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第五章计算机控制接口技术.ppt
《机电一体化第五章计算机控制接口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一体化第五章计算机控制接口技术.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计算机控制接口技术,第一节 计算机控制接口技术设计分析第二节 PLC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第三节 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 第四节 AK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第五节 A/D、D/A转换控制器原理及设计,第一节 计算机控制接口技术设计分析,1 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由:计算机、计算机控制器、计算机输出接口电路、驱动控制器、执行设备、应用软件、传感器、放大器等组成。其中软件包括采集软件,分析处理软件,检测输出控制和自动控制软件等。2 可编程序控制器分类(1)单片机控制器(2)PLC可编程序控制器(3)AK可编程序控制器(4)A/D、D/A转换控制器3 可编程序语言(1)汇编语言(
2、单片机,PLC)(2)BASIC语言(AK、A/D、D/A)(3)C语言(单片机、PLC、AK、A/D、D/A)(4)VC编程(AK、A/D、D/A)(5)VB编程(AK、A/D、D/A)(6)LABwindows编程(AK、A/D、D/A),下一页,4.计算机控制器的设计要求(1)具有完善的过程输入/输出功能。(2)具有实时控制功能。(3)具有高可靠性。(4)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和抗干扰能力。(5)具有齐全的软件。5.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特点(1)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主要特点如下:控制程序可变。可靠性高。编程简单,使用方便。功能完善。体积小、质量轻、易于安装使用。(2)AK可编程序控制器。主
3、要特点如下:控制程序可变,具有很好的设计性。可靠性高。编程简单。功能完善。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上一页,下一页,(3)A/D-D/A转换控制器系统。主要性能特点是: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控制程序可设定。控制程序可设定。功能齐全。数据采集控制,控制信号输出精度高。结构简单。(4)单片机应用系统。用单片机组成的微机控制系统具有以下特点:受集成度限制。可靠性高。易扩展。控制功能强。单片机系统的开发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为应用提供方便。(5)总线型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结构的工业控制机从内总线入手,将如图5-1的各方框设计制造成“标准”和印刷电路板插件(亦称为模块)。此系统具有如下的优点:提高设计效率
4、、缩短设计和制造周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便于调试和维修。能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迅速改进系统的性能。,上一页,返 回,返 回,图5-1 总线型工控机组成图,第二节 PLC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一、PLC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硬件组成PLC的硬件主要由CPU模块、I/O模块两部分组成。图52为硬件组成框图。(1)CPU模块。(2)存储器。(3)I/O接口模块。智能I/O接口模块。外设通讯接口模块。开关量I/O接口是按强电要求设计的,即输入输出接口可直接与强电设备相连,为了使PLC免受电力线、电气噪声、负载的感性冲击或外设接线的干扰,I/O接口中均设计了光电耦合隔离电路,各I/O接口电路图参见图53
5、所示。,下一页,返 回,图5-2为硬件组成框图,返 回,2.编程器编程器是供用户开发、调试和监视PLC工作的必备工具。(1)便携式编程器由键盘、LED或LCD数码显示器、工作方式选择开关、外设接口组成。(2)CRT智能式编程器。其硬件主体是个人计算机(PC机)3.PLC的工作原理(1)读取现场信息。(2)执行用户程序。(3)输出控制信号。PLC的整个工作过程可用图5-4所示。4.PLC实现继电器开关量控制原理,见图5-5。,上一页,下一页,图5-4 PLC工作流程图,返 回,图5-5 PLC控制继电器开关电路,二、PLC的编程语言和编程方法1.PLC的基本控制操作及指令系统任何复杂的逻辑控制过
6、程均由基本的控制操作组成,它们包括:输入输出操作、逻辑操作、计数及复位操作、移位寄存器操作、移位指令、主控母线操作、转移操作、脉冲发生器、置位复位、空操作、程序结束操作等。2.指令编程要点(1)PLC编写执行程序时,是按照指令的先后顺序依次逐条执行的,所以,要求设计程序中的指令顺序要求必须正确。(2)按工作流程图编程时,必须根据信息流的方向,自上而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编写控制指令程序。(3)各种继电器的触点,在编程中可以重复使用,使用次数不受限制。(4)输出继电器线圈(包括定时器)在一个程序中只能使用一次,假如在程序中同一个输出继电器线圈号出现两次以上,则应改成只有一个输出线圈的电路。(5)计数
7、器、移位寄存器有两个或更多的输入支路,应按工作流程图给定的顺序设计编程(6)程序的执行是从第一条指令到指令结束,完成一个机器扫描周期。,上一页,下一页,三、PLC控制系统设计1.PLC控制系统设计步骤(1)首先要分析控制任务,了解被控对象的工艺过程,画出工艺控制流程图。(2)确定输入、输出的类型、点数,正确选择输入装置及输出装置的规格、型号。(3)合理选择PLC类型及控制规模。(4)编制输入、输出接点的现场代号与PLC内部地址编号的对照表。(5)根据工艺流程、结合控制输入、输出对照表,画出PLC控制的工作流程图。(6)按照控制工作流程图编写控制程序。(7)用编程器将用户设计的控制程序送入PLC
