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规、标准、监测与评价概述.ppt
《环境法规、标准、监测与评价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法规、标准、监测与评价概述.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讲 环境法规、标准、监测和评价,第一节 中国环境保护法规与法规体系第二节 环境标准和环境标准体系第三节 环境监测第四节 环境评价,第一节 中国环境保护法规与法规体系,一、我国环境法规的构成,(一)环境保护基本法(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是制订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根本依据与原则。其中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1979年颁布试行并与1989年重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198922号)。这是综合性环境保护基本法,是从整体上规定国家环境政策、环境保护的原则、制度和措施。环境保护基本法
2、是环境保护工作和制定专门性环境保护单行法规的基本依据。,一、我国环境法规的构成,(一)环境保护基本法(2),2002年10月,第九界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扩展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从决策源头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环评文件的编制要求、环评文件的报批、环评机构和人员的资质管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责任等。,一、我国环境法规的构成,(一)环境保护基本法(3),1982年通过199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
3、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它海域。沿海陆域以及管辖海域外对管辖海域污染的也使用海洋环境保护法。,(一)环境保护基本法(4),领水就是主权国家内水和领海的水域,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内水就是国家内陆水域和领海基线向陆一侧的水域的统称,包括陆内的河流、湖泊,以及领海基线内的海湾、海峡、海港、内海、河口等。领海就是濒海国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相邻接的一定宽度的海域,其范围为领海基线至领海线之间的海域。国家主权包括领海的海床、底土及其上空。,一、我国环境法规的构成,(二)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
4、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0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1996年6月28日),一、我国环境法规的构成,(三)自然资源保护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1985年颁布,200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颁布,200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1986年颁布,200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颁布,2002年修订),一、我国环境法规的构成,(三)自然资源保护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
5、土保持法(199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矿藏资源法1986年颁布,1996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颁布),二、环境法规体现的政策,(一)预防政策,环境法规体现三方面政策:预防政策、治理政策和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预防为主”环境保护政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实行城市综合整治(3)加强了对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新污染。主要实行了两项政策:一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二是“三同时”制度。,二、环境法规体现的政策,(二)治理政策,治理政策
6、实行“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其指导思想是:应由行为者补偿其外部不经济成本。实行该原则可以明确两点:一是环境污染或破坏的责任者,即“谁污染”二是环境污染或破坏治理的资金承担者,即“谁负责治理”。“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包括了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对工业污染实行限期治理和实行征收排污费制度。,二、环境法规体现的政策,(三)强化环境管理政策,强化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是:(1)制定法规,使各行各业有所遵循(2)建立环境管理机构,加强监督管理(3)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环境监督管理主要通过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和技术手段来实现。,第二节 环境标准和环境标准体系,一、
7、标准和环境标准,(一)标准,标准是对经济、技术、科学及其管理中需要协调统一的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技术规定。这种规定是为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根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经有关方面协商同意,由主管机关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一、标准和环境标准,(二)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而对环境保护领域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它是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是国家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是执行各项环境法规的基本依据,环境标准具有法律效力。,一
8、、标准和环境标准,(三)环境标准的作用,环境标准所起的作用为:1制订环境规划和环境计划的主要依据 2环境评价的准绳 3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4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环境标准的作用不仅表现在环境效益上,也表现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二、环境标准体系,(一)环境标准分类及含义(1),按标准的级别可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按标准的性质可分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按标准控制的对象和形式可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基础标准、方法和物质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二、环境标准体系,(一)环境标准分类及含义(2),(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
9、,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二、环境标准体系,(一)环境标准分类及含义(3),(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是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二、环境标准体系,(一)环境标准分类及含义(4),(3)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做的统一规定。(4)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
10、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而制定的标准物质。(5)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对环境标准工作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代码)、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及信息编码等所做的统一规定。,二、环境标准体系,(一)环境标准分类及含义(5),(6)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环境保护领域中对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包括环境区划、规划的技术要求、规范、导则等等)。,二、环境标准体系,(二)中国现行的环境标准体系,第四章讲 环境法规、标准、监测和评价,第三节 环境监测,一、环境监测定义-对象-目的,环境监测,是指用科学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间断地或连续地监视和检测代表环境质量及其发展变化
