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核酸的化学.ppt
《生物化学核酸的化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核酸的化学.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核酸的化学,第一节 概述,一、核酸的发现和研究简史,二、核酸的分类和分布,一、核酸的发现和研究简史,1869 Miescher从脓细胞的细胞核中分离出了一 种含磷酸的有机物,当时称为核素(nuclein),后称为核酸(nucleic acid);此后几十年内,弄清了核酸的组成及在细胞中的分布。,1944 Avery 等成功进行肺炎球菌转化试验;1952年Hershey等的实验表明32P-DNA可进入噬菌体内,证明DNA是遗传物质。,1953 Watson和Crick建立了DNA结构的双螺旋模型,说明了基因的结构、信息和功能三者间的关系,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1958 Crick
2、提出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60年代 RNA研究取得大发展(操纵子学说,遗传密码,逆转录酶)。,70年代 建立DNA重组技术,改变了分子生物学的面貌,并导致生物技术的兴起。80年代 RNA研究出现第二次高潮:ribozyme、反义RNA、“RNA世界”假说等等。,90年代以后 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开辟了生命科学新纪元。生命科学进入后基因时代:功能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结构基因组学 RNA组学或核糖核酸组学,二、核酸的分类和分布,脱氧核糖核酸(DNA):遗传信息的贮存和携带者,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在真核细胞中,DNA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内,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有各自的DNA。原核细胞没有明显
3、的细胞核结构,DNA存在于称为类核的结构区。每个原核细胞只有一个染色体,每个染色体含一个双链环状DNA。,核糖核酸(RNA):主要参与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细胞内的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病毒中RNA本身就是遗传信息的储存者。另外在植物中还发现了一类比病毒还小得多的侵染性致病因子称为类病毒,它是不含蛋白质的游离的RNA分子,还发现有些RNA具生物催化作用(ribozyme)。,第二节 核酸的组成,一、核酸的元素组成,组成核酸的基本元素:C、H、O、N、P;其中P 的含量比较稳定,占9%-10%,通过测定P 的含量来推算核酸的含量(定磷法)。DNA平均含磷量为9.9%,
4、RNA为9.4%。任何核酸都含磷酸,所以核酸呈酸性。,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核酸,核苷酸,磷酸,核苷,碱基,戊糖,核糖,嘌呤,嘧啶,1.核酸完全水解产物,(1)嘌呤碱(purine,Pu),腺嘌呤(A),鸟嘌呤(G),(2)嘧啶碱(purine,Pu),胞嘧啶(C),胸腺嘧啶(T),尿嘧啶(U),碱基的胺式与亚胺式互变异构,碱基的酮式与烯醇式互变异构,(3)核糖,两类核酸分子组成的比较,2.核苷,3.核苷酸,腺嘌呤核苷酸(AMP),脱氧腺嘌呤核苷酸(dAMP),OH,H,腺嘌呤核苷酸(AMP),鸟嘌呤核苷酸(GMP),尿嘧啶核苷酸(UMP),胞嘧啶核苷酸(CMP),脱氧腺嘌呤核苷酸(
5、dAMP),脱氧鸟嘌呤核苷酸(dGMP),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dTMP),脱氧胞嘧啶核苷酸(dCMP),稀有碱基,核苷酸衍生物,ATP 分子的最显著特点是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ATP水解时,可以释放出大量自由能。ATP 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能量转换中间体。ATP 水解释放出来的能量用于推动生物体内各种需能的生化反应。ATP 也是一种很好的磷酰化剂。磷酰化反应的底物可以是普通的有机分子,也可以是酶。磷酰化的底物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活化分子),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激活步骤。,第三节 DNA的结构,一、核酸分子中的共价键二、DNA 一级结构 三、DNA碱基组成的Chargaff规则四、DNA的二级结构五
