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 ac ppt课件.ppt
《肝癌 ac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癌 ac ppt课件.ppt(1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高尤亮,内容,1、概述2、病因和发病机制3、病理4、临床表现5、实验室和其他检查6、诊断、鉴别诊断7、并发症8、治疗9、预后,1.概 述,恶性程度高,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49岁最多男:女2 5:1常在发现后6个月内死亡常发生于肝硬化(2050年后)基础上,但25患者没有肝硬化病史,也没有产生肝硬化的危险因素肝功能减退使治疗受限,患者常死于肝功能衰竭HBV疫苗的应用及筛选献血者HCV对肝癌发生率产生重大影响,是指发生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1.概 述,世界范围内
2、,每年因肝癌死亡的人数高达25万在美国,肝癌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年发生率为4/100,000(约500010000例)亚洲、非洲地区年发生率100/100,000我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肝癌,占全球肝癌死亡数的45%。国内沿海高于内地,江苏启东、福建同安、广东顺德、广西扶绥为高发区。江苏启东和广西扶绥的发病率最高。,原发性肝癌好发年龄,2.病因和发病机制,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黄曲霉素饮用水污染 遗传,是最主要因素HBV检出率为90%HCV为10%20%,一、病毒性肝炎,一、病毒性肝炎,最主要病因明确与肝癌有关:乙型、丙型和丁型全球HBV感染者约4亿,慢性HBV感染使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危险性升高1
3、000倍我国有1.2亿HBsAg阳性者,约90%肝癌患者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背景全球HCV感染者1.7亿,肝癌患者中HCV检出率为10%20%,是日本和欧洲最重要的肝癌病因,HBV分子致癌机制,与生长调控基因相互作用HBV-DNA与宿主DNA整合通过病毒基因产物激活细胞生长调控基因的转录影响DNA修复,了解,HCV感染致肝癌机制,慢性HCV感染,增生和纤维化,肝硬化,再生结节,肝细胞癌,酒精HBV感染,HCV的分子致癌机制不同于 HBV。HCV属单链 RNA病毒,在复制中没有 DNA中间产物,无逆转录过程,所以 RNA核酸序列似乎不可能整合入宿主染色体 DNA,也未发现 HCV直接致癌的证据。H
4、CV通过其表达产物间接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而诱发肝细胞恶变,二、肝硬化,约70%的原发性肝癌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多数是乙型、丙型肝炎所致大结节性肝硬化丙肝相关肝硬化平均每年有3%6%发生肝癌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感染持续时间、男性、酗酒及HBV、HCV重叠感染 血吸虫病性、胆汁淤积性、淤血性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无关,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1 流行病学调查:粮油食品受黄曲酶毒素B1污染严重地区,肝癌发病率高,黄曲酶毒素B1可能是该地区肝癌的发病因素黄曲酶毒素的代谢产物黄曲酶毒素B1有强烈致癌作用,动物实验证明被其污染的霉花生和霉玉米能致肝癌。黄曲酶毒素和肝炎病毒联合作用,HBV-DNA整合
5、的肝细胞内优先聚集黄曲酶毒素,形成相加物,影响细胞内关键基因表达而致癌,四饮用水污染,池塘中蓝绿藻产生的藻类毒素亚硝胺类、偶氮芥类、有机氯农药、雄激素、某些类固醇类药物以及酒精长期持续接受辐射华支睾吸虫感染可刺激胆管上皮增生,产生胆管细胞癌,在美国,几乎5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酗酒行为尸解发现,高达50的严重酗酒患者有亚临床肝癌,四、遗 传,遗传性血色病、高酪氨酸血症、1-抗胰蛋白酶缺乏、毛细血管扩张性运动失调 肝硬化 肝癌肝癌家庭聚集现象见于慢性乙肝患者,可能与乙肝的垂直及水平传播有关,3.病 理,大体形态分型,块状型,结节型,弥漫型,小肝癌,全国肝癌病理协作会议,孤立的直径3cm的
