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与工作改善.ppt
《标准工时与工作改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工时与工作改善.ppt(3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标准工时与工作改善,主讲:田开军,目录,第一部分:标准工时的作用第二部分:如何制定标准工时第三部分:标准工时运用第四部分:工作研究及改善,第一部分:标准工时的作用,4,作业测定的定义与目的,工作研究的流程示意图,5,工作研究的过程:利用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和动作研究获得最佳程序和方法,然后在利用作业测定将所有作业制定出标准时间。,6,经验判断法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凭经验估算出工时消耗来制定定额的方法是一种估计法,简便易行,但误差较大。历史纪录法根据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推断出同等内容工作的时间是一种统计分析法,比经验法具有科学性,但不够精确、可靠。作业测定在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对生产时间和辅助时间加以分
2、析研究,从而制定标准时间的方法 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客观、令人信服。,制定标准时间的方法,7,作业测定的定义运用各种技术来确定合格工人按规定的作业标准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时间。(国际劳工组织)合格工人的含义:具备必要的身体素质、智力水平和教育程度,并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使他所从事的工作在安全、质量和数量方面都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规定的作业标准经过方法研究后制定的标准工作方法,及其有关设备、材料、负荷、动作等一切规定的标准状态。,8,作业测定的目的:制定作业系统的标准时间,作为工作计划、指导、管理及评价的依据(无标准则无管理);改善作业,提高机器使用效率(如生产线平衡问题);制定最佳的作业系
3、统。,9,作业测定的应用比较各种工作方法的效果,在相同条件下,工时最短的方法是最理想的方法;平衡作业组成员之间的工作量;决定每个作业人员能操纵的机器数;提供生产计划与进程的基础资料,包括设备劳力;提供估算标价、销售价格和交货合同的基础数据;确定机器利用率指标和劳动定额,并可作为制定奖励办法的基础;提供劳动成本管理的资料。,第二部分:如何制定标准工时,生理宽放:5%疲劳宽放:6%管理宽放:4%合计:15%标准工时=119(1+15%)=137秒,17,时间研究(秒表时间研究):利用秒表或电子计时器,在一定时间内对作业的执行情况做直接的连续观测,最终制定出完成该项工作的时间标准。工作抽样(样本法)
4、:时间研究是在一段时间内利用秒表连续不断地观测操作者作业,而样本法则是在较长时间内,以随机方式分散地观测操作者。这种方法不关心具体动作所耗费的时间,而是估计人或机器在某种行为中所占用的时间比例。因此样本法一般用于研究工时利用效率(工作改善)、合理制定工时定额(制定标准时间)等。,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及应用,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18,预定时间标准法(PTS-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s)将构成工作单元的动作分解为若干基本动作,对这些基本动作进行详细观测,然后作成基本动作的标准时间表。当要确定实际工作时间时,只要把工作任务分解成这些基本动作,从基本动作的标准时间表上查出各
5、基本动作的标准时间,将其组合就可得到工作的正常时间,然后加上宽放时间就可得到标准工作时间。PTS法的特点:利用预先为各种动作制定的时间标准来确定进行各种操作所需要的时间,而不是直接观察或测定。由于能精确地说明动作并加上预定工时值,因而较之其它方法可能提供更大的一致性不需要对操作者的熟练、努力等程度进行评价,能比较客观地确定时间标准PTS为国际公认制定时间标准的先进技术。PTS法共40多种,如方法时间衡量(MTM)、工作因素法(WF)、模特排时法(MOD)等,19,标准要素法/标准资料法 在不同种类的工作中,存在大量相同或相似的工作单元。实际上不同的工作是由若干种工作单元的不同组合,因此对于工作