6、、DNA的三级结构 六、DNA与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3-5 磷酸二酯键,核酸分子中核苷酸之间的共价键,DNA 一级结构,一级结构指其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由于核苷酸间的差异主要是碱基不同,也称碱基序列。DNA:四种脱氧核苷酸按一定顺序以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的聚脱氧核苷酸链。,多聚核苷酸链一端的C5带有一个自由磷酸基,称为5-磷酸端(常用5-P表示);另一端C3 带有自由的羟基,称为3-羟基端(常用3-OH表示)。多聚核苷酸链具有方向性,当表示一个多聚核苷酸链时,必须注明它的方向是53或是35。规定DNA的书写顺序是5 3。,一级结构的表示法:,线条式,字母式,DNA大小的计算 DNA的分子大小取决于
7、组成DNA的碱基对(bp或kb)的数目DNA分子量=核苷酸对的平均分子量核苷酸对数目DNA分子长度=核苷酸对之间的轴距核苷酸对数目核苷酸对数目=DNA分子量核苷酸对的平均分子量,Chargaff首先注意到DNA碱基组成的某些规律性,在年总结出DNA碱基组成的规律:,腺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摩尔数相等,即 A=T。,鸟嘌呤和胞腺嘧啶的摩尔数相等,即G=C。,含氨基的碱基总数等于含酮基碱基总数,即A+C=G+T。,嘌呤的总数等于嘧啶的总数,即A+G=C+T。,DNA的二级结构,1953年,J.Watson和F.Crick 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根据DNA结晶的X-衍射图谱和分子模型,提出了著名的DNA
8、双螺旋结构模型,并对模型的生物学意义作出了科学的解释和预测。,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形成,DNA分子由两条DNA单链组成。DNA的双螺旋结构是分子中两条DNA单链之间基团相互识别和作用的结果。双螺旋结构是DNA二级结构的最基本形式。,DNA双螺旋结构特征,(1)DNA分子由两条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简称DNA单链)组成。两条链沿着同一根假设的中心轴平行盘绕,形成右手双螺旋结构。螺旋中的两条链方向相反,即其中一条链的方向为53,而另一条链的方向为35。,(2)嘌呤碱和嘧啶碱基位于螺旋的内侧,磷酸和脱氧核糖基位于螺旋外侧。碱基环平面与螺旋轴垂直,糖基环平面与碱基环平面成90角。,(3)螺旋横截面的直
9、径约为2 nm,每条链相邻两个碱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4 nm,每10个核苷酸形成一个螺旋,其螺矩(即螺旋旋转一圈)高度为3.4 nm。并形成大沟和小沟。,0.34nm,大沟,小沟,(4)两条DNA链相互结合以及形成双螺旋的力是链间的碱基对所形成的氢键。纵向靠碱基平面之间的碱基堆积力(即疏水作用)维持其稳定性。,DNA双螺旋结构的意义,该模型揭示了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稳定性特征,最有价值的是确认了碱基配对原则,这是DNA复制、转录和反转录的分子基础,亦是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分子基础。该模型的提出是上世纪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它奠定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基石。,DN
10、A结构的多样性,DNA的右手螺旋并不是自然界DNA唯一存在的方式。右手螺旋结构是在生理盐水溶液中提取的DNA的结构,目前将这种结构称为B-DNA。1979年,Alexander Rich发现了左手螺旋,称为Z-DNA,另外也有A-DNA的存在。,DNA的三级结构,DNA的三级结构指双螺旋DNA分子通过扭曲和折叠所形成的特定构象超螺旋结构。,DNA的超螺旋结构,超螺旋,螺旋,大部分原核生物的DNA是共价封闭的环状双螺旋,这种双螺旋还可以再次螺旋化形成超螺旋。当引进的张力与原先右手螺旋的方向相同时,超螺旋的方向是左手的,称为正超螺旋(变紧);引进张力与原先右手螺旋方向相反时,超螺旋的方向是右手的,
11、称为负超螺旋(变松)。正超螺旋是旋紧双螺旋后形成的,负超螺旋是放松双螺旋后形成的。,松弛型,超螺旋,部分解链,使DNA形成高度致密状态从而得以装入核中;推动DNA结构的转化以满足功能上的需要。如负超螺旋分子所受张力会引起互补链分开导致局部变性,利于复制和转录。,DNA与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生物体内的核酸通常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以核蛋白(nucleoprotein)的形式存在。DNA分子十分巨大,与蛋白质结合后被组装到有限的空间中。,.病毒.细菌拟核.真核染色体,噬菌体T2结构,动物病毒切面模式图,被膜(脂蛋白、碳水化合物),衣壳(蛋白质),病毒粒,突起(糖蛋白),细菌拟核(nucleo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化学 核酸 化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81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