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第十章城市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社会学第十章城市发展.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城市发展指标,城市发展指标,可以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状况指数,它超出了原先单纯依赖经济指标对社会生活进行衡量的狭隘接线,在经济指标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扩展,成为衡量社会生活状况的有效尺度,可以在那些不易于定量测量或不属于经济学专业范围的领域内,为我们提供有关社会整体发展状况的信息。,社会指标的定义,城市发展指标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因而使得各城市的发展水平之间可以进行横向比较。借助指标还可以进行国际城市间的比较。有主与我们开阔眼界,认清我国城市发展的长处和不足,即使调整战略,缩短与世界先进城市的差距。,根据已占有对的资料,在对过去、现在城市发展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城市发展指标
2、禹城市具体发展状况之间的变化规律,从而对城市未来走向作出预测。城市发展指标可以微城市发展提供预测手段和方法,并在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发展规划,推进城市的发展。,反映城市发展现状是城市发展指标的最基本功能。随着当代城市在发展规模和发展内容上呈现出来的复杂局面,人们需要城市发展指标来集中城市发展中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方面,并使之具有一定的调理和体系结构,使人们对于复杂的城市生活易于了解和把握。,建立城市发展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城市规划管理、调控和决策,城市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城市规划中的目标选择、目标构成及目标评价工作。人们可以通过指标的变化得到警示。,3,5,4,6,2,1,科学性原则
3、,1,3,5,4,6,2,城市发展指标体系中指标的选择、指标权重的决定、量纲的确定、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等,必须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指标要建立在对城市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不仅要符合城市生态学和系统工程圆粒,而且要能够反映城市发展的内涵和长远趋势;指标的目的要清楚,定义要准确,并能够量化处理;数据来源要像是可靠,具有准确性;数据处理方法要有科学依据。,3,5,4,6,城市发展指标要求能综合反映城市经济结构、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社会生态环境以及科技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状态,必须具备全面客观的特征;同时指标体系还应根据城区各要素发展所固有的内在联系,客观反映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互动作用和辩证关
4、系。,1,综合性原则,2,可比性原则,3,5,4,6,2,由于受政策和其他一些经济活动的影响,有些指标的统计口径在不同城市之间不统一时不应选取。城市发展指标体系应有利于进行国内各地区的对比。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发展趋势,还应尽可能是资料统计口径、范围和国际常用指标体系对口,以便进行国际间城市发展的比较研究。,1,3,5,6,在制定指标是,既要保证指标体系能全面反映城市的内涵,又要有利于推广和应用,不能过于繁杂。指标体系的结构要尽可能简单,具体指标要通俗易懂,方便测量,这样才容易被公众所接受。,1,可操作性原则,4,2,稳定性与动态性相结合,5,3,4,6,2,城市发展指标中既要有反映目前城市的内
5、涵,又要有利于推广和应用,不能过于繁杂。指标体系的结构要尽可能简单,具体指标要通俗易懂,方便测量,这样才容易被公众所接受。,1,3,5,4,人类建造城市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自然界的恩赐,为自己营造舒适的家园,城市本质是人类满足生存和自身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指标体系只有成分体现出这一人本主义原则,城市才能发展,而违背了这一原则,城市就会走向衰落、停滞和倒退。,1,主体性原则,6,2,社会学家华莱士1971.社会研究的逻辑模型,五个知识部分,六套方法,社会学家华莱士1971.社会研究的逻辑模型,赞成和反对,城市发展与管理,对假设的检验,实施调查与收集资料,经验总
6、结,检验与解释,分析资料定性,假设,概念操作定义,城市发展指标体,四.城市发展指标的内容,城市指标体系,含义,内容,经济 社会 生态环境 人口,含义:为了综合反应与说明社会成本或社会某方面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指标。内容: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人口素质与现代化等。,经济指标,是指影响城市发展主体因素的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主要包括:城市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万元产值能耗等具体指标。社会指标是指影响城市发展的社会文化类指标。主要包括:城市居民人均工资额、失业率、社会保障覆盖率、人均居住面积、人均预期寿命、科教投入
7、占GDP的比重、万人拥有病床率、万人刑事案件数、恩格尔系数等具体指标。,生态环境指标指影响城市的有关生态、环境、地域景观等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城市地面水质达标率、城市环境噪声达标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环保投入占GDP比重、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污水排放量等具体指标。人口指标指影响城市发展的人口构成、人口素质等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城市人口总数、人口计划生育率、城市非农业人口比例、城市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城市总就业人数比重、人口密度、每万人中大学生人数等具体指标。,2013-2014太原市经济指标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12.87亿元,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