6、单元所进行的时间研究和建立的工作标准可应用于不同种类工作中的工作单元。而这样的工作单元的标准一经测定即可存入数据库以供调用。标准要素法(或标准资料法)是将直接由秒表时间研究、工作抽样、预定时间标准法所得到的测定值,根据不同的作业内容,分析整理为某项作业的时间标准,以便将该数据应用于同类工作的作业条件上,使其获得标准时间的方法。标准要素法(或标准资料法)首先建立若干工作单元标准时间数据库(可应用多种作业测定方法),然后根据不同的作业内容将其应用于同类工作的作业条件上。,20,第一阶次:动作。作业测定的最小工作阶次,如伸手、握取等。第二阶次:单元。由几个连续动作集合而成,如:伸手抓取零件、放置物件
7、等。第三阶次:作业。通常由两、三个操作集合而成,只能由一人来同时完成。如:伸手抓取工件在夹具上定位,拆卸加工完成品(从伸手到放置为止)。第四阶次:制程。为进行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作业的串连。如:钻孔、装配、焊接等。,作业测定的层次及应用,工作阶次的划分以研究方便为原则。,作业测定的层次,工作层次,21,含义: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用最合适的操作方法,以普通熟练工人的正常速度完成标准作业所需的劳动时间。合适的操作条件和最合适的操作方法是指通过方法研究后所确定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条件。普通熟练工人和正常速度意味着标准时间适合绝大多数作业者标准作业是标准时间的依据,标准时间,22,标准时间的特性客观性:对应于
8、某一标准化了的作业操作(通过方法研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一个量值。可测性: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对操作进行测定以确定其时间量值。适用性:易于被大多数人所接受。,23,标准时间的构成,24,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率)=平均操作时间*评比系数+宽放时间=平均操作时间*(1+评比系数+宽放率),25,宽放时间,分为私事宽放、疲劳宽放、程序宽放、特别宽放、政策宽放 也可分为作业宽放、管理宽放、生理宽放、疲劳宽放由于宽放时间的绝对值难以直接测出或算出,通常用宽放率来表示作业宽放率和管理宽放率可用瞬间观测法(工作抽样)测得,而生理宽放率和疲劳宽放率通过查阅经验数据得出
9、,26,作业宽放是由材料、零件等操作者涉及到的偶发因素所引起的作业迟延;管理宽放是管理进行各项管理的安排等非作业内容所占用的时间;生理宽放是由于人的生理需要而花费的时间;疲劳宽放是由于某项作业产生的固有疲劳而使作业速度降低、为此给予恢复体力的时间。,27,宽放时间的分类,调整作业姿势调整暖气(通风、空调)做工间操上下班清扫修理机器开关窗户领导安排工作吃饭分发原材料作业中间取暖,28,时间研究,时间研究的定义及特点时间研究的步骤,29,时间研究是一种作业测定技术,旨在决定一位合格适当训练有素的操作者,在标准状态下对一特定的工作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合格适当训练有素的操作者:合格工人、完全训
10、练、正常速度、生理状态正常。标准状态:系指经过方法研究后制定的标准的工作方法、标准设备、标准程序、标准动作、标准工具、标准的机器运转速度、标准工作环境。时间研究的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技术来对操作者的作业进行观测,以决定作业的标准时间。,时间研究的定义与特点,30,基本方法:利用秒表或电子计时器,在一定时间内对作业的执行情况做直接的连续观测,最终制定出完成该项工作的时间标准。因此,时间研究也叫:秒表时间研究、直接时间研究、密集抽样时间研究。基本工具:秒表、观测板、时间研究表格、铅笔、计算尺、测量距离及速度的仪器等。,31,时间研究的步骤,32,划分操作单元,每一单元应有明显易辨的起点和终点;单元时
11、间愈短愈好(0.04min);人工操作单元与机器单元应分开,因为时间研究主要测量人工单元;尽可能使每一人工单元内的动作为基本动作;区分不变单元与可变单元;不变单元是指在各种情况下操作时间基本相等的单元;可变单元是指随加工对象的尺寸、大小、重量的不同所需时间发生变化的单元;区分规则单元、间歇性单元和外来单元规则单元是加工每个工件都有规则性地出现的单元;间歇性单元是加工过程中偶尔出现的单元;外来单元是偶发事件造成的,不需列入标准时间之内。,33,归零法从第一个单元开始时,开动秒表,第一单元结束时,按停秒表。读取表上读数,然后使标真回零。当下一单元开始时,再开动秒表,如此不断记录每一单元时间。累计测
12、时法用两个秒表,由一连杆机构连接。一表开动时,另一表即停止;一表停止,另一表即开动,停止表上的时间,读取后立即回零。,测时的方法,34,周程测时法:(适用于单元很小且周期很短的操作)假设某工序有a,b,c,d,e五个操作单元,每次只记录4个单元的时间值:A=a+b+c+d=28s 去掉e B=b+c+d+e=20s 去掉a C=a+c+d+e=29s 去掉b D=a+b+d+e=23s 去掉c E=a+b+c+e=23s 去掉d设X=a+b+c+d+e,则4X=133s,X=33.25s,则可以计算得a=3.25s b=4.25s c=10.25sd=10.25s e=5.25s,35,连续测
