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第十三章蛋白质生物合成.ppt
《生物化学第十三章蛋白质生物合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第十三章蛋白质生物合成.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十三 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学习目的与要求:,1.遗传信息传递方式-中心法则2.蛋白质合成中各RNA及辅助因子的作用3.遗传密码及其性质4.蛋白质合成的机制及过程5.蛋白质合成后的折叠与加工方式,重点:,1.中心法则2.核糖体的组成及功能3.tRNA的功能及摆动性假说4.遗传密码及其性质5.蛋白质合成的机制及过程,难点:,1.遗传密码的性质2.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第一节、遗传信息的表达方式,一.中心法则,生物的遗传信息从 DNA传递给mRNA的过程称为转录,mRNA链上的遗传信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被称为翻译,遗传信息从 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过程称为基因表达,1958年Crick将生物遗
2、传信息的这种传递方式称为中心法则。1972年Crick将中心法则作进一步修改,补充了逆转录。,存在形式:核糖体可游离存在,真核中,也可同内质网结合,形成粗糙的内质网。原核中,与mRNA形成串状多核糖体,1.核糖体的基本功能,核糖体蛋白质合成“工厂”,基本功能:结合mRNA,在mRNA上选择适当的区域开始翻译 密码子(mRNA)和反密码子(tRNA)的正确配对肽键的形成,二、核糖体,原核生物核糖体组成,真核生物核糖体组成,2.核糖体的组成及其成分,rRNA60-65%,Proteins30-35%,rRNA55%,Proteins45%,1.tRNA的功能,三.tRNA,结合携带氨基酸:一种氨基
3、酸有几种tRNA携带,氨基酸结合在tRNA3-CCA的位置。反密码子:每种tRNA的反密码子,决定了所带氨基酸能准确的在mRNA上对号入座。核糖体的识别位点:将氨基酸准确地带到核糖体上。氨基酰-tRNA 合成酶的识别位点:将氨基酸准确地与tRNA特异性结合。,2.摆动性假说,反密码子与mRNA的第1,2个核苷酸配对时,严格遵从碱基配对原则,但反密码子与mRNA的第三个核苷酸配对时,不严格遵从碱基配对原则,出现配对现象,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摆动性.,四.mRNA,携带着DNA的遗传信息,是多肽链的合成模板在原核细胞内,存在时间短,在转录的同时翻译 在真核细胞内,较稳定,蛋白质合成时,mRNA结合
4、于核糖体小亚基上,大亚 基结合带氨基酸的tRNA,tRNA的反密码子与mRNA密码子配对,ATP供能,合成蛋白质,五.参与蛋白质合成的辅助因子,1.确立,41=4,42=16,43=64,44=256,第二节、遗传密码,一.密码子的概念,mRNA分子中为一个氨基酸编码进入蛋白质多肽链特定线性位置的三个核苷酸单位称为密码子(Coden)或三联体密码或遗传密码。,二.密码子的确立及证明,核糖体结合试验证明:1960-1965年,Nirenberg用polyU加入14C标记的20种aa,仅有苯丙氨酸的寡肽,UUU=苯丙氨酸,用此法破译了全部密码,编出遗传密码表。,遗传密码,1.方向性,密码子是不重叠
5、的,每个三联体中的三个核苷酸只编码一个氨基酸,核苷酸不重叠使用噬菌体x174中某些基因之间有重叠现象。,mRNA上无不编码的核苷酸,两个密码子之间没有标点符号。,4.简并性(degeneracy),三.遗传密码子的特点,几种密码子对应于相同一种氨基酸。这些密码子为同义密码子,3.连续性,2.不重叠,从 mRNA53方向阅读。,5.通用性,绝大多数密码子对各种生物都适用,某些线粒体中遗传密码有例外,6.起始密码与终止密码,起始密码:AUG-真核/原核,真核中起始为Met、原核中起始为fMet,翻译中间为Met.GUG-原核 起始为fMet,翻译中间为Val.,终止密码:UAG、UAA、UGA,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化学 第十三 蛋白质 生物 合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81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