8、0.94亿元,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1670.74亿元,增长2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1.46亿元,增长13.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7.33亿元,增长1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0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11288元,增长12%;CPI平均上涨3.1%。一、二、三产投资分别增长44.5%、21.9%和28.4%。省、市两级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765.43亿元。新兴接替产业投资和增加值双超传统产业,分别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3.2%和54.3%,其中亿元以上新兴接替产业项目105个、完成投资227.58亿元。服务业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增
9、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4.8%。,太原市2013-2014社会指标,全年完成保障性住房投资89亿元,基本建成2.96万套,分别增长49.43%和214%。50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2.3万贫困人口脱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5%,城镇新增就业10.7万人。出台破产改制国有企业职工安置政策,积极稳妥解决职工养老、医疗保险问题。教育、卫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公共自行车服务点覆盖四分之三以上建成区。“一元菜”惠民活动深受好评。成功举办2013太原国际马拉松赛。扎实推进平安省城建设,依法稳妥处置突发事件,严厉打击各类犯罪,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加强食品药品市场整治。狠抓安全生产,严格落实“
10、两个主体”责任,全年生产经营性事故起数下降3.81%,死亡人数下降6.61%。,2013-2014太原市生态环境指标 拆除分散燃煤锅炉543台,集中供热扩网2148万平方米。228台常年运行燃煤锅炉实施“煤改气”。完成11个城中村整村拆除,拔掉黑烟囱11663根。太化氯碱、晋阳选煤厂等232家污染企业实施关停、淘汰和搬迁。城南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汾河水库纳入国家重点支持江河湖泊动态名录,全市地下水位止降回升1.08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加大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治理,淘汰3.6万辆老旧车辆。全年PM2.5达标率54.5%,优良天数162天,实现省城环境质量改善明显见效的目标。,
11、2010太原市人口指标,2010年,太原市总人口420.16万人,比1982年增加198.20万人,增长89.30%,年平均增长2.31%;28年间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10.00和0.95个千分点。1990年以后,太原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表现出稳定下降的态势,人口出生率最低下降到2005年的8.71;人口死亡率最低下降到2000年的3.09,太原市人口进入了低速平稳增长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与总人口增长趋势相比,劳动年龄人口增速和比重大幅提升。2010年,太原市劳动年龄人口达到330.15万人,比1982年增加177.38万人,增
12、长116.11%,平均每年增加6.33万人,增长2.79%,增速快于总人口0.48个百分点。全市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不断上升,由1982年的68.83%上升为2010年的78.58%,平均每年上升0.35个百分点。,五.城市发展水平的测量,方法,聚类分析法,综合指数法,聚类分析法,1.选定因子分析中计算出来的已去除高度相关性的因子为聚类变量2.对不同城市发展水平的相似性进行测度3.选择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4.对聚类的结果进行解释和验证。,综合分析法,根据各项具体指标在各分系统中的相对重要程度赋予其相应权数,在此基础上,对各项指标进行加权综合计算,从而得出该城市发展水平的各分系统指数将各
13、分系统指数进行加权处理得到该城市发展的一个综合指数,区别,聚类分析法,综合指数法,PK,城市发展模式,21世纪素有“城市世纪”或“城市时代”之称,中国城市化进程也开始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面临发展的新形势,科学确定正确的城市化模式和发展方向,对于促进全国城市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健康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大城市作为人口、产业、信息的载体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尤其在特大城市,城市化正像瘟疫一样从老城区向周边蔓延开来,造成了城市老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城区边缘发展无序、整个城市发展不平衡、交通负荷过大、城市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21世纪仿佛证明人类注定是城市化
14、的生物,但应当选择更科学、更合理的发展模式来引导控制城市的发展,城市发展模式的基本内涵 城市发展模式的特点 城市发展模式的类型,1,2,3,城市发展模式的基本内涵 在经济学相关文献中,模式是指“在特定的地域和特定的历史条件,具有特色的发展经济的方法。”所谓城市发展模式是指城市的各种经济成分构成形式和调节经济运行机制的一定样式,是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战略方式,是综合考虑城市经济增长、空间拓展、生态环境及文化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的战略集合。城市发展模式可以是对一座城市历史足迹的总结,可以是对一座城市阶段性变革的归纳,更应该是对一座城市发展的解释。在当代,城市发展模式有更丰富的层次和集合。城市要
