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管理学-川大-龚勤林.ppt
《区域经济管理学-川大-龚勤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管理学-川大-龚勤林.ppt(2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区 域 经 济 管 理 学,主讲:龚勤林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材:杜肯堂等,区域经济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导 论,参考阅读书目书:一、国外著作类 1德冯杜能: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商务印书馆,1997年。2德阿尼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3德沃尔特克里斯塔勒: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商务印书馆,1998年。4德奥古斯特勒施:空间经济秩序,商务印书馆,1995年。5美艾德加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6美W艾萨尔德:区域科学导论、区域分析方法,高教出版社,1995年。7瑞典贝尔蒂尔俄林:地区间贸易与国际间贸易,商务印书馆,1986年。8
2、苏H H 涅克拉索夫:区域经济学理论问题方法,东方出版社,1987年。,导 论,二、教材类1陈栋生:区域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2程必定:区域经济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3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4周起业、刘再兴:区域经济学,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5张敦富:区域经济学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6贾凤和、唐杰、雷鸣山:区域经济理论与模型,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年。7.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基础与欧盟国家实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导 论,三、参考书类 1胡兆量:中国区域发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2魏后凯
3、: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3陆大道:区位论及区域研究方法,科学出版社,1988年。4曾菊新:空间经济:系统与结构,武汉出版社,1996年。5谭崇台: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6何炼成:中国发展经济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7厉以宁: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路,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导 论,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区域与区域经济的科学内涵,了解区域科学的形成、发展,明确区域经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导 论,第一节 区域与区域经济,一、经济区域的涵义 1、不同学科对区域的描述(1)地理学:区域是地球表面的地域单元。(2)社会学:把区域看作具有共
4、同语言、共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3)行政学:区域是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第一节 区域与区域经济,2、经济区域的定义 经济区域是一国之内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和自主权益、在专业化分工中担负一定职能、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第一节 区域与区域经济,3、经济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本内涵(1)经济区域是一个空间范畴,泛指人类经济 活动的地域空间载体。(2)经济区域应具有必要的地域构成要素,在 全国专业化分工中分担一定职能、在经济 上较为完整的地区。(3)经济区域是一个主权国家疆域内,赋予了 相当权益的经济共同体。(4)经济区域可分为不同类型,一般分为同质 区和极化区,以及基于二者的规划区。,第
5、一节 区域与区域经济,二、区域经济及其存在的客观基础,第一节 区域与区域经济,1、区域经济的涵义 区域经济,泛指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在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上,区域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空间系统,是具有区域特色的国民经济;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区域经济是由各种地域构成要素和经济发展要素有机结合、多种经济活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经济系统。,2、区域经济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1)人类经济活动具有空间依赖性。(2)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异性 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 一是不是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可以流动的 二是即便是可以流动的要素其流动性不完全 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 空间距离成本的客观实在性(3)
6、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3、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第一节 区域与区域经济,4、经济区域与区域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经济区域与区域经济,是研究区域经济运行和管理的两个基本范畴。考察经济区域的着眼点,在于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载体;研究区域经济的落脚点,则在于一定地域空间上的人类经济活动。,第一节 区域与区域经济,一、古典区位论的问世与发展 1、农业区位论(1)代表人物及著作:杜能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2)基本观点: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园布局了六个农业圈层,第二节 区域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 区域科学的形成与发展,2、工业区位论(1)代表人物及著作:韦伯工业区位论论工
7、业区位 工业区位论区位的一般及资本主义的理论(2)基本观点:分析了运输距离、劳动因素和集聚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第二节 区域科学的形成与发展,3、中心地理论(1)代表人物及著作:克里斯塔勒德国南部的中心地原理(2)基本观点:有效地组织生产和流通,必须以城市为中心,由相应的多级市场区构成空间市场结构。优越的市场空间结构对企业区位选择和产业配置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第二节 区域科学的形成与发展,4、市场区位论(1)代表人物及著作:勒施经济空间秩序:经济财货与地理间的关系(2)基本观点:主张区位选择的最大利润原则,认为企业的区位优势不仅受其他经济单位的影响,而且受消费者、供应者的影响场网是相互重叠“
8、蜂巢”网体系的结论。,第二节 区域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二、区域经济学的形成 1、形成时间及背景:(1)时间:20世纪5070年代(2)背景:老工业区的结构性衰退现象;30年代爆发的资本主义大危机使区际间两级分化加剧;各国加强政府宏观管理,第二节 区域科学的形成与发展,2、代表人物及观点(1)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论”(2)赫希曼的“核心边缘理论”(3)艾萨德总体的空间均衡理论,第二节 区域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三、区域经济理论的新发展 1、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新特征 2、新的区域经济理论(1)新经济地理学(2)新区域主义,第二节 区域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四、中国区域经济研究的兴起 1、改革
