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的驱动与控制系统.ppt
《数控机床的驱动与控制系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控机床的驱动与控制系统.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数控技术,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2,4.1数控机床的检测装置4.2数控机床的伺服驱动装置,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3,位置检测装置是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闭环、半闭环控制系统中,它的主要作用是检测位移和速度,并发出反馈信号,构成闭环或半闭环控制。,4.1 数控机床的位置检测装置,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4,数控机床对位置检测装置的要求:(1)工作可靠,抗干扰能力强;(2)满足精度和速度的要求;(3)安装,维护方便,适合机床工作环境;(4)成本低。,4.1 数控机床的位置检测
2、装置,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5,位置检测装置分类:(一)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1.直接测量 直接测量是将直线型检测装置安装在移动部件上,用来直接测量工作台的直线位移,作为全闭环伺服系统的位置反馈信号,而构成位置闭环控制。,优点:准确性高、可靠性好;缺点:测量装置要和工作台行程等长;在大型数控机床上受到一定限制。,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6,2.间接测量 它是将旋转型检测装置安装在驱动电机轴或滚珠丝杠上,通过检测转动件的角位移来间接测量机床工作台的直线位移,作为半闭环伺服系统的位置反馈用。优点:测量方便、无长度限制。,缺点:测量信号中增加了由
3、回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的传动链误差,从而影响了测量精度。,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7,(二)数字式测量和模拟式测量1.数字式测量 它是将被测的量以数字形式来表示,测量信号一般为脉冲,可以直接把它送到数控装置进行比较、处理。信号抗干扰能力强、处理简单。2.模拟量测量 它是将被测的量用连续变量来表示,如电压变化、相位变化等。它对信号处理的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复杂。,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8,(三)增量式测量和绝对式测量 增量式测量 在轮廓控制数控机床上多采用这种测量方式,增量式测量只测相对位移量,其优点是测量装置较简单,对任何一个中间点都可以作
4、为测量的起点,而位移是由测量信号计数累加所得,但一旦计数有误,以后测量所得结果完全错误。绝对式测量 绝对式测量装置对于被测量的任意一点位置均由固定的零点标起,每一个被测点都有一个相应的测量值。测量装置的结构较增量式复杂,如编码盘中,对应于码盘的每一个角度位置便有一组二进制位数。显然,分辨精度要求愈高,量程愈大,则所要求的二进制位数也愈多,结构就愈复杂。,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9,一、位移传感器 常见的位移传感器: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光栅测量装置,脉冲编码器等。,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10,1.旋转变压器,一、结构与工作原理 旋转变
5、压器是一种角位移测量装置,由定子和转子组成。,2,3,4,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11,1.旋转变压器,旋转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与普通变压器基本相似,其中定子绕组作为变压器的一次侧,接受励磁电压。转子绕组作为变压器的二次侧,通过电磁耦合得到感应电压,只是其输出电压大小与转子位置有关。旋转变压器通过测量电动机或被测轴的转角来间接测量工作台的位移。旋转变压器分为单极和多极形式,先分析一下单极工作情况。,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12,定子和转子各有一对磁极,设加到定子绕组励磁电压为,当转子绕组的磁轴自垂直位置转过一定角度时,转子绕组中产生的感应电压
6、为当转子转过900,两磁轴平行,此时转子绕组中感应电压最大,即。,V1,V1,V1,定子,转子,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13,二、应用 旋转变压器典型工作方式,鉴相式和鉴幅式。鉴相式 是根据感应输出电压的相位来检测位移量;鉴幅式 是根据感应输出电压的幅值来检测位移量。,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14,二、应用 1.鉴相工作方式 给定子两绕组分别通以幅值相同、频率相同、相位差900的交流励磁电压,即,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15,这两个励磁电压在转子绕组中都产生了感应电压,如上图所示,根据线性叠加原理,转子中的感应
