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巷道顶板支护技术及事故防治措施.ppt
《煤矿巷道顶板支护技术及事故防治措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巷道顶板支护技术及事故防治措施.ppt(1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煤矿巷道支护技 术及灾害防治,文学宽 研究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1.煤矿巷道顶板事故概况 19541985年期间,顶板事故死亡人数占总事故死亡人数的45%,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占75%,巷道顶板事故占25%。19861992年期间顶板事故占总事故死亡人数的40%,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占顶板事故的66%,巷道顶板事故上升到34%。,1.1 巷道顶板事故比例上升原因(1)为了满足大井型的生产系统需要,巷道断面大,服务年限长;(2)掘进和维护过程中,对关键部位、地点(交叉点等),措施不力,管理不严;(3)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岩性发生变化和矿山压力产生影响。全国每年以8-12m的延伸开采。,1.2 煤矿巷道
2、冒顶分类(1)无老顶时层状顶板采动时 围岩变形破坏,(2)有老顶时层状顶板采动时 围岩变形破坏,(3)无直接顶时层状顶板采动时 围岩变形破坏,2.煤巷支护理论与技术 2.1 概述 我国国有大中型煤矿每年新掘进的巷道总长度高达数千km(2005年度国有重点煤矿巷道掘进总进尺为7598.4km,其中开拓巷道1153.2km),80%以上是煤巷与半煤岩巷。因此,巷道支护成本、速度、可靠性直接影响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煤矿巷道支护经历了木支护、砌碹支护、型钢支护到锚杆支护的漫长过程。木支架,优点:重量轻、容易加工、架设方便、破坏时有信号发出。缺点:强度低、易破坏、不防火、易腐蚀、风阻大。适用
3、条件:巷道服务期较短、压力小、断面积不大。,钢筋混凝土支护,优点:支护强度高、效果好,较木支护不易破坏、防火效果好、服务年限长。缺点:地面加工重量大、笨重不好搬运、成本高、不易架设,也不能回收再利用。,工字钢可缩性梯形支架,优缺点:较混凝土支架轻、架设方便、加工比较容易;但较木支护重。强度高、防火、不易腐蚀,可回收利用。,工字钢可缩性梯形支架结构,适用巷道:围岩比较稳定受动压影响变形200500mm。,U型钢可缩性拱形支架,适用巷道:服务时间长,围岩不稳定,受动压影响大,变形大于400mm,无底臌。,U型钢拱梯形可缩性支架,U型钢可缩性圆形支架,适用巷道:服务时间长围岩不稳定受动压影响大变形大
4、于800mm有底臌,U型钢方环形可缩性环形支架,适用巷道:服务时间长围岩不稳定受动压影响大变形大于1000mm有底臌,锚杆支护梯形巷道,锚杆支护拱形巷道,2.2 锚杆支护的优越性及发展,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锚杆支护是巷道经济有效的支护技术.与棚式支护相比:锚杆支护显著改善了巷道支护效果,降低了巷道支护成本,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锚杆支护大大简化了采煤工作面两端头支护和超前支护工艺,改善了作业环境,保证了安全生产,为采煤工作面的快速推进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锚杆支护技术已在国内外得到普遍应用,是煤矿实现安全,高效生产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之一。,我国锚杆支护发展概况 1995年我国国有重点煤矿煤
