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考试调和解读.ppt
《末考试调和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末考试调和解读.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扬州市高三语文期末考试作文阅卷标准解读,扬州大学附属中学 陈中2018-02-03,试题回放,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鲁迅无声的中国,命题依据,1.同期中调研一样延续江苏省命题的风格:提醒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关注和思考;2.区别于期中调研材料关于现象的叙述,本则材料采用中心句加举例说明的形式。,材料理解,本次作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指出中国人性情中有“调和、折中”的特点。第二部分通过“开窗”这
2、一事例对前面的观点进行说明。因此立意的依据在第一句,即对“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这一现象进行判断和分析。,调和,折中,调和:配合得适当:色彩 雨水 排解纠纷,使双方重归于好:从中 妥协、让步(多用于否定):他认为在这个原则问题上没有的余地折中:对几种不同的意见进行调和,立意方向,1.反对:否定中国人性格中的妥协性,要有准确的判断和坚定的立场2.赞成:这是中国传统“中和”思想的具体表现,可以调节矛盾、促进和谐这是一种交流策略,可以更快地达成目标,反对调和,否定中国人性格中的妥协性,要有准确的判断和坚定的立场。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那时白话文之得以通行,就因为有
3、废掉中国字而用罗马字母的议论的缘故。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娜拉走后怎样,反对调和,反对调和,反对妥协,让步。激烈的主张、坚定的改革(改变)要有原则和底线,不能无原则让步不要总是云淡风清,要有刀光剑影不要总是佛系青年,要有青春热血不要总是模糊是非,要能恩怨分明在酒楼上 我一个也不宽恕,赞成调和,这是中国传统“中和”思想的具体表现,可以调节矛盾、促进和谐。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适度妥协,兼顾各方利益。中庸:指不偏不倚,折中调
4、和的处世态度。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判分原则,能对“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进行判断,并符合基本立意方向,即可认定为审题准确,为四类卷基本条件。如果能有清晰的理性分析,即可认定为符合三类卷基本要求。如果能从文化、心理角度进行深刻的理性分析,即可认定为符合一、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如果忽略中心句“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只关注“无声”等非关键词,则视为五类卷。与材料无关、文体混乱、思想低俗视为六类卷。,升档依据,议论文在确认主旨的基础上,要依据材料是否成为观点的有力支撑,是否能进行理性分析,结构是否完整、语言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试 调和 解读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68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