7、电压应为这两个电压的代数和:,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16,2.鉴幅工作方式 给定子的两个绕组分别通以频率相同、相位相同、幅值分别按正弦和余弦变化的交流激磁电压,即,则转子上的叠加电压为,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17,1)结构与工作原理 感应同步器和旋转变压器均为电磁式检测装置,属模拟式测量,二者工作原理相同,其输出电压随被测直线位移或角位移而改变。感应同步器按其结构特点一般分为直线式和旋转式两种:直线式感应同步器由定尺和滑尺组成,用于直线位移测量。旋转式感应同步器由转子和定子组成,用于角位移测量。以直线式感应同步器为例,介绍其结构和工作
8、原理。,2.感应同步器,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18,结构:,定尺,滑尺,余弦绕组,正弦绕组,V2,Vs,Vc,2/4,2,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19,定,尺,滑,A,尺,B,位,C,置,D,E,E,A,V,2,M,N,正弦绕组,余弦绕组,B,D,C,O,P,工作原理:,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20,应用:工作方式:鉴相式和鉴幅式。特点:1)精度高;2)测量长度不受限制;3)对环境的适应性强;4)维护简单,寿命长。,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21,3.光栅,根据光线在光栅中是透射还是
9、反射分为透射光栅和反射光栅,透射光栅分辨率较反射光栅高,其检测精度可达1m以上。从形状上看,又可分为圆光栅和直线光栅。圆光栅用于测量转角位移,直线光栅用于检测直线位移。两者工作原理基本相似,本节着重介绍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透射式直线光栅。光栅尺的结构直线光栅通常包括一长和一短两块配套使用,其中长的称为标尺光栅或长光栅,一般固定在机床移动部件上,要求与行程等长。短的为指示光栅或短光栅,装在机床固定部件上。两光栅尺是刻有均匀密集线纹的透明玻璃片,线纹密度为25、50、100、250条/mm等。线纹之间距离相等,该间距称为栅距,测量时它们相互平行放置,并保持0.050.1mm的间隙。,2023/10/
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22,22,原理:如果将指示光栅在其自身的平面内转过一个很小的角度,这样两块光栅的刻线相交,当平行光线垂直照射标尺光栅时,则在相交区域出现明暗交替、间隔相等的粗大条纹,称为摩尔条纹。当两光栅尺沿与刻线垂直的方向相对移动时,莫尔条纹沿刻线方向移动,当光栅尺移动一个栅距,莫尔条纹正好移动一个节距。这样只要通过光电元件检测出莫尔条纹移动的数目和方向,就可以知道光栅移过了多少个栅距和移动的方向。,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23,23,工作原理:,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24,特点:1.放大作用 用W(mm)表示莫
11、尔条纹的宽度,P(mm)表示栅距,(rad)为光栅线纹之间的夹角,如图所示则有 莫尔条纹宽度W与角成反比,越小,放大倍数越大。,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25,2.均化误差作用 莫尔条纹是由光栅的大量刻线共同组成,例如,200条/mm的光栅,10mm宽的光栅就由2000条线纹组成,这样栅距之间的固有相邻误差就被平均化了,消除了栅距之间不均匀造成的误差。3.莫尔条纹的移动与栅距的移动成比例 当光栅尺移动一个栅距P时,莫尔条纹也刚好移动了一个条纹宽度W。只要通过光电元件测出莫尔条纹的数目,就可知道光栅移动了多少个栅距,工作台移动的距离可以计算出来。若光栅移动方向相反,则莫
12、尔条纹移动方向也相反。,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26,光栅测量系统:,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27,27,编码器是一种旋转式测量元件,通常装在被检测轴上(或同步带联接);随被测轴一起转动,可将被测轴的角位移转换为增量脉冲形式或绝对式的代码形式。根据内部结构和检测方式,编码器可分为接触式、光电式和电磁式3种。其中,光电编码器在数控机床上应用较多,由霍尔效应构成的电磁编码器则可用作速度检测元件。,4.编码器,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28,28,光电式编码器 光电式编码器是一种光电式转角检测装置。编码器用透明及不透明
13、区域按一定编码构成,根据其编码方式不同,可分为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和绝对式光电编码器。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可通过光电转换将被测轴的角位移增量转换成相应的脉冲数字量,然后由微机数控系统或计数器计数得到角位移量和直线位移量。,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29,29,1-旋转轴 2-轴承 3-透光窄缝 4-光栅编码器5-光源 6-聚光镜 7-光澜板 8-光敏元件,增量式光电编码器,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30,30,光电编码器需解决的两个问题:1、正反向辨别 2、掉电位置记忆,为了测量出转向,光澜板的两个窄缝距离比编码器两个窄缝之间的距离小1/4节距,使两
