有害因素及危害,(二)化学物质类1、铅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铅中毒2、汞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汞中毒3、锰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锰中毒4、镉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镉中毒,二、常见的有害因素及危害,5、砷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中毒 6、氯气 可
3、能导致的职业病:氯气中毒 7、二氧化硫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氧化硫中毒 8、氨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氨气中毒,二、常见的有害因素及危害,9、氮氧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氮氧化合物中毒10、一氧化碳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一氧化碳中毒11、二氧化碳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氧化碳中毒12、硫化氢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硫化氢中毒,二、常见的有害因素及危害,13、氟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工业性氟病14、氰及腈类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15、有机锡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机锡中毒16、羰基镍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羰基镍中毒,二、常见的有害因素及危害,17、苯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苯中毒18
4、、甲苯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甲苯中毒19、二甲苯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甲苯中毒20、正已烷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正已烷中毒21、汽油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汽油中毒,正己烷中毒,二、常见的有害因素及危害,22、二氯乙烷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氯乙烷中毒23、四氯化碳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四氯化碳中毒24、氯乙烯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乙烯中毒25、三氯乙烯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三氯乙烯中毒,二、常见的有害因素及危害,26、甲醇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甲醇中毒27、甲醛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甲醛中毒28、硫酸二甲酯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硫酸二甲酯中毒29、二甲基甲酰胺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甲基甲酰胺中毒30、有机磷农药
5、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机磷农药中毒,二、常见的有害因素及危害,31、可以导致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化学类物质:二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三硝基甲苯、五氯酚、硫酸二甲酯,中毒性肝病,二、常见的有害因素及危害,(三)物理因素:高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中暑 噪声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噪声(四)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1、导致接触性皮炎的危害因素: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三氯乙烯、重铬酸盐、三氯甲烷、铬酸盐、乙醇、醚、甲醛、苯胺、对苯二酚等 2、导致化学性皮肤灼伤的危害因素: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职业性接触性剥脱性皮炎,职业性接触性皮炎,二
6、、常见的有害因素及危害,(五)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石棉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肿瘤:肺癌、间皮瘤.2、苯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肿瘤:白血病.3、砷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肿瘤:肺癌、皮肤癌.4、氯乙烯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肿瘤:肝血管肉瘤.,三、生产性毒物,目前,世界上的化学物多达200余万种,常用的有7万余种。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到成品,每个环节都有可能接触到毒物。生产性毒物的分类:按其主要致病作用可分为刺激性、窒息性、麻醉性、溶血性、致敏性、致癌性等毒物。按毒物所损害的主要器官系统则可分为神经毒、血液毒、肝脏毒、肾脏毒等。,三、生产性毒物,1、定义: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
7、。2、形式存在:生产性毒物常以粉尘、烟、雾或气体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3、进入途径:毒物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粘膜进入到人的体内。职业中毒大多是由于呼吸道吸入空气中的毒物所致。有些毒物易被皮肤吸收,经皮肤进入体内而引起的中毒现象也较常见。,四、职业中毒,(一)职业中毒的定义: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接触生产性毒物所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二)职业中毒的类型:根据接触毒物时间长短、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三)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由于生产性毒物品种繁多,毒作用各不相同,进入人体后可引起不同器官、不同系统的损害,因此,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其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几方面:1、神经系统病
8、变。如神经衰弱综合征、多发性神经炎、中毒性脑炎、中毒性神经病等。直接损害中枢,四、职业中毒,神经系统的毒物有铝、锰、汞等金属和有机溶剂、农药等。导致脑缺氧的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等。2、呼吸系统病变。如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气肿等。刺激性气体如氨气、氯气、光气以及氮氧化物、有机氟、农药等中毒可引起中毒性肺水肿。3、血液系统病变。如白细胞增多或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4、循环系统病变。如心律失常、心肌病、肺原性心脏病等。卤代烃类、窒息性气体、刺激性气体以及汞、砷、铅、锑、钡、钻等金属,还有农药、有机溶剂等都能引起心脏损害。,四、职业中毒,5、中毒性肝病。肝脏是毒物最
9、常损害的器官之一,能引起肝脏损害的毒物品种很多,常见的有磷、磷化氢、砷化氢、三氧化二砷、四氯化碳、三氯乙烷、氯乙烯、苯胺、三硝基甲苯、丙烯醛、二甲基甲酰胺、氰化物、多氯联苯、有机磷农药等。6、中毒性肾病。如急性肾小管坏死性肾病、慢性肾小管损害、肾病综合征等。直接损害肾脏的毒物有汞、镉、四氯化碳、三氯乙烯、溴甲烷、磷化氢等。7、其他。如一些毒物可引起金属烟热、腹绞痛、胃肠功能紊乱、骨骼病变及内分泌功能障碍等。,五、职业中毒防控措施,职业病的防控原则:三级预防一级预防:病因预防(群体)预防、消除危害源头(“三同时”落实与卫生审查)二级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控制(群体)工作场所定期职业危害评
10、价健康监护制度三级预防:控制疾病恶化,挽救残存功能(个体)职业病人的治疗与康复保障职业病人的权益,五、职业中毒防控措施,(一)总平面布局:1、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企业应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西北方向)2、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车间应设在整个厂区全年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西北方向)。3、严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且目前尚无有效控制技术的工作场所,应远离居住区。4、单跨度厂房如有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车间,应与其他建筑物隔离。,五、职业中毒防控措施,(二)工作场所设备布置:1、毒物易逸散的工业作业,应设单间;可能发生剧毒物质泄漏的设备应有隔离措施。2、放散不同有害物质的设
11、备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毒性大与毒性小的应隔开。3、如布置在多层建筑物内时,散发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源头控制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空气。,五、职业中毒防控措施,(三)建筑设计卫生要求:产生剧毒物质的车间,其墙壁、顶棚和地面 内部结构的表面,应采用不吸收、吸附毒物的材料。车间地面应平整、光滑,易于清扫。(四)防毒设备及措施 1、采用无毒或低毒的物料和工艺采用新工艺,以无毒、低毒的物料代替有毒和高毒 的物料,采取无毒害或毒害较小的工艺流程。2、隔开有毒与无毒的工艺过程,五、职业中毒防控措施,将散发有毒物质的工艺过程与其他无毒的工艺过程隔开。3、密闭措施
12、 散发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应用密闭的方法防止毒物逸散。4、安装通风排毒设施 在密闭不严或不能密闭之处,应安装通风排毒设施。5、防止在运输中破损与外逸(1)对生产中所使用的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产品,要做到严密包装;,五、职业中毒防控措施,(2)用具、器材、容器应坚固,符合运输安全要求。防止在运输中破损、外逸或扩散。6、设置卫生防护距离 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作业场所应与其他作业场所相隔离,并设置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7、新风量与换气次数的卫生要求(1)采取集中空调系统的车间,系统的新风量不应低于30m3/h人。,五、职业中毒防控措施,(2)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见 职业病 危害 控制 措施 简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84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