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课堂享受生活德育.ppt
《构建生活课堂享受生活德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生活课堂享受生活德育.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徐晓红,构建生活课堂享受生活德育,小学德育课程如何走向生活,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走向生活小学德育课程的现代转型,小学德育课程为什么要走向生活,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一、小学德育课程为什么要走向生活,走向生活是改革传统德育课程的必然要求走向生活是儿童道德主体发展的必然选择走向生
2、活是世界德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中国小学生守则,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美国小学生守则,1、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3、提问时举手。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
3、与老师讲话。5、缺席时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7、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8、考试不许作弊。9、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地帮你。10、任何缺勤或迟到,需要出示家长的请假条。11、唯一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其他原因呆在家里不上课都是违规。12、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提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对于中国小学生守则,我们是能背个八九不离十的,这不仅是因为我们都念过小学,更因为我们在后来的初中、高中、大学的学生守则中可以不断看到小学生守则的影子。美国的小学生守则
4、规定得实用、有针对性、简洁而又全面了;而中国的小学生守则刚好相反,大、空、摸不着边际。可以这么说,中、美两国的小学生守则并无本质区别,两国小学生守则的愿景目标都是很好的,但中国小学生守则似乎只是规定了一种目标,表达一种理想追求,而美国小学生守则的条款恰好是落实中国小学生守则的具体措施。,法家在“礼仪之邦”的国度里,像“大海上的一滴水花“,消失得无影无踪。要求每个人成为道德圣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服务、奉献、牺牲。(赖宁)高尚、激动人心。有利于民族生存。(“还我河山”!),东方,西方,要求每个人成为守法的公民。利己: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利己不损人,制裁损人利己。公平、公正(抽签)低级但平凡、真
5、实。有利于个人的自由、个性的解放。(“还我自由”!),强调整体性伟大、神圣、理想。(和现实生活脱节)难以切实实施、普遍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比较虚假。只能造就少数高尚的人,但造就了一大批虚假的人。,东方,西方,强调内部的思考、觉醒。平庸、功利、实用。(和社会一致)可以对每个人普遍实施。比较真实。很难造就道德高尚的人,但造就了一大批守法的公民。,两种不同的文化孕育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德育观。从东西方德育观的比较,我们似乎可以看到美国之所以总是那么强大,而中国的事业总是那么步履维艰的原因了。当然,一个国家和民族不能没有远大理想目标,但理想目标的实现过程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来不得半点虚空。从某种意义上说
6、,有了实实在在的行动,自然就是在朝着理想迈进,但如果只是空喊理想而缺乏行动,那理想就是幻想,是很难实现的。,走向生活是改革传统德育课程的必然要求,一、小学德育课程为什么要走向生活,传统的知性德育观表现在德育课程的置上,就是把道德、品德从人的生活、社会生活中剥离出来,将它作为一种孤立现象来对待,这在教材设计上,就表现为品德课的学科化和知识化倾向,教材的呈现往往以德目或道德规范为逻辑,强调严密的知识体系结构。,德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它不是以知识教学或思维训练为目的,而是以态度和行为的转变为主要目的。也就是说,道德课程要解决的并不是学生知不知的问题,而是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檀传宝教授认为:
7、“在中国的道德教育实践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在道德学科的直接讲授中,没有对学生道德批判能力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应有的讨论;即使有所谓的讨论,其目的也 不是通过讨论求得道德认知、反省能力的通过,而是着眼于得出既定的道德结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作为以促进人的德性发展为目的的德育课程自然更应该淡化知识教学的痕迹,走向生活成为德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走向生活是儿童道德主体发展的必然选择,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可以概括为“无律他律自律自由”的过程。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他
8、们大多处于由他律向自律发展的阶段。,小学德育课程必须贴近学生生活,通过生活学习道德,即儿童的道德学习必须在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按照儿童生活的逻辑来建构,如力求从某一年龄段儿童在生活中所遭遇到的人、事、物,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可能产生的烦恼来安排内容。,如小学一年级的儿童遭遇到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开始踏进学校,要遇到许多不认识的陌生人因此,儿童的道德学习通过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或者创设与他们的道德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从生活出发,紧密联系生活中的现实、生活中的需要、生活中的问题与困惑,并设计各种与主题相应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建构。只有这样,道德对于学生而言,才是与他
9、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不再是枯燥的说教或书本上的教条。,道德实践能力提高的唯一途径就是道德实践活动,即只有使学生回到活生生的道德生活,在交往中学会交往,在责任承担中建立真正的责任意识。,走向生活是否意味着道德教育关注的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而忽视学生的间接经验?,否定!,对于广泛涉及价值和道德价值的社会学习领域,除却直接经验以外,间接经验亦有重要意义。事事亲身经历、亲身体会。既不必要,也无可能。,在小学德育课程中,我们更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对道德发展的影响力,而对处于较高年龄段的儿童来说,学习涉及到重大历史事件、人文地理以及远离日常生活空间的知识领域,则更需要以合适的方式来呈现间接经
10、验。,但无论是直接经验的表达还是间接经验的获取,我们都强调要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强调道德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道德学习中去感受、体验、领悟与表达,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成为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不仅要经受认识的挑战,从中获得理智上的满足,在情感、心灵的充盈中获得真切的体验。,(三)走向生活是世界德育课程改革的 必然趋势,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课程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重要走向就是综合化,而综合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根据和要旨就是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德育课程的综合化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的综合化。,二是课程目标的综合化。,三是主题学习的综合化。,
11、德育课程走向生活、走向综合是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过去,我们常常在教育是为发展个人还是为发展社会的教育本位问题上争论不休,而生活真正将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很好地融合为一体。因为,人们在生活中个体得到发展,也在生活中与他们、与社会发生内在联系。,二、小学德育课程如何走向生活,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在生活中实现学生主体建构与教师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重视儿童生活经验的价值,(一)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1、关注学生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要求我们争取通过课程的实施让儿童学会营造一种属于他们自己的健康、积极、快乐、负责、有爱心、有创意、肯动脑的生活。,学生在这种传统的德育模式下,只