14、个光敏元件的输出信号相差/2相位。如果将其输出的脉冲信号经频率电压变换后,得到与转轴转速成正比的电压信号,它就是速度反馈信号。,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31,31,在数控车床主轴末端通常就使用增量式光栅编码器,来检测主轴的位置,以保证切削螺纹时不会乱扣。,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32,32,它与接触式编码器结构相似,它与增量式编码器相比特点是:由于某种原因停机后再开机,还能找到正确位置,但因其结构的限制,分辨率不能做得很高。绝对式光栅编码器与增量式编码器的共同特点是:没有接触磨损,编码器寿命长,允许转速高,精度较高。,绝对式编码器,202
15、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33,33,绝对式编码器,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34,34,绝对式编码器,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35,35,分类:线速度型 角速度型常用的速度传感器:测速发电机 脉冲编码器,二、速度传感器,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36,36,特点:输出电压与转速严格成线性关系;输出电势与转速比的斜率大。结构与工作原理:,1.交流测速发电机,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37,37,结构与工作原理:,2.直流测速发电机,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
16、测与驱动系统,38,38,位置检测元件与位移检测元件不同,它所测量的不是一段距离的变化量,而是通过检测,确定是否已到达某一位置。因此,它不需要产生连续变化的模拟量,只需要产生能反映某种状态的开关量即可。这种检测元件常用于数控机床更换刀具、工件或工作台到位或行程限制等辅助机能的信号检测。,三、位置检测元件,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39,39,位置检测元件分为接触式和接近式两种。接触式位置检测元件必须与被测物接触才能产生信号,如微动开关、行程开关等,而接近式无需直接接触,检测元件与被测物之间通过光电、电磁或超声波等获得信号,如电磁式接近开关。接触式可靠性高、寿命有限,用
17、于限位接近式无磨损、寿命长。,三、位置检测元件,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40,40,数控机床常用的几种位置检测元件,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41,41,4.2 伺服驱动装置,(一)概述 伺服系统是以机械位置或角度作为控制量的自动控制系统。,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42,42,4.2 伺服驱动装置,(一)概述 在数控机床中,CNC控制器经过插补运算生成的进给脉冲或进给位移量指令输入到伺服系统,由伺服驱动电路经变换和传递放大后,经伺服驱动装置和机械传动部件,驱动机床的工作台,主轴头架等执行部件实现工作进给和快速运动
18、,转化为机床机械部件高精度运动。,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43,43,4.2 伺服驱动装置,(一)概述 伺服系统既是数控机床控制器与刀具、主轴间的信息传递环节又是能量放大与传递的环节,它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控机床的性能。因此伺服系统一直是现代数控机床的关键技术之一。,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44,44,(二)伺服系统的基本技术要求 1、精度高 伺服系统的精度是指输出量能复现输入量的精确程度。作为数控加工,对定位精度和轮廓加工精度要求都比较高,定位精度一般为,甚至0.1um。2、稳定性好 稳定性是指系统在给定输入或外界干扰作用下,能在
19、短暂的调节过程后,达到新的或者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对伺服系统要求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保证进给速度均匀、平稳。稳定性直接影响数控加工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45,45,(二)伺服系统的基本技术要求3、能够快速响应 快速响应是伺服系统动态品质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系统的跟踪精度。为了保证轮廓切削形状精度和低的加工表面粗糙度,要求伺服系统跟踪指令信号的响应要快。4、调速范围宽 不仅能满足低速切削进给要求,如5mm/min,还要求满足高速进给要求,如20000 mm/min。,2023/10/1,第四章数控机床的检测与驱动系统,46,46,(三)伺服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控机床 驱动 控制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166981.html