9、初期的生产力布局学 2、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 3、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成果,第二节 区域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一、区域经济运行与区域经济管理 1、区域经济运行的涵义(1)包含的内容(2)主体(3)研究的主要问题,第三节 区域经济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第三节 区域经济管理学的 对象与方法,2、区域经济管理的涵义 国家在地域空间领域的宏观经济调控,即中央和地方政府遵循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客观规律,根据国家宏观目标要求,运用各种政策手段,调节各经济区域的经济运行,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第三节 区域经济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二、区域经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区域经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特点(1)
10、研究视角的宏观性(2)区域经济的系统性(3)突出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经济联系的内容2、区域经济管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 区域经济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三、区域经济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法 2、规范分析法 3、综合分析法,第三节 区域经济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思考题:,什么是经济区域与区域经济?如何从空间差异与历史演进的统一去理解区域经济存在的基础?区域经济学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区域经济为什么要管理?,导论思考题,第一章 区 域 经 济 系统,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区域经济系统的内部构成和外 部环境,了解其结构与功能,并把握区域 经济的运行规律与管理方法.,第一节 区 域 经 济 系
11、 统 要 素,一、区域经济系统内部要素 1.经济区域构成要素(1)经济中心 概念:经济中心是某一区域区别于自然区或行政区而成为经济区域的重要特征之一,经济区域的成熟度也由经济中心能量强度表征。经济中心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空间聚集运动所形成的商品交换场所、物质生产基地、交通通讯枢纽,以及教育科技中心。经济中心在通常意义上指区域中心城市。,第一节 区 域 经 济 系 统 要 素,形成机理 生产要素的地域集中和交换行为的空间重叠 空间特征 第一,层次性 第二,选择性 第三,非几何性,第一节 区 域 经 济 系 统 要 素,(2)经济腹地 概念 载负着具有内在联系的经济运动,且这些经济运动具有共
12、同指向、共同经济中心的地域范围。评价标准 评价经济腹地宽广的关键,是看经济腹地上的经济水平和经济规模。经济腹地宽广不仅是指一片地域的面积大小,而是以经济要素为主体的多元要素的立体概念。即:考察一个经济区域的“丰度”。,第一节 区 域 经 济 系 统 要 素,(3)经济网络 概念 是经济区域中维系经济中心和经济腹地的有形或无形的联系渠道。它是经济中心向其经济腹地辐射经济能量的通道或经济腹地向经济中心聚集经济能量的路径。形式 一是有形经济网络与无形经济网络 二是传统经济网络与现代经济网络 空间特征 一是客观性 二是有序性 三是依托性,第一节 区 域 经 济 系 统 要 素,2.区域经济发展要素(1
13、)自然条件与历史基础(2)人口与劳动力(3)资本(4)科学技术(5)组织与管理,第一节 区 域 经 济 系 统 要 素,二、区域经济系统外部要素 1.宏观环境(1)宏观经济环境决定着区域经济系统内部构成要素的发育程度(2)宏观经济环境决定区域经济系统内部发展要素的活跃程度(3)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决定着区域经济系统运行机制,第一节 区 域 经 济 系 统 要 素,2.区际联系 区域经济子系统与区域经济子系统之间,因为要素禀赋的差异,必然导致各区域之间的经济活动方式和经济活动内容的分异,进而形成区域之间的劳动地域分工与商品劳务交换。,第二节 区域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区域经济要素运动与系统结构形
14、成 1.要素运动(1)要素的组合(2)要素的流动(3)要素的增长 2.系统结构的形成(1)从地域结构考察(2)从经济结构考察,第二节 区域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二、区域经济系统的功能 1区域经济系统的要素整合功能 2区域经济系统的自演化功能 3区域经济系统的布局调整功能 4区域经济系统的环境协调功能,第三节 区 域 经 济 系 统 运 动,一、区域经济系统运动的一般规律 1经济资源的空间配置规律 2发展要素的组织及其联系规律 3地域空间构成的优化演进规律 4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规律,第三节 区 域 经 济 系 统 运 动,二、区域经济系统管理 1.平衡系统管理(1)区域经济平衡是重点平衡。(
15、2)区域经济平衡是流动平衡。2.非平衡系统管理(1)经济结构的非平衡性(2)动态变化的非平衡性(3)职能相对独立的非平衡性。,第三节 区 域 经 济 系 统 运 动,三、中国区域经济系统的基本格局 1沿海与内地均衡发展 2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非均衡发展 3各具特色的七大经济区构想 4西部大开发与东中西非均衡协调发展,思考题:,区域经济系统地域构成要素与经济发展要素有哪些区别与联系?区域经济要素是怎样运动并决定着系统功能的?你认为区域经济有哪些基本的运动规律?怎样科学地概括中国区域经济系统的基本格局?,40,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区域经济增长的内涵、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理解影响区域
16、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及如何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的若干基本问题。,第二章 区域经济增长,41,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概念,一、区域经济增长的内涵 区域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定时期内区域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增加,确切地说,是在提高经济质量和经济效益前提下区域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因此,区域经济增长是增长规模、增长质量和增长效益的统一。衡量区域经济增长一般采用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作为尺度。,42,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概念,二、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增长不等于发展:经济增长一般指 的是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发展是指伴 随并包括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与体制
17、的 变化。(2)增长与发展又是密切联系的:经 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经济 增长离不开经济发展。,43,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概念,2.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 区域经济增长是指特定区域内经济总产出的增长,而区域经济发展,不仅指上述经济发展的共同性问题在特定区域的表现,而且由于区域经济运行的空间特性和联系,还涉及区域内部的空间发展问题。因此,区域经济发展,既指区域经济产出的总量增长,又意味着包括区域经济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制度安排等方面的优化和进步。,44,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概念,三、区域经济成长阶段 1.起步阶段 2.起飞阶段 3.成熟阶段 4.提升阶段,45,第二节 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18、,一、经济增长的一般因素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 1.决定经济增长的一般因素:(1)物的因素资本(2)人的因素劳动(3)效率因素技术(4)制度因素制度,46,第二节 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2.决定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1)从空间来源来看,可以分为区域内部因素 和区域外部因素(2)从性质和特征看,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 素又可分为一般性因素和区域性因素,47,第二节 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二、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 1.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2.劳动力资源 3.资本 4.技术条件 5.制度安排与区域经济增长 6.区际贸易因素,48,第三节 区域经济增长模型,一、区域经济增长研究概述 1.区域经济增长
