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第八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ppt
《环境影响评价-第八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第八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八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评价程序(*)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案例分析,2,第一章 基本概念,生态环境:人类的地球生物圈环境。,人,生物圈,水、气、土,生态环境,物化环境,生态环境学,传统环境学,生态学,3,第一节 基本概念,生态学研究的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种群:某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的集合体。群落:生活在某一地域中的所有种群的集合体。生态系统: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系统(环境)在特定空间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与功能的系统。,4,第一节 基本概念,环境功能:,生态系统,特点:,结构的整体性系统的开放性区域
2、分异性动态变化性,涵养水源,调节水文保持土壤,防止侵蚀防风固沙,防止沙化改善气候,防灾减灾平衡O2与CO2净化大气和水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社会文化,运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调节反馈,5,第一节 基本概念,典型生态系统,自然,森林,草原,荒漠,淡水,海洋,湿地,人工,城市,农业(半自然),陆地,水域,生态环评的第一步:明确评价对象类型,典型生态系统,6,第一节 基本概念,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原理:1、保护系统整体性:地域连续性(干线工程,生境切割)物种多样性(物种灭绝,破坏稳定)组成协调性(动物、植物协调生存和发展)条件匹配性(土壤、水、植物),7,第一节 基本概念,生态环境保护的
3、科学原理:2、保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 生态系统的层次越多,结构越复杂,系统越稳定,抗干扰能力越强,自调节能力也越强;保持生态系统恢复或重建所必须的环境条件。,8,第一节 基本概念,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原理:3、以生物多样性为核心 避免物种濒危和灭绝;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防止生境损失和干扰;保持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可持续利用生态资源;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和生境。,9,第一节 基本概念,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原理:4、关注特殊性问题 特殊的生态系统、生境、生态因子或特别需要保护的生态目标,或因其有特殊的生态环境功能,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必须给予特别的关注和重视。,10,第一节 基本概念,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原理
4、:5、解决重大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根据开发建设活动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鉴别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11,第二节 评价程序,指导思想与原则要求:1、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战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功能的可持续性2、贯彻执行政策和法规的要求:环境政策与法规,资源政策与法规,社会经济政策与法规3、遵循生态科学原理4、强调针对性:针对具体建设项目,针对具体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针对具体影响和特点5、综合考虑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12,第二节 评价程序,评价等级划分:等级:根据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大小分为三级 1级:全面深入评价,有很重要环境影响或敏感
5、环 境问题 2级:有重点问题评价(或专题)3级:一般问题,可分析确定注意:一个项目只定一个级别 有多个影响点时,按级别最高的一个定级 遵循评审意见,13,第二节 评价程序,评价范围确定原则:1、必须包括所有作用因子(建设项目全过程、全部活动空间)2、必须包括全部受影响受体(受影响生态系统,可以阐明类型、组成、结构、过程、特点)3、必须包括所有影响(直接的、间接的、显在的、潜在的),14,第二节 评价程序,评价范围考虑因素:1、建设项目:时空分布2、生态系统:整体性要求、相关关系3、敏感目标:保护范围与目标物要求4、地理或水文等环境界域5、技术可达性6、行政管辖界域7、工作需求:调查范围由大到小
6、,影响距离由近及远(含所有影响可及范围),15,第二节 评价程序,评价范围确定:1、对于1、2、3级评价项目,要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 的方向为扩展距离,一般不能小于8-30km、2-8km和 1-2km,一般包括直接作用区、间接作用区和对照 区。2、对于道路、管线工程,评价范围可取沿线两侧200-400m范围(重点区域要扩展),16,第二节 评价程序,生态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1、目的:鉴别拟建工程与潜在的生态受体之间的关键联系,确保评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方法:将拟建工程和受影响生态系统分解为各自的组成部分,鉴别可能的交互作用,并寻求合适的表征因子和参数。3、注意:识别与筛选建
7、立在一定的调研基础上(文献查阅、实地考察与咨询、访问),17,第二节 评价程序,生态环境影响识别要点:作用主体:全面性(主、辅、配、公、环)(建设项目)全过程(勘、选、设、施、运、闭、退)作用特点(集中?长期?物理?)影响受体:类型与组成(主导因子)(生态系统)特点与状态(整体性、脆弱性)敏感问题(限制因子、敏感目标)资源问题(经济意义、特色资源)影响效应:性质(正负?可逆?累积?)程度(强度、长短)范围(直接、间接)可能性 敏感目标,18,某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因子与影响程度识别,19,自然生态系统评价因子筛选,植被 类型、面积、覆盖率、分布生物多样性 植物种、密度、优势度、频度 动物种及生境、