5、巷锚杆技术支护所占比例仅15.15%,到2005年国有重点煤矿的煤巷锚杆支护率达到60%,有些矿区超过了90%,甚至达到了100%。,锚杆支护已经成为我国煤矿巷道首选的安全高效的主要支护方式。可以说煤巷锚杆支护技术是继我国煤矿成功应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以来,采掘技术的又一次革命。它深刻地改变了矿井的开拓部署与巷道布置方式,对我国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煤炭产量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3 煤巷锚杆支护理论 锚杆支护理论研究的目的是弄清锚杆、锚索与围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为锚杆支护设计提供理论基础。随着我国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快速发展,锚杆支护理论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大量理论分
6、析、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及井下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锚杆支护作用本质的认识,并应用于工程实践,指导和促进了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推广应用。,2.3.1 锚杆支护构件的作用(1)锚杆杆体的作用 如图2-1所示,锚杆可以起到抗拉和抗剪作用。常用锚杆钢材的力学强度见表2-1,锚杆钢筋的剪切极限强度见表2-2。,(2)锚杆托板的作用 托板是锚杆尾部接触围岩的构件,通过托板给锚杆施加预紧力,传递围岩载荷至锚杆杆体。托板本身失效,以及托板下方的围岩松散脱落,导致托板与表面不紧贴,都会使锚杆失去支护作用。,托板的作用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给螺母施加一定的扭矩使托板压紧巷道表面,给锚杆提供预紧力,
7、并使预紧力扩散到锚杆周围的煤岩体中,从而改善围岩应力状态,抑制围岩离层,结构面滑动和节理裂隙的张开,实现锚杆的主动、及时支护作用;,二是围岩变形使载荷作用于托板上,通过托板将载荷传递到锚杆杆体,增大锚杆的工作阻力,充分发挥锚杆控制围岩变形的作用。托板力学性能应与锚杆杆体的性能相匹配,才能充分发挥锚杆的支护作用。托板强度不足、安装质量差.、受较大偏载都会显著降低锚杆的作用。,托板对全长锚固的受力分布有明显的影响。图22所示是有、无托板时锚杆轴力与剪力分布示意图。无托板时锚杆轴力在巷道表面处为零,在一定深处达到最大值,剪力在轴力最大处为零;有托板时,由于锚杆施加的预紧力和围岩通过托板作用在锚杆杆体
8、上的力,使得锚杆轴力在巷道表面处,达到一定值,而且使锚杆轴力最大的位置向孔口移动,更接近巷道表面。,(3)锚固剂的作用 1)锚固剂的黏结作用 锚固剂的主要作用是将钻孔孔壁岩石与杆体黏结在一起,使锚杆发挥支护作用。同时锚固剂也具有一定的抗剪与抗拉能力,与锚杆共同加固围岩。,2)锚固剂的抗拉与抗剪作用 我国树脂锚固剂的抗拉强度一般可取11.5MPa。如果28mm的钻孔中不安装锚杆,只注树脂锚固剂,则锚固剂可提供7.08kN的抗拉力。如20mm的杆体,安装在28mm的钻孔中,则锚固剂可提供3.47kN的抗拉力。可见锚固剂可提供一定的抗拉能力。,树脂锚固剂的抗剪强度一般可取35MPa。如果28mm的钻
9、孔中不安装锚杆,只注树脂锚固剂,则锚固剂可提供21.54kN的抗剪力。如果20mm的杆体,安装在28mm的钻孔中,则锚固剂可提供10.55kN的抗剪力,分别是圆钢(Q235)、高强度螺纹钢(BHRB400)、超高强度螺纹(BHRB600的剪断载荷的12.4%、8.4%、5.9%。可见锚固剂可提供一定的抗剪能力。,3)端部锚固与全长锚固的区别 对于端部锚固锚杆,锚固剂的作用在于提供黏结力,使锚杆能承受一定的拉力。锚杆拉力除锚固外,沿长度方向是均匀的(图25)。由于锚杆与钻孔间有较大空隙、所以锚杆抗剪能力只有在岩层发生较大的错动后才能发挥出来。,对于全长锚固锚杆,主要有两方面:将锚杆杆体与钻孔孔壁
10、黏结在一起,使锚杆随岩层移动承受拉力;当岩层发生错动时,与杆体共同起抗剪作用,阻止岩层发生滑动。对于端部锚固锚杆,支护刚度低;对于全长锚固锚杆,支护刚度高。如图25所示,这是全长锚固锚杆与端部锚固锚杆的根本区别。,(4)钢带的作用 钢带是锚杆支护系统中的重要构件,对提高锚杆支护整体支护效果,保持围岩的完整性起着关键作用。钢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1)锚杆预紧力和工作阻力扩散作用。单根锚杆作用于巷道表面可近似看成点载荷,钢带可扩大锚杆作用范围,实现锚杆预紧力和工作阻力扩散,使载荷趋于均匀。,2)支护巷道表面和改善围岩应力状态作用。钢带对巷道表面提供支护,抑制浅部岩层离层,裂隙张开,保持围岩