8、。(8)进行系统控制模拟调试,检查和修改控制程序的语法及控制参数。(9)进行PLC控制系统硬件的安装连线,设计PLC外围电路,将输入输出装置与PLC连接起来,进行性能调试。(10)对整个系统进行在线调试,检验所设计的控制参数,控制工作状态,控制工作的稳定性、可靠性。排除设计系统和程序中存在的问题。(11)正式投入使用。,上一页,下一页,2.PLC的选用方法正确地选用PLC对于保证设计整个系统的技术指标起着重要的作用。PLC的选用主要包括PLC容量估算、PLC功能选择和I/O模块选择。PLC的容量估算涉及两方面内容,即用户程序存储器及数据存储器的容量和控制I/O点数。(1)计算输入输出点数。常用
9、PLC的I/O点数之比为32。(2)计算存储容量。PLC存储器容量与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运算数据量的大小、程序结构优劣等有关。(3)PLC的功能选择。由于一般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为单机自动控制模式,PLC一般用来实现顺序控制,所以只要选用具有逻辑运算、定时器、计数器等基本功能的PLC就可以了。如果控制任务较复杂,包含了数值计算(如PID)、模拟量处理等内容,就必须选用具有数值计算功能、模/数和数/模转换功能的PLC。(4)I/O模块选择。输入模块的选择,输入模块分为数字和模拟两种。数字量输入又分为直流、交流和脉冲三种;模拟量输入分为电压和电流输入两种。,上一页,下一页,3.输出模块的选择输出模块按
10、输出方式分为继电器输出、晶体管输出及双向晶闸管输出三种。4.智能I/O接口的选择智能I/O模块的共同特点是模块本身带有CPU。5.通信接口的选择。应注意选用同一型号或系列的PLC,以便相互兼容。6.PLC外电路设计的一般原则(1)控制系统配套电器的选用原则。提高工作可靠性。采用小型化的低压电器。采用新型的低压电器。采用卡轨式安装和装配形式(2)中间继电器的配置原则。图5-6为中间继电器接入I/O模块的实例。(3)熔断器的安装原则。(4)输入/输出联锁触点的接入方法。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些典型电路,如电动机正反转电路,把互锁的触点分别接入PLC的输入、输出回路,形成双回路设计方案,如图5-7所示。
11、(5)限位开关接入方法。(6)设备接地方法。,上一页,返 回,返 回,图5-6 中间继电器接入I/O模块实例,图5-7 联锁触点接入方法示意图,第三节 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一、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单片机控制系统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称为最小应用系统,另一种称为扩展应用系统。1.最小应用控制系统最小应用系统是指用一片单片机,由晶振电路、复位电路、电源与外设驱动电路组成的控制系统。这种系统使用片内带有ROM或EPROM作程序存储器的单片机。图5-8表示注塑机单片机控制系统。2.扩展应用控制系统在某些控制系统中,因单片机本身硬件资源的限制而需要对它进行扩展,经扩展后的单片机控制系统称为扩展应用控制系
12、统,图5-9所示是扩展控制系统的综合框图。控制系统功能扩展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基本控制系统扩展。(2)人-机对话通道扩展。(3)输入通道扩展。(4)输出通道扩展。,下一页,返 回,图5-8 注塑机单片机控制系统原理图,返 回,图5-9 控制系统扩展综合图,二、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硬件设计、应用软件设计和系统仿真调试三个部分。其设计程序如下:1 硬件设计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包括:单片机选型、基本控制系统扩展设计、I/O口扩展设计、人-机通道设计、前向通道接口设计和后向通道接口设计等。在扩展通道接口设计中应遵循如下原则:(1)尽可能选择典型电路,并且要符合常规
13、用法。(2)控制系统扩展。(3)硬件结构应结合应用软件方案一并考虑。(4)单片机片外电路应与单片机的电气性能参数及工作时序匹配。(5)应十分重视可靠性及抗干扰设计。(6)单片机外接电路较多时,必须考虑其负载驱动能力。,上一页,下一页,2.应用软件设计在软件设计上,根据程序控制流程、变量选用及控制算法等都存在最佳设计的问题,一个优良的控制软件应具备以下特点:(1)软件结构清晰、简捷、流程合理。(2)各功能程序应采用模块化编程,这样既便于调试,又便于移植。(3)程序存储区、数据存储区规划合理、尽可能减少存储器空间的占用。(4)运行状态实现标准化管理。各功能程序模块调用时的运行状态、运行结果以及运行
14、要求都应设置状态标志(位或字节),以便主程序查询,程序的转换、运行或控制都可通过状态标志条件来进行。(5)软件抗干扰设计。软件抗干扰是单片机控制系统提高可靠性的有力措施。(6)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在控制软件中应设计自诊断程序。系统在工作运行前先运行自诊断程序,检查各硬件的特征状态参数是否正常。,上一页,下一页,三、单片机芯片选择1.单片机芯片正确选择分析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核心器件是单片机芯片,它提供的功能和资源对整个控制系统所需要的支持电路、接口硬件设计以及软件设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单片机硬件资源极大地影响着整个控制系统的成本和复杂程度。资源丰富的单片机可以大大减少硬件外围接口芯片与存储器
15、扩展芯片的数量,使成本降低,结构简单,目前单片机的价格与外围接口芯片的价格已相差无几。2.单片机芯片选择时应考虑的问题(1)要尽可能选择设计者较为熟悉,曾经接触过的单片机系列。(2)要选择有丰富的应用软件、开发工具及成熟辅助电路支持的单片机系列。(3)根据系统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单片机。,上一页,下一页,3.MCS-51系列单片机的性能 表5-3分别列出INTEL系列单片机的基本特性。,上一页,下一页,四、D/A转换芯片的选择方法1.D/A转换芯片的选择选择D/A转换芯片时,主要考虑芯片的性能、结构及应用特性。(1)数字输入特性的选择。(2)模拟输出特性。(3)锁存特性。(4)参考电压源。2.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电 一体化 第五 计算机控制 接口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69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