6、癌结节或相邻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3cm者,结节型:最常见,多伴肝硬化,常为多个结节,大小不一,分布广泛,有半数以上病例波及全肝。,块状型:多为单个癌结节或多个癌结节融合而成,较少肝硬化,切除机会多。,弥漫型:少见,为广泛分布的小结节癌灶,肉眼下难与结节性肝硬化区分,结 节 型,巨 块 型,弥漫型,肝癌特殊类型纤维板层型多见于青年,单个发生,生长慢,较少伴硬化,预后好,直径2.5cm的原发性肝癌,周围肝实质硬化明显,预后较差,结节型,病 理,组织学分型,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混合型,90,10,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常无肝硬化背景,多在硬化性胆管炎、肝内胆管结石、华支睾吸虫病、Caro
7、li病等基础上引起胆管反复炎症而发生周边型在疼痛和消瘦等症状出现前肿瘤往往已长得很大中央型早期即引起胆道阻塞和黄疸,病 理,肝外转移,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种植转移,肝外:依次为肺、肾上腺、骨、肾、皮肤肌肉、脑,肝门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腹膜、膈、胸腔,盆腔、卵巢,肝内转移,肝内:先同侧、后对侧肝内播 散,可形成门静脉癌栓,4.临床表现,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亚临床肝癌:甲胎蛋白查出,无任何症状和体征自行就诊多属中晚期,临床表现,持续性钝痛或钝胀痛,多慢性逐渐加重。右叶肝肿瘤:右季肋部疼痛左叶肝肿瘤:易误诊为胃部疾患病变侵犯膈:疼痛牵涉右肩生长缓慢可无痛或轻微钝痛。结节破裂;突然剧痛,从肝区
8、迅速波及全腹,产生急腹症,甚至休克,一、肝区疼痛,临床表现,腹胀 腹泻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消化道症状,临床表现,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营养不良恶病质,5、恶性肿瘤全身表现,伴癌综合征,临床表现,肺转移:咳嗽、咯血胸腔转移:胸水,右侧多见骨骼或脊柱转移:局部疼痛或神经受压症状颅内转移:相应定位症状,6、转移灶症状,是由于癌肿本身代谢异常或癌组织对机体产生影响而引起的内分泌或代谢异常症候群。以自发性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较常见,其他罕见的表现有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类癌综合征、血小板增多、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在肝癌切除后可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7.伴癌综合征,1.内分泌、代谢紊乱 主要表现为:
9、低血糖症 红细胞增多症 高血钙症 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2.神经系统表现 以慢性感觉运动神经病变为主的多发性神经病和肌炎,表现为多发性神经根炎、感觉异常、位置觉异常等。3.皮肤损害 肝癌伴皮肤卟啉症损害较为罕见,主要表现为对光和机械创伤敏感。,类癌综合征,类癌指一组起源于肠嗜铬细胞,属胺前体摄取与脱羧细胞瘤(神经内分泌肿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恶性内分泌肿瘤转移至肝脏时,由于血液中5-羟色胺等物质增多,临床上出现皮肤潮红、腹泻、腹痛及哮喘和心脏瓣膜病等征象。,临床表现,为中晚期肝癌的主要体征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常有压痛,表面凸凹不平,大小不等结节,边钝而不整齐。左叶肝癌表现为剑突下
10、包块右叶肝癌可使右侧膈肌明显抬高上腹可隆起或饱满,一、肝肿大,临床表现,多为晚期征象以弥漫型肝癌或胆管细胞癌为常见癌肿广泛浸润可引起肝细胞性黄疸癌肿侵犯肝内胆管、肝门淋巴结肿大压迫胆管或癌组织和血块脱落引起胆道梗阻时,可出现阻塞性黄疸,二、黄 疸,临床表现,脾肿大(肿瘤压迫或门静脉、脾静脉内癌栓也能引起淤血性脾肿大)腹水(癌浸润腹膜也是常见原因)门体侧支循环形成,三、肝硬化征象,67岁肝癌患者,伴肝硬化和门静脉癌栓,其腹壁侧支静脉显露明显,肝癌临床分型,无明显肝硬化表现者,单纯型,明显肝硬化表现者,持续癌性高热或ALT1倍,炎症型,硬化型,肝癌临床分期,期:无明确肝癌症状和体征者,期:介于期和