11、的完整性,减少岩层弯曲引起的拉伸破坏,改善岩层应力状态,防止锚杆间松动岩块掉落。3)均衡锚杆受力和提高整体支护作用。钢带将数根锚杆连接在一起,可均衡锚杆受力,共同形成组合支护系统,提高整体支护能力。如下图:,(5)网的作用 一般认为,网可以维护锚杆间的围岩,防止松动小岩块掉落。其实,网的作用远不止这一个,特别是在高地应力、破碎围岩条件下,网是锚杆支护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网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1)维护锚杆之间的围岩,防止破碎岩块垮落。2)紧贴巷道表面,提供一定的支护力。,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我国现用菱形金属网,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条件下,可提供0.01MPa的支护力,一定程度上改善巷道
12、表面岩层受力装况。同时,将锚杆之间岩层的载荷传递给锚杆,形成整体支护系统。3)对深部围岩也有良好的支护作用。网不仅能有效控制巷道浅部围岩的变形与破坏,而且对深部围岩也有良好的支护作用。如图27所示,有网的情况下,虽然巷道表面围岩已破坏,但没有松散、垮落。,2.3.2 锚杆支护理论评述(1)悬吊理论 锚杆支护的作用是将顶板下部不稳定的岩层悬吊在上部稳定的岩层中。悬吊理论是最早的锚杆支护理论,它具有直观、易懂及使用方便等特点。特别是在顶板上部有稳定岩层,而其下部存在松散、破碎岩层的条件,这种支护理论应用比较广泛。,在比较软弱的围岩中,巷道开掘后应力重新分布,出现松动破碎区,在其上部形成自然平衡拱,
13、锚杆支护的作用是将下部松动破碎的岩层悬吊在自然平衡拱上。,悬吊理论存在以下明显缺陷:1)锚杆受力只有当松散岩层或不稳定岩层完全与稳定岩层脱离的情况下才等于破碎岩层的重量,而这种条件在井下巷道中并不多见。2)锚杆安设后,由于岩层变形和离层,会使锚杆受力很大,而远非破碎岩层重量。,3)当锚杆穿过破碎岩层后,锚杆提供的径向和切向约束不同程度地改善破碎岩层的整体强度,使其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而悬吊理论没有考虑围岩的自承能力。,4)当围岩松软,巷道宽度较大时,锚杆很难锚固到上部稳定的岩层或自然平衡拱上。悬吊理论无法解释在这种条件下锚杆支护仍然有效的原因。总之,悬吊理论仅考虑了锚杆的被动抗拉作用,没有涉及
14、其抗剪能力及对破碎岩层整体强度的改变。因此,理论计算的锚杆载荷与实际出入比较大。,(2)组合梁理论 从岩层受力角度考虑,锚杆将各个岩层夹紧形成组合梁。组合梁理论适用于层状岩层。对于端部锚固锚杆,其提供的轴向力将对岩层离层产生约束,并且增大了个岩层间的摩擦力,与锚杆杆体提供的抗剪力一同阻止岩层间产生相对滑动。对于全长锚固锚杆,锚杆和锚固剂共同作用,明显改善锚杆受力状况,增加了控制顶板离层和水平错动的能力,支护效果优于端部锚固锚杆。,组合梁厚度越大,梁的最大应变值越小。组合梁理论考虑了锚杆对离层及滑动的约束作用,但是它存在以下明显缺陷:1)组合梁有效组合很难确定。它涉及影响锚杆支护的众多因素,目前
15、还没有一种方法比较可靠的估计有效组合厚度。,2)没有考虑水平应力对组合梁强度、稳定性及锚杆载荷的作用。其实,在水平应力较大的巷道中,水平应力是顶板破坏、失稳的主要原因。3)只使用于层状顶板,而且仅考虑了锚杆对离层及滑动的约束作用,没有涉及锚杆对岩体强度、变形模量及应力分布的影响。,(3)加固拱理论 大量的试验表明,即使在软弱、松散、破碎的岩层中安装锚杆,也可以形成一个承载结构。只要锚杆间距足够小,各根锚杆形成的压应力圆锥体将相互重叠,就能形成在岩体中产生一个均匀压缩带,如图2-13所示,,它可以承受压力破坏区上部破碎岩石的载荷。加固拱内的岩石受径向和切向的约束,处于三向应力状态,岩石承载能力得