19、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的理论 关系: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既是经济增长 理论在地域空间的深化,又是区域经济学 理论在经济增长研究维度上的延伸,是二 者的交叉和结合。,49,第三节 区域经济增长模型,2.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理论渊源(1)古典经济学增长理论(2)凯恩斯主义增长理论(3)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4)新剑桥学派增长理论(5)新 增 长 理 论(6)现代区域经济增长理论,50,第三节 区域经济增长模型,二、经济增长理论在区域经济中的应用 1、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1)索洛斯旺模式的假定(2)索洛斯旺模式的推导过程(3)索洛米德的经济增长模式 2、新古典主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51,第三节 区域经济增长
20、模型,三、区域经济学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阐释 1.输出基地论(1)理论提出者:霍依特、安德路斯和蒂鲍尔(2)基本观点:区外需求是决定一个区域经济增 长的最重要的因素,输出型产业 部门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52,第三节 区域经济增长模型,2.输出拉动经济增长模型(1)前提:区域部门结构划分为基本部门和非基本部门(2)基本部门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基本部门 的增长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乘数效应,即未来区域经济增长是基本部门增长的倍数。,53,一、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新模式 1.区域经济增长新模式的指导方针: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
21、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第四节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模式 与增长点的培育,54,第四节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模式 与增长点的培育,2.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1)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道路。(2)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的工业化路子。,55,第四节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模式 与增长点的培育,二、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点的培育 1.非均衡增长理论与经济增长点的概念(1)不平衡增长理论概述(2)经济增长点的内涵,56,第四节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模式 与增长点的
22、培育,2.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点的培育(1)发达区域经济增长点培育(2)欠发达区域经济增长点的培育,57,思考题:,试述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试述区域经济增长诸因素的特点和功能.新古典增长理论与输出基地理论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新型工业化道路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第三章 区域产业结构,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内涵及配 置原则,明确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过 程并能就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进行 分析,掌握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方 向及内容。,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一、区域经济结构的涵义 区域内生产力各要素、国民经济 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各个方面的组 成、构造及其相互关系。,第一节 区
23、域产业结构分析 二、区域产业分类的方法及其评价 1.区域产业分类方法(1)两大部类分类法(2)三次产业分类法(3)农轻重分类法(4)标准产业分类法(5)生产结构产业分类法(6)工业结构产业分类法(7)按资源的集约度进行的产业分类(8)按技术先进程度进行的产业分类(9)产业功能分类法,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2.对区域产业分类方法的评价 虽然以上各种产业分类方法对于从不同 的角度研究区域产业结构的性质、特征、演进规律和现实水平,从而为优化区域产 业结构服务,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 是,居于核心地位的却只有产业功能分类 法一种。,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三、决定和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 1.
24、区域自然资源(1)决定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条件(2)区域人力资源(3)区域资金供给状况(4)区域生产技术水平,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2.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外部环境(1)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生产力布局规划(2)区际分工、交流的规模和程度(3)区际利益分配体制(4)与国外的经济技术交流,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 一、区域产业结构配置的原则 1.要能充分发挥地区优势。2.要有利于产业结构的整体性与系统性。3.要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先进性。,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二、区域主导产业的确定 1.区域主导产业的特征(1)是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区域 专门化生产部门(2)具有较大的生产规模、较高的生产增 长
25、率和较好的经济效益(3)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产业(4)有较强烈的、广泛的关联扩散效应,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 2.选择区域主导产业的原则(1)劳动地域分工和关联带动的原则(2)发挥优势、实事求是的原则(3)面向市场、适应消费的原则(4)统筹兼顾的原则,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3.选择区域主导产业的标准(1)高比较优势系数。(2)高产业关联强度(3)高需求收入弹性(4)高生产率上升率(5)高产业创新能力,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三、辅助产业的配套 1.辅助产业与区域主导产业的产业关系(1)辅助产业的类别:前向联系产业 后向联系产业 侧向联系产业 下向联系产业(2)辅助产业同主导产业之间的产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域经济 管理学 龚勤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83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