15、实现自己未来的目标定位,确立合理的城市发展模式是极为关键的一环。发展模式是特定约束条件下发展路径和机制的抽象概括。条件的可变性决定着模式内涵的可变性,一种模式的有效性依赖于一定的条件。条件的不同,相同的模式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对于不同模式的比较,需要考察不同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乃至风俗习惯。,城市发展模式特点,地理环境、气候、自然资源、文化风俗、生产力水平等发面的较大差异客观上要求应地制宜,城市发展模式,外延粗放型: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高速度,集中产量、数量增加,而忽视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多采用该模式内涵集约型:强调经济效益重要性,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速度
16、、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改革之后,该模式日益受到重视,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越性日益显现。外溢式发展模式:是一种摊大饼式的单核心发展模式,城市结构由中心区,环状和放射状道路组成。北京,天津,济南,广州等即是外溢式发展跨越式发展模式:是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初期,在现有城市建成区以外建设与老城区平行的城市功能区,形成组团,以容纳新产生的经济,人口及其他要素,将单一增长核心转变为多个增长核心。深圳,中山,青岛等快速崛起的即为跨越式发展模式,要素自发模式:在城市与外界交往不充分状态下,通过发展要素实现整体结构调整,并最终产生新的制度文明。制度先导模式:在城市开发、信息交流畅通状态下,自觉地学习、创立
17、先进的制度,以新的制度为先导、引导、推进城市结构与要素的整体飞跃。总之,城市发展模式分类标准是多元化的。,三、中国的城市发展模式,(一)东部及沿海地区城市发展模式(二)西部地区城市发展模式(三)中国城市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一)东部及沿海城市发展模式,1、东部沿海地区拥有广泛的城市群与城市带,这些城市带以我国几个最大最主要的城市为依托,并有许多发展良好的中小城市相配合,形成了组团式大城市集群。2、沿海地区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发展模式可谓“外溢”式与“跨越”式并存。3、东部与沿海地区许多城市旅游业、服务业相对发达,形成了旅游业、服务业型城市的发展模式,西部城市发展模式,1、“制度先导模式”和“要素
18、自发模式”2、综合市场模式3、工矿业城市发展模式,中国城市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1、重外延,轻内涵,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仍有箱单影响。2、在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模式的选择上,行政色彩浓重。3、可持续发展得城市模式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有效实施。,长三角地区布局体系结构分析,长三角地区在城市经济的定义下指的是由苏浙沪毗邻地区的17个市组成的城市群。包括上海市、江苏省东南部8个市,以及浙江省东北部的7个市。长三角城市群也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一城镇布局,长三角地区的城镇布局主要分为三个较大的城市群:上海城市群、南京城市群以及杭甬城市群。(入左图所示)总体而言,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群布局结构模式
19、为单核结构模式,上海是不可替代的核心。但是长三角正朝着多中心结构模式发展,南京、杭州和宁波正在逐渐发展为中心城市。因此长三角地区目前主要分成三大城市群:上海城市群、南京城市群和杭甬城市群。,二 城市规模与等级,城市的规模和等级主要是通过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我国主要的划分等级为超级城市1000万特大城市100万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综合来看,长三角地区有一个直辖市(上海),两个省会级城市(南京、杭州),一个副省会级城市(宁波)。就城市规模而言,长三角城市群已有7个特大城市,9个大型城市,中等城市17个,小城市39个。,可以看到大多数大型或是特大型城市主要分布在沪宁
20、、沪杭、杭甬三条交通要道所组成的一个Z字形通道上,例如无锡、苏州、嘉兴、绍兴等。因此长三角城市群中大型城市的发展主要呈现着一种走廊型的发展模式。这也说明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发展与交通要道息息相关。同时,在大型城市的布局上,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型城市还是集中在上海城市群内,例如无锡、苏州、嘉兴等。而分布在其它主要城市群内的大型城市并不多。可见上海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力,因此就长三角整体的城市群而言,城市群的发展还是处于一个由单核结构模式向多中心结构模式过渡的一个状态。,三主要交通走廊与联系通道,首先就内部而言,长三角地区的主要交通走廊主要是四大中心城市所形成的Z字形联系通道,包括上海与南京之间的沪宁高速公路
21、、沪宁城际铁路以及长江水运,上海与杭州之间的沪杭高速、沪杭城际高铁,以及嘉兴与慈溪之间的杭州湾跨海大桥,还有杭州与宁波之间的杭甬客运专线。这条Z字形通道的发展,使得长三角地区交通趋向一体化。而就其与外部的联系而言,长三角地区,通过这两幅长三角地区的交通及运输通道规划图可以看出,长三角向国内的联系主要有七条,其中两条向北,一条向南,三条往西。,四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上海市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它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首先是在交通运输方面,上海在货物吞吐及商品进出口上都是无可比拟的,而正是这大量的货物流动带动了上海周边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例如杭州湾跨海大桥、沪宁、沪杭通道等交通要道,都为上海的货