16、到提高。锚杆支护的作用是形成较大厚度和较大强度的加固拱,拱的厚度越大,越有利于围岩的稳定。,加固拱理论充分考虑了锚杆支护的整体作用,在软岩巷道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这种理论同样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1)只是将各锚杆的支护作用简单相加,得出支护系统的整体承载结构,缺乏对锚杆岩体力学特性及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2)加固拱厚度涉及的影响因素很多,很难较准确的估计。,(4)最大水平应力理论 国内外井下地应力测量结果表明,岩层中的水平应力在很多情况下大于垂直应力,而且水平应力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最大水平主应力明显高于最小水平主应力,这种趋势在浅部矿井尤为明显。澳大利亚学者通过现场观测与数值模拟分析,得
17、出水平应力对巷道围岩变形与稳定性的作用(图2-14)。,他认为,巷道顶底板变形与稳定性主要受水平应力的影响;当巷道轴线与最大水平主应力平行,巷道受水平应力的影响最小,有利于顶底板稳定;当巷道轴线与最大水平主应力垂直,巷道受水平应力的影响最大,顶底板稳定性最差;当两者呈一定夹角时,巷道一侧会出现水平应力集中,顶底板的变形与破坏会偏向巷道的某一帮。,在最大水平应力作用下,顶底板岩层会发生剪切破坏,出现松动与错动,导致岩层膨胀、变形。锚杆的作用是抑制岩层沿锚杆轴向的膨胀和垂直于轴向的剪切错动。因此,要求锚杆强度大、刚度大、抗剪能力强,才能起到上述两方面的约束作用。这也是澳大利亚锚杆支护技术特别强调高
18、强度、全长锚杆的原因。,(5)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 董方庭等提出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巷道开挖后,当围岩应力超过围岩强度时将在围岩中产生新的裂纹,其分布区域类似圆形或椭圆形,称之为围岩松动圈。围岩一旦产生松动,围岩的最大变形载荷是松动圈产生过程中的碎胀变形,围岩破裂过程中的岩石碎裂变形是支护的对象。现有支护无法有效阻止围岩松动圈的产生与发展。,根据围岩松动圈理论,将锚喷支护分为3种类型:小松动圈(厚度小于400mm),锚杆支护作用不明显,只需进行喷射混凝土支护。中松动圈(厚度在4001500mm之间),支护比较容易,采用悬吊理论设计锚杆参数,悬吊点在松动圈之外。,大松动圈(厚度大于1500mm),
19、锚杆的作用是给松动圈内破裂围岩提供约束力,使其恢复到接近原岩的强度并具有可缩性,采用加固拱理论设计支护参数。可见,松动圈支护理论确定了使用各种经典锚杆支护理论的适用条件和范围。,(6)围岩强度强化理论 侯朝炯等提出巷道锚杆支护围岩强度强化理论。(1)锚杆支护的实质是锚杆与锚固区域的岩体相互作用组成锚固体,形成统一的承载结构;(2)锚杆支护可提高锚固体的力学参数,包括锚固体破坏前与破坏后的力学参数(弹性模量、黏聚力、内摩擦角等),改善被锚岩体的力学性能;,(3)巷道围岩存在破碎区、塑性区、弹性区,锚杆锚固区域岩体的峰值强度、峰后强度及残余强度均能得到强化;(4)锚杆支护可改变围岩的应力状态,增加
20、围压,提高威严的承载能力,改善巷道支护状况;,(5)围岩锚固体强度提高后,可减小巷道周围的破碎区、塑性区范围和巷道表面位移,控制围岩破碎区、塑性区的发展,从而有利于巷道围岩的稳定。为了解锚固前后力学参数的变化,进行了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实验数据表明:,锚固体的强度总比无锚杆时提高,而且随着锚杆密度增加锚固体的强化系数也不断增加。在锚杆强度一定时,锚杆对残余强度的强化作用大于对极限强度的强化,这对控制破碎区围岩的变形,保持其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3.煤巷锚杆支护设计方法 支护设计是巷道锚杆支护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对充分发挥锚杆支护的优越性和保证巷道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支护形式和参数选择不合理
21、,就会造成两个极端:,其一是支护强度太高,不仅浪费支护材料,而且影响掘进速度;其二是支护强度不够,不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出现冒顶事故。,目前,国内外锚杆支护设计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工程类比法、理论计算法和数值模拟法。近10年来,我国在锚杆支护设计方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借鉴国外先进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煤矿巷道的特点,提出动态化、信息化的设计方法,符合煤矿巷道地质条件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这种设计方法已经在多个矿区得到推广应用,锚杆支护设计的可靠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得到显著提高。,3.1 锚杆支护工程类比设计法 工程类比法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它是根据已经支护的类似工程的经验,通过工程类比
