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总复习要点.ppt
《旅游地理总复习要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地理总复习要点.ppt(2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旅游地理学总复习,第一章 绪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旅游地理学的目的与要求旅游地理学性质、特点与研究方法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概况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闲暇、游憩和旅游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 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即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 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如家庭休闲(包括阅读、园艺、社交、看电视等);日常休闲(如看戏、上餐馆、运动
2、、看球赛等),也包括一日游或旅游等。,旅游(tourism)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 一部分。旅游的特点是要离开居住地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一个目的地进行活动,同时旅游的目的地要提供各种旅游接待设施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然而,实际上要区分旅游和游憩并不容易。,2、旅游地理学的概念,“旅游现象是在各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场合下发生的,它同地理学科有最直接的联系,所以就由专门的地理学来研究旅游,这种地理学就是年轻的旅游地理学。”前苏联地理学家叶琳娜.阿穆布洛维奇,“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的空间分布,适合旅游和游憩目的的地区或区域的自然基础,以及存在于旅游与旅游胜地和旅游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3、德国学者20世纪60年代末,旅游地理学是运用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关规律的学科。郭来喜,3.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主体,旅游媒介,旅游客体,旅游系统,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是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的,即旅游的客源地、旅游的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这三个成分。三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二、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简析,“鸟足理论”Mitchell,研究内容简析,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区划。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第二节 旅游地理
4、学的目的与学习要求,1、目的培养高级导游,使导游有即景解说能力,使导游说明与科学文化相结合。对景区景点分析、评价,从事旅游开发研究。承担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研究。2、要求认真听讲。课外多看相关杂志,扩大了解范围。,第三节 旅游地理学性质、特点与研究方法,一、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地理科学,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地貌学,地质学,植物地理学,气象气候学,一、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2、旅游地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3、旅游地理学也是一门具有应用特点的科学,二、旅游地理学的特点 1、地域性 2、综合性,三、旅游地理
5、学的研究方法1一般方法:(1)归纳法(2)演绎法(3)类比法2特殊方法:(1)图表法(2)综合分析法(3)调查考察法(4)计量法与现代技术的运用,第四节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概况,一、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萌芽时期,世纪年代美国地理学家麦克默里(Mcmaky),在地理评论上发表了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二战前开端时期,组团旅游(package tour)出现,内容:(1)撰写导游材料、旅行指南;(2)研究旅游开发用地,集中考虑旅游 活动场所和景物开发建设用地。,特点:不自觉的,只是在研究土地利用将旅游作为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加以研究,涉及到旅游领域的地理学者也是
6、个别的。,、二战后到60年代初的发展时期,大众旅游出现,特点:对旅游的研究仍没有明显的方向和兴趣;研究仍然是零散的;参与旅游研究的地理学者人数有限;文献著作较少;,4、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世界旅游业进入发展最快最稳定的时期,特点:以主动参与和多样化研究为主,领域:()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和旅游区域开发研究()旅游客流的调查与分析()旅游对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研究,其中包括对旅游容量问题。,、年代中期以来,特点:开始系统的研究旅游地理的理论、方法,统一旅游地理学术语,内容:对旅游地类型、旅游资源类型进行分类和评价,绘制旅游地图、研究旅游区划。,、国外旅游地理的发展趋势,将视野