13、时法:当第1单元开始时,开动秒表,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不使秒表指针回零,而任其继续走动。仅当每一单元完毕时看指针并记录其表面上显示的时间。待全部记录完毕,再将相邻单元的表面时间相减,从而求得每一单元的时间。假设某工序有a,b,c,d,e五个操作单元,每次只记录4个单元的时间值:,“R”为现场观测时,记录每一单元末的秒表上显示的时间;“T”为某一单元的时间,通过连续相减求得。,36,案例1:套筒包装的时间研究,运用时间研究对“套筒包装”操作过程进行作业测定:将一套6个套筒装入纸盒、封口、码放。,37,在上述套筒包装事例中,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可将这一工作分解为4个工作单元:取两个纸盒;将衬垫放入纸盒
14、;将套筒放入纸盒;纸盒封口、码放。划分操作单元时还应注意:如果某项工作已经有约定俗成的工作方法,则动作单元的划分应与这样的工作方法保持一致。,(1)划分操作单元,38,(2)测量各个工作单元的时间,数据记录表,39,(3)剔除异常值,假设对某一操作单元观测n次,所得时间为x1,x2,x3,xn 则平均值为:,标准差为:,40,正常值为x3内的值,超过此范围者为异常值,41,上表中的观测数为10个工作循环,该样本数是否足够?通常,时间研究得出的工作时间估计值达到实际工作平均工作时间的95%左右即可。此时可根据正态分布推出来的公式决定样本数n:,(4)决定样本大小,n 所需样本数 p 估计精度(以
15、真正时间值的偏离程度%来表示)某单元测量时间平均值 s 某单元样本标准差,42,s 某单元样本标准差t 某单元测量时间平均值n 测量次数(本例中工作循环1测量次数为5,其它为10)tj 第j个工作循环的测量时间值,43,样本计算数据,本例中,取估计精度p=4%,即保证每个单元的估计偏离真正时间的程度不超过4%,显然应取n=58,44,单元i的正常时间:NTi=ti.Fi RFiNTi 正常时间(Normal Time)RFi 单元i 的绩效评价因子(Performance Rating Factor)Fi 单元i 的在一个工作循环内各工作单元动作平均发生的频数ti 单元i 测量时间平均值工作循
16、环的总正常时间:,(5)决定时间标准,45,假定在上例中又进行了48次测时,得到如下数据:,则可分别求出每个单元的正常时间及工作循环总时间:NT1=0.530.501.05=0.28min;NT2=0.101.000.95=0.10min NT3=0.751.001.10=0.83min;NT4=1.081.000.90=0.97min NTC=0.28+0.10+0.83+0.97=2.18min考虑人的疲劳,加入宽放时间因子A:标准时间ST=NTC(1+A)通常A=10%20%取A=15%,则ST=2.18(1+0.15)=2.51min/工作循环,46,绩效评价因子(评比),上述平均操作
17、时间为该操作者的平均操作时间,因为此人的动作可能比标准动作快,也可能比标准动作慢,所以还不能作为标准时间,必须利用“评比”予以修正,使其成为不快不慢的正常时间。所谓“评比”,就是时间研究人员将所观测到的操作者的操作速度,与自己所认为的理想速度(正常速度)作比较.因此,时间研究人员必须能在自己头脑中建立一个理想的速度(正常速度),然后再根据这个理想速度去评比操作者动作的快慢。,47,时间研究中的主观判断和评价 在定义所要研究的工作单元中必须十分谨慎;在时间研究中应排除偶然性的、不规则的动作;宽放时间;最大问题是绩效评价因子。时间分析方法的优劣分析 主要适用于工作周期较短、重复性很强、动作比较规律
18、的工作,对于思考性质的工作不适用;秒表的使用有一定的技巧,与经验有关;包含的主观判断因素有时会遭到被操作者的反对。,总结与启示,48,工作抽样,基本概念工作抽样的应用 工作抽样的优劣分析工作抽样的方法步骤,49,工作抽样又称瞬时观察法、样本法。它是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以随机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间断的观察,并按预定的目的整理、分析所调查的资料,得出所需要的结果。基本假设:在样本中观察到的某个行为所占用的时间比例,一般来说是该行为发生时实际所占用的时间比例。在给定的置信度下,样本的大小将影响估计的精度。置信度(可靠度)是指观测结果的可信程度,即子样本符合总体状态的程度。,基本概念,50,时间研究:连续
