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矿长安全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矿长安全培训.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煤矿矿长安全培训,1,煤矿矿长安全培训,第一部分:1一、有关规程部分1、煤矿安全规程2、技术作业规程3、工种操作规程二、三不放过的原则1、事故原因没有讨论清楚不放过2、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3、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三、杜绝三违1、杜绝违章指挥2、杜绝违章作业3、杜绝违犯劳动纪律,第二部分:矿井“一通三防”第一题:矿井瓦斯爆炸分五个区,爆炸的全过程25一、安全区10二、多氧爆炸区10三、转化爆炸区.17四、少氧爆炸区.19五、亚爆炸区20六、瓦斯爆炸生成高温和高压20,第二题:采煤工作面因发火、对封闭火区顺序的选择25第三题:判断火区内能否会产生明火的依据是什么?26第四题:消火灌浆时
2、为什么在火区里会发生瓦斯燃烧事故呢?.27第五题:矿井排放瓦斯方法的选择27第六题:排放瓦斯所需风量和时间的计算31第七题:瓦斯爆炸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危害32第八题:预防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的措施37第三部分:辽宁省煤矿矿长安全培训班事故案例分析43一、事故案例分析表45二、事故案例分析统计表54,矿井“一通三防”,一、瓦斯窒息1、常见事故的致因:1)通风系统不良,无风,微风作业,瓦斯积聚;2)瓦斯异常涌出,瓦斯检测监控不当;3)违章擅自进入盲巷等停风区域。2、预防措施1)、保证通风系统管理,防止瓦斯积聚。2)、加强瓦斯检测监控。3)、加强安全培训教育与管理。二、瓦斯燃烧1、常见事故
3、的致因1)通风系统不良、风量不足,瓦斯积聚;2)瓦斯异常涌出;,5,3)爆破作业违章,电气失爆,摩擦生成静电引发瓦斯燃烧。2、预防措施1)加强通风系统管理,防止瓦斯积聚;2)加强瓦斯检测监控;3)采掘机运等环节加强管理杜绝火源产生。三、瓦斯爆炸1、常见事故的致因1)通风系统不良,风量不足,瓦斯积聚;2)瓦斯异常涌出,瓦斯检测监控不当;3)爆破作业违章、电气失爆、摩擦静电等引发瓦斯爆炸。2、预防措施1)加强通风系统管理,防止瓦斯积聚;2)加强瓦斯检测监控;,6,3)采掘机运等环节加强管理杜绝火源产生第四部分 煤尘爆炸与预防措施一、煤尘爆炸发生的条件1、自身为爆炸性煤尘呈飞扬悬浮状态;2、煤尘云的
4、浓度达到爆炸危险性的浓度范围,一般为452000克/m3,爆炸力最强的浓度为300400克/m3。3、火源温度达到6501050;氧气浓度不低于18%。(当氧气18%时,瓦斯的浓度是14%瓦斯浓度小于14%时,不会引起煤尘爆炸)。二、煤尘爆炸的危害1、产生高温、高压;2、产生正向和反向冲击波;3、引起煤尘和瓦斯继发爆炸;4、生成有毒有害气体。三、防止煤尘爆炸的技术措施1、减、降措施主要方法有煤层注水,水泡泥、喷雾降尘等等;,7,2、防止煤尘引爆的措施特别注意的是:瓦斯爆炸往往会引起煤尘爆炸。煤尘特别干燥的条件下可产生静电,放电时产生的火花也能自身引爆。3、隔绝煤尘爆炸的措施还应采取降低爆炸威力
5、、融绝爆炸范围的措施。第五部分 矿井火灾防治一、煤炭自然发火的条件1、可燃性的碎煤堆积;2、足够的供氧条件3、热量积蓄的环境和时间二、煤的自燃的三个阶段即潜伏期,自热期,燃烧期,8,三、矿井火灾处理1、一般原则1)直接灭火2)封闭火区隔绝灭火3)综合灭火四、火区启封的有关事项1、必须制定安全措施2、应逐段恢复通风(锁风启封)3、启封火区必须由救护队负责进行。由有关部门编写启封安全措施,经有关部门和领导审批,经贯彻后方可实施。,9,第一题 矿井瓦斯爆炸分为五个区的爆炸全过程,一、安全区详见瓦斯爆炸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气线段图。所谓安全区即是瓦斯不爆炸区,瓦斯的含量范围由02%。二、多氧爆
6、炸区1、瓦斯的含量范围瓦斯含量范围是2.0%9.5%。2、化学反应式:CH4+2O2CO2+2H2O16 64 44 361 4 2.75 2.253、瓦斯爆炸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4、Pb1:45、Bx0.25000,10,转化爆炸区数据表(在17页),15,CH4,瓦斯爆炸升温升压有关数据表,16,三、转化爆炸区1、瓦斯的含量范围范围:CH4%9.5%12.66%2、化学反应式2CH4+3O22CO+4H2O32 96 56 721 3 1.75 2.253、瓦斯爆炸生成一氧化碳和水蒸气4、配比、爆炸系数1)CH4%10%Pb10269.4/71.63.762569Bx1071.6/269