7、放到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所有活动,重点是旅游活动,理论与实用研究并举。,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二、中国旅游地理的发展,、古代旅游地理知识的积累,世界最丰富的古典旅游地理文库,、近代旅游地理知识的发展,张其昀,浙江风景区之比较观,1934年任美锷,自然风景与地质构造,1940年,、现代旅游地理学的发展1、初创阶段(19791985年),1979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科学组;陈
8、传康、郭来喜、杨冠雄、雷明德、孙文昌、钱今昔陈传康做“地理学的新理论和实践方向”报告,2、初步发展阶段(19861991年),旅游地理学主要侧重于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规划大量的旅游地理专著纷纷出版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印,旅游地理文集,1982黄国英译,马特勒著,国际旅游地理,1984年周进步,中国旅游地理,1985年 戴淞年,中国旅游地理,1986年刘振礼等,中国旅游地理,1986年北京旅游学院编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观赏,1987 卢云亭,现代旅游地理学,1988年 雷明德,旅游地理学,1988年陈传康,北京旅游地理学,1989年 孙文昌、陈元泰,应用旅游地理学,1990年,3、深入发展阶段
9、(1992年以来),1992年中国地理学会设立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研究领域日益拓宽,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原有理论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验证和提高。,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特点:以区域旅游开发为主先发展起来的;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旅游者行为和旅游流预测实例占有主体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国旅游地理发展趋势,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内容将从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扩展到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方法上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方式上提倡跨学科合作与研究,第五节旅游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旅游地理学,其他学科,旅游学,地理学,汇集基础知识,提供基本原理与方法,原理,方法,第二章
10、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本章主要内容:,、旅游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旅游活动与人文地理环境,、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旅游发展,、旅游活动的地理环境容量,第一节旅游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层中,各种自然物质和能量组成的,具有一定地理结构特征,并按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一种实体系统。地球表层,上界为大气对流层的顶部,下界为地壳沉积岩岩石圈层的底部,包括整个水圈、生物圈、沉积岩岩石圈和大气圈的对流层在内。自然地理环境是包括旅游活动在内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空间。,一、旅游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辩证关系,自然地理环境,美化与破环,旅游活动,供给与限制,1二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11、关系 2二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共生关系)3.二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矛盾的关系,二、旅游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旅游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美化旅游地的自然环境有利于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推动环境保护教育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使自然地理环境日益得到改善,象山港:开渔节,、旅游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对地质地貌环境的不利影响,旅游经营管理者的开发行为对小尺度地质地貌环境的影响;旅游者的游览活动对地质地貌环境的破坏;,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水质污染 使水体加剧富营养化 游船和戏水设施对水体的污染,对空气的不利影响,旅游设施对空气的污染;旅游者的晚间娱乐、烧香
12、朝拜对空气的污染;,对动物资源的破坏,对景区清洁地面的污染,直接影响 间接影响 旅游发展、动物保护和旅游地居民生存之间的关系处理,对植物的影响 对鲜花、苗木和真菌的采集,会引起物种组成的变化。引起森林火灾 任意砍伐和攀折林木 大量的垃圾堆放,会导致土壤营养状态的改变。另外还会因空气和光线的堵塞等使植物的生长环境受到损害。步行游者和汽车旅游交通对植物的影响。,三、自然地理环境对旅游的影响,1.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是旅游资源地域分异的客观基础,是游人产生旅游动机和导致旅游行为的直接原因之一。,表旅游资源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对比表,续表旅游资源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对比表,续表旅游资源形成与