12、有消极的追随,没有自觉的参与;只有他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创见;只有被动的接收,没有主动的发现;只有虔诚的仰视与遵从,没有平等的交流与对话;只有应和式的肯定和赞成,没有追问式的否定和批判。,案例污染的包围圈 污染的包围圈一课上课之前,老师布置学生搜集资料,调查环境污染情况,这是主体实践的基础。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庭条件、所居住的社区条件收集相关信息,也利用了图书、报刊杂志、网络媒体搜寻相关内容。这样的活动过程是开放的,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学生在调查过程中,亲眼目睹了那污黑的河水,闻到了那发臭的气味,亲自感受了汽车、助动车尾气的刺鼻呛人,亲身体会到了人类破坏环境给自己带来的灾难此时此刻,一个个鲜活
13、的事例,一张张不堪入目的照片,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一幅幅难以置信的画面掀起了学生情感的波澜,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这种活动空间的开放,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参与课中体验,为情感目标的达成奠定了有力的基础。,2、还学生以儿童:用儿童的眼光关注儿 童的生活,构建生活的课堂,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且“还学生以儿童”。因此,回归的是儿童的生活而不是成人的生活。,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师生观,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他们不再是“道德的法官”或是“道德的大使”,其主要任务不再是讲解教科书上的道德知识,而是要认真研究儿童的生活,了解儿童的所思、所
14、想,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学会与学生平等交流,从而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了解学生,即在某种程度上让自己变成一个孩子,然后用平视的眼光感受孩子们的思想、情感和意愿。,3、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高于生活、引领生活指的是教材中呈现的不仅是一种“生活图景”,而且应该是一种“美好的生活图景”,或“富含价值的生活图景”,即经过“重构”的、体现教育意图的、有教育意义的、能够发挥价值教化作用和引导儿童创造与发展美好生活的“生活图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经验是道德学习的基础
15、,而体验则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形式,更是儿童品德内化的重要心里机制。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二)重视儿童生活经验的价值,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教学活动建议:“回忆自己在面对压力。冲突和挫折时的想法和表现,在小组中交流交流各自的经验和体会。”“观察和体会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选择一些自己可以承担的家务劳动,坚持去做。”,案例父母关怀我成长,活动一:爱的纪念1、情景导入:同学们,今天呀,老师特意你们准备了一些小礼物,想不想看看?(1)一件一件出示:小奶瓶、小鞋子、小衣服、小玩具、小衣服等。(2)看到这些东西,
16、你有什么感觉?2、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找到的小时侯的物品,说说你发现了什么。3、小结过渡:是呀,我们在长大!而爸爸妈妈还是细心地保存着这一件件爱的纪念品。,活动二:真情故事1、幸福的回忆:说说生活中父母关心爱护我们的事,谈谈感受师:生活中爸爸妈妈关心爱护我们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你们还记得吗?”(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学生静静地回忆着。)生:我记得去年到大连旅游,我在轮船上吐得一塌糊涂。爸爸一个晚上寸步不离地守在身边,一,个晚上也没有合眼。生:妈妈告诉我,小时候一次生病了,她带我上医院,挂盐水的时候我拼命哭,妈妈的眼泪也不住地流。,生:我的爸爸妈妈好象不是这样,他们平时不管我,总是让爷爷奶奶照顾我,只是经
17、常给给我零花钱。(老师哦了一声,不置可否请学生坐下了。交流继续。)师:再次回忆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们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自己真幸福,我要感谢爸爸妈妈。生:以前我总是很任性,以后可要懂事一点,少让爸爸妈妈操心。生:听了刚才的故事,我觉得我也说不清,反正很感动的。,(三)在生活中实现学生主体建构与教师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在新课程中,我们强调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学生主体,通过现实的或创设的生活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扩大和挖掘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把道德规则和道德观念的学习建立在真实的生活背景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上,使之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过程。,学生的自主探
18、究、自主建构不是绝对的,它不能没有教师的价值引导。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不管我们是否承认,他都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具有一定的不成熟性,需要成人对他进行适当的价值引导,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让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迷失方向。,绝不是“干什么行”、“做什么都容许”的片面相对主义。,鲁洁教授指出,品德教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在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中,我们要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作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三、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回归生活”是品德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要“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教师必须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链接点;关注学生当前生
19、活需要,确定有意义、有价值的沟通点;创设典型的开放的生活情境,把握品德课堂教学的落脚点,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舞台上享受具体、丰富的道德训练,发展道德智慧,内化道德行为。,三、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营造和谐生活氛围,激发兴奋点,了解已有生活经验,寻找链接点,关注当前生活需要,确定沟通点,创设开放生活情境,把握落脚点,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充分实现教学观的转变,放下“道德权威”的架子,以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的身份亲近学生;要善于把品德教育自然、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要善于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经历,以自己的真实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20、,引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发他们交流的欲望,同时享受体验的快乐,并最终在平等真诚的沟通交流中形成共识,在融合中进行道德的自主构建。,(一)营造和谐生活氛围,激发兴奋点,2、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1)让学生自主选择 品德课程所建构的是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要让学生在这种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并从这种生活中得到身体、精神的满足,快乐喜悦的享受,就必须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解放他们的手脚,解放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有充分自主的选择,选择活动的形式,选择交流的内容,选择沟通的伙伴,因为学生只有在充分自主选择的场景中才会激起学习的兴奋点,才会真正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充分享受课堂的快乐,课堂才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构建 生活 课堂 享受 德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69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