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课程-4跨膜信号传导.ppt
《本科生课程-4跨膜信号传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生课程-4跨膜信号传导.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5 信号跨膜转导 signal transduction,受体将接受的信号跨膜转传给离子通道或胞内的代谢型效应器分子的过程称信号(跨膜)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跨膜信息传递的研究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它涉及到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免疫学、药理学等多个学科。近40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有了快速发展。这一发展进程是从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学说的提出和转导蛋白(G蛋白)的发现开始的。在激素作用机制的研究中提出的第二信使学说推动了对神经递质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作用机制的研究。,(1)与G一蛋白相偶联的受体 G protein-couple
2、d receptor(GPCR),包括M型乙酰胆碱受体、肾上腺受体等,神经肽的受体和许多激素的受体。结构特点:这类受体的结构特点是共有7个跨膜片段(M1M7),并与膜内的G-蛋白(GTP结合蛋白)相偶联。激活过程:受体与配基结合后,转而激活G-蛋白,后者通过第二信使等途径引起细胞功能状态的变化。,(2)第二信使学说和G蛋白的发现,1958年Sutherland发现,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dou都能促使肝细胞糖原分解,都是通过一种新物质,即cAMP(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环一磷酸腺苷)实现的。这两种激素与各自的受体结合都引起位于膜内的腺苷酸环化酶(adeny
3、late cychase;AC)激活,由AC催化ATP生成cAMP。在这些研究结果的基础上,Sutherland于1965年提出了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学说(the second messenger theory),即激素是作为第一信使将信号传递给膜上相应的受体,再由受体激活膜中的AC系统,AC将胞内的ATP转化为cAMP。cAMP作为第二信使将信号送到效应器分子引起相应的反应。,Rodbell进一步证明多种激素(如胰高血糖素,ACTH等)都通过AC系统催化ATP生成cAMP这一共同的第二信使。因此他认为AC应是独立分子,否则难以想象激活几种不同受体激动活AC,他设想在受体与AC之间应存在第三种分
4、子,将受体和AC耦联起来。1970年他发现,在由激素、受体、AC系统催化ATP转为cAMP的反应中必需有GTP的参与,GTP在反应中不被分解,也不与受体和AC结合。1987Gilman成功地将这种与GTP结合,又可将受体与AC联系起来的转导蛋白从膜中分离纯化了出来,称GTP结合蛋白(G蛋白)。这是首先被阐明的信号跨膜转导途径。为此Sutherland获得了1971年度诺尔贝奖,Rodbell和Gilman获得了1994年度的诺尔贝奖.,激素 第一信使,受体,AC,cAMP,第二信使,GTP结合蛋白,(3)普遍存在的GPCR/G蛋白偶联作用将胞外信号转导到细胞内的绝大部分膜受体属于与G蛋白偶联受
5、体的超家族。在哺乳动物的基因组中,约1%的基因(约1000个)用来编码这类受体蛋白质。GPCR是最大的蛋白质家族之一,现已明确的有300余种。,6 G-蛋白,鸟苷酸结合蛋白(guanosine nucleotide binding protein)简称G蛋白,亦有人称之为GTP结合调节蛋白(GTP binding regulatory protein),一般是指与膜受体偶联的三聚体G蛋白(het-erotrimeric GTP binding protein),参与细胞的信号跨膜传导.G蛋白是一组分子量约100KD的可溶性膜内蛋白.,G蛋白一般是指与膜受体偶联的三聚体G蛋白.另外,人们亦将其他
6、类型的GTP结合蛋白归于GTP结合蛋白总类。其他类型的GTP结合蛋白中一大类是分子量为20-25kD的单体GTP结合蛋白,因其分子量较小而称之为“小G蛋白”。它们是可溶性的外周膜蛋白,参与细胞的生长、发育,细胞器的运动和融合、分泌等调控。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就是Ras:Ras-Raf MEK-MAPK,Ras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是正常细胞中高度保守的“细胞基因”。它由逆转录病毒活化后可以转化成有致癌能力的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有3种ras原癌基因,C-Ha-ras,C-Ki-ras和C-N-ras,它们的结构相似,都可编码188189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该蛋白的分子量为 21kD,故称P21。P2
7、1的氨基酸序列和功能与G蛋白的亚基相似。它能与GTP结合。也具有GTP酶活性,水解GTP。P21与GTP结合后,可激活PLC,促进磷酸肌醇脂代谢,生成IP3和DG。故有人认为P21也属于一种G蛋白(小分子G蛋白)。它主要在介导细胞生长因子,调控细胞增殖中发挥作用。,另一类GTP结合蛋白是蛋白质合成中的启动因子和延长因子。它们可能与细胞信号转导并无直接的联系,但具有GTP酶的活性,所以也把这些GTP结合蛋白也归属于G蛋白总类。本课主要讨论与细胞膜受体偶联的三聚体G蛋白。,(1)G蛋白的分子结构,G蛋白(G-protein),位于细胞膜的胞内侧;由a、b 和 g 亚单位组成,其中、亚基形成紧密的复
8、合体与亚基相结合。a亚基与b亚基有紧密接触,但是a亚基与g亚基没有直接的相互作用.,G蛋白在结构上没有跨膜蛋白的特点,通过其氨基酸残基的酯化修饰作用,将G蛋白锚定于细胞膜内侧。,Ga,Gg,Gb,G蛋白是由三个亚基组成三聚体,由于G蛋白的三个亚基各有许多种,每一种中又有许多亚型,因此在体内就可能存在上千种以上的G蛋白多聚体,从而调节各种跨膜信息传递系统。G蛋白在跨膜信息传递中起着中心的作用。不同的G蛋白分别激活腺苷环化酶,cGMP,磷酸二酯酶,磷酸酯酶C以及调节离子通道等。,Ga,Gg,Gb,a-亚单位(Ga),a-亚单位是一类分子量在3946KD之间的同源蛋白(Gas,分子量为47KD,Ga
9、i,分子量为40KD),不同G蛋白的a亚单位的氨基酸组成和序列差别很大,从而决定了它们的功能也有所不同,因而,G蛋白常按a亚单位的不同而分类。a亚单位共同的特点是都具有一个GTP结合位点,本身具有GTP酶的活性,即可以把GTP水解成GDP和无机磷酸。,亚单位 分子量的36 KD左右,具有7个重复的-螺旋浆式结构,各种G蛋白亚单位在肽谱、氨基酸序列以及免疫化学特性等方面都很相似,其保守性较高。已有5种亚单位被克隆。亚单位 分子量在7-8 KD之间,亚单位以卷曲螺旋方式与亚单位紧密结合,形成功能性亚单位;只有在蛋白质变性时 亚单位才解离。已有11种亚单被克隆,亚单位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低的相同性。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本科生 课程 信号 传导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68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