8、种群、密度保护物种 种类、保护级别、分布与生境珍稀濒危种 珍稀度或濒危度特有物种 种类、种群、分布与生境、价值、公众关心度资源物种 种类、生产力、生境、动态系统整体性 景观破碎度等系统生产力 生物量、生物生长率系统稳定性 生物资源采补平衡、系统发展趋势、土壤侵蚀 气候恶化(大风日、干燥度等)、区域自然 灾害、外来物种敏感目标 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地、景观,因子 参数,20,城市生态环境评价因子筛选,规划体系 城市性质、规划目标、功能区划环境 大气质量、大气功能区划、水系、规划功能、水源、地下水 声环境功能区划、敏感目标绿化体系 绿化指标、绿地面积、绿地结构与布局景观体系 城市风
9、貌、空间资源、景观敏感目标(区、段、点)风景名胜区及其他景观敏感目标 安全体系 重要生态功能区、城市灾害、污染隔离带城市气候 热岛效应(极端温度等)、湿度区域环境 城郊生态(城乡关系)、城市环境调节带(区)可持续性 土地资源承载力 水资源可持续性 城市生态功能与城市生态稳定性,因子 参数,21,第二节 评价程序,评价标准:1、反映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的特点 如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2、反映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的状态 如结构:空间结构、物种多样性 过程: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功能:水源涵养力、生产力3、反映不同区域生态系统的“理想状态”如区域背景、原始的自然生态系统4、采用不同的评价
10、方法,会有不同的表征方式,22,第二节 评价程序,评价标准(常用):1、环境标准(国标)2、规划目标与指标、功能区划 如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风景区3、科学研究确定的承载力、容量、阈值4、法规定值(资源法、环境法、环境标准)5、行业规范与产业政策6、背景值(现状)或本底(理想状态)如生物量、生产力、生物多样性、森林覆盖率7、资源量与生产力,23,第二节 评价程序,土地沙漠化程度景观判别(标准),24,第二节 评价程序,土地沙漠化发展的生态学特征(标准),25,第三节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生态系统调查:类型、结构、特点;植被、群落、物种 生境条件(地理、气候、土壤)生态功能
11、调查:生产力、主要环境服务功能自然资源及利用:水土资源、动植物资源、其他资源敏感保护目标及其保护要求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区域自然灾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及动态功能变化其他问题:人类主要干扰及干扰方式 经济发展规划对生态资源的利用 人文景观等,26,第三节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要点:分辨层次、类型 评价质量、状态、功能、重要性等 内容 评价要求 方法(1)区域生态 结构、状态、质量 景观生态学 稳定性、生产力 景观生态学 区域生态功能 规划、景观、.重要性问题 指标分析(2)系统、群落 生物多样性 样方、指数 质量:生产力 景观、传统实测 重要性:物种、生境 指
12、标评分排序(3)物种 重要性及保护要求 法规+科学评价(4)生境 质量与功能 指标综合 重要度 综合评分排序,27,第三节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生态环评中的敏感保护目标:自然保护区 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种、特有种及其生境 重要生态系统和特殊生境:原始森林、原始荒野 湿地(河口、滩地,红树林)、鱼类产卵场、回游通道、珊瑚礁、渔场 重要生态功能区:江河源头及区域生态安全区 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城市园林和绿地、特殊景观、海滨沙滩浴场,28,第三节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生态环评中的敏感保护目标:重要自然与人文遗迹(自然、历史、民俗、文化等)生物(态)保护地(动植物园、生态保护地、示范区)生态
13、脆弱区(过渡带、交界带,脆弱生态系统)自然灾害易发区(洪、涝、崩滑流、台风)重要资源:基本农田保护区,农业特产地,29,第四节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特点: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动态、积累)具有区域性和战略性 综合性与高度相关性 整体性与敏感性兼具2、影响预测问题:高度的不确定性,30,第四节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预测内容:1.生态系统整体性影响:系统是否毁灭、替换、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系统是否分割、简化,功能受损?系统是否可正向演替或恢复?2.生态系统因子影响:是否影响关键生态因子?有无替代或可否恢复?,31,第四节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预测内容:3.敏感保护目标影响4.主要自然资源
14、影响 是否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是否导致重要或稀缺资源影响?5.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灾害等)是否使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趋于恶化?,3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估)定义: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显著性、重要性、长远后果进行人为的判断。指标:生态学意义的影响评估 可持续发展战略影响评估 经济与资源价值得失 社会文化价值影响评估 遵循政策和法律的评估 其他方面影响,第四节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3,技术方法(通用),类比法列表清单法综合评价法图形叠置法生态机理分析法景观生态分析法生产力评价法系统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34,生态环境评价方法选择,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针对评价对象特点与要求 系统整体性与区域生态:
15、生态制图,景观生态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流失方程等 自然景观:敏感度、美感度评定 草地资源:五等、八级(产草量的遥感估测)草群组成变化(样地调查)同一评价对象可用多种方法评价,35,生态环评图件,1、图件收集:地形图、规划图、水系图、卫片2、基础图件:土地利用图、植被图、土壤侵蚀图3、图件编制:敏感目标分布图 动植物资源分布图 生境质量现状图等,36,生态监测,目的:认识背景,验证假说 跟踪并采取补救措施内容:明确监测因子与项目(参数)明确监测点位与频率 规范监测方法 估算监测费用 规定监测实施保障措施注意:只限于环评确定的问题,37,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基本要求,1、体现法规的严肃性2、体现可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影响评价 第八 生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78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