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病病证的定义鉴别诊断辨证论治.docx
《蛔虫病病证的定义鉴别诊断辨证论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蛔虫病病证的定义鉴别诊断辨证论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蛔虫病病证的定义鉴别诊断辨证论治蛔虫病是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它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多发病,尤以农村为多见。.我国古代对本病早有认识,将蛔虫称为蛟墙、鳏、长虫。如灵枢厥病篇说:“肠中有虫痼及胶墙,心肠痛,侬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墙也。”【病因病机】蛔虫病是由于误食沾有蛔虫卵的生冷蔬菜、瓜果或其他不洁之物而引起的。蛔虫寄生在小肠内,扰乱脾胃气机,吸食水谷精微。由于蛔虫具有喜温,恶寒怕热,性动好窜,善于钻孔的特性,故当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或有全身发热性疾患时,蛔虫即易在腹中乱窜而引起多种病症。若蛔虫钻人胆道、阑门,或蛔虫数量较多,在肠中缠结成团,则出现多
2、种病变及症状。【临床表现】蛔虫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其症状的轻重不仅取决于蛔虫数目的多少,而且与蛔虫所在部位和状态有密切关系。轻者可无任何症状,或有食欲不佳和腹痛,疼痛一般不重,多位于脐周或稍上方。痛无定时,反复发作,持续时间不定。痛时喜按揉腹部,腹部无压痛,腹壁不紧张。如蛔虫上窜人胃,使胃失和降,引起恶心、呕吐、吐蛔,甚或虫从口鼻而出;钻人胆道,使肝气闭郁、胆气不行,脱腹剧痛而形成蛔厥;钻人阑门,使气滞血瘀,肉腐血败,则形成肠痈;蛔虫数量多时,缠结成团,阻塞肠中,使传化不行,腑气不通而形成蛔虫性肠梗阻。【诊断】1 .有吐蛔或排蛔史。2 .反复脐周隐痛或阵痛,甚或异嗜,消瘦。3 .大便检查发现
3、蛔虫卵。【辨证论治】脐周腹痛,作止无定,甚则异嗜,消瘦是蛔虫病的临床特征,而吐蛔或便蛔则无疑属于蛔虫病。治疗主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采用驱虫、安蛔、调理脾胃等法。症状:脐周腹痛,时作时止,胃院嘈杂,甚或吐虫、便虫、腹中虫瘦。较严重者表现不思饮食,面黄肌瘦,鼻子乙作痒,睡中龄齿流涎。治法:安蛔、驱蛔,健运脾胃。方药:腹中疼痛较剧及有恶心呕吐者,宜先用乌梅丸安蛔定痛。方中以乌梅、川椒、细辛酸辛安蛔;黄连、黄柏苦可下蛔,寒可清热;干姜、附子、桂枝温脏祛寒;人参、当归补气养血。在蛔虫病腹不痛或腹痛不剧时,宜驱除蛔虫,以消除病因。可用化虫丸加减,本方以鹤虱、苦栋根皮、槟榔、芜黄、使君子等驱除蛔虫。若患蛔
4、虫病已久,面黄肌瘦;或驱虫之后,脾胃运化尚未恢复,则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运脾胃。【预防与调摄】.蛔虫病的预防主要是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从小养成清洁卫生的良好习惯。不饮生水,不吃腐烂不洁的瓜果。提倡熟食,不吃未煮熟的蔬菜,以减少蛔虫的感染。【结语】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在人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病。由于蛔虫具有喜温,恶寒怕热,性动好窜,善于钻孑L的特性,故当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或有全身发热性疾患时,蛔虫即易在腹中乱窜而引起多种病症。蛔虫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轻者可无任何症状,或有食欲不佳和腹痛,疼痛一般不重,多位于脐周或稍上方。痛时喜按揉腹部,腹部无压痛,腹壁不紧张。脐周腹痛,作止无定,甚则异嗜,消瘦是蛔虫病的
5、临床特征,而吐蛔或便蛔则无疑属于蛔虫病。治疗主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采用驱虫、安蛔、调理脾胃等法。养成清洁卫生的良好习惯是预防蛔虫病的主要措施。附蛔厥蛔厥类似于西医学所称的胆道蛔虫症。早在公元三世纪初,张仲景即对蛔厥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述,并以乌梅丸作为治疗的主要方剂。如伤寒论厥阴篇说:“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白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症状:主要表现突然发作的剑突下及/或右胁腹部阵发性剧烈绞痛,痛引背心及右肩,痛剧时弯腰曲膝,辗转不安,呻吟不止,冷汗淋漓,恶心呕吐,并常有蛔虫吐出。腹部切诊时,腹皮柔软,
6、脱腹及右胁部有压痛。腹痛间歇期则如常人,安然无恙。治法:安蛔定痛,驱除蛔虫。方药:乌梅丸及胆道驱蛔汤加减。蛔厥初期,疼痛较剧而无明显热证表现者,宜用乌梅丸安蛔定痛。痛甚者,可加郁金、延胡、白芍、甘草活血理气,缓急止痛,或合并针刺治疗止痛。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槟榔泻热通腑。呕吐甚者,加半夏、陈皮和胃降逆。出现发热、腹部压痛明显、脉数、苔黄等热证表现者,去姜、桂、附之辛热,重用连、柏,并加金银花、连翘、茵陈、桅子清热解毒,疏利肝胆。腹痛缓解或腹痛较轻者,则应同时驱除蛔虫,可用胆道驱蛔汤。方中以延胡、木香、厚朴理气定痛;使君子、槟榔、苦栋皮驱除蛔虫;大黄、槟榔泻下通腑。【文献摘要】诸病源候论跳虫候:
7、“就虫者,是九虫内之一虫也。长一尺,亦有长五六寸。或因府藏虚弱而动;或因食甘肥而动。其发动则腹中痛。”圣济总录蛔虫:“盖较之他虫害人为多。观其发作冷气,脐腹撮痛,变为呕逆,以至心中痛甚如锥刺”。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七:“诸虫依肠胃之间,若脏腑气实则不为害,若虚则能侵蚀,随其虫之变动,而成诸疾也。”。景岳全书诸虫:“凡诸虫之中,惟蛔虫最多”。“凡虫痛证必时作时止,来去无定,或呕吐青黄绿水,或吐出虫,或痛而坐卧不安,或大痛不可忍,面色或青或黄或白,而唇则红,然痛定则能饮食者,便是虫积之证,速宜治之。”【现代研究】胆道蛔虫病是蛔虫病引起的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以青壮年农民为多,女性多于男性。胆道蛔虫病中医称
8、之为“蛔厥”,中医药对其有良好疗效。朱氏分别用驱蛔散1号及驱蛔散2号治疗胆道蛔虫病之属于热证及寒证患者,并同时服用驱蛔灵驱蛔,共治疗胆道蛔虫病198例,结果治愈,196例,好转2例,平均住院天数11天。驱蛔散1号的组成为:蕾香、乌梅、黄连、川栋子、金钱草、茵陈、大黄;驱蛔散2号的组成为:黄连、乌梅、川椒、柴胡、制附片、桃仁、当归、丹皮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6(1):60L连氏以加减安蛔汤(苦栋根皮、槟榔、茵陈、大黄、干姜、乌药、青木香、延胡、食醋)治疗胆道蛔虫病30例,总有效率达96.7%陕西中医1999;20(11):516L曾氏以加减乌梅汤治疗胆道蛔虫病收到良好疗效,方用乌梅、细辛、川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蛔虫病 定义 鉴别 诊断 辨证论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80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