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化学大气的组成结构和性质.ppt
《大气环境化学大气的组成结构和性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环境化学大气的组成结构和性质.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当前三大全球环境问题:气候变化、酸沉降、臭氧层损耗都发生在大气圈内,第一节 大气的结构、组成和性质 第二节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第三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第四节 大气颗粒物,1、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转化1)光化学反应基础2)自由基反应和来源3)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硫氧化合物的转化2、几种代表性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1)酸雨,光化学烟雾,硫酸烟雾型污染2)温室效应3)臭氧层破坏3、大气颗粒物1)粒径分布 2)三模态 3)化学组成,重点内容:,第一节 大气结构、组成和性质,一、大气垂直分层,二、大气的组成,三、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按化学结构组成:同质层和异质层,一、大气垂直分层,通常
2、把静态大气的温度和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称为大气温度层结和大气密度层结。,平均厚度12km,赤道19km,两极8-9km,云雨主要发生层,夏季厚,冬季薄。特点:1、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2、空气密度大;3、有三小层、天气复杂多变;4、对流运动强烈。,(一)对流层,垂直递减率():垂直升高100m,气温的变化值,当0时,称为等温气层;,当 0时,称为逆温层,当 0时,正常,每升高100m降低0.65,特点:1、空气基本无对流,平流运动占显著优势;2、空气比下层稀薄,水汽、尘埃含量很少,很少有天气现象,透明度极高;3、在15-35km的范围内(平流层上层),厚度约20km的臭氧层。,(二)平流层
3、 对流层顶到约50km,(三)中间层 从平流层顶到约85km的高度,特点:1、空气更稀薄 2、无水分 3、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中间层顶,气温最低(-100)4、中间层中上部,气体分子(O2、N2)开始电离。,(四)热层 从80km到约800km的高度,特点:1、温度随高度增加迅速增高;2、气更为稀薄;3、大部分空气分子被电离成为离子和自由 电子,又称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波,(五)逸散层 特点:1、800km以上高空2、空气稀薄,密度几乎与太空相同3、空气分子受地球引力极小,所以气体及其微粒可以不断从该层逃逸出去,二、大气的组成,气体组分和大气颗粒物,(一)气体组分及分布,1、气体组分,1)
4、氮(78.09%)、氧(20.95%)、氩(0.9%)、CO2(0.03%)99%2)稀有气体(CH4、SO2、NH3、CO、O3)0.1%3)水(正常范围 1-3%),2、主要组分分布 特点:1、N2一直延伸到100Km,最大浓度出现在50Km,N主要50100Km 2、O2主要在低于60Km,O高于60Km 3、CO2主要在低于50Km,集中2Km 4、水蒸汽主要在低于10Km,集中6Km,(二)大气组分的停留时间,1、停留时间,某种组分在大气中存在的平均时间,用表示,P为该物质的总质量生成速率;I为该物质的总质量流入速率;,R为该物质的总质量去除速率;O为该物质的总质量流出速率;,假定大
5、气中某种组分的总量为M,那么其速率变化可表示为:,dMdt=P+I-R-O,总的输入速率,总的输出速率,(二)大气组分的停留时间,当大气处于稳定态条件下时,P+I=RO,平均停留时间:,(二)大气组分的停留时间,例如,含硫化合物在对流层的平均浓度为1gKg,而对流层空气总质量为41021g。而硫的天然和人为源总贡献为200106ta,求硫停留时间,S总质量M=41021 1gKg=4106t=4106t/200106ta=7d,(二)大气组分的停留时间,2、按停留时间对大气组分分类,准永久性气体、可变化组分、强可变组分,准永久性气体(a)N2(106)、Ar(107)、Ne(107)、Kr(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气环境 化学 大气 组成 结构 性质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84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