22、,提出锚杆支护参数。,根据已有工程直接提出支护设计 这种方法是将已开掘的、成功应用锚杆支护巷道的地质与生产条件与待开掘的巷道进行比较,在各种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参照已掘巷道的支护形式与参数,由设计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待掘进巷道的支护设计。,因此,已掘巷道与待掘巷道条件的比较与设计人员的设计经验是直接工程类比应用成功的关键。没有两条巷道的地质与生产条件完全相同,甚至同一条巷道在不同地段的条件也存在着差异。,而直接工程类比法使用的是基础是要求两条巷道的条件基本类似,不能有较大的差异。进行工程类比时,要求比较的内容全面、细致、可靠,不仅要抓住关键因素,而且不能忽略细节。在充分、详细比较的基础上,
23、根据已掘进巷道的支护设计,进行适当调整,确定待掘巷道的支护形式与参数。,3.1.2 经验公式 经验公式是在大量支护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指导支护设计的简单公式。目前,国内外有多种锚杆支护设计的经验公式,以下列举数例。(1)锚杆长度选取 1 某学者:锚杆长度与锚杆间排距之比应为1.21.5,锚杆长度可作为巷道宽度的函数确定,如 其中L为锚杆长度,B为巷道宽度。,2)某学者:最小锚杆长度max锚杆间距的两倍,三倍不连续面平均间距确定的不稳定岩石宽度,巷道跨度之半。,(2)锚杆间排距选取 1)某学者:最大锚杆间距min锚杆长度之半,1.5倍不连续间距确定的不稳定岩石宽度。2)某学者:锚杆间排距与锚
24、杆长度之比为2/35/6比较合理。,3)某学者:从拱形巷道顶部能够形成有效的压力拱出发,锚杆长度与锚杆间距的比值应接近2。4)新奥法对锚杆间距的选择提出一些准则:硬岩,锚杆间距取1.52.0m;中硬岩石,锚杆间距取1.5m;松软破碎的岩体,锚杆间距取0.81.0m。,经验公式最大的特点是使用简单、方便,但存在两方面的弊端:一是经验公式只能提供锚杆支护的主要参数(锚杆长度、间排距等),而其他参数,如锚杆杆体结构、预紧力、锚固长度、托板结构与尺寸、组合构件形式与尺寸等,很难在经验公式中全面反映,这些参数却在锚杆支护中同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经验公式中考虑影响锚杆支护效果的因素很少,如上述的经
25、验公式中,只考虑了巷道宽度、高度,岩石软硬程度,结构面分布,而影响巷道围岩变形与破坏的因素还有很多。因此,经验公式提供的支护参数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不顾巷道的具体条件而照搬套用。,3.1.3 以围岩为基础的支护设计(1)围岩分类方法 直接工程类比法与支护设计者的实践经验关系很大,是决定支护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然而,要求每一个设计人员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不切实际的。,为了将待定岩体条件下的设计与个别工程相应条件下的实践经验联系起来进行工程类比,做出比较合理的设计方案,进行围岩分类是非常必要的。在围岩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别的围岩提出支护形式和参数设计的建议这种方法在国内为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巷道 顶板 支护 技术 事故 防治 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76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