7、.40.2657752)CH4%11%Pb11266.4/78.763.382427Bx1178.76/266.40.295645,17,3)CH4%12%Pb12263.4/85.683.074229Bx1285.68/263.40.3252844)CH4%12.66%Pb12.66261.4/87.13.001148Bx12.6687.1/261.40.3332054、瓦斯爆炸配比、爆炸系数瓦斯爆炸配比、爆炸系数如下表:,18,四、少氧爆炸区1、瓦斯含量范围CH4%12.66%23.66%2、化学反应式:2CH4+3O22CO+4H2O32 96 56 721 3 1.75 2.253、瓦
8、斯爆炸生成一氧化碳、水蒸气4、爆炸配比、爆炸系数1)CH412.6612.66%Pb12.66261.4/87.13.001148Bx12.6687.1/261.40.3332052)CH423.66%Pb23.66228.48/76.163.00000Bx23.6676.16/228.480.33333,19,五、亚爆炸区1、瓦斯含量范围CH4%23.66%42%2、化学反应式:同少氧爆炸区3、生成一氧化碳、水蒸气4、爆炸配比、爆炸系数1)CH423.6623.66%Pb23.66228.48/76.163.00000Bx23.6676.16/228.480.333332)CH44242.0
9、0%Pb42173.6/57.93.000000Bx4257.9/173.60.333333六、瓦斯爆炸生成高压和生成高温1、瓦斯爆炸生成高温,20,1)CH4%2.0%Qg12.4 14.32177.568Qx0.240.096(12%)/0.2096 14280.335865Ts177.0/0.335865529()2)CH4%9.5%Qg12.46884.32Qx0.24(19.5%)1.4280.3104616Ts843.2/0.30161627193)CH4%12.66%CH4/3 468/3490.66666CH490.6666/71612.66%O2%18.31%CH412.66
10、261.4/387.1Qg12.487.11080,21,Qx12.660.24(112.66%)1.4280.2993316Ts1080/0.299331636084)CH4%23.66%O2%0.2096(123.66%)16.00%O2g2g142816%228.48CH42g 228.48/376.16Qg12.476.16944.384Qx0.24(123.66%)1.4280.261632Ts944.4/0.26163236105)CH4%42%O2%0.2096(142.00%)12.15%O242142812.156%173.6,22,CH442173.6/357.9Qg12.
11、457.971.8Qx0.24(142%)1.4280.198777Ts718/0.19877736122、瓦斯爆炸产生高压1)CH4%2%P2P0(213+529+25)/(297+25)1827/2982.775(大气压)2)CH4=9.5%P9.5P0(273+843+25)/(273+25)111412/1983.829(大气压)3)CH4%12.66%P12.66P0(273+3608+25)/(298+25),23,P112.66P03906/29813.11(大气压)4)CH423.66%P123.66P0(273+3610+25)/(298+25)3908/29813.1145
12、)CH442.00%P142.00P0(273+3612+25)/2983612/29813.12(大气压)6)连续爆炸P连爆P一次爆炸压力(273+3612+25)/298(二次爆炸压力),24,第二题 采煤工作面因发火对封闭顺序的选择,一、先封闭入风顺槽由于先封闭入风顺槽,供风量逐渐减少,火势有下降的趋势,火势在减弱,采面的上隅角瓦斯被全风压的抽力吸走。二、先封闭回风顺槽在入风测继续供给新鲜空气,采场的火点火势越烧越旺,火区范围逐渐扩大,由于先封闭回风顺槽,上隅角的瓦斯造成积聚,火点的空气温度会升高,体积膨胀,会导致风流逆转的发生。在对上下顺槽没有同时封闭的条件时,还是先封闭入风顺槽比较安
13、全。,25,第三题 判断火区内能否会产生明火的依据是什么?,判断干馏煤体温度的方法:1、4(C9H6O)=6(C2H4)+4CO+2OC煤温110 乙烯2、C9H6O=C3H6+CO+5C煤温150 丙烯3、4(C9H6O)3(C4H8)+4CO+2OC煤温190 丁烯我国产出的褐煤一般在225,可以点燃。即产生明火CnH2n。,26,第四题 消火灌浆时为什么在火区里会发生瓦斯燃烧事故。,根据乙烯、丙烯和丁烯产生的气体判断干馏煤体的温度、点燃、瓦斯燃烧。第五题 矿井排放瓦斯方法的选择1、全段一次排放。2、逐段多次排放。,有三张计算实例计算图。附有计算过程。,28,29,30,第六题 排放瓦斯所
14、需风量和时间的计算1、所需风量的计算已知条件:被排放巷道(空间)的体积,用VK表示。被排放巷道的瓦斯体积含量用CH4%表示,按规程规定,排放出的瓦斯含量不大于1%,未得的风量,用VX表示。VKCH4%/(VK+VX)1/100用m3表示。2、所需时间的计算已知条件:所需风量VX(m3),风筒端头每分钟的供风量(m3)或局肩每分钟的实际入风量60%,用Qf表示,所需时间用h表示。HVX/Qf(分钟)。,31,第七题 瓦斯爆炸生成CO2、CO和水蒸气的危害1、二氧化碳(CH42.09.5%)2、一氧化碳(CH49.523.66%)3、水蒸气H2O蒸气扩大1700倍。CH4+2O2CO2+2H2O1