11、期之间者,期:有黄疸、腹水、远处转移、恶病质之一者,临床分期(TNM),T1:肿块2cm,未侵犯血管T2:肿块2cm,侵犯血管/多个肿块限于1叶肝内,2cm,未侵犯血管/肿块2cm,未侵犯血管T3:肿块2cm,侵犯血管/多个肿块限于1叶肝内,侵犯血管T4:多个肿块超过1个肝叶,M0:无远处转移 M1:肝外转移,N0:无淋巴结转移N1:局部淋巴结转移,Stage I=T1+N0+M0 Stage II=T2+N0+M0 Stage IIIA=T3+N0+M0 Stage IIIB=T1-3+N1+M0 Stage IVA=T4+N0+M0 Stage IVB=Tx+Nx+M1,5.并发症,占15
12、%肝癌死因出血原因:1.癌栓引起门静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胃肠道粘膜糜烂;3.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癌结节破裂,继发感染,肝癌终末期并发症,占1/3肝癌死因,疾病长期消耗、化疗负反应、肝脏解毒功能低下、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白细胞功能受抑制等因素使肝癌患者容易并发感染,例肺炎、大肠杆菌败血症、肠道炎症等。,自发或在外力作用下破裂出血,10%,致死。破裂限于包膜下,产生局部疼痛;包膜下出血:可形成压痛性包块;破入腹腔引起急性腹痛和腹膜刺激征;大量出血:休克和死亡;小量出血表现为血性腹水。,6.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定性诊断(AFP、血清酶学)-定位诊断(B超、放射性
13、核素扫描、X线、CT、MRI、肝脏穿刺活检、腹腔镜检查),6.实验室检查,(一)甲胎蛋白(AFP)当前诊断肝癌最特异的标志物,阳性率为70%90%,广泛用于肝癌的普查、诊断、疗效判断及复发预测放射免疫法或AFP单克隆抗体酶免疫法测定AFP浓度与肝癌大小呈正相关肝癌患者扁豆凝集素结合型AFP异质体比值25,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1早期诊断:升高数十倍至数万倍。500g/L4周者,均可诊为肝癌。我国自1971年普查,无症状体征的亚临床癌在肝癌病人中占44.771.2,58.8为直径3cm的小肝癌。2准确诊断:ALT正常,排除妊娠与生殖腺胚胎性肿瘤,AFP呈持续阳性一个月,诊断肝癌的准确性可
14、达100.AFP200g/L持续2个月者,准确性达97.7。3对肝癌患者病情和预后判断:AFP含量与肿瘤大小成正相关。与恶性程度相关。手术或药物治疗有效时,AFP含量多下降,复发或恶化时,又上升。4局限性:占原发性肝癌10的胆管细胞癌,多为阴性,肝细胞癌也有10左右阴性。一些良性肝病、新生儿、孕妇及胃癌等,出现假阳性的百分率也相应升高。AFP异质体:根据对刀豆凝集素ConA和小扁豆凝集素(LCA)结合能力的不同,AFP可分为结合型或非结合型,特别是LCA能识别肝癌AFP糖链的岩藻糖基。,小肝癌AFP水平,除外妊娠、肝炎、生殖腺胚胎瘤早于症状8-11个月诊断标准:AFP500ug/L 4W;由低
15、浓度逐渐生高;200ug/L持续8周,实验室检查,(二)-谷氨酰转移酶同工酶(-GT)(三)异常凝血酶原(AP)(四)-L-岩藻糖苷酶(-AFU)or=250ug/L(五)酸性同工铁蛋白(AIF)、醛缩酶A(ALD-A)、5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同工酶(5NPDV)、碱性磷酸酶同工酶(ALP-),均具早期诊断价值,*-GT、AP、-AFU不能取代AFP地位,如诊断有困难,可联合检测23种标志物,只有在肝癌周围被肝癌压迫侵犯的肝细胞才会坏死,因此,AST、ALTT 仍可能是正常的,即使会升高,不会太高;但是,由于很多人缺乏这些知识,因此造成不幸悲剧。,影像学检查,(一)超声显像:结合AFP检查有助早期
16、诊断(二)CT:诊断小肝癌和微小肝癌最佳方法局灶性周界比较清楚的低密度区,或边缘模糊、大小不等的多发阴影(三)磁共振显像(MRI):显示肿瘤与肝内血管关系,鉴别肝癌与良性病变优于CT(四)肝动脉造影:小肝癌定位诊断,清楚显示1.5cm直径的小肝癌(五)放射性核素显像:鉴别肝血管瘤(PET),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所在部位以及肝静脉或门静脉内有无癌栓等,其诊断符合率可达84%,能发现直径2厘米或更小的病变,是目前较好有定位价值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B超,B超显示癌实质性暗区和光团对2cm以上的肿瘤有诊断价值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有助于鉴别病变的良恶性质,B超,如图所示为510cm低回声肿块小肿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肝癌 ac ppt课件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83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