19、观测60min中的每1min工作比率=工作时间/总观测时间=42/60=70%空闲比率=空闲时间/总观测时间=18/60=30%工作抽样:随机取10个观测时刻(即第34,54,4,47,53,29,12,9,19,25min),共有3次空闲,7次工作,即:工作比率=工作时间/总观测时间=7/10=70%空闲比率=空闲时间/总观测时间=3/10=30%,1,60min,4,47,34,29,25,19,12,9,54,53,工作时间,空闲,时间研究与工作抽样的对比,51,52,工作改善:利用工作抽样,可调查出操作者或机器的工作比率与空闲比例。根据空闲部分的组成,进行观察记录,找出问题并进行改善。
20、制定标准时间:,工作抽样的应用,53,节省时间及费用(只有时间研究的5%50%);在事先指定的可靠度之下展开,分散抽样,对观测时间无特殊要求,操作方便、结果可靠;如果仅是为改善工作,则对观测者无特殊技能要求;由于无法将作业细分,故只适用于第3、4阶次工作;观测地点分散,路途费时。,工作抽样的优劣分析,54,工作抽样的方法步骤,55,某工厂正在考虑引入一套库存记录自动存储及检索系统。为了确定该系统的引入是否恰当(利用性、经济性),工厂管理层需要知道工人使用库存记录所占用工作时间的比例。工人有两种:一种为工厂正式员工(简称正式工),一种为临时聘用的计时工(简称临时工)。这些工人用手工检索库存记录,
21、或者复印后以后送到车间。现在需要通过样本法来了解工人使用库存记录所占用的工作时间。,案例2:库存时间的工作抽样,56,观察工人工作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在本例中只是为了了解工人使用库存记录在整个工作时间内所占的比例,因此可按下表方式设计观测表的格式,即把整个工作时间大致分为:使用库存记录、维护库存、其它辅助工作和空闲四类(其他几部分的数据是顺便得到的,如不记录也可),(1)设计观测方式,观测表的格式,57,样本法中的观测时间长度必须具有代表意义,即在该时间段内,每一行为都应该有发生若干次的机会。在本例中,使用库存记录的行为可发生在一周内的任一天,且每周都发生,因此观察时间可设为几周。,(2)决定观
22、测的时间长度,58,通常研究人员在观测开始之前需要对被观测行为所占的时间比例进行初步估计,并设定一个所希望的估计精度。经观测得出数据后在进一步考虑是否要增加样本数。在本例中,厂领导初步估计:使用库存记录占正式工工作时间的20%,占临时工工作时间的5%。厂领导希望估计的置信度为95%,估计精度为绝对误差0.03。现在要决定:观测者需去库房多少次才能达到这样的估计要求,即决定满足该要求的样本数。,(3)决定最初的样本数,59,用绝对精度E,用相对精度S,式中N为观测次数 P为观测事项发生的概率,60,根据对所占用时间的预先估计和所允许的误差,正式工的占用时间在20%3%以内,临时工在5%3%以内。
23、根据上述数据,根据前面的公式可求得正式工的样本数为711,临时工的样本数为211。研究人员选定一个典型库房进行观测,该库房配置有8名正式工和4名临时工。因此对于正式工来说,去库房次数应为711/8=88.9次;对临时工去库房次数应为211/4=52.8次。显然,应取其中的大数,即共取89次(为了方便,本例中取90次),这样可得到720个正式工的样本数据和360个临时工的样本数据。,61,观测者去库房获取数据的时间应该在选定的时间程度内随机确定以避免数据失真。,观测数据,(4)选择随机观测的时间,(5)观测和获取数据,62,由观测数据表可知:正式工使用库存记录所占用时间为:140/720=0.1
24、9;临时工占用时间为29/360=0.08;这两个数据都在原来设定的误差范围内,因此现在样本数已经足够。,(6)检查是否需要更多的样本,63,问题:得到上述数据以后,厂决策层如何决定是否引入库存自动检索系统呢?分析:引入新系统每年所花的成本为15万元。新系统与手工检索相比可节省工人25%的检索时间。现在库房全部正式工的年工资总额是362.8万元,全部临时工的年工资总额237.5万元。设P1和P2分别为正式工和临时工使用库存记录所占用的时间比例,则使用新系统的年节省额S为:S=(362.8P1+237.5P2)25%15=(362.819%+237.58%)25%15=7.0(万元)结论:引入新
25、系统是合算的。,(7)得出结论,64,样本法优点:观测者不需要受专门训练;不需要使用秒表,因此可同时进行几种行为的观测;在工作循环较长的情况下,因为所需的观测时间不多,因此是一种很经济的工作研究方法;与其它作业测定方法相比,被观测人员更喜欢这种方法。样本法缺点:所需观测的样本数较大,需要保证有一定的估算精度等。对于重复性工作的标准时间的设定是不经济的。,总结与启示,65,预定时间标准法,PTS概述 模特排时法(MOD法),66,PTS发展概况:动素程序分析法:F.B.吉尔布雷斯动作时间分析(MTA):把时间用量加到动作研究上。1924,美国人西格(A.B.Segnr)工作因素体系(WF):1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标准 工时 工作 改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69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