22、物分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发展。在经济意义上,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而而其中一部分投资也用在了周边城市的发展上面。而且由于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作用,上海市在几十年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方面能量的积累,势必会向周边地区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的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六长三角地区城市结构布局所存在的问题,1.城市发展不均衡2土地资源紧缺3水资源已经处于比较匮乏的状态。4大部分的矿物需要从中西部地区运输或是从国外进口。,七总结,长三角作为我国的发展先锋,无论是在国内或是国外都排在前列。而且近几年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城镇布局的特点也十分明显。上
23、海市作为长三角不可替代的中心城市,也是发挥着龙头老大的角色,也是国内与国外经济贸易连接的纽带,也带动着长三角其他城市的发展,南京、杭州和宁波作为长三角地区其他几个大型的中心城市也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欣欣向荣的发展中,长三角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正如之前所说的发展不平衡以及一些制约因素。总的说来也就两点:人口和环境。,总之,与世界一些顶尖的城市群相比,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还并不完善,在很多方面上仍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因此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而且这条路也必须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三节、城市发展未来,一、影响未来城市发展的因素,1、全球城市化与城市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城市
24、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问题,未来城市的发展面临挑战,2、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价值核心是“和而不同”,其追求“多元并存”、“多位一体”,即各种文化既存在差异性、多样性又存在共同性。城市文化的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的形象语言。,3、信息时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快速应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将逐步成为社会的核心资源,知识、技术、信息已成为新型的资本和财富。科技进步已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加速了城市产业的重组,三个产业的结构比正在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也随着城市高科技活动的增
25、加而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社会生活开始趋于分散化,城市内部功能分区将出现混合、重组的趋势。科技进步还使得城市建筑向智能化和多功能方向发展。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快速应用,成为影响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未来城市设想,1、生态经济城市(以日本北九州城市建设为例),日本本九州生态产业园是日本2004年10月后批准建设的23个工业园区之一,其充分利用作为工业城市积累起来的技术和人才、工业设施,以及企业、研究机构、政府、市民建立的网络,将振兴产业与环境保护两大政策有机结合,实 施独具特色的地区政策的工业园区。,北九州市从政府到民间企业,从学者到普通市民,都把环保当成头等大事,树立生态文明观,倡导
26、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政府率先实施了包括缔结防止公害的协议、疏浚洞海湾、设置公害监视中心、建设污水处理厂等一系列措施;另一方面,企业也遵循“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设置污染防治设备、引进清洁生产技术,逐步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最终实现了“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的循环经济理念。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北九州市终于把连大肠杆菌都不能生存的“死海”,变成了百种鱼类游弋的生产基地,奇迹般地把降尘量位居日本首位的“七色烟城”变成了碧空万里、璀璨夺目的“星空城市”。,2、世界城市,盖德斯(英国)进化中的城市:世界最重要的商务活动的绝大部分都须在其中进行
27、的那些城市,3、创新城市,4、数字城市,又称网络城市、智能城市或信息城市,它指人们把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渗透到城市的方方面面后,通过获得的城市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建筑类型、资源人口、经济社会等各类数据,建立起的一个真实城市的虚拟模型,其本质是对物质城市及其相关现象同一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海上城市,神户人工岛位于日本兵库县神户市南约三公里的海面上,呈长方形、东西宽3公里、南北长2.1公里,方圆14公里,总面积为4.34平方公里。岛上居民为2万人,各种设施齐全,有国际饭店、旅馆、商店、博物馆、岛内游泳场、医院、学校及3个公园,还有休假娱乐场和6000套住宅。神户人工岛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人造海上城市,享有“二十一世纪的海上城市”之称。在修建神户港人工岛的同时,神户市于1972年开始,用十五年时间建造了一座总面积为5.8平方公里的更大的六甲人工岛,并建有一座高297米的世界第一吊桥,把人工岛与神户市区连结起来。1966年至1981年耗资5300亿日元,建造了一个436公顷的人工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城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84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