13、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对比表,3.地理环境条件对旅游活动的开展起着不同程度的促进或制约作用(1)地形条件不仅严重影响着旅游地的风景特色,而且直接决定了旅游地可进入性的强弱、游人活动的方式与规模。(2)水对旅游活动的影响有二点,一是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而制约游人。二是作为水上旅游交通条件影响旅游活动。(3)气象气候条件对旅游活动影响的主要表现是:气象气候条件的季节变化,使旅游活动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直接影响与天气有关的一些旅游活动 对旅游交通的影响(4)生物条件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其存在对所在地区的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即改善或恶化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而影响旅游活动的开展。,第二节旅游活动与人文
14、地理环境的关系,一、旅游活动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旅游活动对旅游地经济发展的影响,(1)创造外汇,提供区域经济发展基金(2)改善收支平衡(3)有利安排就业(4)扩大税收(5)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改善,(6)旅游对区域经济的消极影响 旅游业若过度超前发展,会延缓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产生欲速则不达的效果。过分依赖旅游业,会使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变差。可导致通货膨胀和土地价格飞涨。2游活动对社会、文化的影响(1)旅游地居民态度的变化:从欢迎到憎畏(2)示范效应 3旅游与社会道德(1)色情(2)犯罪(3)赌博,4旅游与宗教5旅游与语言6旅游与文化旅游对旅游地文化的影响 旅游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 旅游可以
15、起文化移植作用 旅游既可促进传统文化的复兴,又可导致传统文化的退化 旅游对传统文化的扭曲7、旅游与文物古迹保护,第三节可持续旅游,协调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有效途径,一、世界环境问题1、全球升温和臭氧层破坏2、土地沙漠化3、空气污染及酸雨4、水污染、水量减少、水位下降5、地球生态环境破坏,生物物种锐减,二、旅游环境衰退,1、旅游水体水荒和污染2、旅游城市污染3、旅游“开发污染”滥建大型人工景点传统景点的不适当再开发4、旅游接待污染,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矛盾现象复杂多样,矛盾产生原因是多方面,因此协调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矛盾的方法与途径也有多种,,如:,实施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加强旅游环境
16、优化与保护研究、,加强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提高旅游者和居民的环保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规划等,三、旅游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基本内涵:在保持和增强未来旅游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目前游客和旅游地居民的需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增进人们对旅游带来的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的理解;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改善旅游接待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保护未来旅游开发赖以存在的环境质量,四、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与必要性1旅游资源短缺与旅游资源破坏、浪费共存2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3旅游活动给社会带来的一些负效应五、可持续旅游发展准则1旅游者的道德准则(1)在欣赏旅
17、游地风景的同时,要注意保护风景(2)要在旅游地有效利用各种自然与社会资源(3)感受旅游地居民的友好和热情,尊重旅游地的传统习俗(4)不从事威胁野生动植物生存和可能危害旅游地环境的活动(5)选择可以展现旅游地社会文化和环境特点的旅游产品及服务。,2旅游地经营者的道德准则。(1)主动、细心周到地为游人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2)在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环境的保护方面起良好的表率作用;(3)尊重旅游地的社区价值观,以一种有助于提高旅游地形象、自豪感、美感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方式,向游客提供服务;(4)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要尽力协调经济发展目标与自然、文化、艺术遗产保护的关系。(5)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以一种对环
18、境质量负责的方式管理废弃物,并力图减少或消除各类环境污染。(6)有效协调游人、当地居民等多方关系,确保旅游者的旅游顺利进行、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和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3旅游开发规划者的职业准则(1)在形象策划、目标选择、政策制定、战略决策等方面,要尽可能使旅游经济发展目标与资源、环境、社会、文化及艺术遗产的保护达到和谐。(2)不断提高自身队伍对旅游地自然文化遗产的鉴赏能力,尽可能为游人提供一个高质量的旅游经历。(3)提供与旅游地社区价值观及周围环境相一致的旅游产品和服务。(4)注意旅游资源开发与市场营销,即旅游资源开发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5)把旅游资源、其他各种自然资源、旅游地环境