15、6 64 44 361 4 2.75 2.252CH4+3O22CO+4H2O32 96 56 721 3 1.75 2.25以上两式中都能生成水蒸气,生成气体的体积是水重量的1700倍。,32,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33,煤炭自然瓦斯爆炸生成一氧化碳,规定标准,一氧化碳为0.0024%,含30毫克,CO1250g/m3=125000 mg/m3.,34,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35,36,第八题 预防瓦斯积聚的措施1、加强火区密闭的管理1)火区密闭要指定专人检查除指定派专人检查外,检查时间有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对密闭用观测的方法查看温度(水珠),严密程度(墙闭的外形、完整程度。2)检查闭内有害气
16、体变化情况,根据每天的数据可以绘制火区的有害气体变化图表,便于对火情的分析和判断。3)闭内的温度情况4)通过观测孔了解闭内的气压变化、着火时闭内为正压,消火时闭内为负压。5)可以控制闭内火情的发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灾害事故的扩大。,37,6)密闭启封必须编写启封安全技术措施,并经有关部门或领导的审批,否则不准启封。2、对采场停采后的管理1)对采区密闭要进行定期的检查,掌撑闭内有害气体的变化情况,如有变化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2)定期取样对气体进行成分的化验、分析。3)采场火区的隔离煤柱不准小于50m.4)在火区采场周围不准从事采掘工作。5)在采煤工作中采面要防止和采空区连通。严格控制隔离煤
17、柱的尺寸。用打探眼的方法试探煤体的深度。采空区包括下幅正在回采而上幅煤体正在自然。3、任何煤上山作业面必须24小时供风。,38,4、如煤上山停工较长时,要用永久密闭封闭作业面。5、其他巷道停工较长时,必须做永久性的封闭。6、加强回采面上下隅角切口(安全出口)的施工技术管理,保证有效断面,宽和高的尺寸要求。7、回风、入风顺槽内不准有瓦斯积聚现象的发生(CH4大于2.0%,积聚空间体积大于0.5m3,积聚时间大于8小时)。二、爆破作业1、坚持一炮三检制,放炮前不检查瓦斯不准放炮。2、作业面停风、停电时不准放炮。3、任何形式下的贯通,都必须编写贯通措施,并遵照执行。,39,4、风筒长度不到位不准放炮
18、。5、不准短线放炮。6、不准在有瓦斯的回风巷内放炮。三、杜绝明火放炮1、井下爆破作业,必须编入采掘作业规程中去。2、无封泥,封泥不足或不实的炮眼严禁爆破。3、严禁裸露爆破。4、井下爆破必须使用发爆器。5、起爆地点到爆破地点的距离必须在作业规程中具体规定。6、发爆器缺少零件或不防爆时,严禁使用。7、严禁用煤粉、块状材料或其他可燃烧材料作炮眼封泥。,40,8、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规程的第316条:一炮三检制规程的第329条:封泥长度规程的第328条:附图:瓦斯爆炸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气线段图。辽宁省煤矿安全培训中心煤矿高工、兼职教师:杨兆福 2008年10月20日,41,辽宁省煤矿矿长安全
19、培训班事故案例分析 辽宁省煤矿安全培训中心 2008年12月5日,42,事故安全分析目录序号11序号21序号32序号42序号53序号63序号74序号84序号95序号10 5序号11 5序号12 6序号13 6序号14 7,43,序号15 7序号16 8序号17 9事故案例分析统计表10事故案例比例统计表12,44,辽宁省煤矿矿长安全培训班事故案例分析,辽宁省煤矿事故案例分析见下表 辽宁省煤矿事故案例分析表,45,46,47,48,49,50,51,根据辽宁煤矿安全监察局,2007年8月和2008年8月两版安全技术再培训教材简明编写。共13份。还有原沈阳矿务局蒲河煤矿,沈阳市煤炭工业公司,田师付镇铁刹山村煤矿。共4份。,52,辽宁省煤矿矿长安全培训班 事故案例统计表,53,事故案例比例统计表,54,1、供风不足30.8%1、明火放炮18.0%2、采区瓦斯15.4%2、自燃发火12.8%3、发爆器失爆10.3%87.10%46.2%40.9%根据17起爆矿瓦斯(CO)事故的分析,供风不足占30.8%,采空区瓦斯渗出占15.4%,明火放炮占18.0%,自燃发火占12.8%,发爆器失爆(电煤钻开关,电缆短路)占10.3%合计87.1%。只要抓好上三个内容,就可以不会发生瓦斯事故了。辽宁省煤矿安全培训中心 杨兆福 2008年12月5日,55,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76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