11、趋势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就称为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包括: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目前,环境监测已成为一个涵盖监测网设计、采样与分析技术方法、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以及信息管理的系统性学科。,监测含义可理解为监视、测定、监控等。,一、环境监测的定义及监测对象,1、环境监测的定义,监测对象 1、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或称环境质量状况(包括水体、大气、噪声、土壤、作物、水产品、畜产品、放射性物质、电磁波、地面下沉、土壤盐碱化、沙漠化、森林植被、自然保护区等)2、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三废)或称污染源(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医院、城市第三产业、
12、污水灌溉污染源等)3、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一、环境监测的定义及监测对象,2、环境监测的对象,环境监测的最终目的,就是提供及时、准确、全面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信息,为环境管理、环境评价、环境规划和环境治理、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依据。,一、环境监测的目的及分类,3、环境监测目的或作用,根据环境质量标准,检验和评价环境质量,通过监测来检验和判别工业排放物浓度或排放量是否超标;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和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
13、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通过监测确定环保设施运行效果,以便采取措施和管理对策,达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一、环境监测的目的及分类,二、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环境监测,一般按监测目的的不同来分类,也可以按监测对象的不同或专业部门来分类。,二、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分为三种:常规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常规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 裁 监 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环境监测,二、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1、按监测目的或任务分类
14、,常规监测(又称为例行监测或监视性监测):是指对指定的项目进行定期的和长期的、连续的监测,以明确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状况,评价环境标准的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等。以建立各种监测网,如大气污染监测网、水体污染监测网等,累积监测数据。据此确定一个城市、省、区域、国家,甚至全球的污染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这是环境管理部门的一项经常性的、制度性的工作。常规监测包括: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二、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1)常规监测,环境质量监测:指对大气、水体、土壤等各种环境要素,进行定时、定点的监测测定。通过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可以掌握环境污染的变化情况,为选择防治措施,实施目标管理提供可靠的环境数
15、据,为制定环保法规、标准及污染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污染源监测:指对各种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包括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及污染趋势等)进行定时的监测。通过对污染源的监测,可以检查、监督各企事业单位遵守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特定目的监测(又称为应急性监测):这类监测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进行的监测。根据特定目的,此类监测可分为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四种:污染事故监测:这类监测是污染事故发生时进行应急性现场监测,以明确污染物的扩散方向、速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目的是确定污染的因子、程度和范围。从而确定产生污染事故的原因及所造成的损失,以便采取措施.
16、如石油溢出事故所造成的海洋污染、核动力厂发生事故时放射性微尘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等进行监测。此类监测形式除一般的地面固定监测外,经常还有流动(如监测车或监测船)监测、空中监测和卫星遥测等形式。,二、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2)特定目的监测,仲 裁 监 测:这类监测是指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纠纷、或为解决环境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污染物排放及监测技术等方面产生矛盾和争端时,进行的仲裁监测。为执法部门、司法部门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数据,为公正仲裁提供基本依据。仲裁监测只能由国家指定的权威部门进行。考核验证监测:这类监测包括人员、实验室的考核,方法的验证和污染治理工程竣工时的验收监测等。咨询服务监测:这类监测是指为
17、政府部门、生产部门和科研部门等,提供的咨询性监测。如建设项目或区域开发所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时,所进行的环境监测。,二、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这类监测,是根据或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究所进行的高层次监测,为开展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如对某一特定环境或某类污染因子监测,研究确定污染因子的运动规律,对环境、人体和生物的危害和影响程度;如探索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所产生的各种环境效应和生物生态效应。如环境监测方法的建立、环境标准物质的研制、环境本底值的确定等.,二、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3)研究性监测,水质(污染)监测,空气(污染)监测,土壤(污染)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生物(污染)监测
18、,噪声(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振动(污染)监测,热(污染)监测,电磁波(污染)监测,光(污染)监测,卫生(病原体)监测,环境监测按监测的介质或对象分类可分为,生态监测,资源监测,等等,二、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2、按监测介质或对象分类,按专业部门分类:分为:气象监测、卫生监测、资源监测等 或分为: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等。,二、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3、环境监测按专业部门分类,三、环境监测的特点及发展,综合性包括环境监测手段的多样性(物理、化学、生物等一切能表达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因子的方法都已被用于环境监测)、测定对象的多样性(包括水、大气、土壤、噪声、固体废弃物、生物、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 法规 标准 监测 评价 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78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