19、作为当代和下一代的遗产来保护。(6)以市场营销为先导,强化环境与文化意识。(7)提高公众对旅游活动中经济、文化、社会、及环境重要性的认识。(8)旅游业的发展要同国内及国际旅游组织合作。,第四节旅游活动的地理环境容量,旅游活动的地理环境容量也称旅游环境容量,简称旅游容量。旅游容量是指旅游地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空间条件下,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环境不受破坏,(或者说不至于退化,能保持自然恢复能力)的前提下,旅游地所能容纳旅游活动量的最大值。一、旅游活动的地理环境容量的实践意义 其一,在旅游地规划和开发时,作为一个科学依据,在理论上保证旅游地不超载、不受污染和破坏,旅游地得以可持续发展。其二,旅游环境容量
20、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可帮助控制旅游地的游人接待数量,在实践上保证旅游地不超载、保证游人有一个美好的旅游经历。,二、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基本容量1旅游资源容量 旅游资源容量,是在保持旅游资源质量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的最大值。2旅游心理感知容量 旅游心理感知容量,是从旅游者的角度来分析,旅游者在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活动质量的条件下,或者旅游者感觉不适的临界状态时,旅游区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的最大值。3旅游生态容量旅游生态容量,是指一定时间内旅游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至于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场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的最大值。,4旅游经济发展容量旅游经济发展容量,是指
21、一定时间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发展程度所决定的旅游活动量的最大值,包括有五个方面的因素:设施容量;投资容量;旅游地产业中与旅游相关的产业能满足旅游需求的程度,以及区域外调入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如果发展旅游,也不可避免地要使某些产业萎缩甚至完全终止,旅游业与这些产业之间的比较利益如何;区域所能投入旅游业的人力资源的供给情况。5旅游地域社会容量旅游地域社会容量,是指旅游接待区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族风俗、生活方式和社会文明程度所决定的,当地居民可以承受的旅游者的最大数量。,表 社会环境容量调查表,续表 社会环境容量调查表,续表 社会环境容量调查表,旅游社会环境容量的概念对旅游开发规划有两层意义:第一
22、,旅游社会环境容量指出每个旅游地都有一定的旅游资源供给,这种资源包括居民的热情、友好地参与,这一点在过去常被忽略;第二,提供了评价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相对社会影响的框架网络。旅游社会环境容量是一个不易量化的概念,它依赖于居民对旅游业的感性认识和旅游业的影响。,6基本容量间的关联(1)旅游感知容量受游客的价值观念、旅游活动类型、接待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因而同旅游地方面的资源容量、生态容量、经济发展容量、社会容量之间都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而反过来,旅游地的各种容量,不受旅游心理感知容量的影响。(2)对于自然景观区,一般来讲,旅游资源容量越大,旅游生态容量也越大;反之则不一定成立。(3)
23、经济发展容量大,说明旅游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或者旅游地开发时间较长,公众对于旅游者的行为方式已经习惯,旅游地社会容量就越大;反过来,同样成立。(4)一个旅游地能够接待的旅游者数量,决定于五个基本容量中的最小值。(二)非基本容量 1旅游极限容量和旅游合理容量2既有容量和期望容量 3旅游活动的空间尺度容量,三、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一)基本空间标准 基本空间标准是指单位利用者(通常是人人或人群,也可以是游客使用的载体,如船、车等)所需占用的空间规模或设施量。影响基本空间标准制定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种。旅游活动的性质 旅游地的性质和类型 旅游环境条件的差异 由此可以看出,基本空间标准的确定并非
24、存在权威一致的看法,只能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事(活动)制宜。下面不妨列举一些不同国家的基本空间标准,以便对照和参考。,在表征基本空间标准时,不同类型的旅游环境容量,采用不同的空间指标,主要有:1旅游资源容量:人均占有旅游景区的面积数(或者旅游路线的长度),单位有:平方米人、米人。2旅游设施容量:人均占有的设施量,或每设施占有的空间面积,单位是:设施量人、平方米设施量。3旅游生态容量:一定空间规模上的生态环境能吸收和净化的旅游污染物量,单位有:吨平方米、个平方米、分贝平方米。4旅游心理容量:人均占有旅游景区面积,单位是:平方米人 5旅游地域社会容量:旅游地居民人均能够承受的旅游者数量。,表 旅
25、游场所基本空间标准(日本),表 旅游设施基本空间标准(欧美),住宿设施 旅馆 1035平方米/人建筑面积 海滨假日别 15平方米/人 山区旅馆 19平方米/人 饮 食 超过500床位,旅馆外餐 饮用地 24平方米/人 娱乐 海滨胜地 0.1平方米/人 山区滑雪旅游地 0.25平方米/人 室外电影场 最多1000人/场 夜间俱乐部 最多1000人/处 开敞空间 海滨或乡村旅游地 2040平方米/床(户外娱乐和赏景用)滑雪旅游地 515平方米/床 行政和中心 集中服务(洗衣和食物处理等)最少0.3平方米/床服 务 行政、健康与卫生服务 0.2平方米/床,(二)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方法1旅游资源容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旅游 地理 复习 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67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