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区域概念和区域划分,本章内容主要是介绍区域、区域科学、区域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介绍区域规划的发展阶段,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等。本章教学重点是区域科学、区域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一、区域概念,其基本属性是:p21、是地球表面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空间:有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空间。2、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范围大小不一,界线具有过渡性。3、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分级性、多级性、层次性等。4、区域是客观存在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但是反映的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整体性,结构性,是由其内部一致性
2、和强烈联系性决定的,区域内部某一局部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区域的变化。如:上海的振兴改变了长江三角洲的城市格局和系统。,区域构成的单元,按照一定的联系产生结构,它具有层次性,自组织性和稳定性。如:城乡结构、城镇结构、环境结构等。,二、区域的本质特性,动态性,是指区域实体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第二节 区域科学与区域发展的研究,一、区域科学,(一)含义: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的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各个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分析入手,对不同的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二)研究对象:区域或区域系统。(三)研究内容和任务
3、:1、对影响区域发展的各种要素及其综合效益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各种社会经济现象及其时空规律。2、研究区位、聚落、城市化地区和全球性区域系统以及人类居住方式、经济活动、资源有效利用在自然环境背景下所有活动的差异。3、对存在于区域内的各种行为单位利益及价值观念的矛盾与冲突、区域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并系统地探讨解决区域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方法,提出区域发展的优化模式。,二、区域研究的发展趋势,(一)改变区域资源的概念:有形 有形+无形传统的区域资源:指有形的物质资源。如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等。现代的区域资源,还包括无形的信息资源。(二)扩大区域研究的范围:
4、本区域 优化的大区域传统的区域发展研究是以本区域,更多的是以行政区域的条件为依据,以为本区域服务为目的的,这是一种自我经济循环过程,带有某种封闭性。本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依据利润原则向优化区位流动,因此目前的区域发展研究不能就区域论区域,应当扩大研究的范围。(三)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区域研究的主题,成为区域开发的基本原则,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发展的主要目的。,第三节 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一、区域规划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不同的过程,即三个不同的目标取向:(一)二次大战后:开发资源如前苏联、日本,着力于战后经济重建,重点的内容是对资源,尤
5、其是未开发或少开发地区的资源开发。当时的区域规划重点就是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生产力布局,其着眼点是经济、是开发。(二)二十世纪50年代60年代:解决区域间的不平衡如法国、德国,加快落后地区发展,加强地方城市建设,解决区域之间不平衡问题是重点。其目的是消除或减少区域差异,促使人口和经济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流动,达到区域共同发展。(三)二十世纪70年代80年代:创造美好环境 由于各国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PRED的协调为中心,以为人民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为目的区域成为区域规划的主流,同时,规划的开放性、系统性也进一步加强。,二、区域分析的内容和方
6、法,(一)区域分析含义: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人文要素之间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但它不是一门独立学科,而是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为有关学科研究区域问题和为进行区域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它涉及到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等许多学科。(二)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p141、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主要是指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以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的分析。其目的是明确区域发展的基础,摸清家底,评估潜力,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
7、空间结构提供依据。,2、区域发展状况分析 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其目的是对经济发展现状作一全面考察、评估,为下一步区域发展分析打好基础。3、区域发展方向分析在以上两个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发展预测,结构优化和方案比较,确定区域的发展方向,制定区域发展的政策并分析预测其实施的效应。区域发展分析也应该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并以三者综合效益作为区域发展分析中判断是非的标准。(三)区域分析方法:1、地理学的比较法:如实地考察法、地图遥感技术等。2、经济学的分析法:如均衡分析、动态分析、投入产出分析、边际分析等。3、数学的模
8、拟法:如数理统计、运筹学等方法。,作业:1 名词解释:区域、区域分析2 什么是区域科学?其研究内容和任务有哪些?3 简述区域规划目标取向有几个发展阶段。,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第一节 自然资源,本章内容: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人口与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进行分析。重点内容:各个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评价,一、自然资源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自然资源的含义:p17 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因而自然资源具有时间性、有用性和技术性。,(二)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p21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A、它
9、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B、它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C、虽然自然资源的范畴在不断扩大,但其自然物质基础的地位未变。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A、自然资源数量多少直接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B、自然资源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C、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二、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一)关于数量的评价:p241、评价目的:确定自然资源的开发规模及对一定生产部门或区域发展与布局的保证程度。2、评价指标:两个绝对指标:即绝对数量,反映区域自然资源实际规模。相对指标:即人均数量,反映区域自然资源的地位、满足需求的潜力。3、评价内容:三个(1)搞清区域各
10、类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研究其区域自然资源的优势与潜力;(2)对已经开发利用的资源,研究其数量对现状生产的保证程度;(3)分析资源相对数量,进一步明确资源对需求保证程度和开发利用潜力。,二、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二)关于自然资源质量的评价:p231、评价目的:主要是考察自然资源的可利用价值和对一定生产部门的合适程度。2、评价标准:是由人们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所决定的,受到一定时期的技术水平、区域经济基础、资源的稀缺程度等影响。3、评价内容:技术上的可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需求上的迫切性。(三)关于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p25 评价有利于揭示自然资源相互关系,必须搞清主导
