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十三种提问及答题模.ppt
《古诗鉴赏十三种提问及答题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鉴赏十三种提问及答题模.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考古诗鉴赏十三种提问及答题模式,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六看:1、看题目 2、看作者 3、看注释 4、看意象 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规范答题技巧:(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江 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
2、寒江雪。,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形象的特征),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形象的意义),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什么形象),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步骤一: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步骤二: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步骤三:表达了思妇对
3、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诗歌形象:身份+性格+形象的意义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我们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
4、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解答分析: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常见错误:我们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学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绝句二首(其一)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
5、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1、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2、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3、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第三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艺术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分
6、抒情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和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表现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5)渲染;(6)象征;(7)动静结合;(8)以动衬静;(9)以乐景抒哀情;(10)卒章显志;(11)欲扬先抑等。,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即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借代;(4)拟人;(5)夸张;(6)双关;(7)对偶;(8)用典。另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
7、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1、主要用了反衬手法。2、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3、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第四种模式:分析语言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8、等。,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越女词(其三)李 白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步骤1、此诗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步骤2、诗人用“见客”“笑入”“不出来”这一连串似乎很平常的动词短语塑造了一个美丽动人的采莲女的形象,“佯羞”一词写其对意中人的心理和情态,十分自然。,步骤3、诗人用“清水出芙蓉”般的语言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赞美。,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
9、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例: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第六种模式:炼字型、诗眼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
10、里?,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第七种模式:观点不同型,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11、?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不好,你认为呢?,答题步骤:找到原词句中的关键几点,分条作答,用翻译的形式就可以。,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 汉 杜 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第一种答案:同意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
12、效力。,第二种答案:同意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的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第八种模式:炼句型提问方法:这句诗好在哪里?提问变体: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2、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或简析这句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答题步骤: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有时还可简要说明艺术效果。,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 甫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
13、两三家。注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赊:远。,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这两句诗,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空。“出”,写鱼儿的欢欣,“斜”,写燕子的轻盈。,诗人观察细致入微,遣词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动。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第九种模式:分析构思型,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整首诗,句与句之间存
14、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答题步骤: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概括诗句描绘的内容。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答题示例:东 坡 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答: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第十种模式:情感、主旨型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
15、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答题步骤:()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抒发什么情感,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年全国卷2)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 鉴赏 十三 提问 答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83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