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应试复习专题.ppt
《古诗文阅读应试复习专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阅读应试复习专题.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诗文阅读 应试复习专题,江北亭塘初中 王立清,课外古诗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分值为20分,其中古诗词阅读占4分,课外文言文阅读占8分。纵观近几年的金华中考语文试题,古诗文阅读是考生容易多拿分甚至是容易拿满分的一块。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古诗文阅读的复习,落实古诗文阅读考试的知识点。下面我就古诗文阅读复习谈几点想法,供各位老师参考。,金华调研卷引发的思考和复习实践,纵观近几年的金华中考试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选择的是浅显易懂且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文章(寓言故事、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作为阅读材料,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迁移能力,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学课内,考课外”。这里,我想就我对金华
2、调研卷的某些理解,结合自己平时的古诗文阅读复习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1感知整体文章,理解文章内容 在平时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中,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所给语段,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加强对文章基本内容的把握。特别要注意文章中的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等,读懂了这样的句子,才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才能答好人物评价题、拓展探究题、联系生活题,才能准确地概括和归纳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例如 调研卷22题:晋文公为什么在坚持一下即可取胜的时候却“罢兵而去”?要回答这个问题须读懂“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这个关键句子,读懂了这个句子,就可以得出“为了守信”这个答案
3、了。,2链接探究题 金华调研卷第23题有三则材料:材料一和材料二为课内材料(送东阳马生序陈太丘与友期),材料三为 CCTV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陈健。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链接材料的选择不要总局限于课外,也应该着眼于课内,也可以与当前的一些热点事件结合起来(如北京奥运会、“嫦娥一号”、孟祥斌、CNN、抗雪灾等)。于是,我在前些日子的复习中作了这样的尝试:,例1(荀巨伯)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
4、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说说你悟到了什么道理。材料一:生,亦我所以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材料二:文天祥被俘后,敌人的高官厚禄收买不了,慷慨就义。材料三:2007年11月30日,身着便装的驻金华某部机要参谋、中尉孟祥斌正与妻女在金华市区的大桥上散步,看到一名年轻女子跳江自杀,孟祥斌毫不犹豫跃入零摄氏度左右的江水中营救,结果轻生女救了上来,他却没有上来,只剩下妻女在桥上苦苦等待,3金华调研卷第19题为选择题,其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这题是以所给文章为材料(论据),让学生
5、判断可以证明什么观点。那么,我们平时的复习中,也应该加强这类题型的训练。同时,我们也可以做一点反向思维,给出几个材料来,让学生判断哪个材料能或者不能印证文章所给出的观点(启示、道理)而所用的材料,也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社会热点资源。,例2:曹刿论战 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史实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下列哪个观点不能用文中所叙述的史实来印证?()A高贵者最愚笨,低贱者最聪明。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乃成功之道。,例3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人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文 阅读 应试 复习 专题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83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