11、资源与辅助资源、优势资源与限制资源,分析自然资源组合对一定产业结构的合适和保证程度。,二、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四)关于自然资源可能开发利用方式、方向以及开发利用的经济技术前提评价:就开发利用的方式、方向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从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选出几个可行的方案,并同时指出各个方案的特点,尤其对实施各个方案需要的技术、经济前提要特别提出,以有利于开发利用决策和实施。(五)关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效应评价:任何开发利用都会引起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表现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各个方面,只有正确分析各个方面的正负效应,权衡利弊,才能作出正确决策,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轻效应
12、的影响。,第二节 人口与劳动力,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p77,(一)区域人口数量直接影响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生产规模的大小。(二)区域人口素质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的构成状况。(三)人口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力的布局。,二、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一)区域人口数量分析:作用分析:人口数量是人口在时间上持续发展和空间上不断扩展的总和,人口数量是个动态过程。人口数量不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只是在一定条件下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内容分析:性别构成、年龄构成、职业构成、民族构成等。P79(二)区域人口增长分析:p831、人口自然增长分析:即人口出生、死亡
13、的自然增长及趋势。2、人口机械增长分析:即人口净迁入或迁出。(三)区域人口质量分析:即人口素质p86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四)区域劳动力供应分析:p87区域劳动力供应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要求:1、数量上看:有劳动力人口和劳动适龄人口之分。劳动力人口:具备从事社会劳动能力的人口,是总人口中的一部分。劳动适龄人口:劳动年龄上下限之间的人口,即法定的最低就业年龄与退休年龄。我国法律规定的劳动年龄为:男子1659岁,女子1654岁。2、质量上看:从劳动力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两个方面分析。劳动力数量反映了可以推动物质资源的人数,而劳动力质量则可以反映推动何种类型、何种复杂程度、多大数量的
14、物质资源。,(五)人口分布的分析:主要着重于对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人口分布与区域发展关系的分析,分析的指标有人口密度和人口比重。1、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A自然环境因素: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有利于人口生存和发展。B区域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可以决定当地人口密度和容纳量。C其他的因素:民族、宗教、风俗等。2、人口分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作为生产者:是开发资源、进行生产的主体,没有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不可能组织开发生产。作为消费者:人口分布应当和区域的自然、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三、人口发展必须与区域物质资料生产和资源的供给相适应,主要是适度人口和人口承载力研究。(一)适度人口:p93 法国人口学
15、家索维认为:适度人口就是一个以最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某项特定目标的人口。因此,目标有多少个,适度人口也相应的有多少个,适度人口存在着静态和动态的变化。(二)人口承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为:一个国家和地区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以及智力、技术等,在保证与其社会文化准则相符合的物质生活水平下,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我国的定义: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及在一定生活水平下承载的人口数量。资源承载力研究主要是对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也即生物生产能力的研究。,承载力问题提出的背景是:人口的发展(1)必须与区域物质资源的生产和资源的供给水平相适应;
16、(2)必须与生态系统的负荷力及其动态平衡相适应;(3)必须与生活质量的提高相适应。(三)在实际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适度人口因地而异。2、适度人口因消费水平标准而异。3、适度人口因经济生产力和技术水平而异。4、适度人口因时间而异。,三、人口发展必须与区域物质资料生产和资源的供给相适应,第三节 技术条件,一、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技术是人类改造或控制客观环境的手段和活动,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p110一是指:人类改变或控制客观环境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经验等;是技术的软件,是技术的决定性因素。二是指:知识、经验的物化成果,即生产工具、装备等物质方面的东西。是技术的硬件。,(一)技术进步
17、改变了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p115 技术进步扩大了自然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可以变废为宝、变害为利。(二)技术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技术进步节约了生产要素的投入,使得区域生产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减轻,从而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增强了区域竞争能力。,(三)技术进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多样化:一方面新技术带来了新产品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新技术出现,使原有的产品功能和效用不断的延伸与扩大。(四)技术进步为区域劳动力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出路:技术进步会产生产业关联效应,相应会扩大其他部门的劳动需求,使社会在新的水平上增加劳动投入。技术进步实质上是人类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从而使单
18、位产品上劳动投入的节约与社会总体上劳动就业的增加同时并举。,二、区域技术条件分析 p128,(一)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技术引进:是指国家之间;技术转移:是指区域之间。1、引进的作用:A、可以为发展争取时间,减少漫长技术开发探索过程。B、可以节约大量的科研试制的费用。C、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D、有助于培养科技人才。2、引进的障碍因素:需求障碍 资本障碍 自然资源障碍 劳动就业障碍 人力资源障碍 规模障碍 基础设施障碍 文化时序障碍等。,(二)技术选择:1、技术选择的标准:高产出标准论;社会极限生产标准论;高积累标准论;时间序列标准论。2、技术选择的类型:适用技术p131 适用技术:指满足引进区
19、域经济发展的技术需要,又考虑到引进区域生产要素的现状、市场规模、文化社会环境、当前技术状态等因素,从而使引进技术的最终效果能达到最大的那类技术。(而不是一律都是高、精、尖或新技术。)3、技术选择的原则:因地制宜A、必须适应当地的技术基础、生产力水平,有利于提高当地的技术层次。B、必须适应当地自然资源特点,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提高利用率。C、必须适应当地人力资源基础,并满足当地劳动力就业需要,充分利用人力。D、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并同时考虑市场容量问题。E、必须满足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的要求。,二、区域技术条件分析 p128,(三)区域发展总技术进步的量度:按技术进步对资本和劳动边际生产力的影响,技术进步可以分为:1、节约劳动型:提高资本边际生产力对劳动边际生产力比例的技术进步。2、节约资本型:降低资本边际生产力对劳动边际生产力比例的技术进步。3、中性型:保持资本边际生产力与劳动边际生产力比例不变的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量度方法很多,但比较普遍的是生产函数法。,二、区域技术条件分析 p128,作业1、名词解释:自然资源、劳动适龄人口、人口承载力、适应技术2、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原则是什么?3、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的内容是什么?4、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83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