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第一章概论.ppt
《机电一体化第一章概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一体化第一章概论.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一章 概 论,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时代与机电一体化技术革命 第二节 优先发展机电一体化的领域及其共性关键技术 第三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构成要素及功能构成 第四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连接 第五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评价 第六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考虑方法及设计类型 第七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流程 第八节 机电一体化工程与系统工程 第九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程序、准则与规律 第十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开发工程与现代设计方法 思考题和习题,2,“机电一体化”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各相关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形式,是电子技术向机械技术领域渗透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新概念。关于“机电
2、一体化”(Mechatronics)这个名词的起源,说法很多,早在197l年,日本机械设计杂志副刊就提出了“Mechatronics”这一名词,1976年以广告为主的日本杂志Mechatronics design news开始使用,其中的“Mechatronics”是Mechanics(机械学)与 E1ectronics(电子学)组合而成的日本造英语。,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时代 与机电一体化技术革命,3,“机电一体化”含义,较为人们所接受的含义:“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用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4,“机电一体化
3、时代”,以微型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逐步向机械领域渗透,并与机械技术有机地结合,为机械增添了“头脑”,增加了新的功能和性能,从而进入以机电有机结合为特征的“机电一体化时代”。,5,“机电一体化技术革命”,“将微型计算机等微电子技术用于机械并给机械以智能的技术革新潮流”,6,是使系统(产品)高附加价值化,即多功能化、高效率化、高可靠化、省材料省能源化,并使产品结构向轻、薄、短、小巧化方向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生活的多样化需求和生产的省力化、自动化需求。,机电一体化的“目的”,7,第二节 优先发展机电一体化的 领域及其共性关键技术,优先发展的机电一体化领域必须同时具备下述几个 条件:短期或中期普遍需
4、要;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具备或经过短期努力能具备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的领域。,8,机电一体化技术内部联系与外部影响,9,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产品的支持系统,10,优先发展的系统(或产品)领域实现机电一体化,必须解决这些系统 采用微电子技术所面临的共性关键技术,这些共性关键技术有检测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伺服驱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精密机械技术及系统总体技术等。,共 性 关 键 技 术,11,第三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 构成要素及功能构成,构成要素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由 机械系统(机构)、电子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动力系统(动力源)、传感检测系统(传感器)、执行元件系统(如电
5、动机)五个子系统组成。,12,机电一体化系统要素与人体组成要素,13,系 统(产品)基 本 构 成,14,功 能 构 成,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要求系统能对输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即工业三大要素)进行某一处理,输出所需要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目的功能”:(1)变换(加工、处理)功能;(2)传递(移动、输送)功能;(3)储存(保持、积蓄、记录)功能。,15,系统目的功能,16,主 功 能:实现系统“目的功能”直接必需的功能。动力功能:向系统提供动力、让系统得以运转的功能。计测功能:对系统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检测与计算处 理的功能。控制功能: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使系统正常运转以实施“目的功能”。构
6、造功能:使构成系统的子系统及元、部件维持所 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关系所必需的 功能,系统的五种内部功能,17,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五种内部功能,18,主功能动力功能控制功能构造功能计测功能,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的 内部功能,19,CNC机床的内部功能构成,20,第四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构成 要素的相互连接,机电一体化系统由许多要素或子系统构成,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必须能顺利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与交换。为此,各要素或各子系统相接处必须具备一定的联系条件,这些联系条件就可称为接口(interface)。,21,构成要素之相互联系,22,(一)变换、调整功能(二)输入输出功能 1)零接口 2)无源
7、接口 3)有源接口 4)智能接口,广义的接口功能有两种,23,根据接口的变换、调整功能,可将接口分成以下四种:1)零接口。不进行任何变换和调整、输出即为输入等,仅起连接作用的接口,称为零接口。例如输送管、接插头、接插座、接线柱、传动轴、导线、电缆等。2)无源接口。只用无源要素进行变换、调整的接口,称为无源接口。例如齿轮减速器、进给丝杠、变压器、可变电阻器以及透镜等。3)有源接口。含有有源要素、主动进行匹配的接口,称为有源接口。例如电磁离合器、放大器、光电耦合器、D/A转换器、A/D转换器以及力矩变换器等。4)智能接口。含有微处理器,可进行程序编制或可适应性地改变接口条件的接口,称为智能接口。例
8、如自动变速装置,通用输入输出LSI(8255等通用I/O)、GP-IB总线、STD总线等。,24,根据输入输出功能可分成以下四种广义接口:1)机械接口 2)物理接口 3)信息接口 4)环境接口,25,第五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 的功能评价,附加价值:高性能化 低价格化 高可靠性化 智能化 省能化 短小轻薄化,26,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内部功能与系统价值,27,第六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 设计的考虑方法及设计类型,一、系统(产品)设计的 考虑方法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的主要特征是自动化操作。因此。设计人员应从其通用性、耐环境性、可靠性、经济性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使系统(或产品)充分发挥机电一体化的三大效果
9、。,28,29,为充分发挥机电一体化的三大效果,使系统(或产品)得到最佳性能,一方面要求设计机械系统时应选择与控制系统的电气参数相匹配的机械系统参数,同时也要求设计控制系统时,应根据机械系统的固有结构参数来选择和确定电气参数,综合应用机械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使二者密切结合、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充分体现机电一体化的优越性。,30,1)机电互补法 2)结合(融合)法 3)组合法,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设计的考虑 方 法,31,机电互补法又称取代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利用通用或专用电子部件取代传统机械产品(系统)中的复杂机械功能部件或功能子系统,以弥补其不足。,1)机电互补法,32,它是将各组成要素有机结
10、合为一体构成专用或通用的功能部件(子系统),其要素之间机电参数的有机匹配比较充分。,2)结合(融合)法,33,它是将结合法制成的功能部件(子系统)、功能模块,像积木那样组合成各种机电一体化系统(品),故称组合法。,3)组合法,34,二、机电一体化系统 的设计类型,它是没有参照产品的设计,仅仅是根据抽象的设计原理和要求,设计出在质量和性能方面满足目的要求的产品或系统。,1)开发性设计,35,它是在总的方案原理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现有产品进行局部更改,或用微电子技术代替原有的机械结构或为了进行微电子控制对机械结构进行局部适应性设计,以使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增加某些附加价值。,2)适应性设计,3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电 一体化 第一章 概论

文档标签
- 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一章
- 机电光仪一体化系统设计指导ppt课件
- 调色一体化系统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和分析方法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 绪论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张建民第一章总论
- 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课程设计XY数控工作台设计
- 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XY数控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五章课件
- 产品系统设计
- 地铁机电系统之BAS介绍
- 财政一体化系统支付电子化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最终版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教学概论PPT
- 电机修造厂变电所设计供配电设计
- 十字滑台机电一体化系统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 第2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
- 发动机电控技术3章电控空气供给系统PPT课件
- OptiXOSN88006800产品系统硬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69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